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在电厂采用设备编码,是电厂实施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设备编码适合作为基础数据供计算机处理,成为电厂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计算机应用系统所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来源,为企业进行设备管理、计划统计、作业成本分析、全面预决算管理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对于电厂管理功能的集成具有重要价值。
瀑布沟水电站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简要介绍了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管理实施情况。从\"援建移民工程、建立轮值协商制度、业主主动参与移民工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移民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了新时期水电站移民实施管理的启示,供今后水电移民管理工作参考和借鉴。
传统的发电厂钥匙管理采用机械锁具,管理各种设备控制屏、端子箱、房间门、通道门,各类锁具和钥匙繁多,钥匙的查找、借用和交接非常繁琐.现场值班人员在进行日常巡视及倒闸操作时,需携带各种不同种类的钥匙,钥匙管理大大影响了现场工作效率.本文提供了一种解决发电厂锁具管理问题的方案,智能钥匙管理系统由主机、数据传送/充电座、智能钥匙、各类编码锁具、密码锁以及解锁钥匙管理机等设备,利用rfid编码核对,实现一把钥匙开启所有编码锁具,可查询钥匙的借用、开锁、归还记录,大大提高发电厂钥匙管理效率.
随着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其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plc在水电站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为水电站的自动控制和无人值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主要介绍了plc在瀑布沟电站辅机控制中的应用,以及辅机控制与监控系统的关系等。
通过分析大渡河瀑布沟水库上游与中下游来水特性、洪水遭遇规律和下游防洪要求等,对各种条件下设计洪水、典型大洪水进行调洪演算。根据预报预泄调度方案对原设计调洪规则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和基本不增加下游防洪压力,并适度承担风险的前提下,水库最大下泄流量较优化前明显偏小,高水位持续时间也缩短。研究结果为今后实施中小洪水实时预报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进一步研究洪水资源化提供了基础。
瀑布沟水电站尾水隧洞为特大断面,开挖施工中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开挖程序,并通过爆破试验确定了每一种围岩类别的爆破参数,同时,通过原型观测仪器反馈爆破参数是否合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岩脉及断层等不良地质段,通过超前支护和加固处理两种措施,在尾水洞施工中,对保证洞室和施工安全发挥了很好的效能。
本文介绍瀑布沟电站初设阶段水工枢纽各建筑物的布置,并说明兴建瀑布沟电站在包括大坝、泄洪、发电、过木等水工建筑物的技术是完全可行的,能够推荐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
瀑布沟水电站尾水隧洞开挖断面大、洞室轴线长,由于初期支护参数弱,加之同洞室轴线近平行的地质软弱面在多个桩号段揭露,施工期的洞室稳定问题较为严重,通过设计系统支护调整及加强支护实施可有效避免工程围岩塌方事例的发生。
根据瀑布沟水电站对时系统的对时方案、方法和和技术要求,结合瀑布沟电站的应用实例,详细分析了gps对时在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和实现方式,并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了讨论。
瀑布沟水电站工程规模巨大,工程技术难度大,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和研究工作。对深厚覆盖层防渗墙接头型式,利用宽级配砾石土作为心墙堆石坝防渗体,大坝抗裂措施,泄洪消能雾化,厂区地下洞室群布置及围岩支护,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瀑布沟水电站工程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将瀑布沟水电站运用tofd技术检测蜗壳焊接质量的特点、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ofd检测技术相对于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质量控制水平更高、经济性更好、环保性更优等特点,在大型水电站金属结构焊接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瀑布沟工程截流模型补充试验最大落差为5.69m,最大流速达8.61m/s,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截流模型补充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截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截流设计方案。
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建设具有工程规模大、建设难度高、施工工期短等突出特点,要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十分不易。为此,大力开展工程优化,以减少干扰因数、消除危险源、创造安全条件为前提;以加快前期工程建设、改善施工环境、创造文明氛围为基础;以工程技术和管理两手抓,为实现“安全、文明、优质、创新”建设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瀑布沟水电站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溢洪道、泄洪洞、放空洞、引水发电及尼日河引水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枢纽布置经设计优化采用左岸地下厂房长尾水方案,即河床中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左岸布置引水发电建筑物及泄洪建筑物,右岸设置1条放空洞。尼日河引水入库工程在开建桥建闸,左岸布置引水隧洞,隧洞出口布置在大渡河右岸距坝轴线上游约0.9km处。现工程已建成,运行情况良好。
瀑布沟水电站于2001年开始筹建,2004年3月30日正式开工。2004年11月初因故停工,于2005年9月19日正式复工建设,2005年11月22日实现河道截流。2009年9月通过蓄水安全鉴定。2009年11月1日2号导流洞下闸,水库开始一
瀑布沟水电站工程截流设计——瀑布沟工程截流模型补充试验最大落差为5.69m,最大流速达8.61m/s,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截流模型补充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截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截流设计方案。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已经正式开工。就目前四川省来说,正在建设的大型水电项目,除二滩水电站(雅砻江,330万kw)外,还有铜街子(大渡河,60万kw)、宝珠寺(自龙江,70万kw)和太平驿(岷江,26万kw)水电站。与此同时,一批中型水电站,如东西关(嘉陵江,18万kw)、冶勒(南桠河,24万kw)和铜头场(宝兴河,6万kw)等水电站或已动工兴建,或正积极筹建动工。水电建设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在四川水电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
瀑布沟水电站的建设、投产对电力系统、流域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等具有多方面促进作用。本文就瀑布沟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流域开发中的效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社会综合效益方面的品质做全面的剖析,以说明瀑布沟水电站投产后对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进一步论证瀑布沟水电站具有优良使用价值和价值。
主要介绍了采用热管冷却技术的发电机断路器(以下简称gcb)在瀑布沟水电站的应用。在gcb中,以往要增加gcb载流量,常采用强迫空气循环或者采用电机带动风扇的热交换器(有源冷却系统),加快gcb热量的传递,但对于gcb截流导体的热量还是无法快速释放。而热管冷系统(无源冷却系统)没有像电机或者风扇这样的机械运转部件,但它可通过绝缘部件及导热介质,直接将gcb内部导体热量传递到外面,实现能量快速交换。无源冷却系统取代有源冷却系统,可进一步提高gcb的载流能力,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个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
职位:预算员主管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