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建筑围护结构的严密性对正压送风系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建筑中的各种开口的流量特征也在同时影响了正压送风系统的风量计算。研究这两个因素的确切规律是正压送风系统精确设计的前提。文章就这两个因素的作用规律作初步的论述。
对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结论是,当工程的实际情况与规范编制送风量表的假定情况有较大差异时,应通过计算确定正压送风量;矩形风道断面的长宽比宜小于6;在计算风压时当量绝对粗糙度修正系数取较大值,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防烟楼梯间的地上部分和地下(半地下)部分的防排烟应分别考虑;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设置的外窗应明确为固定窗;技术交底时应与土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建筑风道内表面严密、光滑。
电缆隧道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 介绍了电缆隧道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效果,与传统电缆沟相比,电缆隧道在施工周期、施工强度、安全性和长期使用费用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优势。并就电缆隧道系统着重说明了风机风量、风压的计算和确定。
当仪表室、变配电室等布置在防爆区域内时,应设正压送风系统,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的正压(30~50pa)环境,以确保仪表及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正压送风系统流程及设计要点,如空气净化处理、建筑物的封闭、送风量的计算、送风设备的选择、末端设计及控制报警系统的设置等。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市消防局朱鸣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问题的重要性大家已达到共识,对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阻止烟气侵入的方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已被正式执行。但在...
对楼梯间加压送风来防止火灾时烟气侵入楼梯间的防烟方法已被国内许多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所采用,由于建筑物的外形尺寸、火灾位置及建筑物的室内外温差等参数的变化,对正压送风系统的效能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国内一些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的实测,总结后提出一套测试方法,用以检验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的可靠性。
关于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正压值和送风量各国都极为关注。一些国家规范中都有规定。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后,在“报批稿”上,将正压值规定为50pa(关门时),而送风量规定了一个范围。本实验研究的立意就是为制定有关法规提供些科学依据。本课题从立项、实验室建设,实验设施、仪表的配备到现场实测,实验室测试,取得了风速、风压值近一万个数据,通过整理回归成一些曲线图(即图解法),并与通常采用的压差法、风速法计算的风量对比,得到了初步验证,对高层建筑的正压送风系统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于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正压值和送风量各国都极为关注。一些国家规范中都有规定。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后,在“报批稿”上,将正压值规定为50pa(关门时),而送风量规定了一个范围。本实验研究的立意就是为制定有关法规提供些科学依据。本课题从立项、实验室建设,实验设施、仪表的配备到现场实测,实验室测试,取得了风速、风压值近一万个数据,通过整理回归成一些曲线图(即图解法),并与通常采用的压差法、风速法计算的风量对比,得到了初步验证,对高层建筑的正压送风系统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就我国相关规范中规定的楼梯间及前室的正压送风量计算进行了探讨。假定了计算模型,然后对国内常用的两种送风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实例计算,对两种送风量计算方法进一步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结论。
湿(moisture,包括气态和液态水)是影响建筑外墙性能的决定因素,常规的建筑能耗计算或者围护结构传热计算一般采用较粗略的经验值进行修正,为了研究湿对传热的影响,本文采用动态湿热耦合程序计算了不同的湿条件下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理论计算选取典型气候区适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将每种围护结构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传热量计算并与常规状态进行对比,归纳出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时不同湿条件所产生的效应,结论和总结可用于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时考虑使用环境影响的修正值。
建筑被作为室内与室外环境的缓冲器,但是建筑的立面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采光面积和外立面效果,尤其是西晒面忽视了如何利用建筑外立面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建筑外立面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主动式能源利用和被动式设计来节约能源.如重新审视西晒问题,为找到解决西晒问题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方法提供思路.
