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集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
本文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特点,列举了水利工程成功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的范例,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结合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改善流域水环境的方案和措施.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新理念——“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引发的思考——结合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效益分析,对调水试验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获得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环境整治的新理念。引江济太是大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调水试验工作涉及面宽,对一...
备注 国家财政 省级财 政 地方财 政 自筹 一饮用水安全项目 (一)区域联合供水项目 1丹阳新桥至丹阳长湾水厂联 络管 镇江丹阳 管径dn800-1000毫米,管道总长度 30公里 2009-2010完成 2镇江大港增压站至丹阳长湾 水厂联络管 镇江丹阳 管径dn1400-1800毫米,管道总长度 23.5公里 2009-2010完成 3昆山与太仓dn1200应急供水 连通管道工程 苏州太仓-昆山管径dn1200毫米,管道总长度6公里2008-2009完成 4苏州园区沿双阳路至昆山联 络管 苏州 昆山-园 区 管径dn1200毫米,管道总长度7.7公 里 2008-2009完成 5江阴经周庄增压站至张家港 联络管 无锡-苏 州 江阴-张家 港 管径dn1200毫米,管道总长度26公 里 2008-2009在建 (二) 第二水
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而污水处理相对滞后;加上农业面源污染以及航运、养殖等产生的污染,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太湖流域平原河网,河道比降小,水体流动缓慢,水体自净能力弱、纳污能力小,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引江济太"调度实践表明,通过水利工程有序引排,可有效增加流域水资源供给,促进水体有序流动,改善水环境。本文通过定量研究望虞河、新孟河等流域骨干水利工程有序引排对流域及区域水环境的效果及影响,初步提出流域及区域水利工程有序引排改善水环境的设想与建议意见,为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三维gis具有多维信息处理、表达和分析的特点,可为流域水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gis支持。介绍了skyline的软件结构及功能,重点研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三维gis系统组织、发布和应用技术,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的真实展现。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9卷第3期 2009年3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l19,no13 mar12009 收稿日期:2009-01-10 基金项目:2007年度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14118045) 作者简介:吴满昌(1973-),男,福建永定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工程博士,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环境法学;杨永宏(
浅析太湖流域水问题及对策——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的水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防洪标准的提高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日趋严重、水资源管理无序。解决问题的对策是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设施、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建立新型的流域...
本文旨在总结明代太湖流域水利建设的阶段及其特点,认为主要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其管理组织方式、经费来源,及结果呈现不同的特点。洪武至正统时期是第一阶段,掀起了由中央政府出面实施大规模建设的高潮,虽然富有成效,但也遗留下了难以克服的后果;圩田的兴修有所创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从成化至隆庆时期是第二阶段,主要由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民间的集资和国家资金结合进行整修,工程规模较前期有所减小。从万历至崇祯时期是第三阶段,在国家政治黑暗、财政濒于破产的状态下,地方势力只有自寻出路,依靠民间的力量,本着谁受益、谁出力的原则进行水利整治。这种办法成为一种解决实际矛盾的有效策略、体现出合理性,入清以后,这种方法被不断沿用,并逐渐加以完善,江南水利建设也随之进入新阶段。
太湖流域片地处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跨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四省一市,按水系划分为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两个区域,总面积24.5万km2。其中,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三面滨江临海,一面环山,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流域面积3.69万km2。东南诸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太湖流域防洪及减灾对策——太湖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不相称,针对太湖流域的实际和防洪存在的问题,如整体防洪能力偏低,城市防洪标准偏低,流域泄洪能力严重不足,超标准洪水出路不畅,防洪和排涝的矛盾突出等,提出了相应的防洪减灾对策。
经相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才能并网发电;对于合格水电站的 要求是,电站负责人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做到各运行 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但对于今后各类水电站的管理,除了采取以上强制措 施外,特别是不合格的水电站的后续管理,还必须采取有 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以达到公共安全的目的。主要有: (1)报废电站要做到手续完备、安全处理措施到位。 对于年检不合格也无整改或技术改造意向的水电站,须按 有关程序处理好水电站留存资产的处理。同时,必须妥善 处理好原工程防洪等安全措施,如原引水渠道不仅要封堵 好进口,也要在几个关键部位开通泄洪通道,防止因渠道 内积水产生塌方、滑坡或其他地质灾害险情,影响下游村 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公布结果后,在一定期限内 还必须及时下发报废通知,督促当地乡镇村做好相关手续 和防范措施。
