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近年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地层内新发现的犀科化石 ,经研究有 3属 3种 ,即Ac erorhinustsaidamensis,Hispanotheriummatritense和Dicerorhinusringstromi,其中后两个种是在这一地区的初次报道。新材料虽较破碎 ,但其发现扩大了H .matritense和D .ringstromi的地理分布范围。更重要的是 ,柴达木动物群原来被确定为晚中新世早期 ,其主要依据是安琪马动物群的残余分子与三趾马动物群共生 ,而此次的发现证明这一地区确实有含H .matritense的中中新世动物群存在。D .ringstromi的发现还证明柴达木盆地有相当于保德动物群时代的晚中新世晚期沉积。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钙化木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开发
在柴达木盆地南缘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祁曼塔格山前石拐子剖面的下石炭统石拐子组和乌图美仁庆华铁矿剖面的上石炭统缔敖苏组中发现了大量chondrites遗迹化石。经鉴定,研究区的chondrites遗迹化石主要包括chondritesfenxiangensisyang,1984(分乡丛藻迹);chondritesfilifalxvolk,1964(细枝丛藻迹)和chondritesmaqianensisyang,1988(玛沁丛藻迹)3个遗迹种。根据研究区的chondrites遗迹化石特征,结合岩性特征和其他实体化石资料,认为石拐子地区早石炭世为台洼沉积环境,乌图美仁庆华铁矿地区晚石炭世为局限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另外,探讨了生物扰动对研究区储集层的改造作用。该研究对恢复柴达木盆地南缘石炭系的沉积环境和古生态以及评价研究区的储集层物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纪水文地质条件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该地有地层新、规模大、成因特殊等特点,从资源的角度出发,该地区的植物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勘探受到了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天然气的运输和地层水的关系极为密切,而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有充足的地层水,且地层水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因此选择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纪水文地质条件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构造断裂特征、烃源岩条件、沉积储层的地层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等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评价认为:英东地区油砂山、英东一号构造等中浅层圈闭落实,油源充足且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同时砂33、砂34井试油已获得油气流,说明油气层有东扩的趋势。因此通过目标优选评价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通过砂37、40井等井钻探已发现英东一号油气田。
尖顶山锶矿是柴达木盆地内大型的天青石矿床,通过对矿区进行野外考察和取样,对尖顶山锶矿矿石进行了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锶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在对尖顶山矿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尖顶山天青石矿区的googleearth图像的遥感地质解译,发现尖顶山地区的天青石矿层赋存于第四系七个泉组,而不是第三系的狮子沟组。并且前人所划分的n2s2-1和n2s2-2地层不应该属于上新世的狮子沟组,而应划入第四系七个泉组。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侏罗系层序发育完整,为一套富含化石的碎屑岩,自下而上为小煤沟组、大煤沟组、采石岭组和红水沟组。下侏罗统包括小煤沟组、大煤沟组下部;中侏罗统为大煤沟组中、上部。柴北缘一带早、中侏罗世所受应力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形成多沉积中心的小型断陷型盆地。早侏罗世时期,柴北缘的沉积相类型有滨浅湖、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中侏罗世时期,该区广泛发育湖底冲积平原,以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为主,趋向于深水的较还原环境。下侏罗统岩性以细砾岩,细—粉砂岩与炭质泥岩和页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中侏罗统则以较细结构的碎屑岩为主,局部发育较厚的黑色页岩。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有巨厚的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中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生烃潜力大;柴北缘碎屑岩孔隙发育,可称为较好的储集岩;柴北缘泥岩、页岩可称为优质的盖层,生储盖配置较好。但油气藏以小型为主,且以气藏为主。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东段大煤沟剖面侏罗系沉积层序发育完整。下侏罗统岩性以细砾岩、细—粉砂岩与炭质泥岩和页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其中大煤沟组一、二段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关的湖沼相炭质泥页岩较发育,多含叶肢介、双壳类和植物等静水环境生物化石,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体系;由3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中侏罗统厚层河流—冲积相砂砾岩较发育,化石面貌以介形虫和植物为主,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滨浅湖体系,中上部发育较深湖相沉积;由9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化石与岩相分布特征反映侏罗纪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构造活动和气候是沉积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前者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早侏罗世潮湿气候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柴北缘提供了重要的生烃母质,但中侏罗世中晚期半干旱气候更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烃源岩。图5表1参18
