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北 京 中 国 建 筑 资 讯 网 WW W. SI NO AE C. CO M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 号 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由北京市市政 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 已经有关部门 会审 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 自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五日起施 行 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 月 日 中 国 建 筑 资 讯 网 WW W. SI NO AE C. CO M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主编单位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中 国 建 筑 资 讯 网
. word资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 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 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 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991年3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 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 场、停车场设计。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
훐뮪죋쏱릲뫍맺탐튵뇪ힼ돇쫐뗀슷짨볆맦랶cjj37-90훷뇠떥캻ꎺ놱뺩쫐쫐헾짨볆퇐뺿풺엺ힼ늿쏅ꎺ훐뮪죋쏱릲뫍맺붨짨늿쪵쪩죕웚ꎺ1991쓪8퓂1죕릤돌붨짨뇪ힼ뻖늿탞뚩릫룦뗚17뫅탐튵뇪ힼꆶ돇쫐뗀슷짨볆맦랶ꆷꏃꏊꏊꎳꎷꎭꎹꎰꎬ평놱뺩쫐쫐헾릤돌짨볆퇐뺿풺믡춬폐맘떥캻뷸탐쇋뻖늿탞뚩ꎬ틑뺭폐맘늿쏅믡짳ꎬ쿖엺ힼ뻖늿탞뚩뗄쳵컄ꎬퟔ튻뻅뻅뻅쓪튻퓂쪮컥죕웰쪩탐ꎬ룃맦랶훐쿠펦쳵컄뗄맦뚨춬쪱럏횹ꆣ쿖폨릫룦ꆣ훐뮪죋쏱릲뫍맺붨짨늿ꎱꎹꎹꎸ쓪ꎱꎲ퓂ꎲꎳ죕쒿슼잰퇔훷튪럻뫅뗚튻헂ퟜ퓲뗚뛾헂튻냣맦뚨뗚튻뷚뗀슷럖샠폫럖벶뗚뛾뷚볆쯣탐뎵쯙뛈뗚죽뷚짨볆뎵솾뗚쯄뷚뗀슷붨훾쿞뷧뗚컥뷚짨볆쓪쿞뗚쇹뷚뗀슷뾹헰짨럀뗚죽헂뗀슷춨탐쓜솦뗚튻뷚짨볆킡쪱붻춨솿뗚뛾뷚뗀슷춨탐쓜솦뗚죽뷚죋탐뗀ꆢ죋탐뫡뗀ꆢ죋탐쳬쟅ꆢ죋탐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 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 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
网站首页集团概况新闻中心产品介绍宝业文化工程技术人力资源联系我们宝业论坛常用工具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3章)热 [作者: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点击数:285更新时间:2004-8-20文章录入:龙入海]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第三章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节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3.1.1条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小客车数计;中、小城市小型汽车很少时,可按普通汽车 计。 计算路段的通行能力时,车种换算系数见表3.1.1-1。计算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车种换算系数见表3.1.1-2。 tu10.gif(10257[w节) 第3.1.2条确定车道数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 tu11.gif(9293[w节)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3章) http:/
1.1?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 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 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 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 2.4.1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 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 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
manipulatorisnowusedasaindustrialrobotsinuse,thecontrolobjectivesoftenappearofteninindustrialautomation.industrialautomationtechnologyhasgraduallymatured,asmatureatechnologylinehasbeenrapiddevelopmentinindustrialautomationasaseparatesubject.manipulatorapplicationbegantofilterintowelding,logistics,mechanicalprocessing,andother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填出下表中一条机动车道在不同车速下的可能通行 能力。 车速(km/h)50403020 可能通行能力 2、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填出下表中不同等级道路的机动车道路分类系数。 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分类系数 3、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填出下表中不同等级道路的自行车道路分类系数。 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分类系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桥梁、隧道断面设置型式是怎么规定的? 2、加宽缓和段长度的规定是什么? 3、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下列哪几种组合? 4、平面交叉口渠化的原则是什么? 三、作图题(30分) 请做出不同道路的横断面型式(4种)。
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 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 广场、停车场设计。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 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 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 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 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 地面控制标高、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作者:北京市市⋯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点击数:1319更新时间:2006-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 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 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 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道路 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 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 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 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 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 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 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作者:北京市市⋯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点击数:1319更新时间:2006-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80)城发科字第2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 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cjj37—90,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 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道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 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19
