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功率超声防、除垢及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 姓名:余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热能工程 指导教师:黄树红 ;李录平 20060429 功率超声防、除垢及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 作者: 余涛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 吕汉迎 . LV Hanying 超声波防垢仪在浊水冷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7(3) 介绍了超声波防垢仪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超声波防垢仪在浊水冷却循环系统中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超声波防垢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浊水冷却循环系统中 的水垢,同时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
指出了空调器发展的趋势,介绍了蒸发器强化传热技术及其对空调器性能改善的重要性。分别从管翅式蒸发器的管内制冷剂侧和管外空气侧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空调器蒸发器强化传热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强化传热仍是蒸发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进一步加强其研究以促进空调器性能的发展。
一种相变储能设备的强化传热数值研究——提出了采用铝片强化相变储能设备传热的新方法,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铝片结构参数和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机械搅拌是煮糖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自然循环煮糖罐的原理进行介绍,提出了在自然循环煮糖罐上加装搅拌器,进行强化传热。改造结果表明:搅拌器使结晶率和产量均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蒸汽用量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率为21.4%。
概述了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的强化传热和自清洁原理,通过实验研究了内置螺旋叶片转子及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re条件下,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管内的nusselt数高于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阻力系数低于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同时pec值明显高于叶片间断型转子的pec值,说明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综合性能优于叶片间断型转子。
化工装置扩能改造能够提升产能,而目前冷换设施单纯放大的设计所占比例较大,暴露出自重大、传热效果不佳等难题。而透过把握加强传热技术的原理并对它的工艺介质环境实施解析,运用这类工艺来解决冷换设施的难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奇效。本文将探讨强化传热技术在化工装置扩能改造中的应用,笔者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该课题的讨论中来。
对内壁具有螺旋v型微沟槽的圆管进行连续加载压扁试验,分析比较了硬、软态微沟槽圆管的压扁变形过程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硬态沟槽管压扁过程中会依次产生"一次塌陷"、中间折痕、"二次塌陷"等严重截面畸变;软态沟槽管压扁变形比较均匀,截面畸变程度较小,环向刚度较小,能够在较小的压缩载荷下实现压扁成形。
用实验的方法以水为介质研究了同轴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re范围为30000到100000。研究表明管内摩擦阻力系数是相同情况下圆管的4到5倍,总体传热系数随管内re的增大而增大,当re较大时提高壳侧速度对换热性能的提升更有利。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同轴换热器整体的换热与流动,且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受离心力的影响流体在管内产生了掺混流动,掺混流动的程度随螺距的减小而加剧,增加槽深减少了参与掺混的流体量,流体之间的掺混对换热具有积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提高空调机热力循环过程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降低其冷凝温度均能提高空调器的制冷系数。但是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和蒸发温度的提高,空调器的传热温差将会随之降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条件恶化。虽然增大蒸发器、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能解决这一矛盾,但是由此必然导致空调器体积增大、能重比降低。解决这一矛盾最为明智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的传热强化技术、强化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实现空调机蒸发器、冷凝器的低温差传热。本文将简要介绍强化传热技术及几种能在空调设计中应用的强化传热管。
化工装置扩能改造随产能扩大,冷换设备简单放大的设计偏多,随之带来重量大,传热效率低的问题突出。通过掌握强化传热技术的理论基础并针对具体的工艺介质环境,综合应用该技术来设计冷换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介绍了强化传热技术在某化工装置扩能改造中的应用,列举了工艺过程传热设备的工业应用实例。
换热管内置自旋扭带能够起到在线除垢、防垢和强化传热的双重作用,是换热器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流体阻力的增加。为了综合评价其强化传热特性,将9根不同结构参数的塑料扭带安置到换热管中,比较了不同流速下的流体阻力和换热特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推导出了实验状态的摩擦阻力系数和努塞尔准数的关联式,并通过性能评价,得到了强化传热准则数φ=1.14~1.33,说明塑料扭带作为强化传热元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应用的多样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客观上提高了换热器的设计水平需求,包括强化换热过程、提高换热效率、节约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等。其中管壳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靠等优势,目前在我国化工、石油、冶金、航空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以下结合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强化传热技术的必要性,从管程、壳程、管束等方面分析强化传热的特征,并提出管壳式换热器发展趋势。
新型不锈钢波纹管是经特殊工艺胀波凸起成型为多层波纹管,管内流动呈等直径流束型式和弧形流束型式,使流速和压力周期性的变化,冷热流体产生强烈扰动,实现了复合强化换热。文中对该波纹管进行了承压能力试验,并在水-水换热条件下,对波纹管强化换热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新型波纹管的强化传热机理,并给出该管的优化尺寸范围,为波纹管在换热器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对低导热系数的水平不锈钢螺旋槽管进行了凝结换热实验研究,并对不锈钢管的壁温测量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得到了水平单头不锈钢螺旋槽管的水侧对流换热系数准则方程。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技术研究 欧阳惕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顺德 528313) 黄德斌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方面所展开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强化传热技术 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 中图分类号:tk124 文献标识码:b 引 言 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冶金、制冷、原子能、 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40年来,国内 外对管内强化传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已有的强化传热管技术不下百余种。相比之下,壳程强 化传热方面的研究远远没有管程研究的广泛和深入。直到 20世纪70年代,壳程强化传热技术才开始受到重视
针对高炉冷却壁管内污垢沉积而导致传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在高炉冷却壁管内加入固相颗粒以形成液固两相流,在防止污垢的沉积及清洗污垢的同时,增加流体的扰动强化管内对流传热。对液固两相流和单相流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固相颗粒的扰动和剪切效应,不仅可以强化管内传热,而且也可以在线清洗管内污垢,在流速为2m/s,固相体积分数为3.5%~5.0%、固相粒径为2~3mm的范围内,与单相流相比,液固两相流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0%~45%。实验结果为液固两相流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
固体吸附制冷吸附床数值分析及强化传热技术——建立了固体吸附制冷吸附床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床层温度分布及其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吸附剂的物性参数、换热流体流速、温度和床层初始温度参数变化对床层温度分布的影响。
采用复合电镀法使紫铜管在加入了分散剂hep的镀铜溶液中电镀后,表面形成了多了孔层,经测试表明其沸腾给热系数a提高了6~23倍,总传热系数k提高了1.5~4.2倍,本法工艺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针对南方目前流行的三回程卧式中央热水机组传热效果差、热效率低的情况,分析了其根源,提出了在第三回程的烟管内加入一字纽带和螺旋线两种插件以强化换热效果的方法.经热工测试及计算表明效果明显,传热状况有较大改善.
以大型制冷系统中的饱和氨蒸气为工质,通过在高度为4000mm的四种螺纹钢管外表面上凝结换热的试验研究,得到了管外凝结换热的准则关联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与光滑钢管相比较,螺纹钢管外表面上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是光滑钢管的1.15~1.4倍。
职位:消防造价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