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度沙棘对林下草本植被的修复效果。[方法]经过对林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地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沙棘林覆盖度达10%以后,林下草本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平稳;当沙棘林地覆盖度为20%~25%时,林下植被盖度与生物量达最大值。[结论]研究区沙棘林的覆盖度应该以15%~25%为宜。
沙棘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先锋树种,作为配置树种广泛运用到工程造林中,加之当地沙棘加工企业的建成投产,当地群众大面积的栽植,传统的育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用苗的需求,改进沙棘育苗技术迫在眉睫。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沙棘全膜覆盖育苗具有出苗快、出苗整齐、省水、省工等优点,是适应当地沙棘育苗的一种新方法,可大面积推广、运用。
为研究沙棘原汁澄清处理对沙棘酒发酵速度和香气成分形成的影响,利用果胶酶对沙棘原汁进行澄清处理。分别对沙棘澄清汁和未处理的沙棘原汁调整到糖度23%、ph3.7,然后接入0.18%的活性干酵母于28.5℃下发酵,陈酿后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各发酵酒进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以澄清汁为原料发酵的沙棘酒中检测出58种香气化合物;原汁发酵的沙棘酒中检测出52种香气成分,其中有28种非两者共有,产生了非常明显的香气差异。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1-丁醇和辛酸乙酯,用澄清汁发酵的沙棘酒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1.24%和10.40%,较原汁发酵的沙棘酒分别提高了16.45%和5.32%。因此表明对沙棘汁澄清处理更有利于沙棘酒香气的形成。
选用美国asd公司fieldspec光谱仪,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中西部的沙化草地进行了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以及草地植被覆盖度测定。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植被覆盖度(fc)之间的地面光谱模型。基于决定系数(r2)判断,拟合较理想的模型为乘幂模型和指数模型,r2分别达到0.752和0.716。误差分析显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拟合误差较小。综合分析后确定选用乘幂函数作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fc=0.7479*ndvi1.1928,r=0.86,p<0.001)。该模型为呼伦贝尔沙化草地区域植被覆盖度测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为探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丙环唑微乳剂、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4种化学农药对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化学农药均对沙棘枝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防治效果不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0%丙环唑微乳剂对沙棘枝枯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最小,为18.53μg·ml~(-1),说明该药剂毒性最强;其次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为255.51μg·ml~(-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值较大,相比毒性较差;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40%丙环唑微乳剂对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是40%丙环唑微乳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这2种药剂可有效防治沙棘枝枯病。
沙棘大规模的种植与开发是近20多年来,随之沙棘标准不断完善,现已颁布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标准20多项、企业标准多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沙棘标准涵盖了种子、苗木、育苗、种植、验收、效益监测、沙棘汁加工、沙棘果叶的采摘、沙棘籽油、沙棘黄酮、沙棘原汁等资源建设、行业管理、产品加工及产品标准等各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育种、育苗、种植和管护过程,提高了种植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材率,加快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资源开发综合效益。
“草新2号”(hippohaerhamnoidessubsp.mongolicacl.caoxin2)是基于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引进品种“乌兰格木”2次实生子代选优,经无性系区域化测定而选育出的沙棘良种,无刺或少刺,盛果期平均单株产量3.5kg,单位面积果实产量可达6000kg/hm2.
利用asdfieldspecprofrtm光谱仪,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天然草地进行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并计算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选择25个高光谱特征变量与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7个变量通过极显著性检验,尤以红边波长范围内一阶微分波段值总和(sdr)的相关系数0·781为最高·在此基础上将观测数据分成两组一组观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n=49),运用单变量线性、非线性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植被覆盖度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另一组观测数据作为检验样本(n=32),进行精度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运用冠层原始反射率数据估算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以红边波长范围内一阶微分波段值的总和(sdr)为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是最佳估算模型,模型标准差为10·4%,估算精度为83·99%.
采用美国asd公司fieldspec3光谱仪和日本富士数码相机,于2009年7~8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区进行了植物高光谱和植被覆盖度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实测归一化植被指数(asdndvi)和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地面光谱模型,分析modis/terra卫星的ndvi(modisndvi)与asdndvi的关系,建立预测植被覆盖度的modis光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modis光谱模型是线性函数,该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亚像元分解模型,标准误差为11.58%,平均预测精度达到88.75%.
