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第 26 卷 增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ol.26 Supp.2 2007 年 12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Dec.,2007 收稿日期: 2007–06–17;修回日期: 2007–07–19 作者简介: 黄明琦 (1976– ),男, 1999 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专业,现为博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地下工程、水底 隧道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huangru1976@163.com 大断面海底隧道软弱地层 CRD 法施工稳定性 控制研究 黄明琦 1 , 2,付贤伦 2,李云超 2 (1. 山东科技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 ;2. 中铁 22局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项目部,福建 厦门 361102) 摘要: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
大断面海底隧道软弱地层施工方法研究
我国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在浅滩及陆地段穿越富水软弱地层,围岩自稳能力差,极易发生涌水突泥,严重威胁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对隧道开挖方案的对比分析和根据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的结果,对隧道穿越富水软弱地层的开挖施工方案、降排水关键技术和超前预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为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第31卷第10期岩土力学vol.31no.10 2010年10月rockandsoilmechanicsoct.2010 收稿日期:2009-06-09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专项经费资助(no.2006aa11z116)。 第一作者简介:王明年,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隧道和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19910622@163.com 文章编号:1000-7598(2010)10-3354-07 大断面海底隧道crd法绝对位移 控制基准建立及应用研究 王明年,路军富,刘大刚,张建国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摘要:隧道位移控制基准的建立是确保隧道安全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浅埋暗挖段crd法施 工为工程背景,陆域浅
结合新建铁路温福线周仓岭隧道的施工案例,介绍了大断面暗挖隧道穿越软弱土层的施工工艺,并从掘进、支护、围岩量测等方面阐述了采用crd法施工的优越性,为该工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d法对各分部施工工序影响较大,且各分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部、2部、3部和4部;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钢支撑内力均为压应力,且拱腰位置轴力大于其它部位。比较隧道开挖变形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得出了山体外侧先开挖方案无论在围岩变形还是隧道结构受力方面相比于山体外侧后开挖都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合理的施工工序应该是先进行山体外侧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在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d法对各分部施工工序影响较大,且各分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部、2部、3部和4部;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钢支撑内力均为压应力,且拱腰位置轴力大于其它部位。比较隧道开挖变形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得出了山体外侧先开挖方案无论在围岩变形还是隧道结构受力方面相比于山体外侧后开挖都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合理的施工工序应该是先进行山体外侧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在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海底隧道的施工受到多方面自然因素的影响,对于超大断面海底隧道穿越风化槽来说,施工技术和方案都要根据不同的地质及围岩情况进行研究。论文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海底隧道)f6风化槽为例,对不同地质情况采用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
文章以某四车道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背景,分析了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理念及施工工法,建立了反映大断面隧道cd法和crd法施工的动态模型。基于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两种开挖工法下地表沉降、隧道位移收敛值、掌子面挤出位移、衬砌内力等控制指标,得出了一些适用于大断面隧道施工的重要结论,以期指导同类工程。
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技术 作者:原郭兵,王庆林,孟飞彪,李本 作者单位:原郭兵(中铁三局郑西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河南灵宝,472500),王庆林,孟飞彪,李本(郑西 铁路客运专线公司,西安,710043) 刊名: 铁道标准设计 英文刊名:railwaystandarddesign 年,卷(期):2007(z1)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6条) 1.梁文灏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2006 2.王晓州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2006 3.澜云宏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支护技术[期刊论文]-铁道建筑技术2005(06) 4.杨建民郑西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研究2005(03) 5.贺廷西;苏万军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期刊论文]-铁道标准设计2007(04) 6.程刚大断
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施工采用crd法施工,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护体系繁多,受力复杂。主要介绍crd法开挖支护以及临时支护拆除的步骤、步长关系及其变形特征,并介绍crd施工过程中施工要点。
