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运用2005-2012年全国东中西地区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分别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互动关系。结论表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互动关系在不同地区也表现不同特征,主要与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关。当城镇化发展面临\"刘易斯拐点\"到来,需要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相反,需要工业化来推动。当工业化水平较高时,需要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城镇转型发展;在工业化中期,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快速推动城镇化发展;当工业化水平较低时,需要大力发展城镇基本服务业,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集聚人气。不同地区城镇化推进路径选择时有所侧重:东部地区适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部地区牢牢抓住工业化发展,西部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关系需要在\"四化同步\"中进行。
文章利用《甘肃发展年鉴2014》等统计资料中相关数据,在介绍甘肃省城镇化与三大产业结构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二者间的互动关系.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对策建议:(1)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培育新型经济增长极,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2)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逐渐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产能;(3)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旅游文化等新兴的第三产业.
在1978-2012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和城镇化进程构建出var模型来探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在长期内保持着正向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的动态关系上,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之间保持着彼此推进的发展态势,并且在相互的演进路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短期的相互关系上,二者呈现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提出了基于合作博弈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与求解算法。在该优化模型中,把不同的产业映射为博弈模型的局中人,产业的不同组合方案映射为策略集,把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劳动生产率和生态环境污染程度所构建的复合函数映射为效用函数,将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转化为对合作博弈模型的核心求解问题。接着介绍了一种求解核心的shapley值法。通过对温州产业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二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和方差分解定量分析了1984-2013年青海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青海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2、城镇化和非农产业之间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但目前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3、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在短期,非农产业产值结构和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外部冲击都会对于城镇化带来的影响。城镇化的外部冲击也会对非农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带来影响,总体来看都是有利于城镇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
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二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和方差分解定量分析了1984-2013年青海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青海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2、城镇化和非农产业之间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但目前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3、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在短期,非农产业产值结构和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外部冲击都会对于城镇化带来的影响。城镇化的外部冲击也会对非农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带来影响,总体来看都是有利于城镇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
黑龙江省正处于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采用199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黑龙江省城镇化及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vec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黑龙江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
黑龙江省正处于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采用199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黑龙江省城镇化及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vec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黑龙江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对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土地价格存在着双重扭曲,这又加大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文章运用最新的面板var模型,利用1998—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三者间的影响机理、因果关系、动态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土地价格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对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土地价格存在着双重扭曲,这又加大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文章运用最新的面板var模型,利用1998—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三者间的影响机理、因果关系、动态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土地价格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2001—2012年湘西州11个地级市农业产业结构、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州各县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在产业结构内部,种植业处于缓慢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湘西州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的演进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有效支撑了产业结构的演进。但是,由于对外资和外贸的过度依赖削弱了二者之间互动的内生性。产业结构的演进应重在提高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政府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成长,积极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通过技术的突破抢占价值链的高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外延型城镇化和内涵型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大城市应该坚持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群和城市圈的建设,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县城以及小城镇。
根据1984—2013年襄阳市相关统计数据建立var定量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襄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襄阳市城镇化进程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对其城镇化进程的作用不显著;从长期来看,襄阳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演进存在较为显著的动态均衡关系,城镇化后期水平会对前期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应推进襄阳市产城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山东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进行分析.时间上,利用spss软件对1978一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两者的变动关系分为波动期、调整期和优化期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时期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变动关系的形成原因;空间上,分析山东省的沿海和内陆地区以及17地市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分析的主要结论提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数据为样本空间为1978-2012年年度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升级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为单向因果关系,即城镇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与短期弹性不同,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重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1984—2013年襄阳市相关统计数据建立var定量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襄阳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襄阳市城镇化进程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对其城镇化进程的作用不显著;从长期来看,襄阳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演进存在较为显著的动态均衡关系,城镇化后期水平会对前期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应推进襄阳市产城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山西作为中部崛起中的一个能源大省,如何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调整产业结构,建成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并寻求新的出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山西省应该从几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先发展区域经济,将环保理念融入调整产业结构中等,从而加快山西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实现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本文在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80-201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互动性较弱,且具有轻微的相互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单方面推动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城镇化的发展密切,产业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而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因此,研究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机制,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山西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分析,梳理总结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在此基础上,选取1991-2011年的城镇化率与二次、三次产业产值作为指标,通过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分析,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山西省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的长期作用机制,得到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大量的经济学理论和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了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因果关系。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区域改革的重点地区,经济社会领域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大量的经济学理论和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了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因果关系。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区域改革的重点地区,经济社会领域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作。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提出要确保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的目标,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企业项目为依托,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滚动计划为抓手,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
研究目标: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再估算。研究方法:在明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三项核心指标: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生态化。采取灰色动态关联分析方法,将三项核心指标与经济增长率相耦合,综合估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研究发现:先明确内涵再估算更合理;整体上,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提升,地区差异显著。研究创新: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指标;将核心指标综合测度;考虑能耗角度测算生态化指标;将生态化指标融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的估算中,与目前中国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契合。研究价值: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客观、合理的基础估算方法的借鉴。
职位:造价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