1996年6月20日水利部沙棘办公室负责人李济生同志到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检查工作。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黄委沙棘办公室主任于倬德同志汇报了黄委沙棘工作后,李济生同志作了重要指示。他说:“水利部领导十分重视水利产业的发展,上中游局处于我国西部的贫困地区,应考虑结合自己优势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上中游局应当紧紧抓住沙棘不放。”李济生同志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对沙棘开发都有了新的认识,水利部加大了开发力度。上中游局搞沙棘开发有条件、有技术、有资金、有人员,要紧紧抓住沙棘开发,使上中游局的经济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至少局机关要通过开发沙棘增加职工收入。这是发展上中游局经济的一个突破口。他说,沙棘开发势头不错,但要形成力量,不能各搞各的。上中游局要集中投资,形成自己的实力,自己的产业,自己的优势。沙棘开发要利用现有的经费,结合科研搞起来。建立沙棘加工厂,投资200~300万元不够,可以与水利部江河沙棘集团公司联合搞开发,然后进行效益分成。只要有了效益,农民就会自己去种沙棘。可以结合黄委水保站的工作搞些沙棘开发,如搞些沙棘种子购销,局沙棘工作与部沙棘工作结合紧密,可以合作搞好沙棘开发。
在同一扦插基质条件下,采用大田扦插方法,研究10个大果沙棘品种的成活率、发根数、根长度及新梢长。结果表明,插穗的生根能力及后期长势与品种有关,10个引进的大果沙棘品种中,深秋红最佳,扦插成活率、生根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扦插成活率和发根情况效果最好,契切克品种次之,丘伊斯克品种最差。
以青海祁连县湿地的肋果沙棘和互助、湟中县的中国沙棘种子为试材,研究自然状态、ga、砂积温和吸湿回干处理对沙棘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互助和湟中县的中国沙棘的自然萌发率较高,祁连县湿地的肋果沙棘自然萌发率较低;肋果沙棘经砂积温处理60d后,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有明显的提高;ga和吸湿回干处理不能显著提高肋果沙棘种子的发芽率;说明适当的积温处理会促进青海祁连湿地肋果沙棘种子的萌发。
‘浑金’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优良沙棘品种,属蒙古沙棘亚种,区域化测定结果表明适宜于我国高纬度推广种植,无刺或少刺,盛果期平均单株产量2kg以上,单位面积果实产量达5000kg·hm-(-2),种子水解总黄酮含量223.38mg·(100g)-(-1)。
阜新沙棘良种选育研究所继2004年春季,我国首批沙棘苗木出口日本之后,秋季又有一大批沙棘苗木到日本安家落户。这些苗木主要品种是“实优1号”,此品种是从芬兰沙棘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适应性特别强,不感染“干枯病”,果实虽然小一点,但在9月份成熟后不落果、不干缩,可冬季采摘;
应用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值和生物量分析了福建海岸带不同防沙工程措施中沙地植被的两种恢复过程,即网格草地恢复:厚藤群落,鬣刺+海边月见草+海滨蟛蜞菊群落,鬣刺+厚藤+海滨蟛蜞菊群落;平台草地恢复:绢毛飘拂草+海边月见草+厚藤群落,丁葵草+厚藤+海滨蟛蜞菊群落,矮生苔草+绢毛飘拂草+马缨丹群落。生活型为匍匐草本或草质藤本的物种较其它生活型的物种能更好的适应海岸带沙地环境。两恢复过程中,植被的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n形变化趋势。在网格草地恢复中,网格设置与匍匐草本厚藤促进了物理环境的改善,并为后期定居者创造了较好的定居条件,而在平台草地恢复初期,化学材料与黏土混和平台的设置提高了下垫面稳定性,使近缘防护林内的草地物种得以成功定居和繁殖。海岸防沙工程为先锋种的定居提供了优越的下垫面条件,促进了组成的多元化和结构的复杂化,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ph值明显降低,并对海岸带沙地植被生物量的积累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采用工程方式恢复海岸带沙地植被,对于海岸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从沙棘叶片特性、果实特征及部分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了5个沙棘品种在乌兰布和沙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乌兰沙林×中国沙棘和深秋红的产量高于其它3个沙棘品种,具有较低的气孔导度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果大、抗逆性强的优点,可作为生态经济型品种在当地推广。
以辽宁地区4个品种的沙棘为研究对象,通过sod和pod变化来测定4个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4个沙棘品种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它们的sod和pod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4个品种中以太阳品种耐旱性最好,中黄果耐旱性最弱。
沙棘属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于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干燥寒冷山区。中国是沙棘资源的大国,现有沙棘林面积140万hm2,约占世界沙棘总量的90%,其中山西省的沙棘总面积为29万hm2,约占全国沙棘总面积的21%。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与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我国辽西北沙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8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荒草地>油松纯林>弃耕地>樟子松林>山杏林>榆树疏林>松杨混交林>杨树纯林;沙地经过人工固定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发生了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磷、全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雨季,针叶树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农业弃耕地在7月份和10月份中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山杏林地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均表现为最低。
研究山楂沙棘片对小鼠排便功能及小肠运动能力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山楂沙棘片中剂量组、山楂沙棘片低剂量组,且都连续灌胃给予受试物7d,每日1次,末次灌胃受试物后禁食不禁水.排便实验禁食20h后给予洛哌丁胺10mg/kg,0.5h后再灌胃含相应受试物的墨汁,测定排出首粒黑便的时间以及排便粒数和重量;小肠运动实验禁食20h后给予洛哌丁胺5mg/kg,0.5h后再灌胃含相应受试物的墨汁,精确计时25min后脱椎处死,计算墨汁推进率.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显著缩短排出首粒黑便时间、显著增加排便粒数及重量、显著提高墨汁推进率.山楂沙棘片对提高通便功能有明显效果.
根据林下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结合生态与景观效果,对顺峰山公园植被进行改造,并丰富林分上层林木种类,形成生态与艺术统一的公园植物景观。
基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999年tm、2002年etm和2004年aster遥感影像及其基础背景数据,对应急输水工程前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沙漠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急输水工程的实施,塔河下游地区中、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逐年增加,分别由1999年的7447.16、17146.80hm2增加至2004年的9129.16、26236.61hm2,低、劣植被覆盖度面积分别减少了9989.10和782.71hm2;1999—2004年间,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由506258.06hm2减少至498043.93hm2,呈逐年缩小趋势.研究期间,部分沙漠化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逆转,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应急输水工程对塔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被覆盖度(盖度)是水文、生态、气象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目估是野外获取盖度的传统方法。本研究利用多光谱相机拍摄的相片,分析每一个像元的归一化指数,区分植被和土壤,以获取盖度,并与目估法进行对比,评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目估盖度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而多人平均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利用多光谱相片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取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取0.4作为阈值较理想;利用阈值的方法区分植被和土壤需要像元所代表的空间尺度不能超过0.2cm。分析疏勒河上游地区盖度和多年冻土分布的关系发现,多年冻土区盖度显著高于季节冻土区和过渡区(p<0.01)。
职位:建筑给排水绘图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