第三章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节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3.1.1条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小客车数计;中、小 城市小型汽车很少时,可按普通汽车计。 计算路段的通行能力时,车种换算系数见表3.1.1-1。计算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时,车种换算系数见表3.1.1-2。 第3.1.2条确定车道数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 第3.1.3条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平均日交通量与k、δ值均应由各城市观测取 得。未进行观测的城市可参照性质相近的邻近城市的数值选用。新辟道路可参照性质相 近的同类型道路的数值选用。不能取得时,k值可采用11%,δ值可采用0.6。 第3.1.4条确定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时,应综合考虑现有交通量、正常增 长交通量、吸引交通量、发展交通量等。 第二节道路通行能力 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
第九章柔性路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9.1.1条柔性路面设计包括结构组合、厚度计算与材料组成,其原则如下: 一、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 的原则,结合当地条件和实践经验,对路基路面进行综合设计,以达到技术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的目的。 柔性路面结构应按土基和垫层稳定,基层有足够强度,面层有较高抗疲劳、抗变形和抗滑能 力等要求进行设计。 二、结构设计应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路表容 许回弹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及容许剪应力三项设计指标。路面结构用计算机计算;无计算机时对 于三层以上体系用当量层厚度法换算为三层体系后查诺模图计算。 三、面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温度稳定性;上基层应采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底基 层可就地取材;垫层材料要求水稳定性好。 第9.1.2条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热★★★ 浏览:809更新时间:2010-5-2610:04:21 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 靠站位置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热★★★ 浏览:809更新时间:2010-5-2610:04:21 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 靠站位置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
第十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10.1.1条本章适用于接缝处设传力杆、不设传力杆及设补强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以下简称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结构组合设计、混凝土板厚度设计、混凝土板平面尺寸设计、接缝构造和传力 杆设计、局部补强钢筋与钢筋网设计等。 第10.1.2条混凝土板的厚度,按行车产生的荷载应力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在设计年限末期 的疲劳强度并验算温度翘曲应力后确定。 混凝土板长度的确定应使最大行车荷载应力和最大翘曲应力的迭加值不超过水泥混凝土的 弯拉强度。 第10.1.3条行车荷载应力和温度翘曲应力均按弹性半无限地基上的弹性薄板理论,用有 限元法计算。 各项计算可用电子计算机或本章所列计算公式及图表计算。 第二节设计标准及参数 第10.2.1条混凝土路面设计以100kn轴载作为标准轴载。 其他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 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 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 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 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1.2 -1~图4.1.2-8。 图中:ωr——红线宽度(m); 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 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 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 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 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 1.2-1~图4.1.2-8。 图中:ωr——红线宽度(m); 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
第五章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平面设计 第5.1.1条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 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二倍。 当计算行
第五章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平面设计 第5.1.1条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 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
第十一章广场与停车场 第一节城市广场 第11.1.1条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 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五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 第11.1.2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 然环境等进行广场设计,并处理好与毗连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四周建筑物协 调,注意广场的艺术风貌。 广场应按人流、车流分离的原则,布置分隔、导流等设施,并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示行车 方向、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区。 第11.1.3条各类广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如下: 一、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动。有集会功能时,应按集会的人数计算需用场地, 并对大量人流迅速集散的交通组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类车辆停放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 二、集散广场应根据高峰时间人流和车辆的多少、公共建筑物主要出入口
职位:机械工程师助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