1 《胥江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编制总体要求 (修订稿) 一、目的和范围 1、为推进胥江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使胥江小流域水环 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实现整治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特提 出编制《胥江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总体要求。 2、整治范围为胥江与木光河流域及相关周边地区,面积约218km2, 重点整治区域包括胥口枢纽到京杭运河胥江段以及木光河到下淹湖段, 涉及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光福镇,吴中区胥口镇、木渎镇,苏州 高新区狮山街道和横塘街道(竹园路以南的部分地区)。 3、总体目标:胥江至浒光运河段内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的ⅲ类水标准,区域内其它河流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4、整治期限: 重点整治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 全面整治阶段(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2月 基准年:2010年
3月23日上午,孔晓宏副主任主持召开了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工作会议,合肥市政府、巢湖市政府及市直有关单位,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省工程咨询院等研究机构,以及委外资处、环资处、农经处等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为了保持太湖流域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土资源及流域农村环境,稳定农业生产,抑制面源污染(降雨径流污染),解决土地退化和太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作者以太湖流域宜溧山区的溧阳市为例,探讨了太湖地区中小尺度水土流失评价区划技术与综合防治体系理论与实施办法,试图形成具有太湖流域特色的水土流失防治模式———“苏南模式”。其内容与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定性讨论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水土流失的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质因素、地形因素、植被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评价,总结、归纳了各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的一般规律;(2)在对影响水土流失单因素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取坡位、坡形、坡度、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盖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为自变量,土壤侵蚀模数为因变量,利用数量化模型i对87块模式地进行了回归分析,获得如下土壤侵蚀预测模型:yk=b0+∑p1+1j=1∑m1i=1b(j,i)k(j,i)+∑pj=p1+1b(j)xkj其中yk是第k点的因变量值,k(i,j)表示第k点第j定性因子第i等级的反应,xkj表示第k点第j定量因子的观测值。b0是常系数,b(j,i)表示第j定性因子第?
1 苏府办,2007?138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2007年苏州市 太湖流域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 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苏州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制定的《2007年苏州市太湖流域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主题词:环保水污染防治要点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七年七月十八日印发 共印:一五○份 2 2007年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2007年,我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和环保优先为 方针,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为宗旨,以深化控制氮磷排放总量 为中心,以改善行政交界断面水质为重点,围绕“控源、截污、清 淤、畅流
无论是从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语义变迁还是治理模式的路径变迁来看,其变迁的本质都是为了解决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低效化和碎片化问题。在如今公共管理转型和水环境治理严峻形势的双重压力下,文章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溯源及适用性分析,结合治淮二十载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实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整体运作的创新路径。可行的方案是:通过结构的创新和制度的规约,最大限度激发出市场与社会组织的治理效能,通过重新评价水环境治理过程以夯实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基础,以整体精神和技术支撑塑造出整体政府。
综合我国水环境现状,推动ppp模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总结地方ppp项目特点,有效采用ppp模式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的有效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案例的ppp模式方案,有效搭建合作关系达成管理运营的高校模式体系,为ppp模式在水环境领域的发展奠定有效的思路和指导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水情,首先系统分析了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ppp模式在水环境治理中的特点和优势。其次,剖析了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中2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案例—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项目和大理洱海环湖截污项目的运营模式特点。最后,总结ppp模式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成功经验,为ppp模式在水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水利行业投融资量大、沉淀性强,在国家投融资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点投融资领域,其投融资机制的设计是政府部门的难题。从太湖流域水利建设投融资不足严重制约流域水利发展情况的研究出发,对拓宽投融资渠道进行了战略性探讨。
1993年汛期太湖最高水位高居建国以来的第3位,仅次于1991年和1954年,达到4.51m(平均水位,下同),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本文对1993年太湖流域汛期的雨情和水情做了论述,并对1993、1991、1954年三个典型大水年的降雨和洪水特征作了比较。同时,还对洪涝灾害和水利工程的作用进行分析。太湖流域的雨季一般为5—7月,但是1993年汛期的降雨在时间上的分布有些异常。降雨集中在8月,而河道最高水位则出现在8月下旬。降雨的空间分布有以下3个特征:(1)上游地区的降雨集中在浙西山区;(2)太湖湖区的降雨量很大;(3)下游地区的降雨集中在淀泖和杭嘉湖地区。淀泖和杭嘉湖地区一些水位站的实测河道水位,比发生大洪水的1991年还要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可归纳为,上游地区洪水来量大,当地的降雨强度高,以及下游河道排水不畅通。为了改进防汛调度和完善治理规划,需要对不同典型洪水年份的降雨和洪水模式做进一步研究。
职位: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