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的科学考察,在该地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与治理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现状进行评价,总结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即: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基本农田建设是治黄减沙、促进稳定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群众生活的一项关键措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强化机制创新,不断创新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机制和组织形式。在考虑黄土高原资源与经济现状条件下,提出当前5个方面的发展思路: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遵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必须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封育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等。
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成果以及操作经验为基础,对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勘察,进而评价和总结该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面的现状及经验。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准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发展,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大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对其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本文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又以陕西黄土高原地区为实例,介绍了目前该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进展及治理措施,可提供给其他地区研究学习。
水土流失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危害着该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大量入黄泥沙进入下游,导致河床不断抬高,给下游防洪及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近年来,众多水土保持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提出许多水土保持模式。探讨了评价水土保持模式减水减沙效益计算的水文法、scs模型法以及水保法,并对3种方法就同一实例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给出合理性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的计划管理项目建设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已逐步上升为影响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高层管理、权威性的宏观规划以及地方县级以上政府管理、乡村管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环境对生态建设的影响,提出在区域生态建设项目中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认真科学地研究分析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才能达到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共荣的双赢目标。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特色建筑形式,其选址、建造、取暖、防水等各方面都蕴含着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本文通过对窑洞建筑中这些生态机理进行研究,对于保护和建设这类民居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也具有借鉴和推广的必要性。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特色建筑形式,其选址、建造、取暖、防水等各方面都蕴含着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本文通过对窑洞建筑中这些生态机理进行研究,对于保护和建设这类民居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也具有借鉴和推广的必要性。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 内蒙古清水河县沙沟子小流域坝系工程 扇背沟骨干坝扩大 初步设计报告 2 目录 1基本情况................................................1 1.1概述..............................................1 1.2工程建设必要性.....................................1 1.3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1 1.4小流域治理现状.....................................1 1.5可研批复情况.......................................2 1.6工程所在小流域沟道及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 内蒙古清水河县沙沟子小流域坝系工程 扇背沟骨干坝扩大 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1基本情况................................................1 1.1概述..............................................1 1.2工程建设必要性.....................................1 1.3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1 1.4小流域治理现状.....................................1 1.5可研批复情况.......................................2 1.6工程所在小流域沟道及坝址
地源热泵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介绍地源热泵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情况,在土壤换热器设计、循环介质选用等许多方面均有所创新。投运后,各种测试数据均达到预期指标,为以后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该技术提供了参考。
新中国成立后,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80年代后期,随着乡通公路的基本实现,通车里程增加更快。公路的发展,在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商品生产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新建或扩建公路沿线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二是已建成公路不断遭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2006年3月李志坚等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水土保持步伐 3对今后生态修复工作的意见能源替代等将生态修复工作真正抓好抓实,做到封 得住、不反弹。切实转变农业传统经营模式,促进农 生态修复作为新时期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
一、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r\n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总面积64万km^2,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50个地(市).317个县(旗),总人口8742万,其中农业人口6908万。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km^2,占总面积的71%,
我国政府在国内农业连续丰收、粮食达到总体平衡的背景下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作为西部开发重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对于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本文就恢复植被、集约种植等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政府在国内农业连续丰收、粮食达到总体平衡的背景下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作为西部开发重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对于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本文就恢复植被、集约种植等问题进行探讨。1找准症结,狠抓生态建设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
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狭义定义出发,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系统计算其重点流域河道内、外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重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约为96.26×108m3,且大部分重点流域水资源开发已超过了各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极限。各流域年平均径流量近年来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需水量将不断增加,应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植被护坡是公路边坡防护的有效途径,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效果,为道路边坡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依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研究了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植被护坡中,理想植物群落设计组合应该是草-灌混合群落;豆科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是评价护坡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护坡植被覆盖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本土植被侵入和群落演替;护坡群落由人工群落向自然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坍塌: 坡面上的土体悬空,失去支撑而发生坍塌,类似坠落。土窑洞是在黄土体内挖掘而成,上部土体因失去支撑而发生塌落,这种现象称为塌窑………… 张裂-滑移式黄土崩塌: 在黄土区,沟间地向沟谷...
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通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解决了全县50多万人民的出行难问题。但是,笔者通过实际参与工程管理,也发现了一些农村公路建设中,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水泥路存在的问题,把握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黄土高原地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先进、高效、适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对...
本文以山西隰县为例,基于实际调研和考察,并运用多年土地数据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率较低、零星可调整地类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效益差等问题。定量化研究了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土地整理潜力,划分了土地整治的4个重点区域:耕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土地复垦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土地开发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最后提出了土地整理的建议。
利用u型土窑洞栽培双孢蘑菇是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文章介绍了该模式在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期对栽培者提供参考。
陇东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区内地表植被差,强降雨导致高含沙水流的产生,流域内的水库淤积现象十分严重。通过解放沟水库的资料建立了一个数学预估模型,用于反映淤积后相对水深与水平淤积面积的关系,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推求三个参数。通过解放沟水库实际建模,实测淤积量与计算淤积量的误差范围在8%左右,建立一个反映流域内淤积变化的数学模型可更好的服务管理单位,预测水库淤积变化情况。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也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治理程度低,治理速度慢。在分析了其原因后认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确立自然观的科学理念,治理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和分阶段的。提出了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对策。
职位:暖通制水工程师技术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