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凝聚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多年来,天然水源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问题一直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改善饮用水水质及发展水处理工艺方面的研究主题。由于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残留其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而作为植物及动物碎屑腐败、...
以三维荧光技术为手段,结合荧光区域积分和聚类分析,考察某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荧光区域积分可以表征城市污水中易降解、可降解和难降解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能够有效识别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指纹特征。城市污水中类蛋白等易降解物质含量约占总荧光物质的50%,在污水厂曝气池缺氧段,易降解基质被大量去除。曝气池顺水流方向约225m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已基本完成。三维荧光光谱中区域ii和iii的积分标准体积与toc的皮尔森相关指数分别为0.964和0.970。和其他荧光指数相比,这2个区域的积分标准体积与toc的相关度更高。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求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1)ck(不施肥);(2)npk(氮磷钾);(3)npks(化肥+稻草还田);(4)1.5npks(1.5倍化肥+稻草还田);(5)npkm(化肥+猪粪)下0~20,20~40和40~60cm土层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dom的影响较小,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均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dom的含量,在0~20cm耕层土层dom含量比化肥npk处理分别提高39.1和12.1mg·kg~(-1)。相比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明显降低0~20和20~40cm土层溶解性有机质碳与有机氮的比值,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长期施肥对40~60cm土层dom含量和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20和20~40cm土层,相对于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npkm,npks和1.5npks处理能提高土壤dom的共轭结构和腐殖化程度;在40~60cm土层,提升效果不明显。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能增加0~20cm土层的紫外光谱吸收值(suva_(254),suva_(260)和suva_(280))和吸收系数α(355),降低吸光度比值(a_(250)/a_(365)),表明0~20cm土层dom的芳香度、疏水性、分子量和cdom含量增加,在20~40和40~60cm表现不明显。不同土层的a_(300)/a_(400)值均大于3.5,表明土壤中主要以富里酸为主。综上,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0~20和20~40cm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降低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增加0~20cm土壤dom共轭结构、腐殖化程度、芳香度、疏水部分比例和平均分子量。长期施肥对40~60cm土层dom含量和结构影响较小。
本文在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效果影响时认为,只要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高于2500mg/l以上,水力停留时间为8h、5h、2h时,反应器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99%和90~100%,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10.78~34.9%、15.7~43.6%、21.6~54%。
根据注塑螺杆的工作特点,计算了计量段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表征计量段纵向混合能力的优化目标函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差。通过对无量纲最短停留时间的分析,得到了计量段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其方差的影响参数。
对于烟气脱硫喷淋塔中的雾化浆液液滴在塔内的运动以及停留时间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液滴下落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了单个液滴及浆液总体的停留时间。结果表明,对于粒径为dp=13~30mm的单个液滴,停留时间为t=30~13s;雾化液滴尺寸分布对总体停留时间影响显著;合适的雾化液滴尺寸应为dp=07~15mm。
本试验使用葡聚糖对谷朊粉进行干法糖基化改性.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以及糖与谷朊粉的配比对反应接枝物溶解度的影响,优化了制备最佳溶解度接枝物的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接枝物在不同ph以及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方法证实了糖基化的发生及糖蛋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9℃,葡聚糖/谷朊粉(m/m)280%,反应时间12d(288h)的条件下接枝物的溶解度最高,为1.923mg/ml.在ph较高或较低以及谷朊粉等电点等情况下,接枝物的功能特性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红外扫描分析可知,改性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其β折叠有所减少,α螺旋、转角结构的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糖基化改性对无规则卷曲结构的影响不大,通过电镜扫描分析可知,糖基化改性后蛋白质的分子体积增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土壤上不同有机物料、石灰及有机物料与石灰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和吸收重金属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小麦产量随猪粪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石灰用量超过一定数值后则显著降低小麦产量;而其他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增、减作用不显著。施用高量猪粪(z4)或石灰+低量猪粪(z2)能显著降低小麦对镉的吸收,使籽粒的镉浓度降至国家食品镉污染限量标准(gb2762-2005)以下。所有石灰+机物料处理都比对照处理明显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镉,但籽粒中的镉浓度都未达到国家食品镉污染限量标准。在受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上施用高量猪粪或猪粪配施石灰,表现为显著的负交互作用,对控制小麦对镉的吸收以及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都有显著的效果。石灰与泥炭或活性炭配合施用表现为正的交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对镉的吸收。
通过连续5年定位试验,以紫云英、秸秆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还田的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后不同物理分组下土壤组成特点和有机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25mm与0.25~0.053mm粒级,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少。有机物料还田可提高0.25~0.053mm和0.25mm和<0.053mm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与2~0.25mm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稻田土壤施用紫云英、秸秆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物料,可有效提高土壤微团聚体和轻组成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改变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组成特征。
文章主要研究了有机物(醇类)在不同温度下对na2so4溶解度的影响,仔细分析了有机物(醇类)对液体防冻泵送剂析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醇类)可以增大硫酸钠在-5~15℃下的溶解度,可以降低液体防冻泵送剂在0~5℃下的析晶量。
研究了玻璃澄清剂芒硝、碳粉以及硅砂原料烧失量,对玻璃着色及透过率的影响,分析了透过光谱曲线的变化,探讨了玻璃中铁离子受氧化还原气氛的影响,价态发生改变对玻璃颜色及其性能的影响规律.
