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运用"3S"技术对双桥水库工程区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植被景观解译,建立了双桥水库工程区植被景观数据库,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并计算了各项格局指数,分析其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双桥水库工程区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农田植被景观为双桥水库工程区的主导植被景观类型,易与外界相互影响;水体结构最稳定,不易受人为干扰。
2000—2005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先后7次向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进行了生态输水,输水河道两岸的植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以2000—2005的中巴资源卫星ccd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得了6a的植被/非植被二值图,并计算各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6a植被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景观动态度在第四时段(2003—2004年)最大,为47.83%;在第三时段(2002—2003年)最小,为-1.39%;2000—2005年植被景观的动态变化呈正向趋势.2000—2005年,植被景观斑块个数与景观形状指数增加,蔓延度指数下降了36.9,斑块结合度指数均高于99,表明研究区的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分离程度增加,而景观类型联通性较高.植被斑块面积均处于增加趋势且远离河道植被恢复率越小,但植被景观的比重仍小于50%,说明非植被类型是研究区的基质类型,组成了景观的最大斑块.针对缓冲区zone1,植被景观的平均分维数处于减小趋势且2005年的斑块个数最小,斑块结合度指数处于增加趋势,表明近河道区域植被较为稳定,受生态输水的干扰度较小,植被景观斑块之间越来越聚集.6a间zone1的植被最大斑块指数均大于10%,远高于其它5个缓冲带,表明离河道越近植被景观的优势度最大.
根据林下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结合生态与景观效果,对顺峰山公园植被进行改造,并丰富林分上层林木种类,形成生态与艺术统一的公园植物景观。
河流廊道作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体系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河流两岸的绿色植被带成为河流廊道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文章借助3s技术,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探讨城市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基于2008年tm数据,构建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和景观类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结论为:(1)研究区主干绿色河流廊道的网络结构简单、缺乏回路、节点孤立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绿地占相对优势,但分布零散、杂乱,未形成良好的生境带;(3)总的来说,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稳定性不佳。
1 绿化植被景观与养护要求 一、总体原则 1.绿化充分,植物配置合理,达到黄土不露天。 2.草坪覆盖率应基本达到100%;草坪内杂草控制在10%以内;生长茂盛颜色 正常,不枯黄,无病虫害。 3.花灌木与草坪衔接处,应采用圆弧倒角修剪,而非采用直立式修剪。 4.行道树或列植乔木应无缺株,苗木大小统一,树形美观。 5.绿地内无死树,树木修剪合理,树形美观,能及时很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 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二、各品种乔灌木完成养护目标的具体措施 (1)杂交马褂木:保证土壤湿度,及时追肥与除草。 (2)水杉:冬季树干刷白,春季适当修枝。 (3)红梅:冬季树干刷白,修枝整形,松土追肥;及时清除带菌落叶杂草。 (4)青梅:冬季树干刷白,修枝整形,松土追肥;及时清除带菌落叶杂草。 (5)日本早樱:冬季整形修剪,松土追肥;春季萌芽期清枝理冠;梅雨
人工林具有树种及林分结构单一等特点,森林景观较为单调。通过示范栽植适应性较强的乡土花卉,对林地内中层、下层植物品种的配置,营造了丰富的植物景观,改善了山地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实践证明,通过利用不同品种的花卉,在西山林区不同植被构成及立地条件下进行引种栽培,为在本市不同条件下推广应用乡土花卉做出示范作用,同时填补了北京夏秋园林中下层植被缺花的空白。成功的植物配置模式为首都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性。并且,通过对西山林场山林的植物配置改造,为首都市民提供了更加优美、清静、舒畅的生态环境,也为将西山建设成为一处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风景林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陈村水库下游泾县为研究区,landsattm/mss影像为数据源,在fragstats、rs、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1985~2013年间陈村水库下游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速度和变化方向,以及水库建设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以期为陈村水库下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85~2013年间泾县的土地利用从面积上看转出为植被和农业用地的最多,建设用地次之;从变化趋势上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农业用地和水域面积都呈现出下降趋势;泾县的景观基质无明显变化,1985~2013年间均以植被为主,但其景观多样性在水库建设后呈现下降趋势,且其生境破碎化程度加深,人为干扰强度增加。
以金沙江一级支流马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支持下,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前后(2002年~2013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应用缓冲区分析法,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蔓延度、香浓多样性指数等对景观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流域景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了变化,流域尺度上表现为人工表面、水田面积明显增加,草地、水体、灌木等面积明显减少,但流域主要植被类型未发生变化,仍以森林为主;高覆盖度植被分布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小,但总体仍以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面积最大;2013年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值均高于2002年,2013年蔓延度指数低于2002年,香浓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水利工程建设使区域景观异质性增强,在水电开发缓冲区1000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明显,1000m范围外变化减弱.
