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基于黄河下游河流影响带3条监测剖面的监测数据,结合环境地质调查及两个时段的环境地质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环境的整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避免了下游河道断流,黄河径流量趋于稳定,下游灌区得以安全运行和发展,各灌区实灌面积得到稳定和扩大,下游地下水调蓄功能增强,傍河水源地主要补给源稳定、运行安全性提高;同时使河道带土地沙化加重、湿地面积减小、水源地地下水位埋深增加。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输水后水面形成区环境要素变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水面形成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大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输水方式、输水时间集中等因素影响,区域水面形成快速;且每个输水周期完成6个月后的区域保留水面积持续增大,4a间水面积增加4.52倍,面积扩大的叠加效应明显.(2)输水作用和水面的形成,促使输水区域地下水埋深由>6m,提升到0.6-3.2m.(3)水面形成促进了区域以白刺为代表的单一荒漠植被群落向芦苇草甸、盐化草甸等多样化群落演替.(4)水面形成的“冷岛效应”明显,促进了区域小气候环境的改善;输水区500m范围平均温度降低55.67%,湿度增加3倍.人工输水对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输水政策的持续性、输水策略调整等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水面形成对局部范围风沙活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为解决开采遇到地下水的阻碍问题,对涌出的地下水进行排出处理。探讨矿山排水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类面临着许多城市地质环境问题,此类问题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起着反作用。分析了城市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主要诱发因素,尤其是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出了城市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办法,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都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实施对环境影响的利弊分析,认为防洪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以减免,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从环境方面分析,防洪工程的实施是可行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
水利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mhp3aebc .叫. 水利活动对环境有巨大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灌溉和排水土壤改良。广义地 说,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各个方面;面积规划,利用不同水源和灌溉网系统进行农母灌 溉,脱盐和疏干排水工程,利用水库调节径流或实行河川水量的区域再分配,开采地下 水用于农业供水、灌溉或作为排水手段,等等。仅在威海流域,这些措施就涉及约1oco 万公瓯的土地面积和全部水利对象,而这些对象95%的水资源是用于灌溉。 从理论上说,灌溉土壤改良的影响遍及周围整个环境。而下列诸方面的变化是影响 环境的毋庸置疑的要素近地面大气层的气候条件,生物圈,地表水和地下水圈(区域 隔水层以上),深部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地壳的地静压平衡等。 与人类水利活动有关的尚未被认知的作用,还包括地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人 类在水利土壤改良活动方面的
受汾河下游河段的石滩、柴庄等水文站受灵霍山峡特殊地形的影响,其洪峰流量大于中游河段。为了了解汾河流域下游降雨对洪水特性的影响,选取柴庄一河津段的洪水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区间主降雨量与洪峰流量大致成正比关系,河津断面的洪水主要由柴庄以上的洪水沿河道演进而来;上下游水文站洪峰流量之间成正相关规律,其传播时间随着洪峰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成果可供该区域洪水预报参考。
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剧烈下降,天然植被衰退,为恢复和重建塔里木河下游严重受损的生态系统,从2001~2006年,先后进行了8次生态应急输水。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的资料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背景进行介绍,通过对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恢复情况、地下水矿化度变化、植被对生态输水的响应以及生态输水对土地沙漠化情况影响的分析,由此反映生态输水的效益,从而对塔河下游生态输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塔里木河下游是新疆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为改善该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国家自2000年起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18次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近20a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随输水次数增加呈不断上升趋势,生态植被不断修复,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尤其是2017年实施第18次生态输水后,下输水量及其影响范围取得较大突破,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通过近20a的断面来水监测资料,从水量、水质、地下水变化、植被恢复等方面,初步分析输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延展,使其对今后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调度和科学管理起到指导作用。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生态输水量基本都补给了生态植被和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但持续性输水才是保证下游脆弱的生态环境稳定好转的根本途径。(2)输水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现生态植被正在恢复,地下水位逐步抬升,地下水质明显好转。(3)采用汛期输水和间歇机动式调度,可使输水效益达到最大化。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南北联系的必经之地,也是新疆与内地联系的第二条战略要道,更是与边界外商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地区。这个素有古丝绸之路之称的通道,历史上曾是烟波浩淼、鸟兽群栖、林草繁茂、村舍相连的繁华古国。但从上世纪50年代后,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农业开发,造成流域内水资源区域分配失调,干流来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流域内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退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恶化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关注。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力度,于2000年5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十次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使下游生态环境和水文状况都得到了改善,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本文以十次生态输水实测资料,从输水过程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变化、地表植被的生理生态变化、天然植被群落的恢复响应程度等方面,对塔河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做一探讨。