[目的]探讨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其健康危害。[方法]选择唐山市市区在2001~2006年装修的152户装修居室,进行室内空气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检测,并对留居者进行自觉症状问卷调查。[结果]装修后时间在半年内的居室室内甲醛浓度为0.098mg/m3,超标率为47.06%,随着装修时间的延长甲醛浓度有下降的趋势,装修后不同时间组的甲醛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6)。装修时间≤1年的和﹥1年的居室苯超标率分别为88.89%和30.77%,而甲苯和二甲苯浓度均无超标,两组苯和二甲苯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9和0.0302)。控制年龄、性别和吸烟等混杂因素后,甲醛和苯浓度超标组和不超标组的留居者上呼吸道黏膜、皮肤黏膜刺激症状、眼睛刺激症状和神经衰弱症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每日居室停留时间﹥12h的40岁以上年龄的留居者的皮肤刺激症状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3,p=0.0296)。[结论]唐山市居室室内装修所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不容忽视。留居者长时间暴露vocs,皮肤刺激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目的研究新装修居室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污染状况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于2005年3—9月,选择贵阳市2个城区2个住宅小区57户新装修居室(完工时间均不超过20d,均值为12d)为调查对象,对居室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进行6个月的监测。结果装修交付使用20d内,第1次监测新装修居室的tvoc浓度范围为0.532~23.560mg/m3,中位数为2.573mg/m3。装修后147d各居室tvoc浓度均低于标准值(0.6mg/m3)。根据完工后第1次测得的tvoc结果,将室内空气中tvoc分成3个污染水平(0.5~2.0mg/m3为低浓度组,>2.0~5.0mg/m3为中浓度组,>5.0mg/m3为高浓度组)。第1次监测结果显示,高浓度组tvoc浓度范围为5.520~23.560mg/m3,中位数为10.150mg/m3;中浓度组tvoc浓度范围为2.004~4.993mg/m3,中位数为2.320mg/m3;低浓度组tvoc浓度范围为0.532~1.905mg/m3,中位数为1.074mg/m3。以上各组tvoc浓度逐渐降低,达到标准值(0.6mg/m3)的时间依次为147、147、118d。结论新装修居室空气中tvoc污染严重,装修完工147d时居室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均能降低到标准值(0.6mg/m3)以下。
在施用等量化肥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大,水稻群体构成、株高、结实粒数有所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为150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8044.5kg/hm2。
萎凋是银杏白茶加工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对不同萎凋处理时间后银杏嫩叶内含物含量的分析,结合其感观审评,研究确定银杏白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以切实提升其品质。依据国内名优白茶萎凋工艺参数,设定萎凋时环境温度(22±0.5)℃,相对湿度(75±3)%,测定银杏嫩叶不同萎凋时间(0,12,18,24,30,36h)后含水率及可溶性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总黄酮等生化成分的含量,并鉴别气味,观察叶相,进行密码感官审评,最终确定了银杏白茶最佳萎凋时间为18~24h。
本试验通过对7种不同物料的总氮(n)、有机质(om)和总腐植酸(ha)测定,计算腐殖化率(hr)和碳氮比(c/n)。结果表明,糠醛渣和风化煤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为78.61%和85.84%,c/n比也高,腐殖化率则较低,而沼渣、污泥、草炭有机质含量在44.63%~55.03%之间,其c/n低,但腐殖化率较高,特别是草炭,腐殖化率在90%左右。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小麦施肥探索到最佳有机肥替代比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减少化肥施用,小麦产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替代效果最佳,能有效保障小麦增产;但是如果有机肥替代比例过高,则会引起小麦贪青晚熟现象,不利于高产和下季作物种植。
