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在大华桥水电站坝址上游约20km范围库区内分布着大华、拉古和沧江桥3个较大型滑坡体,对水电站顺利施工及后期蓄水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因此,在库区三大滑坡体布置了深部变形测斜孔,对滑坡体深部位移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根据监测成果确定滑动面的具体位置,并跟踪分析滑坡体的变形规律[1-2],为指导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介绍大华桥水电站库岸岸坡结构类型,分析岸坡变形破坏特征。根据地质特征及所属岸坡结构类型将库区分为四段,并评价其稳定性;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塌岸预测方法,预测塌岸范围,为水库影响区范围的界定提供地质依据。
1 水电站库区滑坡体 变形监测观测墩修复及测量方案 一、项目概况 水电站库区滑坡体位于大坝上游约km,处于河道左岸。滑坡体变形监 测基点布设在,后视点布设在滑坡体下游侧,两个测点布设在后视点上游 侧。在测量中发现,测点1被破坏,无法观测,目前只有一个测点,测量 成果无法准确反映出滑坡体的位移变化情况。为了确保滑坡体变形监测数 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现根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178-2016)》相关要求,重新修建变形监测观测墩,包括一个变形 监测基点、一个后视点、两个测点。新修观测墩首次测量需与原测点进行 联测,确保数据衔接。 表1滑坡体监测成果表 点名 (本次)(首次)两次之差 x(m)y(m)z(m)x(m)y(m)z(m) δx (mm) δy (mm) δz (mm) 表2滑坡体监测成果表
为监测黄腊石滑坡深部位移发展,探明可能的滑移面,在滑坡体上布置了钻孔测斜仪。介绍了钻孔测斜仪埋设情况。近期的监测成果表明滑坡目前处于位移缓慢发展的蠕变状态
在通过综合勘察手段查清滑坡体的空间形态、滑床面的起伏状况及力学参数的前提下,拟定各种工况,分别采用了极限平衡法和弹塑性有限元法对该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关处理措施。
结合云南省黄角树水电站工程库区地质调查工作,介绍了在野外实际工作遇到的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判定,可为今后同类工作作参考。
运用古滑坡体灾害勘查方法,通过对古滑坡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与论述,从滑坡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机理分析、滑坡体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滑坡体的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和计算,阐述了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一般步骤和内容,对同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水电站滑坡体位于左岸坝轴线下游,距坝下游电站出水口较近,其稳定性与否严重影响到引水发电系统及泄水建筑物的运行及安全,需要对该滑坡体进行分析研究及处理。文中主要对水电站滑坡体设计、施工和安全监测方面的技术措施进行描述。
介绍了大华桥水电站导流洞多点位移计的安装工艺与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多点位移计重点监测地下洞室及高边坡围岩的内部位移变化,采集的数据为工程衬砌支护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工程的施工与运行安全提供理论分析依据,因此,掌握多点位移计的基本施工技术及数据采集、分析原理,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运行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深孔位移监测技术,对重庆奉节-云阳高速公路某滑坡在受外界因素扰动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变形可分为两个阶段:变形蠕动阶段,工后稳定阶段。并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分析坡体在短期内变形加剧的原因:同时结合工后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整治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总结得出实际监测工作中的要点。
1 水电站库区滑坡体 变形监测观测墩修复及测量方案 一、项目概况 水电站库区滑坡体位于大坝上游约km,处于河道左岸。滑坡体变形监 测基点布设在,后视点布设在滑坡体下游侧,两个测点布设在后视点上游 侧。在测量中发现,测点1被破坏,无法观测,目前只有一个测点,测量 成果无法准确反映出滑坡体的位移变化情况。为了确保滑坡体变形监测数 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现根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178-2016)》相关要求,重新修建变形监测观测墩,包括一个变形 监测基点、一个后视点、两个测点。新修观测墩首次测量需与原测点进行 联测,确保数据衔接。 表1滑坡体监测成果表 点名 (本次)(首次)两次之差 x(m)y(m)z(m)x(m)y(m)z(m) δx (mm) δy (mm) δz (mm) 表2滑坡体监测成果表