随着游荡性河段的进一步治理,河段的防洪压力有所下降,然而河道整治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表现出来。今后在河道整治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工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河道的输沙要求应该成为河道整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非工程措施也应该成为今后河道整治的重要补充手段。
文章以塔里木河下游12次应急生态输水资料为背景,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阿拉干、依干不及麻3个断面为例,根据实地观测得到的地下水资料,对3个断面的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地下水矿化度和ph值等水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输水次数的增加,地下水埋深有抬升的趋势;地下水矿化度与输水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输水量越多矿化度越低,且地下水矿化度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地下水ph值的变化与输水次数与输水量成正比。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下游357km河道断流近30年,近些年,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抢救生态环境,多次向下游实施应急输水。本文在掌握塔里木河概况的基础上,研究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基本情况,并以此研究生态输水对下游水生态环境影响,希望对塔里木河的生态保护有所帮助。
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勘察历来是水利工程施工前的重点的工作之一。通过对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和预测,分析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也有利于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特点的分析,详细的论述了地质环境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可以呼吁水利工程地质同行积极的开展水利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既可以努力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更加可以为水利工程地质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既能加快国民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工程,也是我们人类不断改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手段。为此,要首先了解自然环境,而环境地质条件是和水利工程关系最重要、最密切的自然环境条件。就从地质环境情况进行入手,阐述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影响,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依据典型年份实际调查资料和以往研究成果,采用地下水均衡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了黑河拟建水利工程对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并利用visualmodflow三维地下水非稳定流软件系统模型对下游盆地未来20a(2008—2028年)地下水位及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拟建工程实施20a后黑河下游地下水位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呈逐年减少状态直至趋于新的动态平衡.金塔-鼎新盆地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段是黑河沿岸为0.51~0.87m,但由于人工农业绿洲补充,故生态环境不会有大的改变.额济纳盆地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段是古日乃及外围,分别为1.0m以上和0.5~1.0m,将引起植被的衰亡和种群的更替变化;大部分地段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介于0.0~0.50m之间,对现有的生态与环境影响不显著;桃来三达-额济纳旗以北地下水位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10~0.87m,东居延海一带上升幅度大于0.87m,这一地区植被长势趋于良好,植被覆盖率会有所增加,将形成围绕海子的天然绿洲.
以生态输水后地下水动态变化引起的地表植被生物量差异为出发点,探讨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价值的影响。首先,利用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表植被响应的长期监测资料,以塔里木河下游考干断面为例,在垂直于河道方向上长2000m、平行河道方向宽100m的样带内,选取2000年10月、2007年9—10月、2015年10月的植被监测与称重资料数据;其次,借鉴国内外生态经济价值量化方法,综合地表植被响应价值和地下水抬升的潜在价值计算输水后地表植被恢复价值。结果显示:(1)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生态输水使得地下水位明显抬升,水位的抬升幅度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植被盖度也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在距河道1000m以外,地下水位与植被盖度变化不明显;(2)2000—2007年植被新增生物量占2000—2015年植被新增生物量的57.02%,并且这两个时段植被新增生物量与距河道距离均呈现显著相关;(3)根据16次生态输水监测资料,计算出2007年与2015年该区间100m宽的样带因输水而投入的水资源价值分别为8266.5元、14805元,输水后植被总体恢复价值分别为53811.67元、83334.62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6.507、1∶5.63,说明生态输水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将持续加大,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始矿山的地质结构,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现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止开发矿产资源活动对矿山环境的破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关单位、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规范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原则,然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因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如何实现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达到该目的,必须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加强矿山自然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从全面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用出发,统筹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达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就地下采煤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职位:中级安全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