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
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蓄水后,诱发地震震源浅、烈度高,对震中附近建筑物和枢纽副坝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根据水库区地震地质、渗透环境条件,并结合地震活动资料,宏观预测后期水位抬升13 m后,潜在诱震区为丹库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宋湾—瓦房沟及林茂山—凉水河一带,考虑到水体荷载的影响效应增加甚微,地震强度Ms<5.0级。
本文对丹江口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应力、温度、扬压力、渗流等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大坝经过20多年的运行考验,其工作性态是正常的。
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为使水准基点的稳定可靠,设置在库水压力作用范围之外。曾布设了周长60km上、下两条ⅰ等水准观测环线,逐年观测探明库水压力的作用范围。通过对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论证了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157m高程,库容174.5×10~8m~3时,对大坝下游地壳沉陷影响半径约9km。这是我国大坝安全监测方面少有的资料,可供大坝安全监测人员参考。
丹江口大坝坝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类均有分布,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构造较发育,变质岩和沉积岩间有不整合接触面。根据大量压水试验成果结合防渗要求,进行坝基岩体渗透性分区,并对坝基集中渗流带和不整合面的渗漏、渗透变形特征进行专题研究,为设计合理的渗控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工程,初期工程大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根据区域地震活动资料以及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近场区构造背景研究和工程场地断层活动性研究等3个层次出发,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工程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上,后期大坝加高工程可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工程,初期工程大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近场区构造背景研究和工程场地活动断层研究判定等三个层次出发,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可靠且合理地评价,认为工程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上。后期大坝加高工程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丹江口水利枢纽自1967年下闸蓄水投入运用以来,金属结构腐蚀颇为严重,对枢纽的安全运用造成威胁。水下及近水钢铁结构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而微生物则起着极为有害的加速腐蚀作用。为了寻找有效的防腐措施,保障水利枢纽安全,进行金属结构腐蚀与微生物关系的调查工作十分必要。从70年代中期以来,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对丹江口水利枢纽水下金属结构腐蚀情况按不同季节进行了十次现场调查和微生物腐蚀的分析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
一、前言丹江口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汉江的第一期工程,流域规划拟定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汉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其次为:发电、灌溉、航运及养殖。枢纽工程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及灌溉引水渠道建筑物等组成,其中通航建筑物布置于第三坝段上,它由上游导航建筑物、垂
通过对丹江口水利枢纽深孔胸墙出现的环氧涂层和高强砂浆层局部脱落、脱空、破损等问题的解决对水利建筑物中出现的混凝土局部失效如何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施工工艺。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最大坝高97米,坝顶高程为吴淞基面162米,正常设计水位157米,相应的库容达174.5亿立米,回水长度汉江干流为177公里,支流丹江84公里。大坝通航建筑物采用移动式垂直升船机和斜面升船机,分别与上游水库和下游河道相衔接,一次可通过150吨驳船或减载的300吨驳船一只,年通过能力为82万吨,并在左岸胡家岭建有机械化水陆联运港区。自1968年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对汉江的航道起着十分显著的有益变化,促进了航运事业的发展。
通过增量分析法,分析了汉江集团公司大电厂与小电厂的效益转移情况,以及小电厂改制与非改制条件下集团的增量效益,认为在非设计运行条件下,小电厂不改制,既可为企业增加整体利润,又可增加国家税收;小电厂改制,则会导致效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转移和损失。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5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高坝,长江科学院为配合该工程设计院及时开展了高速水流方面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并得到设计部门的应用。如在深孔体型方面,为适应高水头的水流特性,取消了闸门槽,将事故检修门设置于进口前缘,弧形工作门位于出口,管道系无门槽的有压进水口和陡坡明流泄槽的型式。实践证明其运用可靠,水流特性较好。而出口消能采用挑流,使下游冲刷坑远离坝脚,确保大坝的安全。经多年运行和原型观测,证明该工程的设计、科研和施工是成功的。
丹江口水利枢纽已运行二十多年,经过多次原型水力学观测,获得了有关溢流表孔的泄流能力、流量系数、压力、水面线及鼻坎挑流水舌射程、下游河床基岩冲刷坑历年的发展、高速水流掺气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将这些资料与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探讨了水工模型的相似性和缩尺效应问题.提出了计算表孔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丹江口水库按后期规模加高后,溢流表孔的有关水力学问题提出了分析意见,预计其泄水能力与初期规模基本相同,流量系数仍可按所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下游河床局部冲刷坑将会加深3~6米,在加高大坝设计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河床冲刷。
防御汉水洪灾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的首要任务,保证这一任务实现的关键在于准确及时地提供水文预报信息。为此,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从1982年开始,逐年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各种电子计算机系统,使枢纽的防洪调度工作朝着自动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仅对丹江口水利枢纽防洪预报调度自动化技术作一概要介绍。
以某水利枢纽水库诱发地震监测为研究背景,根据库水位变化规律和水库台网观测到的地震活动的不同特征,分四个阶段对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库坝区地质相对稳定,但应长期观测的结论,从而为水库建设提供指导。
本文简要介绍丹江口水利枢纽混凝土坝的布置及其施工概况。重点是从基础处理,混凝土质量和质量事故处理,坝体接缝灌浆以及泄洪运行情况等方面对混凝土坝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存在的几个问题和今后应做的工作。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水库淹没农田2.87万公顷,有效安置移民38.2万人,除县外、省外安置17.1万人外,其余21.1万人均在本县后靠内安,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已甚紧张。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完建工程170米正常蓄水位移民线下人口有22.44万人,因此后期工程移民安置任务极为艰巨。本文在总结初期工程移民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后期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的可行性。其结论是:以土地为依托的大农业安置为主,考虑工程防护,辅以渔业、二、三产业生产安置,并适当考虑出县外迁安置为库内安置区的生产发展留有余地。如此解决后期工程的移民安置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较为安全的。本文还提出充分开发浙川县香九厚地区以尽量减少该县外迁移民数量的建议。
丹江口水利枢纽水库调度计算机网络系统始建于1991年。随着网上工作站的增加及部分设备老化,原有网络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硬件上利用fastethernet和switch技术,软件上采用了实用可靠的windows4.0网络系统。新系统自1997年汛前投入试运行以来,设备运行稳定,性能及可靠性较原系统有较大提高。
丹江口水利枢纽混凝土坝31坝段观测资料分析杨小云,李步娟(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技术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概述该31坝段位于河床左岸侧,为厂房坝段,坝段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坝基高程83m,基岩平整为闪长珍岩,强度高、透水性小,仅有一条f609较大的...
丹江口水利枢纽混凝土坝水平位移观测成果分析饶博民,余群强(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水工厂)1观测基本情况1.1观测控制网为检校变形观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在坝区布设了水平位移三角控制网,控制网布设于坝下游附近的丘陵地带,由丹1等9点组成,其中丹1、丹2、丹3...
在建的珊溪水库最大坝高130.80m,水库正常蓄水位142.0m,库容18.04亿m^3。本文通过火山岩地区已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环境,对比分析珊溪水库区的地质条件,认为库区某些地段存在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蓄水后有可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并对可能的最大震级作了预测。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运行二十余年,库岸总体是稳定的。但近十年来,汉江库区上游尼河口至夹河口45公里长的库段发生大小滑坡及崩塌体30余处。当后期续建工程正常蓄水位抬高至170米时,该库段岸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将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对上述库段工程地质环境、变形体的分布规律、库岸工程地质分段和稳定性分级等问题的研究,就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工程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职位:钢结构设计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