为了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达到肥料科学使用的目的。以蒜为材料,设常规氮肥+有机肥(f_1)、氮肥减量15%+有机肥(f_2)、氮肥减量30%+有机肥加量20%(f_3)、氮肥减量45%+有机肥加量20%(f_4)、氮肥减量60%+有机肥加量40%(f_5)、氮肥减量75%+有机肥加量40%(f_6)6个不同的氮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并以常规用肥量为对照(ck),研究不同的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有机肥可以提高蒜头及蒜薹的产量,其中f_4处理产量最高,f_4处理下的蒜薹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蒜头产量在添加有机肥后都显著高于对照,f_5处理仅次于f_4处理;蒜薹的叶绿素含量在f_1处理最高,f_5处理提高蒜薹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f_4处理硝酸盐含量最低;f_5处理蒜头的硝酸盐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从蒜头和蒜薹的产量以及品质综合考虑,f_5处理表现较好,说明减少氮肥后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蒜产量及品质。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沙土不同有机矿质复合体对磷的吸附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去除腐殖质后的沙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其饱和吸附量qm和吸附分配系数k分别只能达到原样的38.41%和7.42%,说明有机矿质复合体是影响磷在沙土上吸附特征的主要因素;钙键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碳标化饱和吸附量为388.35mg·kg-1,相当于原样的1.51倍,在其所形成的有机矿质复合体中存在着孔隙填充方式的磷吸附;铁铝键有机矿质复合体在对磷吸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碳标化饱和吸附量可达500.23mg·kg-1,相当于原样的1.93倍,其吸附机制除孔隙填充方式外,还存在铁铝氧化物及水化氧化物对磷的配位吸附.因此,考查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时不仅要考虑腐殖质的含量,更要考虑腐殖质的复合形态,它也是影响土壤对磷吸附特征的重要因素.以原样的磷饱和吸附量为基准,钙键有机矿质复合体和铁铝键有机矿质复合体携载的吸附态磷可分别按原样的1.51和1.93倍进行估算.
有机无机肥配施为未来施肥发展方向,为明确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连续3a监测化肥配施有机肥1500、3000、4500kg·hm~(-2)对土壤ph、容重、有机质、大量元素(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及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锌及水溶性硼)的影响,以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则能提高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且随着施肥年限、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提升效果越明显。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有较好的培肥作用,且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培肥效果更显著。
以商品有机肥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性状和玉米产量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产3.3%-13.8%.收获后0-50cm深度内土壤容重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面降低.
室内污染物逐渐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讨论了室内污染物主要来源及危害的基础上,利用监测设备对石家庄地区的室内污染物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装修时间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与措施。
以滇池底泥作为实验原料,分析了两种无机絮凝剂alcl3和fecl3在不同的添加浓度下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地影响,并计算出了该种泥沙的清混交界面在等速沉降阶段的平均沉速和絮凝的临界粒径。
为研究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系统)的基质吸附有机物规律和性能,以河沙为对象,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征,利用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河沙吸附cod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征符合非线性langmuir方程,吸附强度因子k1=0.0272为正值,说明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最大cod吸附量为1893.7065mg.kg-1。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两种模型标准偏差值r2都大于0.9800,从标准偏差值角度判断都能较好地反映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但通过langmuir方程相关参数以及试验校对得出一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反映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导出该条件下河沙对水溶液中cod的平衡吸附量为1750.3355mg.kg-1,而二级动力学模型误差较大。
职位:主创规划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