柴达木盆地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应力大而复杂,导致盆内地势起伏大,加上西南暖湿气流受喜马拉雅山系阻隔难以进入境内,盆内气候干旱,最终导致盆地内冲积扇极为发育。通过对大柴旦地区大头羊煤矿、鱼卡河、波门河和八里沟四个冲积扇的实地考察,共观测到3个亚相8个微相:扇根亚相沉积物最粗,分为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微相;扇中亚相沉积物偏细,成熟度增高,分为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纵坝微相;扇缘亚相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分为水道径流和片流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其沉积特征差异较大,认为古沟道、主水道和辫状水道微相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勘探表明,冲积扇沉积与储层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内形成的油藏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另外,冲积扇的形成很可能导致上覆地层形成扇背斜油藏,也可能导致下伏基岩形成基岩风化壳油藏。
大柴旦地区是柴北缘古生代超高压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超高压岩石相伴的花岗岩十分发育。这些花岗岩具有两类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ⅰ类以na_2o/k_2o比值小于1、明显的负eu异常和低sr、高y为特征,具有s-型花岗岩的属性,ⅱ类以na_2o/k_2o比值大于1、弱负eu异常到正eu异常和高sr、低y为特征,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属性,反映了它们的源岩及成因上的差异。锆石shrimpu—ph定年结果表明,大柴旦地区花岗岩的年龄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年龄为446.3±3.9ma,第二组年龄分别为408.6±4.4ma、403.3±3.8ma、401.8±3ma,第三组年龄分别为374.5±1.6ma、372±2.1ma。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第一组年龄可能反映了柴达木陆块与中南祁连板块碰撞的时代,第二组年龄可能反映了深俯冲地下的板块由于拆沉而折返的时代,第三组年龄可能反映了碰撞隆起后造山带上不同块体之间的伸展、滑塌的时代。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利用2000—2009年生长季的modis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得到前期(2000—2004年)和后期(2005—2009年)两期土地分类图以及2000—2009年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趋势图,分析了2000—2009年10a尺度上该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知,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同时存在两种演化趋势:绿洲化和荒漠化。近10a来绿洲化的总面积为1040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58%,主要集中在荒漠化区域与稳定区域之间;荒漠化的总面积为399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76%,其中80%集中在绿洲边缘(4km以内),也就是说,绿洲的边缘地区相对于绿洲的其他区域更易于发生荒漠化现象。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绿洲化趋势高于荒漠化趋势,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昆仑山上大量冰雪融化,为下游绿洲提供了一定的水资源,但绿洲上游一些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间接地影响了绿洲的演化,使得绿洲边缘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荒漠化加剧。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和勘探目标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东段德令哈坳陷是中生代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育起来的伸展坳陷,经历了第三纪的张扭坳陷和第四纪挤压坳陷阶段,坳陷内较稳定地分布了中侏罗统大煤沟组4—7段的烃源岩,还发育有石炭系潜在的烃源岩层系。储层在各层段均有分布,中生界以大煤沟组6段石英砂岩和白垩系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为主。圈闭主要分布在凸起构造带,山前还发育推覆构造带,构造形成定型期与油气运聚期配合良好,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储盖组合。通过该坳陷资源潜力与油气远景评价,认为中侏罗统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是现实的勘探领域,托南断阶、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及埃姆尼克凸起带为主力生烃凹陷,具有一定勘探前景。
柴达木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高海拔的内陆盆地,为全国著名的荒漠区。气候干燥、植被十分稀疏,种类贫乏,并有大量裸地,生物产量低。由于高海拔赋予它的高寒性,喜温作物难以生长。此外,第三纪上新世晚期以来由于柴达木古气候先转干燥、继转干寒,加之地质构造及地形的影响,导致盐沼、盐湖以及含盐与石膏风化壳的广泛分布(黄麒等,1980),又使其显现盐漠特色。柴达木土地面积广达24.95万平方公里(青海农业地理编写办公室,1979),矿产丰富,为本省主要牧业区和商品畜产品基地之一,在其东部边缘以及中、西部局部绿洲地区,有着发展种植业,农林牧综合经营的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有一定发展前途。