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
Lou水江坪河河间地块地质结构简单,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发育,河间地块内存在六个相互独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各系统进口高程均在640米以上,地质分析及物探证实,在近Lou水河岸处,分布一高程为700米左右,宽约800米的地下水分水岭,因此水库蓄水后不可能通过岩溶地下水系统向库外产生岩溶渗漏。
淋溪河水电站库首右岸四围坪河间地块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地层岩溶结构复杂,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探以及物探测试证实地块内主要分布三个岩溶地下水系统,地块北、西、南侧存在地下水分水岭,地块南侧分布相对隔水岩层,但存在渗漏通道,经工程防渗措施处理后在水库蓄水情况下该河间地块内不可能产生向库外渗漏问题。
江坪河水库坝址地段具有建高坝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但是,库首右岸发育梅坪-曲溪河间地块,其上广布岩溶强烈发育的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深渗漏问题是该坝址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河间地块上岩溶及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规律,运用物深手段,综合地质及水文资料,探讨了河间地块上地下水位分布特点,认为该河间地块上存在地下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地下分水岭,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万家寨水利枢纽库区右岸岩溶渗漏分析——库区右岸岩溶渗漏是万家寨水利枢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水库的运行效益,而且关系到该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是水库勘察、设计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该问题十分复杂和重要,前期勘察中做了大量工作,得出基...
库区右岸岩溶渗漏是万家寨水利枢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水库的运行效益,而且关系到该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是水库勘察、设计中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该问题十分复杂和重要,前期勘察中做了大量工作,得出基本结论,并在施工及运行期间继续进行监测和深入研究,为分析评价水库右岸岩溶渗漏问题提供了基础。
以峡口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例,对近坝库段左岸河间地块白垩系罗镜滩组砾岩的岩性与构造特征以及岩溶发育规律进行分析论证,左岸近坝库段河间地块单薄,岩溶发育,但是岩溶通道向库区内而不是库外,水库蓄水后不会产生向小峡子河渗漏。
乌江沙沱水电站右岸河间地块可溶岩分布广泛、断裂构造发育,并横切贯穿河间地块形成构造缺口,水库蓄水后存在向车家河邻谷渗漏的可能性。本文从研究河间地块基本地质条件入手,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对河间地块地下水运移特征及岩溶发育演变史进行初步分析,明确了此河间地块可能渗漏的规模及渗漏途径,为下步的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本文分析了隔河岩河间地块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据地下水长观资料及石灰岩含水层渗流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特征,用有限分析法(fam)反求了岩体的渗透张量。然后对水库不同蓄水位河间地块可能的渗漏量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表明,间地块无穿越分水岭的岩溶管道,不致产生危害性渗漏,只存在溶隙性渗漏,且渗漏量甚小。
某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左岸发育一条古河道,水库蓄水后存在向下游渗漏问题。左岸砂砾石层渗漏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该水利枢纽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大小。本文对该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古河道渗漏问题做出初步分析。
大石门水利枢纽左岸古河道的前期地质勘察探明了古河道的形态特征及地层结构,并通过大量的原位试验总结出了古河道地层的渗透参数,为古河道的渗漏计算分析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通过二维渗流计算和三维建模渗流计算,计算出了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渗漏量,为防渗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防渗设计从经济、防渗效果和技术等方面考虑,选择了经济、技术可靠的方案.
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水闸基础为砂基,层厚14~23m,采用150kw振冲器对其进行振冲加固处理。振冲孔按正三角形布置,闸基部位桩距2.5m,填料采用粒径2~5cm碎石,消力池部位桩距3.0m,填料采用粗砂。振冲加密处理后砂基的承载力、变形量及砂基相对密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万家寨水库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游段,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约90米,总库容约9.7亿立方米。从五十年代起直到八十年代初,几个单位对本工程曾相继进行了大量地质勘察工作,并对其作过初步设计。三十年来,各家一致认为万家寨水库不存在永久性岩溶渗漏。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认识,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对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大坝以下至太子岛之间的几种河岸整治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右岸在黄河龙口公路桥以上沿施工道路、以下距离右岸约100m,左岸大部分地段沿原河道布置、河道凹岸处局部将整治范围线向河心推进约150m的整治线路,能够满足防洪、发电等要求,有利于枢纽的运行管理和改善沿河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乌江银盘水电站近坝地段右岸为一河湾地块,主要分布三迭系至寒武系地层,其中岩溶含水层在水库内外均有出露,且在河湾地块中连续分布,水库蓄水后,库水有可能通过河湾地块岩溶含水层向乌江下游产生渗漏。通过对河湾地块岩溶水文地质的调查资料,根据岩溶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地下水的出露高程,分析成库后库水沿河湾地块岩溶含水层向水库下游渗漏的可能性以及对工程的影响。
襞 北京永利科技 一盈.i钕j j,·奋凡、, 1992年第4期 i一北运河水利枢纽水文遥测系统介绍 徐兆平赵贵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水文总站) ( 提要 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水文测验任务更加繁重,为使量测数据及时准确、完 整,现已研制成功水文遥测系统。经五年的运行及观测,该系统运行可靠。本文详细介绍 这套系统的组成及对遥测资料的精度分析。 一 、前言 由北京市水文总站主持,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运河管理处等单位配合下,1985 年开始对北运河通县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文遥测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1986年施 工,同年全部工程结束。经试运行、调试、初步验收及5年的实际运行和观测,于1991 年lo月通过鉴定.与会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该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颇有推广价 值。 北运河属海河流域,
水库蓄水后将存在的库区渗漏问题,是龙口水利枢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从库区地质条件入手,对库区渗漏形式、边界条件等进行简要分析,并估算库区渗漏量,对库区渗漏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和建议,为工程运行以后对库区渗漏的监测和进一步处理提供借鉴。
作为广东省重点基建项目,大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阳江市漠阳江上游,水库蓄水库容为3.27亿m~3,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作用,发电总装机容量3万kw。该工程还有改善航运、城市供水和旅游等综合功能,总投资6亿元。1号机组于今年4月建成发电,2号机组于5月中旬成
1.工程概况某水利枢纽自蓄水发电以来,发现坝体与基岩接触面等部位有多处漏渗水现象,其中右坝肩漏水最大的主要有三处,这几处漏水也曾有其他单位进行过封堵,但效果不理想。随着枢纽工程建设的临近完成,处理漏水问题就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复杂地区岩溶水渗漏评价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岩溶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充分利用同位素研究、灰色模拟与预测、遥感分析等技术手段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岩溶发育、水流特征、渗流模拟与库水渗漏预测评价进行了综合性分析,解决了某巨型水电站库水渗漏的评价问题。
野三河水电站水库,区内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率达80%以上。针对库区左、右岸河间地块可能存在的岩溶渗漏问题,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从岩溶系统分析,查明了库区岩溶发育规律。
常规的水利枢纽洪水调度方式一般是按照时间段,依据坝前水位进行的,江西赣江等中下游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若仍采用此种方式,则会遇到水库淹没处理投资比重增大、水力资源浪费、库区末端通航受影响、汛后蓄水困难、库区景观受影响等问题。经分析研究,将坝址上游来水流量和坝前蓄水位适当分段,采用依据坝址上游来水流量动态控制各时期坝前水位的洪水调度运行方式。该方式不仅可较好地解决常规洪水调度方式产生的问题,而且对于低水头电站的枢纽,可不设汛限水位,只要入库流量小于一定标准,均可将坝前水位蓄至正常蓄水位运行,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职位:暖通设计助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