本文结合"3s"技术,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南部县升钟水库库区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耕地(旱地、水田)控制着整个景观类型,呈现出林地与耕地交错的结构特征。该区域的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高。但是斑块数量多,破碎化程度高,而且景观类型的形状不规则,复杂程度高。林地作为研究区的基质,其面积偏小,并且受到较大程度的人为影响。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半城子水库流域2000年和2005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判读,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000-2005年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林地始终是流域主导土地利用类型;②研究期内,半城子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年变化速度为1.30%,其中阔叶林是最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其他土地是最活跃的土地利用类型;③类型水平上格局指数显示针叶林斑块形状最复杂,混交林的异质性较高;④景观水平的格局指数显示,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多样性增加,均匀度增强。
以油气管道经过的乌鲁木齐荒漠草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恢复期3个不同施工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地表植被类型,采用象元二分法提取植被覆盖度,通过比较时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分析油气管道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特点.研究发现:不同建设时期管道两边荒漠草原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草地面积持续降低,共计减少32.53%,灌木林地面积增加到24.61%,建设用地面积在建设期增加,植被恢复期降低.研究区复杂程度提高,原有生态结构发生改变;建设期管道施工作业带及两侧10m范围内植被覆盖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管道两侧50~100以及100~200m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无明显差异,但与200~300m范围相比差异显著.管道建设主要影响范围为管道上方施工作业带以及两侧10m的范围内,间接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两侧200m内;恢复期人为措施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管道建设改变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是管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和荒漠草地系统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人为恢复措施无法使受影响区域的植被恢复到建设前的水平.
园林植被景观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审美水准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园林规划要在自然环境要求下,充分考虑生态与人文环境,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打造符合大众审美、满足市民需求的集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被景观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审美水准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园林规划要在自然环境要求下,充分考虑生态与人文环境,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打造符合大众审美、满足市民需求的集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采用了黄河源地区1977、1990及2003年mss、tm的3个时相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的解译与gis的空间分析,提取了玛多县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分析了玛多县各地类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另外对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利用fragstats软件对玛多县景观级别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多县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草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7.93%;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主要是草地覆盖度的降低以及草地沙化;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前期呈下降趋势,而后期呈上升趋势,景观斑块形态越来越偏离规则而变得复杂、多样。
3、营造卫生间(1)卫生间三大件卫生间内设施的高档化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趋势。最早的家庭卫生间三大件不过是柱盆(洗手盆)、蹲便、浴缸;如今的三大件多向台盆、坐便、整体浴室转变,目前家庭中也有安装双台盆的,更豪华一级的还另配有按摩浴缸。不管您的卫生间如何地高档化,一切都是根据您的经济实力而定。其实用于公共环境的卫生间还
卫生间内设施的高档化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趋势。最早的家庭卫生间三大件不过是柱盆(洗手盆)、蹲便、浴缸;如今的三大件多向台盆、坐便、整体浴室转变,目前家庭中也有安装双台盆的,更豪华一级的还另配有按摩浴缸。不管您的卫生问如何地高档化,一切都是根据您的经济实力而定。其实用于公共环境的卫生间还是蹲便为好,不容易引起细菌交叉感染。
以湖北省宣恩县酉水流域观音坪水电工程生态完整性评价报告为基础,采用卫星遥感图片分析,运用gis技术,完成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图。通过对工程建成前后各种土地类型的优势度值的变化分析得出:工程建设中会造成林草地减少约3.45hm2,优势度由原来的58.30%下降到57.41%,仅下降0.89%;林地和耕地也分别减少约7.20hm2和0.84hm2,优势度下降3.87%和1.92%;而水域增加10.82hm2,优势度上升1.73%,但是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与工程建设前的比例相当,草地仍然是景观生态体系中的模地。工程建设后当地景观生态体系不会有很大变化。
1、鲁班尺与人体工程学(装修尺寸概说)鲁班尺上标明因长度所产生的财、病、离、义、官、劫、害、吉八个诱导。例如官家的大门或家具应拉度在"官"字上,而百姓则不能适用;庙门及内部尺寸则适合用在"义"字上,而百姓和官家则不能适用;百姓之家或者商铺等则适合用"财"、"吉"之字的量度尺寸;重点不要将门或家具尺寸正好开在"病"、"离"、"害"、"劫"之类的字眼上。
利用2007年landsattm遥感影像解译得到丹江口水库河南汇水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arcgis软件绘制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并借助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s3.3,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面,选取斑块面积、景观百分比、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丹江口水库河南汇水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和裸岩,分别占研究区国土面积的57%,19%和15%.阔叶林景观百分比(41%)最大,是研究区的基质,其连结性、完整性最好,灌木林斑块密度(0.23)和景观形状指数(53.04)最大,破碎化程度最高.此外,旱地也表现出很高的破碎性(lsi=51.97).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丰富,分布均匀,斑块连结性高,景观斑块集中,但由于受森林砍伐与垦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分布存在一定的分散性,不利于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亟待建立协调区域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减少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1993、20012、007年3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期土地利用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分别计算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图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①大兴区的景观类型主体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从1993-2007年,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草地、水域、荒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②大兴区景观格局的总体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斑块形状相似性变小,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景观分离度持续增加,各类景观组分面积比例差别在逐渐缩小,景观中各组分分配越来越均匀,某一种或几种景观组分占优势的情况越来越小;③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荒土地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即景观的破碎程度加大,分离度增大,形状变得越来越不规则,并且分布越来越分散。建设用地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增加,但是形状变得规则,并且分布变得相对聚集。
奋斗水库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穆棱河干流上游,河谷呈对称\"u\"字型,奋斗水库工程是以城镇供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的规模为大(2)型,根据坝址地形及地质条件,选取4种坝型,结合地质条件、施工、工程占地、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条件、工程量及投资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对坝型做进一步比选.
职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人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