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隔震换能系统利用换能装置转换地震能量并进行储存,既可以通过吸收地震能量减震,转换来的能量又可以进一步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提出一种隔震换能与AMD主动控制结合的混合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将转换来的地震能量驱动AMD控制系统,充分利用转换来的能量,达到"以震制震"的目的。研究表明隔震换能系统转换来的能量能够提供AMD控制系统控制所需的能量,隔震换能和AMD混合控制是可行的。
建筑隔震技术可以在同样抗震设防标准前提下降低既有建筑结构的构件尺寸与配筋率,降低工程造价,减小工程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物资安全,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地震属于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情况下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措施十分必要.文章从建筑结构隔震与建筑减震措施两方面展开探讨,以便为广大建筑工程单位、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供结构设计参考,最大程度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隔震技术是50年来结构抗震领域突出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高层隔震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隔震措施可以使上部结构在大地震情况下呈现稳定状态,使上部结构不至被破坏,然而在大震、特别在超大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结构整体的抗倾覆安全都需要特别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针对隔震加固与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基于性能的隔震加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今后的建筑要向高能化的方向发展,从以骨架是否损伤的建筑安全性衡量尺度转化到经历过地震后还能继续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尺度,同时,对抗震安全性的考虑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隔震结构是把隔震支座和阻尼器为主要的结构构件,两者组合共同发挥作用构成隔震层。采用隔震技术能有效的减轻地震对住宅楼的破坏。
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减震效果理想,原理简单,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有着突出的优势,已经被人们接受与认同。该种技术最早起源于日本,随后在各个国家中都得到了普及性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就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隔震技术是50年来结构抗震领域突出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高层隔震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隔震措施可以使上部结构在大地震情况下呈现稳定状态,使上部结构不至被破坏,然而在大震、特别在超大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结构整体的抗倾覆安全都需要特别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针对隔震加固与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基于性能的隔震加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隔震技术是50年来结构抗震领域突出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高层隔震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隔震措施可以使上部结构在大地震情况下呈现稳定状态,使上部结构不至被破坏,然而在大震、特别在超大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结构整体的抗倾覆安全都需要特别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针对隔震加固与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基于性能的隔震加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国内外的大量试验和工程经验表明,隔震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降低60%左右,从而消除或有效地减轻结构和非结构的地震损坏,提高建筑物及内部设施和人员的地震安全性,增加了震后建筑物继续使用的功能。
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控制施工技术——本项目根据国内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我国处于高烈度地震多发区的客观情况,以先进实用的隔震与减振装置开发为重点,立足于工程应用和产学研联合,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发了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的隔震与减振...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相关技术问题的讨论——厦门翔安新圩卫生院的医技综合楼工程结构采用一层柱顶隔震设计。本文从工程隔震设计专项技术论证意见、橡胶支座规格及其力学性能选择、隔震结构的动态特性测试要求、隔震房屋的施工、质量监督、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
近些年,我国的自然灾害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所以对建筑结构采取隔震以及减震技术的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和传统的抗震技术相比较而言,隔震以及减震技术是新型的结构减震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筑上部结构楼层间,或是上部结构和基础层间设置隔震层,进而来延长建筑的自振周期,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本文则主要就我国的建筑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加以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浅谈建筑结构隔震技术 目前各国抗震设计规范均以“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为抗震设计原 则,以保护结构不遭到毁坏和保护生命安全为主要目标。传统抗震结构通过增强 结构强度来抵抗地震,同时容许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具有一定的 延性,以结构本身的损坏为代价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从近10多年的 地震震害损失来看,凡是按照抗震规范设计和建造的房屋,基本可以保证大地震 发生时,房屋不倒塌。但按照传统抗震方式建造的房屋,在高烈度区常造成建筑 构件尺寸过大,影响实际使用空间与建筑功能;另一方面,在发生超过设防烈度 地震时,由于承重构件在地震中的不断损伤,累计到一定程度还会引起房屋倒塌, 不能保证房屋在超大地震下的安全;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房屋没有倒塌,由于承 重构件损伤较重,房屋也很难修复。尽管人员的伤亡大幅减少,但是经济损失较 大。因此,单纯强调
研究外套加层隔震体系在对老旧砌体房屋改造过程中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lrb)的参数优化配置问题,并对参数优化后结构的弹塑性进行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选取隔震层的屈重比作为隔震支座的控制参数,建立模型分析隔震层在不同屈重比下结构的基底剪力和隔震层位移。分析表明加层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存在一个最优的参数范围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最小,结构进入塑性后,仍能发挥较好的隔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参数优化的层间隔震结构随着地震输入幅值的增加,隔震层上部结构的调谐作用越强,其隔震效果越明显,当结构震损后隔震效应依然存在,但隔震效果小于未损伤的模型,与理论相符合。
第31卷第1期 2009年1月 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31no.1 jan.2009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收稿日期:2008-05-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08039) 作者简介:王曙光(1972—),男,江苏阜宁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e-mail:720108@vip.sina.com. 摘 要:对高层建筑隔震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就规范中隔震设计方法的主要不足提出改
职位:弱电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