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352009年 第 11期 第 25卷 □ 兰 波,李 梅 1引言 梧州地处广西与广东交界处,是一座“扼 三江总汇,把两广咽喉”的千年古城。梧州区 位优势得天独厚,凭借西江水道成为岭南重 镇、百年商埠。但在新时期,由于交通条件的 变化和落后,梧州逐步失去了往日风光,丧失 了枢纽城市的地位,并逐步被边缘化,城市空 间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随着高速公路、 铁路、航空、港口等现代立体交通格局的逐步 形成,梧州的交通优势日益凸显,获得了千载 难逢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融入多区域合作、打 造“亿吨黄金水道”的发展目标为梧州发挥区 位优势,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建设成为 区域性枢纽城市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背景 交通格局变化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探索 — 以梧州市为例 [摘 要]自建城以来,梧州市的交通格局和交通方式变化主要经历了步行—马车时代、水路时代、公 路时代三个时期的变迁,对应的城市空间形态
1前言 现代城市中,城市交通结构和交通方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自然的、经济的、社 会的、文化的、技术的、生产方式、工作时间的长短、人们的富裕程度等,但是多种关系中,城 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城市发展会带来交通需求,是对交通的 促进,交通建设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带来城市国土资源的有效 开发,带来城市的发展,这是相互促进的。作为相互制约来说,交通建设必然要占地,会影响 到其它开发,城市的其它开发也会影响到交通设施的建设,这是相互的制约,在相互制约协 调的推动条件下,要找到合理的配置来促进它的发展,就是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 2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 2.1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化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
从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等四个方面讨论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基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及城市功能空间划分的研究背景,以亦庄线为例,从站点、线路和区域三个空间层级探讨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有助于高效地整合城市功能。
快速轨道交通网络是联系区域主要城市间的主骨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在城市布局方面对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节点重要度来表征城市发展水平,用时间距离代替空间距离反映城市间可达性,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不同运输方式下城市联系势能以及城市群网络结构的变化,以期为厘清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导向,协调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制订区域空间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通过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综合研究,对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进行总结与概括。着重从居住空间的转移、商业空间的变化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进而从宏观上分析轨道交通在影响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的作用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空间结构的演变与人口分布不均的矛盾越发凸显。在新一轮的武汉市总体规划中,被定位为全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武汉,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城市矛盾,对武汉的健康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轨道交通视角探究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密度变化的互动关系,力求分辨人口密度分布规律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的主导特征、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解决城市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兴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归纳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阶段详细研究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阐述了东京都市圈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关系,并从经济角度、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互动关系方面总结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启示,希望对于国内城市化研究有所借鉴。
本文以甘肃兰州为例,探讨了交通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策略和轨道建设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指出轨道交通既适宜兰州的特殊地形,又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既方便于居民的出行,更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实现多中心城市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是解决兰州城市交通问题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成为各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首选。然而在享受其带来的方便前,我们必须经历其建设过程中给我们从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居民生活质量、周边商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并考验着苏州的城市管理工作。
根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从促进城市空间优化重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促进城镇体系建设3个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对宁波城市格局的影响。说明轨道交通建设对引导宁波城市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南北组团为两翼、中小城镇集群推进、城乡协调联动发展的大都市区新格局,确保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轨道交通对哈尔滨城市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城市空间优化重组,完善城市功能性布局,促进交通网络建设,形成以国际区域中心区为龙头、南北两岸为两翼、中小城镇集群推进、城乡协调联动发展的大都市区新格局,确保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同时,还有效缩短市民候车和行程时间,降低冬季冰雪寒冷及夏季日晒雨淋的影响,切实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随着南通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南通市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严重。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低能耗、运载量大、高效的轨道交通建设被予以批准。轨道交通的建设必然会对城市商业空间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南通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总结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商业空间的影响因素,预测南通地铁1、2号线建成后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结合已有的理论成果,为轨道交通建设后的城市商业空间能够得到合理布局提供建议。
随着南通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南通市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严重.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低能耗、运载量大、高效的轨道交通建设被予以批准.轨道交通的建设必然会对城市商业空间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南通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总结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商业空间的影响因素,预测南通地铁1、2号线建成后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结合已有的理论成果,为轨道交通建设后的城市商业空间能够得到合理布局提供建议.
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是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整合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地区地下空间发展的总结,提出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理念,同时分析济南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并提出策略和建议。
结合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需求的增长和一系列城市问题,以昆明为例分析了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研究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当代我国许多城市和其轨道交通正处于较为快速的发展期。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认识不足,通常造成了城市生活、城市安全、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等方面的诸多缺陷。该文探讨以城市轨道交通与人的多重城市生活需求为基础,以时间和距离为依据,探讨城市空间在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层次变化以及整合发展问题。进而提出以强化不同技术领域合作和公众参与来规划提升规划质量和可实施性的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互相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对城市结构进行疏散,多中心结构的城市又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总结纽约、东京、香港等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布局与区域战略调整、枢纽选址与城市空间结构重组以及枢纽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应对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不能只注重交通价值而忽视城市功能价值,在城市功能价值中则应注重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经济到城市空间发展的综合功能,而不是只注重形象美学功能相关城市规划应加强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变化的适应性。
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线路、网络结构和附近周边各种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策略,然后指出了协调发展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些要求,以期可以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以天津市地铁1号线为例,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定量分析了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对其沿线住宅价值的影响。选取了16个变量,收集到了地铁1号线沿线2km范围内的120个小区的有效数据,通过反复试算,建立了回归效果较好的特征价格方程,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5个,即距离市中心距离、建筑年限、建筑平均总层数、教育环境、距离地铁距离。结果表明:天津地铁1号线对其2km范围内住宅价格有平均5.02%的提升作用,增值量平均为828.9元/m^2。
城市轨道建设与土地一体化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必须科学分析轨道与周边土地利用强度的定量关系,而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价值息息相关。以深圳福田区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福田住宅市场的特征价格模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福田区在建与已建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在分析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借鉴香港\"地铁+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基于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前后的布局方案,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获得轨道交通1号线客运量与沿线人口、总建筑面积、居住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的相关性,探索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客运量的影响规律。
职位:水文水资源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