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气候变化将使吉林省东部山区温度、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影响到地方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利用率。地方水电站对降水量的响应体现为年利用小时数增加,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体现为春季年利用小时数减少、冬季年利用小时数增加,而春—冬季温差的扩大会导致年利用小时数减少。
在介绍装机容量年利用小时数概念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惠州东江水利枢纽为实例,探讨了如何合理选择小水电年利用小时数。
· 技术服务 · 计算机狱合水位 与⋯涂量关系 一 曲线 价的计 一 方扶 张立春朱永权郭福林 计算机拟合水位流关系曲线 自动推求流 , 是流资料整缩计 算机的关键步孩之一 。 以往整编流资料时 , 一般采 用先由人工根据实侧瞬时水位与流 值定出水位流关系曲线 , 然后 按不同水位级制作水位流关系查 算图表 , 再以逐时观侧水位推求各 项流数据或对水位流关系曲线 采用选配方程的作法 。 这样 , 不论在 分析研究阶段 , 还是在实际应用时 , 计算工作都很大 , 这对于本来已 很萦重的整编工作来说 , 很难得到 推广 , 然而快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 的应用 , 为选配水位流关系曲线 方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对水位流 关系的研究也逐步深化 。 对于一年或较长一段推流时 期 , 水位流关系稚定 , 就可接进 行曲线方程的选配 。 现行选配曲线 方程采用的类型有抛物线
通过shapiro-wilk分布检验,验证了贵州水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服从正太分布,并推导了其分布函数,给出了贵州各代表水文年水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最后,将该数据应用于2020年贵州电网电量平衡校核分析.
在投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做好小型水电站的建设管理,是目前许多中小水电投资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建设小水电站的实际经验,提出在小型水电站水情考察和年利用小时数选取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供同行探讨。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大凌河流域1986~2014年7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结合1986~2014年流域气候变化情况,发现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气候变化具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1)近30a大凌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农林用地的大幅度扩张,面积分别增加了322.30km2和1504.94km2,并伴随着水域和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地面积的显著减少,面积分别减少了102.42km2和1724.61km2;(2)大凌河流域近30a来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小幅度下降,分别减少了14.94mm、0.2%和0.04m/s,平均气温缓慢上升,增长了0.1℃;(3)退耕还林还草及成立凌河保护区等工作能提高流域植被覆盖面积、使流域水域面积得以回升,从而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温度升高,提高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济南市南部山区面积广阔,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雨水资源,是济南市泉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充分利用南部山区雨水资源对恢复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持济南市地下水水位和保证泉群常年正常喷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的水资源特点,对南部山区雨水利用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等3种利用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南部山区雨水利用的几点建议。
以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应用生态治理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工程措施,以历城南部山区为例提出生态治理的措施,实现南部山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分布十分广泛,各类花岗岩的出露面积达200000km2以上。其中,前侏罗纪花岗岩大部分具有较低的ε(nd,t)、较高的ni(87sr)/ni(86sr)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相似于周围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因此,它们的主体属壳源型,其成因可能主要同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多次碰撞拼贴有关,由当时被加厚的地壳在降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燕山期花岗岩在中国东南部分布最广。其中,呈东西向展布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南岭花岗岩)被认为是与印支运动有联系的后造山花岗岩组合,多数具壳源型特征。而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则不同,它们具有较高的ε(nd,t)、较低的ni(87sr)/ni(86sr)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反映其源区中含有较多的地幔组分。它们的形成可能同太平洋板块俯冲、玄武岩浆底侵以及由此引起的地壳深熔和壳幔混合有关。根据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以及地壳岩石中继承锆石upb年龄,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具幕式生长特征,古—中元古代为主要的生长期。
针对受全球气候转暖影响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的环境变化,基于青藏铁路沿线不同区域内多年来的气象及地温监测资料,进行青藏铁路工程走廊气候要素演化及多年冻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工程走廊内气温基本以年均0.03℃的速度升高;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50-450mm之间,且呈波动增大变化趋势;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逐年增大,暖冬现象明显;地面温度升温速率达0.06℃·年^-1,是气温升温速率的1.34倍;沿线多年冻土区2007年至2013年间天然上限抬升的仅占9%,而天然上限下降的占91%;地基多年冻土不同深度处地温均在升高,距离上限较近的地温升温速率普遍最大,多年冻土退化主要为自上而下;唐古拉山以北多年冻土退化较唐古拉山以南明显。
