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为了解决黄土地区公路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分析了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及影响黄土压实的诸多因素,为黄土地区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解决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提出了高填方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根据湿陷性试验判定了黄土的湿陷等级,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治措施,为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危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存在生态盈余0.242702hm2/人,建设后生态盈余为0.240371hm2/人。建设项目对地区生态压力影响较小;而且各项占用土地均在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内,从生态学角度证明该工程项目具有可行性。
黄土地区路基 1.黄土地区路基工程的特点 黄土是指第四世纪以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沉积的,以粉粒为主,富含钙质 的粘性土,呈棕黄色、灰黄或黄褐色。黄土覆盖世界大陆面积的12%左右,分布 于温带沙漠外缘的半干旱地区、中纬度森林、荒漠草原地带,呈现断续分布。中 国黄土的分布面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而且黄土地形在中国发育得最 为完善,规模也最为宏大。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 华北的黄土平原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中国黄土总面积达63.1万平 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 黄土的工程特性: ①、黄土的孔隙比一般为0.7~1.1,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并具有垂直节理,可保持 天然垂直边坡; ②、黄土的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质地均匀,不含大于0.25mm颗粒; ③、黄土含有10%~30%的碳酸钙,有的黄土中含有大量钙质结核; ④、黄土天然含水率低
国道214姜路岭至清水河段是多年冻土最为发育的路段,本文对该路段多年冻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提供指导,减少冻融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并为保护冻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以张石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为例,通过利用冲击式压路机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处理,经过压实效果的分析论证,证明了冲击式压路机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是可行的、有效的。
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技术,其压缩波使土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同时土粒错位,土体骨架解体,而随后的剪切波使土颗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最终能使土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改善。
介绍了含砂低液限黄土对公路的影响因素,并对试验路段重锤满面夯实试验原理、目的、步骤进行了说明,同时运用理论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基满面夯实可以有效减小含砂低液限黄土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提高路基压实度。
中国工程预算网www.***.***筑业软件 1.3湿陷性黄土路基 1.3.1适用范围 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也可供其他同等地质条件下其他等级公路路基施工参照 执行。 1.3.2施工准备 1.3.2.1技术准备 1.认真审核施工图和设计说明书,进行图纸会审,会审记录经有关方面签认。 2.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开工报告已办理完毕。 3.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4.确定取土场,并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 5.对用作填料的土进行下列试验项目: (1)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 (2)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3)含水量试验。 (4)密度试验。 (5)相对密度试验。 (6)土的击实试验。 (7)土的强度试验(cbr值)。 (8)土的有机质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着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现象,在这些地区开展公路工程建设时往往需要面临较大的路基处理施工难题。这是由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力学性质所决定的。但是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由会严重影响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因而必须要对实际工况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地基处理措施。
本文结合山西省榆次龙白至祁县城赵高速公路,对公路路基中湿陷性黄土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该工程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1 摘要 高速铁路代表了世界铁路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是21世纪交通运输的重大成果,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激增,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 设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技术标准高、对路基的 要求严格,控制路基变形沉降已经成为客运专线路基的最大特点。路基变形最明显、 危害最大的问题是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控制是一个涉及因素较多、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的工程难题。 路基沉降包括路基施工沉降和工后沉降,工后沉降尤其发生几率大、危害严重。 本论文从黄土的性质和特性,路基沉降的原因、危害,控制路基沉降的措施、路基工 后沉降的机理,控制路基工后沉降的必要性、步骤、措施、各种措施的特点,路基沉 降计算、监测等方面分析了路基沉降。 关键字:黄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方式沉降计算监测 第1章绪论 1.1选
文章通过从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概念分析路基病害原理与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病害因多样复杂,受到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路基病害的治理并非一成不变,分析原因找到病症,一种或多种治理方法结合,才能减少经济损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在经济建设中承担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路基的施工是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公路运输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湿陷性黄土,对公路路基的建设以及后期的使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黄土工程的特性,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旨在为我国公路建设中的路基施工建设提供参考。
京藏高速路线范围k1323+600~k1332+340段有湿陷性黄土,为第四系晚更新世原生马兰黄土,以风积成因为主,地层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较为发育,湿陷性等级从非自重ⅰ级~自重ⅳ级,厚度0.5~30m。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因此,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及浸水可能性,对地基进行综合处理。
河南省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位于黄土丘陵工程地质区,上部黄土层属第四系晚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q3eol)和中更新统风积离石黄(q3eol),棕黄色,黄褐色,土质不均匀,结构疏松,局部钙质结核,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上部部分土层云具有轻微~中等的湿陷性,地基遇水产生轻微湿陷,主要工程问题是易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采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处理,可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黄土地层的湿陷性,从而养活路基的工后沉降。
黄土是第四世纪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多孔性有垂直节理的黄色粉状性土,属低液限粘土,wl〈40%。其主要特征为颜色以黄色为主,有灰黄、褐黄等色;含有大量粉粒,一般在55%以上;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另外它呈松散多孔结构状态,孔隙比常在1.0以上,
在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较为特殊,这种地基在经过积水浸湿后,很容易造成结构的失稳,下面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破坏机理,提出相应的施工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保证公路工程的平稳性和使用质量。
职位:路桥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