因此对柴达木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典型单位改造系统的经验教训,进行一些初步研究探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柴达木盆地盐渍土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及养护对策——根据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渍土地区的公路养护工程实践,对该地区的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主要病害的养护处治对策,以保证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1∶250000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各类样品的采集分析,以及已有区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成果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合理,造成地下水资源贫化、人为或自然作用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以及土壤盐渍化、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降落漏斗扩展及淡水咸化、地下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卤水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导致卤水资源的贫化及废卤排放形成的反向漏斗,造成钾盐含量的相对减少及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以后,绿洲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等环境地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水质咸化、超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历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施工的钻井报废率较高,为降低钻孔报废率,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云地1井钻探施工工艺、孔内复杂情况的处理过程、现场技术管理措施的介绍,总结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托云盆地复杂地层钻探的技术特点,形成了一整套可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管理方案,基本解决了在该地区的施工难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文章结合微表处施工技术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渍土地区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工程实践,对微表处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设计以及现场施工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保证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报道了发现于宝格达乌拉地区的少量古近纪化石材料(包括零碎的牙齿和头后骨骼)。材料产自不整合覆盖在细粒红层之上的河相沉积物,显示出再沉积特点。经鉴定,它们可归入breviodonminutus,rhinocerotidaegen.etsp.indet.,brontotheriidaegen.etsp.indet.及其他未定奇蹄类。材料在时代上确属古近纪无疑,但产出层位的时代尚有疑问。宝格达乌拉地区过去只出产新近纪脊椎动物化石,古近纪的地层和化石都未曾报道。根据新化石点与附近地层的接触关系,我们怀疑这些古近纪化石是后期再沉积在新近纪的宝格达乌拉组中的。新材料的发现提示该地区可能还有更多的古近纪地层。
2012年6月25日至8月初,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项目野外地质调查组在柴达木盆地上奥陶统滩涧山群地层中发现了厚层碳沥青,通过实测剖面、探槽揭露和地面追踪,初步摸清了滩涧山地区碳沥青分布宽度为200~300m,
2012年6月25日至8月初,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项目野外地质调查组在柴达木盆地上奥陶统滩涧山群地层中发现了厚层碳沥青,通过实测剖面、探槽揭露和地面追踪,初步摸清了滩涧山地区碳沥青分布宽度为200~300m,仅联合沟碳沥青延伸长度就达10km,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除此之外,项目组在阿尔金南段滩涧山群中也发现了碳沥青,追踪长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为第四系疏松砂岩储层气田,气田构造平缓,储层岩性疏松,气层含气饱和度较低,气水关系复杂。涩北气田的出水模式有边水水侵、泥质隔层内水的窜流、水层水窜流和储层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等。其中,储层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产出是一种新的出水形式。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天然气不断采出,地层压力逐步下降,储层在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孔隙度降低,地层含水饱和度增加,当储层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束缚水逐步变成可动水产出,从而影响气田生产。根据涩北气田储层地质特征,结合气田出水规律,分析了涩北气田气井出水原因及类型。从开发实验、数据分析入手,建立了储层束缚水变可动水产出预测图版,该图版中储层含水饱和度曲线与束缚水饱和度曲线交点对应的压力即为气藏层内可动水临界出水压力,研究表明随气藏压力下降,气层束缚水可转变为可动水产出。
文章结合微表处施工技术在青海省柴迭木盆地盐渍土地区的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工程实践,对微表处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设计以及现场施工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保证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新近沉积土具有承载力低、变形大、有湿陷性等特点,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建 筑物有较大的危害。 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别加以注 意。 ①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 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 和冲沟内。 ②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③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锹 挖容易。 ④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砾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 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 菌丝状或条纹状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星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
职位:环境工程或给排水主人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