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多年对各种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的研究认为:可以根据土壤水日消耗量将土壤水变化大致分成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变动系数,可将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分为3级.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水补给,不取决于处于雨季当中的土壤水高耗时期,而取决于秋季蓄水,为提高降水利用率,应提倡等高种植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施行压青式休闲地,尽早耕翻农田地块接纳秋雨.
湘北红壤丘岗区旱地土壤水分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湘北红壤丘岗区旱地土壤水分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根据在石羊河流域下游进行的棉花苦咸水高效利用试验资料,分析了咸水灌溉、土壤盐分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灌溉水质对棉花品质、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棉花超早熟区苦咸水灌溉高产条件下,土壤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苦咸水高效利用的综合技术。为充分利用苦咸水,促使苦咸水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对黄土台塬乾县试区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按降水量多少分为丰水、平水和干旱3种降水年型,干旱少雨是这一研究时段的主要特点;夏闲期是该区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恢复阶段,降水多少与下渗深浅密切相关;小麦生育期是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损耗阶段,时至收获2m土层内土壤水分降到全年最低值;小麦产量与耗水系数呈负相关,与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
应用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原理,对塑料暗管排水条件下分层土壤的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土壤水分分布结果和田间实测的土壤剖面水分数据一致,应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出试验区在一定外界气象条件下不同地下水降落速度时农田的受渍情况
, ’ ][fd /一牛 -灌排植丰-第,k』j《雹192年第10期 加强田i'4土壤水分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 杨诗秀雷志惠士博 —— —一 —— ——一 (清华大学水电系】ooos4) 7· 【文擅】通过监测土壤墒情,严格格照墒情在关键时刘浇水;控制和减少灌水次敷,以最少棵 1目1蒸盟;充分利用土壤水调节作用使灌溉乖得到有效利用,达到节z-的目的。 【关羹调】圭塑!盏岵!苎兰曼 在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要实现农业 节水增产的要求,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需坚 定不移地研究农业节水问题。在节水的诸环 节中,即水源、输水、灌水、需水,从中央有关 部属研究机构到各地方都已开展了大量研究 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相对而论,有较大节水 潜力的田间节水技术方面研究尚较少,且未 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泾川县城关乡的坡改梯研究,结果表明:裸地土壤水分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在不同时段表现形式不同。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受气候影响特别是降水波动的影响逐渐减少,随着季节变化的特点增强。坡向与坡位对裸地土壤水分有着较大影响。从坡向看,阴坡向梯田土壤水分全年平均值比坡地高,阳坡向则是坡地比梯田高。从坡位看,土壤水分变化是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作物地生育期土壤水分随着作物生长发育的加快而迅速下降,梯田与坡地的差异也逐步增大,作物收获后进入蓄墒期,土壤水分的差异又逐步缩小,梯田甚至超过坡地,特别是夏作物小麦,胡麻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大于秋作物洋芋,而且梯田大于坡地。梯田与坡地土壤水分横断面分布不一样,坡地是中间低,两边高,水分分布呈\"v\"字形,而梯田是坎下高,坎边低,水分分布呈阶梯式\"~\"。
从某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概况入手,对当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的退化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造措施,希望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某干旱半干旱地区2015年底工拥有4203.5hm2的防护林面积,其中2750.3hm2的防护林处于重度退化状态,而1011.7hm2的防护林为中重度退化状态,还有350.4hm2的防护力为轻度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利用的试验研究 甘肃省水利斤干旱地区雨水利用试验研究组 甘肃是中国北方十五个干旱省区之一,由于特定自然条件影响,降水稀少,水资源缺 乏,成为全国干旱著称的省份。特别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降水量只有200 ~150mm。境内虽有黄河及其7条支流,但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经常干涸断流,部分河 流又为高矿化度苦成水,地下水资源异常贫乏,且主要分布河谷川地j有的亦为高矿化度苦 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本区土地资源辽阔,总土地面积约6万km,人均耕地面积约0.3ha, 有的地疗达1.0ha以上,且土层深厚,土质适宜农耕。水,土资源在地域和时空分布上很不 平衡,大部分土地远离河流,水低地高,引水提水灌溉条件十分困难。全区正常年景人均占 有粮食只有35,0公斤.干旱年份人均占有粮食不到2ook&j^均收入只有
我国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水资源匮乏,而景观设计却是城市形象与风貌的代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缺水的情况下,营造出与气候相适应的节水性景观对这些地区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地域适宜性着手,提出拟\"水\"景观设计和土壤保水节水措施,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节水性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土壤水分是制约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子,认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对黄土高原园则沟流域坡耕地、梯田、枣园和草地生长季内(5—10月)0~160cm土壤剖面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探讨这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常态年和干旱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蓄水特征及垂直分布均存在差异.在2015年干旱年,梯田表现出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0~60cm土层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枣园和草地高2.6%、4.2%、1.8%(p〈0.05),0~160cm土层储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枣园和草地高43.90、32.08、18.69mm.在2014年常态年,枣园0~60cm土层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梯田和草地低2.9%、3.8%、4.5%(p〈0.05);在干旱年,0~160cm土层有效水储量仅占土壤总储水量的35.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均是表层(0~20cm)与中层(20~100cm)土壤水分的灰色关联度较大,且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表现为梯田〉草地〉坡耕地〉枣园.对于试验区内的坡耕地,可考虑改造为梯田,以提高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而针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土壤缺水严重的现象,需采取适当水分管理措施以降低枣树自身耗水和其他无效耗水,实现枣园可持续发展.
