今日推荐

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

2024-06-01

基于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格式:pdf

大小:192KB

页数:7P

文章基于土地的基本功能通过从生产、空间、保障三个层次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法来确定了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对淮河流域地区五省区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在各年份的承载力数值都在0.5以上,说明淮河流域五省份的土地承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淮河五省份的承载力都没超过0.8(除了山东省),距离最优的承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各省份障碍度因素进行分析,障碍度因素主要集中于生产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应从耕地的保护、转变经济方式、控制人口的增长等方面来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各省份的土地综合承载力.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格式:pdf

大小:552KB

页数:4P

从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动态性3个方面阐述了矿区土地资源安全的涵义。在土地资源承载力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量、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承载力3个因素与矿区土地资源安全状态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建立了针对煤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格式:pdf

大小:539KB

页数:7P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v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编辑推荐下载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格式:pdf

大小:189KB

页数:6P

人气:96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4.4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大角度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来,珠海市土地资源各子系统承载力不断提高,相互协调,促使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0.2381提升到2015年的0.8396,增幅为0.6015,提升较明显。上述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完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立即下载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6P

人气:96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4.7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大角度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来,珠海市土地资源各子系统承载力不断提高,相互协调,促使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0.2381提升到2015年的0.8396,增幅为0.6015,提升较明显.上述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完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立即下载

热门文档 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

挠力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355KB

页数:7P

人气:96

挠力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4.4

挠力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挠力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挠力河流域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近年来黑龙江省挠力河流域工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基于挠力河流域灌区实际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选取耕地灌溉率、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利用率等8个指标,对挠力河流域灌区内现状年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锦西灌区、东泄总灌区、友谊西部灌区、锦南灌区、大兴灌区、八五三灌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继续开发的潜力比较小;三环泡灌区、五九七灌区、龙头桥灌区、尖山子灌区、七里沁灌区仍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可以适当增强地下水的开采力度.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挠力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研究采用了两种评价方法,以便评价结果能更加合理、可信;同时也证明了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合理性.

立即下载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格式:pdf

大小:367KB

页数:7P

人气:96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4.5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ⅴ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立即下载
基于DPSI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2.0MB

页数:5P

人气:96

基于DPSI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 4.3

基于DPSI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

根据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构建了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5个子体系和23个单项指标在内的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的dpsir模型,并采用熵值法对各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综合评价了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2~2009年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2.06到2009年的2.73,增长了33%,说明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水平在逐渐提高;根据综合指数值大小,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水平排序为2008>2009>2007>2005>2004>2003>2006>2002。

立即下载
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6P

人气:96

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4.8

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指标权重赋值客观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2008年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有效避免指标赋权时的主观任意性,而且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方法可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2008年三江平原区域整体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为2.621,土地资源的利用对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支撑能力较强,但其对经济技术发展的保障程度较差;三江平原区域内各市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较为显著,应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立即下载
资源水利与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思考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3P

人气:96

资源水利与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思考 4.6

资源水利与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思考

一、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充实和扩展,是二十一世纪治水的战略选择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其调配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应变能力的大小;其开发潜力,预示着一个国家发展后劲的强弱;其供需失去平衡,将导致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波动。因此,水土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一种生态环境资源,而且是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生

立即下载

精华文档 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稽察工作刍议

格式:pdf

大小:149KB

页数:未知

人气:96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稽察工作刍议 4.4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稽察工作刍议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稽察工作刍议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稽察工作刍议

简述了稽察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分析了稽查工作情况,提出了对稽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立即下载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1.9MB

页数:6P

人气:96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4.5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立即下载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6P

人气:96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4.3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立即下载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413KB

页数:8P

人气:96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4.6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本研究以中国31个省际城市为研究区,从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社会承载力及土地生态承载力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均方差权值法的综合确权法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对2014—2016年中国31个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6年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2015—2016年上升趋势较快,2016年达到顶峰,81%的省份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较高水平。(2)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整体来看,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直辖市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强于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中东部城市,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等西部边缘型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3)综合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生态因素、人口因素与社会因素均起到一定作用,地均gdp、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立即下载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淮河流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格式:pdf

大小:27KB

页数:2P

人气:96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淮河流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4.7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淮河流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面临的难题淮河流域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广、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系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区域以及粮食安全保障区域,其域内的水资源安全极为重要。近年来,淮河水利委员会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淮河流域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立即下载

最新文档 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

浅析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格式:pdf

大小:66KB

页数:3P

人气:96

浅析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4.6

浅析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立即下载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格式:pdf

大小:197KB

页数:5P

人气:96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4.3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等方法对小城镇土地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首先阐述了研究土地承载力的原因与重要性;构建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选择可耕地等4种资源作为一级指标,粮食总产量等12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其次,以凌海为例,对土地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到该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中,指出凌海土地承载力水平不高,提出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等提升土地承载力的建议。

立即下载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893KB

页数:5P

人气:96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4.8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已不能有效反映现代城市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战略环境评价要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生态和环境因素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回顾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心演变和存在不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思路,提出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涵。

立即下载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格式:pdf

大小:348KB

页数:5P

人气:96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4.4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与建议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等方法对小城镇土地承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首先阐述了研究土地承载力的原因与重要性:构建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选择可耕地等4种资源作为一级指标,粮食总产量等12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其次,以凌海为例,对土地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到该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中,指出凌海土地承载力水平不高,提出了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等提升土地承载力的建议。

立即下载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232KB

页数:3P

人气:96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4.7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不同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节水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玛纳斯河流域未来2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将有所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立即下载
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格式:pdf

大小:2.1MB

页数:7P

人气:96

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4.3

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在对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划分进行介绍基础上,运用均方差决策方法和客观赋权法对湖北省三大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将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尽管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在近年不断增大,但和发达地区矿业经济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分析影响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三个矿业经济区各自的产业结构基本特点,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转型建设,以从调整产业结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策略.

立即下载
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格式:pdf

大小:1.7MB

页数:9P

人气:96

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4.6

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流域面积27万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准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km2和8万km2,有大运河及淮沭新河贯通其间。

立即下载
沈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423KB

页数:2P

人气:96

沈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4.8

沈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地区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对沈阳市2011年~2016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权重,应用累加求和的方法计算出2011年~2016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分值,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立即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格式:pdf

大小:2.5MB

页数:8P

人气:96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4.6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长株潭城市群沿湘江下游两岸分布,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人口集中,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以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dpsir模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gis技术实现指标格网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依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布局围绕城市群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湘江两岸土地承载力等级相对偏高;(2)研究区相对中等承载力等级分布较广,面积比重最大;(3)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4)评价模型中状态因子对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本研究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立即下载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格式:pdf

大小:480KB

页数:4P

人气:96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4.7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地资源矛盾日趋突出,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作为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公路修建、电站建设等工程用地,雅安市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随着人口增多,且畜牧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加大,雅安市粮食生产压力较大。以粮食为依据,研究分析了雅安市各县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并且根据1957~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口等信息,运用粮食指数的计算方法,预测2020年土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全市有一半的县区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中处于危险状态,虽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减少带来的矛盾,但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耕地的递减,雅安市需要切实保护好耕地,严格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力。

立即下载

文辑创建者

我要分享 >
孔令军

职位:初级大数据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文辑: 是孔令军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PC版访问: 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区土地资源承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