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论述了发展和种植柠条是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及生态建设造林的有效举措,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植物被引种,并从生物学特性、生态和经济价值、播种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是反映城市容貌、增加城市自然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标志,也是标志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绿化树种选择是否适合城市实际,是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和绿化档次的直观反映,是体现园林绿化成败的关键。本文根据作者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西走廊城市园林绿化现状,提出了自己对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的观点。
退耕还林是我国六大林业工程之一,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它是由党中央与国务院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与操作难度大的特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本文作者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介绍开展此项工程应遵循的原则,并分析我国目前林业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程度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
一、地区基本情况刚察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北岸,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距省会西宁市188公里。全县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7万人)。有藏、汉、回、蒙、土等1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3.83%,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辖区内有省州驻县单位青海湖农场、
吉县地处晋西吕梁山南端,是黄河东岸的山区小县、国家扶贫重点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万亩,农业人口8.8万人。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被确定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的历史机遇,积极迎接生态建设史上的又一个春天,深入贯彻\"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方针,确立并实施了以农业为基础,以林业为支柱,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的发展战略。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23.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8万亩,荒山造林16.6万亩,成活率均在90%以上,被山西省退耕还林(草)工作领导组评为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成绩显著县\"。
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是一项巨大工程,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绿化树种的选择时造林绿化的基础,合理的选择树种能够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对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树种的选择策略.
多年以来,建平地区的造林绿化主战场是固沙造林、荒山绿化。但由于本地区干旱少雨,土质瘠薄,林木生长缓慢,形成大面积低产林。特别是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农民从事造林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大面积低产林改造迫在眉睫。通过对营林技术和经营管理两个层面对建平地区低产林改造的总结,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山杏是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的乡土树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大面积的低产林。文章针对低产林提出了积蓄土肥水、合理整形修剪与更新、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及时采收、改接良种等科学实用的改造技术,并提出了采用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建设示范基地、科技兴林、加强引导等促进山杏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实施生态建设 .发展生态经;齐 四川省实施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 济的。两大工程”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 中初见成效,主要得益于该省认真执行 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政策 精神,提出了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勇于创 新的结果。 (一)突出生态效益 i~)1省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退耕还 林工程的首要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把任务重点安排在江河源头、水土流失 严重、陡坡耕地集中的生态脆弱地区,同 时注意以生态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如 天全县将l长期生态效益和短期经济效益 相结合,探索出了林(竹、药)草间种等 模式,既迅速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体现生态效益,又配套养畜,增加农民短 期收入。该县还依托科研院(所)开展县 校(院、所)合作项目,实施“长江上游 重建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课题成 果,及时解决生态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促 进了全县生态与经济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spotvegetation数据从宏观上反映近年来植被覆盖所发生的变化;利用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度,与dem数据叠加分析计算坡耕地面积、土壤侵蚀强度,研究退耕还林前后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耕地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较细致地揭示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的所取得的实效。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吴起县域版图在遥感影像逐渐显现、越来越清晰,植被覆盖增加极为显著,高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增加,低覆盖植被面积在逐年减少,植被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周围区域。与1997年相比,到2007年该县有75.15%耕地不再耕种,退出的耕地主要变为草地、林地和果园;林草覆盖率增加显著,由1997年的37.06%提高到2007年的80.60%;大于25°的坡耕地80%~90%实现了退耕;土壤侵蚀强度总体上降低,极强度、剧烈的高等级土壤侵蚀面积由1997年占国土总面积的42.52%下降到2007年的17.35%,但形势仍然严峻,需继续改善。
由于农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一些地区大面积毁林毁草开垦,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营造农田防护林,因而导致区域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粮食连年减产、绝产。呼伦贝尔市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此,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呼伦贝尔生态环境的根本和切入点。
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有效改善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避免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效改善了试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稳扎稳打,攻坚克难\"的原则,让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有效改善国家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方法,更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所在。对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探讨。
本文针对东辽县退耕还林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了退耕还林政策对我县生态环境的作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某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概况入手,对当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的退化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造措施,希望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某干旱半干旱地区2015年底工拥有4203.5hm2的防护林面积,其中2750.3hm2的防护林处于重度退化状态,而1011.7hm2的防护林为中重度退化状态,还有350.4hm2的防护力为轻度退化。
朱镕基总理考察我省退耕还林工作时指出 加快退耕还林步伐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
为恢复和重建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刚察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截止2003年底,完成投资620万元,按照“以草为主、林草间作’’的规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133公顷,冬春季沙尘飞扬的裸露土地重新披上草木植被,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我国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水资源匮乏,而景观设计却是城市形象与风貌的代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缺水的情况下,营造出与气候相适应的节水性景观对这些地区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地域适宜性着手,提出拟\"水\"景观设计和土壤保水节水措施,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节水性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从哪里入手?林业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近日,国家林业局赴吴起调研组带着这些问题,对陕西省吴起县的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几天时间里,调研组走访了吴起县的所有乡镇,进村入户,踏查了山头地块,并与县、乡、村一些干部和农民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调研组深切感觉到吴起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有效解决了\"三口\"(即人口、牲口、灶口)问题,山川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正在朝着生态文明的目标迈进。
黔南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过去的陡坡耕地、荒山秃岭,如今变得郁郁葱葱,林草植被恢复较快,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林种结构和林地分布更趋合理。得益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黔南州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州森林覆盖率增加5个百分点,同时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稳产增产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职位:给排水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