近日,为合理开发利用澜沧江水能资源,增加云南电网电力供应,增强云南电力外送能力,促进\"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开发,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14]2977号文对澜沧江大华桥水电站项目核准进行了批复,同意建设大华桥水电站。
(一)概述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的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为布置厂房需作深挖,以致出现高的开挖边坡,坡顶还存在滑坡体。高边坡及滑坡体的稳定问题成为该电站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问题之一。1986年开始开挖边坡顶部的覆盖层及风化岩层,由于地表植被破坏,除雨水入渗增强之外,又增加了施工用水的入渗,再加上开挖爆破的影响,于同年7月550m高程的坡面曾出
为了掌握厂房高边坡的稳定状况,确保工程安全,我们对边坡进行了系统的动态监测,并获得了一些监测成果。现就这方面的问题,叙述如下。一、高边坡的动态监测(一)表面位移监测表面位移监测,分坡顶表面位移、滑动面变形监测两部分。坡顶表面位移监测按照宏观控制的原则,采用三角网、地表伸缩仪和视准
某水电站11号滑坡体位于该电站大坝下游左岸270m的斜坡地带,其稳定性对大坝消能方式、工程投资及今后电站的运行有直接影响。本文对该滑坡体成因及物质组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针对该滑坡体稳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处理建议。
萨里克特水电站hp4号滑坡体为老滑坡,由于施工期间在滑坡体后缘堆放弃渣,现场难以直观和准确揭露现有滑坡壁,对滑坡体活化成因、稳定性边界条件分析的确定产生意见分歧,需进行成因及稳定分析判定及治理.对滑坡体的治理方法诸多,采用压脚法治理滑坡体,产生较大的土方量,并且随着压脚体的体积增大,滑坡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变化甚微.通过对滑坡体稳定和敏感性分析,发现利用压脚体土方量达到临界稳定值,进行滑坡体的控制和治理,可使滑移速度骤减,阻滑效果显著.同时有效解决土方倒运量较大和削坡、卸荷土方量的不平衡问题,处理措施也较为经济.
利用反演分析的思想,结合观音岩水电站铅厂沟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滑坡体稳定现状,假定滑坡体处于临界状态,即安全系数等于1.0时的方法,根据相关工程经验c、φ值的合理取值范围,采用sarma法计算得到了滑坡体参数c、φ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某水电站大坝下游厂房出水口附近存在一典型的深厚覆盖层滑坡体。覆盖层厚度为为20~40m,总方量约为260万m3,由于该滑坡体距大坝泄洪建筑物及电站尾水出口较近,其是否会发生滑动变形、稳定性如何,成为该水电站工程必须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之一。文中结合工程边坡的设计要求,通过对该深厚覆盖层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深厚覆盖层边坡加固治理的分析方法和工程措施,从而为其它类似工程的稳定分析与加固治理提供借鉴。
[目的]研究糯扎渡水电站滑坡体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为运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研究滑坡判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快拔式张力计选取在岩性上具有代表性的5处滑坡(典型强风化砂岩、页岩,典型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典型全风化粉砂岩,典型全风化花岗岩,典型全风化花岗岩)进行现场观测试验,对比不同岩性岩石在天然状态和模拟饱和状态下的基质吸力变化曲线。[结果]不同岩性对于基质吸力的降低呈现不同的变化曲线,基质吸力的降低以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最明显,全风化花岗岩次之,全强风化粉砂岩变化相对最小。[结论]滑坡体含水率对其强度的影响显著。
棉花滩水电站左岸上坝公路内侧滑坡体的处理——棉花滩水电站左岸上坝公路1k+o49m~1k+21om内侧边坡山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曾子1997年6月和1999年9月发生两次滑坡。经过调查、勘测.观测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指出其产生滑坡的原因,及时采取锚固等综合赴理措施...
某水电站工程右岸大型滑坡体处理施工技术——结合工程概况,针对水电站工程右岸发生的大型滑坡体,对削坡减载、坡面截水、排水、坡面挂网、喷锚支护、抗滑桩支挡等多种施工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保证该水电站工程的安全使用,为今后处理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
李家峡水电站坝前的ⅰ、ⅱ号滑坡体一直处于蠕变状态,对电站的安全构成很大威胁。ⅰ号滑坡的变形特征是,在库水作用的岸边先蠕滑失稳,并进一步向上部扩展,后诱发次、主滑面开裂变形、直至整体失稳;ⅱ号滑坡是,中下部浅表层坡体首先蠕滑失稳,之后引起中、深部的次滑面开裂、下滑,最后沿主滑面开裂、变形直至整体失稳。经过采取削头压脚、削头减载措施,使安全系数提高到基本稳定状态。
通过对岗尖滑坡体稳定性、堵江高程及涌浪危害的研究,分析了滑坡失稳带来的危害,研究表明在水位下降及地震工况下存在失稳可能,分析结果为工程防护奠定了基础。
职位:建筑电气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