山杏是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的乡土树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大面积的低产林。文章针对低产林提出了积蓄土肥水、合理整形修剪与更新、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及时采收、改接良种等科学实用的改造技术,并提出了采用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建设示范基地、科技兴林、加强引导等促进山杏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在黄土高原甘肃省泾川县,采用根钻法对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林地的细根和土壤水分进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刺槐林地0~150cm土层是树木细根的主要分布层,有87%以上的细根表面积分布。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与剖面土壤水分间呈显著正相关(p4月>6月>8月,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动态变化为4月>6月>8月>10月。刺槐细根表面积动态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动态不完全一致。总体上刺槐细根表面积季节动态与林地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在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区人工造林的集流工程设计方法。并对该工程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划分为3层:土壤水分剧变层(0—40cm),稳定层(41—130cm),活跃层(131—160cm)。在0—40cm土壤层,3种类型沙地土壤水分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1—130cm土壤层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在131—160cm土壤层流动沙丘表现为继续减小,但其它两种沙地的土壤水分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表现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质草地。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各月之间总体上差异性显著;各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年变化为:固定沙丘总体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沙质草地有变化但差异不大,而流动沙丘则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采用模拟机械压实土壤的方法进行5种载荷的土壤压实试验,测定不同深度处土壤水分的值,并与压前土壤水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增大载荷和增加压实次数都会使土壤水分损失,最大可使水分损失23.1%;压实对一定的土壤层(25cm以内)的水分损失影响显著,并且模拟载荷在200kg以内对土壤的水分损失影响比较大。
根据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和水分定位观测结果,结合当地气候、作物生育特点,将黄泛平原粗砂潮土土壤水分垂直性分布划分为:速变层(0~40cm),活跃层(40~100cm)和稳定层(100cm以下);将土壤水分季节性动态划分成:强烈腾发期、补充下淋期、缓慢消耗期和相对稳定期
以河北平山县岗南镇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坡位及坡向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渗透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渗。土壤质地大部分为多砾质,土壤总孔隙度在37.53%~48.12%之间,阳坡绝大部分是毛管孔隙。不同坡位>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坡下明显高于坡上,不同坡向>0.25mm的团聚体呈现:半阴坡>阴坡>阳坡,且随土层加深含量增加。土壤容重,阴坡>阳坡>半阴坡。土壤蓄水能力,阴坡优于阳坡;20~40cm的中层土壤蓄水能力优于其它土层。
根据自然界中碎石存在的2种形式,布设碎石覆盖和土石混合2个试验,利用中子仪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变化,研究碎石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碎石覆盖及无碎石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再缓慢减少的趋势,但碎石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减小幅度明显低于无碎石覆盖处理,且随着碎石覆盖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幅度变小;土石混合处理土壤含水量呈波浪式增加趋势,尤其是碎石含量高的处理,而无碎石混合处理呈平缓增加趋势,且其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土石混合处理。总之,碎石覆盖和碎石镶嵌在土壤中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碎石覆盖于地表可以有效抑制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水分入渗深度;碎石镶嵌在土壤中可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入渗率和大孔隙数量,且碎石含量越高,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越大。
文章针对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情况,以节约工程造价为出发点,对粘土与粉土等特殊土类做路基填料进行论证,以期满足内蒙古公路建设事业发展需要。
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开发谈干旱半干 旱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几个问题 新疆生产兵团农八舜王叉忠 新疆玛纳斯河流地处亚洲愎地三十 多年来发生了巨大的褒亿人口和牲畜各增 长l5倍多,农产品折粮食嘈长4o余倍工 业增长更大,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归功午 求资繇舶开发 干旱干半早地区通常铷.趄好的光热 资掘和广闼的土地资碌以&丰富的矿产资 糖.逮些资源的开发刹,日决定的因素是水. 丽干旱半干早地区突出的问题则魁水资源蹑 乏i因此,千早半于地泰资源的开发规 趔不仅特别重要.而且在粕用原则与方法 上.也有别于温滑利牛i润地区.本文从玛 鳙斯河流域的开发实娃,就,f发利用方面的 荧傩性问题以及改进意见作一阐述。 .珥潭流域概况 玛纳斯河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 册。地处北纬43。27,~45。2l,、东经85。01,
职位: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