为探明木材密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silviscan-3测定了青海云杉的木材密度,根据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标准方法建立了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年表,分析了各个木材密度年表与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月降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木材密度与温度正相关,与降雨量负相关。年轮密度和早材密度与6、7、8、9月月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6、7、9月月均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与上年10月和当年7、9月月均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最小密度与6、7、8月月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6、7月月均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与7月月均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晚材密度和最大密度与温度不相关。年轮密度与3月月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早材密度和最小密度与6月月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晚材密度和最大密度与降雨量不相关,即晚材密度对气候的敏感性弱于早材密度。这表明温度对青海云杉木材密度有直接影响,降雨量有间接影响,夏季温度是影响青海云杉木材密度的主要气候因子。
物候现象是指示气候及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peuelasetal.,2001;moresetteetal.,2009)。自然物候记录可以提供全球环境变化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证据。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1952—2000年地中海地区(peuelasetal.,2001)、1851—1994年匈牙利(walkovszky,1998)、1936—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变暖,使整个生态系统得稳态遭到破坏,其对水资源的影响更是巨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对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水文水资源的建议.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其中,气候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样也关乎水文水资源的发展.另外,气候变化和仅限于眼前利益的发展理念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然而,气候变化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基于此,文章以气候变化为入手点,阐述其对于水文水资源带来的相关影响,以供参考.
介绍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全世界的水文水资源、水文水资源径流的影响,探讨了气候逐渐变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
文章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和水文水资源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弱化不利影响的可行性的措施,旨在为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其中,气候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样也关乎水文水资源的发展.气候变化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基于此,文章以气候变化为入手点,阐述其对于水文水资源带来的相关影响,可供参考.
文章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和水文水资源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弱化不利影响的可行性的措施,旨在为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目前在科学权威人士中间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他痕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及氯氟碳化合物的浓度不断增加,正在导致一个全球性变暖的趋势。这样一个变暖模式将使降水、土壤温度和径流的分布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将对水利政策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大多数气候变化模型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变暖幅度更大,而变暖趋势在冬季比夏季显著。不幸的是,仅仅了解天气将逐渐变暖,对水资源规划和决策人员并没有多大帮助。他们希望了解的是,在他们的地区,将产生怎样的效应。这个问题就更困难了。为此,必须有关
该文利用蒸发、降水、气温三个对农业水资源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加以及气温升高是影响农业水资源浓度重要因素,为此,针对性的提出若干应对策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研究流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资料,采用1980—1990年日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检验,研究了swat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大气环流模型多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特别排放情景下21世纪降水、气温、径流、蒸发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1世纪气温将持续增高,年降水量将增加,径流量较基准期将出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21世纪40年代年径流量开始较基准期增加,预示着水源区的水资源在21世纪前期将出现减少,21世纪中后期将增加。未来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径流变化影响不大,总体来看有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
近年来,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跨境水文效应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但过去的相关研究多数都是分离的,国外集中在下湄公河流域,国内的集中在澜沧江流域,上下游关联的研究极少,且研究结果差异极大,相互之间结论矛盾。本文利用上湄公河三个主要干流水文站1960~2003年多时间尺度的水位记录/实测值,定量分析上湄公河干流沿程水位过程的多尺度关联及其对梯级水电开发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①旧州站和允景洪站的年平均、汛期平均、以及3~4月平均水位受到了大尺度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太阳黑子活动等)的影响,40余年来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②电站建设期间,三站年平均、年最高以及汛期平均水位的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趋势相似;③电站建设运行期间,电站下游的戛旧站和允景洪站3~4月平均水位表现出了逐步上升的趋势,而上游的旧州站则表现出了相反的下降趋势;④现存电站建设运行对下游年/月尺度上的平均值水位变化影响不明显,对日变化和瞬时水位变化影响相对明显。
职位:助理资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