大开口自然通风流量系数特性分析——大开口自然通风的流动机理与渗风模型有较大不同,通过对大开口自然通风伯努利方程的分析,探讨了空气流动的局部阻力机理,指出在大开口自然通风的流动过程中流量系数的物理含义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电梯前室闭式正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安全性测试的方法。对防排烟工程中正压系统的竣工验收、调试和确保系统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民用建筑地下室疏散楼梯间,作为唯一的疏散通道火灾时对于人员安全疏散极为重要。如何保证疏散楼梯间不被火灾烟气侵入是防排烟系统设计的重要目的。本文对3种常见的地下室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从安全与经济角度提供较优的选择。
以武汉地区某拟建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应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c,分别模拟分析了不同热工性能的外墙、屋面、外窗以及围护结构整体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得到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冷热负荷的不同影响,以及围护结构单体与整体的节能潜力。
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其具体影响机制,本文采用实例分析和模拟分析方法,以某公共建筑为例,通过构建模拟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算求解,研究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具体影响作用,包括围护结构节能率计算、传热系数分析、建筑节能潜力分析等.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现状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湿隔热水平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是,降低建筑耗能的必要措施。到目前 为止,数量巨大的新建房屋只有少量按建筑节能标准建造。新建建筑只占6%,94%仍然是 高能耗建筑。即便是按节能标准设计的节能建筑,其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外墙的 导热率发达国家的3~4倍;屋顶是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 欧洲国家的住宅年实际采暖能耗已经普遍降到了每平方米6l油以下,领先的“高舒适,能 耗”住宅达到了3l油以下。以北京市住宅的平均采暖能耗按欧洲方法计算,为每平方米16l 油,按照节能50%标准新建的住宅的采暖能耗也是8.75l油;北京市实施的65%设计标准的 建筑,可达到每平方米建筑一个采暖季耗能煤8.75kg,也仅达到了6.125l油的目前欧洲平 均水平。 二、建筑围护结构
刘俊、蔡增军、王飞、钟劲飞、胡利尧 4.其它注意事项: 遵守建设方及监理单位现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注意对自身及其他单位的 成品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主要参加人员: 楼梯口、电梯口、预留口、信道口的安全防护。 3.操作要点及技术措施: 1、风管采用不燃无机玻璃钢风管,厚度及加工方法《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执行。 2、风管与设备相连处设置150-250mm的防火接头。 3、各种吊装风机设置弹簧减震吊架。 2013年6月8日 1.质量标准及执行规程规范: 执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安全操作事项: i、坚持班前安全会,定期安全检查,定期安全工作专业会。2、坚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使用。3、做 重庆博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分部分项名称设备及风管安装施工班组 交底部位防排烟、正压送风系统 计划完成日
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选用相变材料时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问题进行数值研究。利用"焓法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相变层的增厚,相变层内侧温度变化越小,稳定时间在增加;随着相变温度的升高,相变层内侧温度变化比较大,稳定时间在缩短,相变温度主要影响相变层的稳定时间;随着相变潜热量的增加,相变层内侧温度变化较小,稳定时间增长。由此可见,不同相变材料的潜热量对传热的稳定时间有直接影响;当导热系数较小时,固体层内侧温度变化较小,稳定时间比较长;当导热系数较大时,全天都可以较快地进行热传递,从而导致温度变化比较大;相变半径的影响可以不予考虑。
对冬季夜间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得热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逐时热负荷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季夜间供暖空调标准工况下,没有考虑夜间辐射的建筑物热负荷要比实际所需负荷约小8.4%,对于节能保温较好的墙体,夜间辐射所产生的热负荷要比保温效果差的墙体小,指出供暖空调系统在冬季夜间运行时有必要考虑这部分负荷。
介绍了新型正压送风系统的应用、组成与设计,着重阐述了正压送风系统防爆空气处理系统和防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表明:新型正压送风系统设计合理、性能先进、安全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大幅提高了司钻控制房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了司钻控制房的制造成本,具有推广价值。
针对重庆地区室内热环境的特点,从围护结构入手探讨了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方法措施,对墙体、砌体材料、屋顶及外窗等建筑围护结构在保持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方面的潜力及方案选择的经济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介绍,从而完善和发展重庆地区室内热环境的各种技术手段。
通过总结现有的建筑围护结构热阻现场测试方法,将热箱法和热流计法进行有效的结合给出一种新型的现场测试方法。以试验方法为指导进行了建筑围护结构热阻现场检测装置的试制。对某墙体进行现场检测,得到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测试热阻,对于加热功率这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在加热壁面温度不高于60℃的情况下本测试方法可行性的结论,将测试结果与热箱法所测热阻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本测试方法。
附录f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值 面层类型表面性质表面颜色ρ值 红褐陶瓦屋面旧红褐色0.74 灰瓦屋面旧浅灰色0.52 水泥瓦屋面深灰色0.69 浅色油毛毡屋面不光滑、新浅黑色0.72 水泥屋面素灰色0.74 绿豆砂保护层屋面浅黑色0.65 白石子屋面粗糙灰白色0.62 黑色油毛毡屋面不光滑、新深黑色0.86 石灰粉刷墙面光滑,新白色0.48 水刷石墙面粗糙、旧浅灰色0.68 红砖墙面旧红色0.77 硅酸盐砖墙面不光滑黄灰色0.50 浅色饰面砖浅黄、浅绿色0.50 抛光铝反射板浅色0.12 水泥拉毛墙粗糙、旧米黄色0.65 白水泥粉刷墙面光滑,新白色0.48 水泥粉刷墙面光滑,新浅黄色0.56 砂石粉刷墙面深色0.57 混凝土砌块灰色
简要回顾了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指出了现有测试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采用非稳态测试法进行围护结构检测的思路,设计了测试系统,并针对测试系统编制了三维、复合建筑材料、非稳态导热围护结构的传热程序。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辨识出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为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职位:夹具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