本文通过对某高速铁路隧道crd法施工工艺的优化。并积累了crd法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实施经验,对今后大断面隧道的设计以及施工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crd法的施工技术 在我国地铁施工中其施工进度长期受到地质条件及周边经 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特性在隧道施工中更为明显。 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地铁隧道的施工会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 的影响。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进度会受到软土、软岩等 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过程 中crd法作为新技术、新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保证了隧道工程 高质、高效完成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crd法的应用 可以较好地适应于软弱地层以及周边地面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 从而促进了我国地铁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进步。 一、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crd法应用简介 crd法通常被称为交叉中隔墙法,是一种在软弱地层的隧道 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crd法的应用对于缓解隧道施 工中地表沉陷现象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城市地下铁道施工中 得到了广泛
浅谈大断面暗挖隧道软弱地层crd施工工法 摘要:crd法施工,全称交叉中隔墙法,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的隧道施工方 法,特别是对于控制地表沉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主要用于城市地下铁道施工中。 因为其造价高,故在山岭隧道中较少采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 膨胀土地层。 关键字:浅埋暗挖;超前支护;台阶法;沉降;监控量测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前公路和市政隧道建设也正朝着大跨度、 超浅埋的方向发展。尤其在软弱地层中,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采用crd法施工 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其最大特点是将大断面施工化成小断面施工,各个局部封闭 成环的时间短、控制早期沉降的效果好、每个步序受力体系完整,因此结构受力 均匀、变形小。另外,由于支护刚度大,施工时隧道整体下沉微弱,层底沉降量 不大,而且容易控制。 1crd法施工原理 采用crd法预留核心土的方法,将大断面隧道分成
结合抚吉高速公路b8合同段吉水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的工程实际,基于有限差分软件对钢围堰在河底软弱地层施工中整体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钢围堰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同时也对钢围堰混凝土底板浇筑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分析。结果表明,钢围堰最大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侧墙的中部,内部横向钢支撑的对整个钢围堰的变形控制起到较大作用,混凝土底板的布设能够有效地控制钢围堰的内鼓变形;钢围堰最小主应力基本为压应力,主要分布在水位线以下的四个角点处。通过对混凝土底板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分析表明,厚度为80cm的混凝土底板变形较小,可满足抗渗及正常使用要求。总体分析表明,钢围堰施工过程中应力及位移计算结果均未超过警戒值,混凝土底板的布设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考虑到混凝土材料受拉性能较差,与钢围堰接触的四周角点部位易出现拉应力集中,因此应严格控制角点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暗挖crd法施工的初期支护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了各开挖部施工对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d法施工初期支护最为薄弱的是中隔墙上部与初期支护拱顶交接的部位。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天恒山隧道为浅埋土质隧道,其地质条件较差,地层中含有软弱夹层。当隧道在含有软弱夹层的地基上施工时,软弱夹层将对隧道的稳定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软弱夹层位于隧道不同位置时对隧道施工期间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软弱夹层位于拱脚附近时为最不利情况的结论。
本文依托大唐芙蓉园站南端设置的高10m、宽12m的超大断面地铁区间存车线的施工,对该存车线隧道结构的稳定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开挖距离隧道结构的受力特征,基于施工中存在的拱顶沉降,且拱腰的位移要高于拱脚位移以及在整个施工过程应力最大值会出现在整个隧道深度范围内的拱腰处以及隧道洞口拱顶处的特征,建议并采用的双侧壁及200m超长管棚施工措施,对地下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当隧道建造完工后,地表的累积最大值控制在100mm以下,周边地下管线累积沉降值小于60mm。对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工程上方土体塌落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对本地铁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稳定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措施。
[论文]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技术——本资料为【论文】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技术,共7页。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施工采用crd法施工,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护体系繁多,受力复杂,文章主要详细介绍了crd法开挖支护以及临时支护...
1、工程概况\n中铁十二局集团国际工程公司承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贝佳亚至阿尼夫连接线高速公路sidiaich隧道,进口洞口常年有溪水淌过,进口的地质为堆积体和全风化泥灰岩组成,开挖后掌子面呈流塑状,地下水丰富.隧道穿过区域紧靠居民区,施工风险极大.泥灰岩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除了容易发生沉降和横向收敛外,纵向变形也极易发生.因此选用锯齿形断面结合大管棚超前支护的crd法施工,使得隧道的沉降、横向收敛、洞身的纵向位移受到有效控制.
职位:园林绿化安全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