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通过对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桥梁和路基约5万个沉降观测点、200万实测数据所表现出的变形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桥梁、路基6~8个月沉降变形收敛趋势、沉降量变化情况,以及路基堆载、超载沉降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哈大客运专线铁路桥梁和路基沉降曲线收敛规律,研究主要结论为:(1)桥梁、路基恒载后6个月,沉降已基本稳定,相关指标也满足规范要求;(2)桥梁摩擦桩基础3个月沉降已基本稳定,曲线已开始收敛;(3)架梁后3个月、路基堆载后5个月后,可以开始铺板施工,通过后期继续观测和验证,沉降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桥梁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求严格、标准高,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本文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桥梁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能够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本文以哈佳铁路为例介绍了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仪器配置、作业依据,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设、变形观测元件的选取及埋设、观测方法以及观测精度和观测频次的要求。
结合哈大客运专线沈大段桥梁非标准跨度的特点,从适用、景观、施工控制等方面介绍哈大客运专线变跨结合梁的设计过程,对结合梁外形选择、结构断面选择、施工方案以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大连市全面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是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的重要一环。大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盛峰带领相关区市县和委办局主要负责人来到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大连段的主要工地,现场办公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 附件五: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工期分析说明 一、总工期 全线总工期60个月,即2007年8月15日~2012年8月15日。 二、阶段工期 1、站前工程 全线站前工程总工期控制在52.5个月内,即2007年8月15~ 2011年12月31日。 2、站后工程 全线站后工程总工期控制在43.5个月内,即2008年7月1日~ 2012年2月15日。其中,房建工程工期控制在33个月内,即2008 年7月1日~2011年3月31日。四电工程工期控制在14个月内, 即2010年12月15日~2012年2月15日。 3、联合调试 全线联合调试安排6个月,即2012年2月16日~2012年8月 15日。 三、各专业工程工期 (一)施工准备
8月23日上午,铁道部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在吉林省长春市联合举行哈尔滨—大连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动员大会,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宣布这条铁路开工建设。
客运专线作为高速铁路对施工提出了商标准和高要求,为此,结合哈大客专的建设,从质量、生产利成本三个方面对施工管理进行阐述。
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重点研究的内容,路基工程质量的成败也主要取决于对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的控制。文章阐述了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过程,并对现有的沉降预测模型进行了论述分析。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及沉降估算——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重点研究的内容,路基工程质量的成败也主要取决于对路基沉降及工后沉降的控制。文章阐述了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过程,并对现有的沉降预测模型进行了论述分析。
提出铁路客运专线对桥梁结构有动力性能、轨道平顺性等特殊要求;桥梁结构对梁体变形、桥墩台横向水平刚度、基础的工后沉降有更为严格的控制;常用跨度桥式一般有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刚架桥及组合结构桥4种;连续梁或简支梁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桥梁施工可选用预制架设法、原位膺架现浇、移动模架及先简支后连续等方法。
通过对客运专线路基施工实践研究,对路基沉降观测所需人员和仪器配备、观测内容的确定、观测断面的布置、观测频率的确定以及沉降观测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探讨。所采用的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可以满足客运专线路基施工规范要求。
在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中,有的路段路基填料十分匮乏,需要寻找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土料。在分析和调查路基填料技术要求和施工场地周边料源的基础上,进行了a、b组填料及水泥改良土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吉林团山的土料满足a、b料的技术要求;水泥改良土可就地采用粉土。提出了满足设计技术要求、价格相对便宜的填料。
路基变形控制是严寒地区客运专线的难点,消除冻胀危害是路基设计、施工重点考虑的问题,填料是影响路基冻胀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典型a、b组填料冻胀性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填料冻胀性与含水率、细粒掺量、掺配土质、水分变化、干密度之间的关系,对路基填料选择和现场施工提出了建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中,根据试验段确定出填料的最佳碾压遍数、最佳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可缩短路基施工工期和节约投资,并且有效的保证路基的工程质量。
郑西客运专线试验段路基沉降变形预测——介绍了四种路基沉降数据拟合方法和基本原理,并对实际工程的数据进行拟合,经比较得出适合郑西客运专线试验段工程的拟合方法,为高标准铁路路基的沉降量预测和铺轨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
客运专线路基变形包括三个部分: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面弹性变形、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基床产生的累计变形、地基及路堤工后压密沉降。路基面弹性变形,是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可恢复的变形,与基床表面支承刚度密切相关,采用强化基床,一般在1mm左右。路基基床累计变形,是基床岩土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的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与基床岩土材料、动强度、动模量密切相
铁路客运专线的正式投运对路基的沉降变形要求很高。这是因为路基的稳定沉降是确保铁路专线实现高速、安全、放心运行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文以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作为研究课题,对其沉降机理展开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施工阶段路基沉降变形的控制措施,以期望铁路客运专线在投产之后能够创收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沉降变形观测分析评估是确保铁路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沉降变形评估标准与合理控制具有意义。针对沉降变形评估指标分类及其控制标准、观测期合理控制、曲线回归相关系数的控制标准和沉降量<1mm观测断面的评估等进行深入讨论。总结提出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评估指标体系,并将10个评估指标细分为核心指标、基本指标和一般指标3个等级。核心指标应严格满足相关要求,任何一个指标不满足要求,不能通过评估;基本指标应整体满足相关要求,个别指标超过限值不大时,可以基本通过评估,同时提出完善意见;一般指标应基本满足相关要求。根据沉降变形的发展趋势,将沉降时间曲线分为3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观测期控制标准。建议曲线回归相关系数的最低标准可以由0.92放宽至0.85。建议对于观测期满足《评估技术指南》的要求,实测沉降量小于1mm的观测断面,在整体沉降趋于稳定的条件下,直接判定其满足评估要求。
职位: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