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以聚乙烯醇(PVA)、明胶和壳聚糖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醋酸溶液中通过共混交联反应合成了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考察了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的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复合水凝胶的优化条件如下:交联剂用量为6 m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70 min、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的质量比为1∶2∶2,在此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良好,对水的平衡溶胀度达到985%。
成功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cs/pva)复合水凝胶。考察了聚乙烯醇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及戊二醛用量等对水凝胶溶胀度、机械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戊二醛浓度为0.213mol/l时,水凝胶的综合性能最佳。
目的: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凝胶基质,考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复合凝胶的抗菌抑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一剂量法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凝胶、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随壳聚糖浓度增大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逐渐增强,随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抑菌效果增强,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时无抑菌圈。结论:明确了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对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凝胶抗菌抑菌作用的影响。确定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凝胶中壳聚糖适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浓度为2%。壳聚糖作为一种新的药用材料与聚乙烯醇合用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为新药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目的:考察pva/葡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水凝胶外用膜剂的制备方法,并与纯pva水凝胶贴膜进行对比,考察本膜剂在物理性能和药物体系的体外释放行为上所具备的优越性。方法:利用冷冻-解冻物理交联方法制备水凝胶装载胰岛素模型药物的外用膜剂,通过万能拉力机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膜剂的物理性能,利用高效液色谱法考察该膜剂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pva复合水凝胶外用贴膜相较于纯pva水凝胶贴膜的韧性减小、刚性增加,体外释放变好。结论:通过将具有材料友好性的pva和多糖葡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合并使用制备胰岛素复合水凝胶贴膜,既能保证贴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又具有较好地释放行为,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纯pva水凝胶贴膜性能,有望继续研究优化性能。
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为载体,利用反复冻融法固定壳聚糖酶,利用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的浓度,结果分别是10·88%、1·07%,并对游离的壳聚糖酶和固定化酶的特性进行比较,经固定化的酶,其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都得到显著提高,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由5·0降至4·5,最适反应温度由60℃升至65℃,其米氏常数由7·24mg/ml升至10·12mg/ml,固定化的酶在连续使用7次后,仍可保持79%的酶活。
通过辐射法制备聚乙烯醇/淀粉复合水凝胶,研究了辐照剂量和淀粉含量对聚乙烯醇/淀粉复合水凝胶的凝胶含量和溶胀率的影响。辐照剂量较小时,凝胶含量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当辐照剂量大于40kgy时,凝胶含量随淀粉含量的增加下降平缓,溶胀率则随淀粉含量增加逐渐增大。红外结果分析表明淀粉与聚乙烯醇发生接枝反应。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淀粉含量改善聚乙烯醇水凝胶网络结构,使其作为药用缓释材料具有更好的缓释性能。
[目的]为了研究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成膜特性。[方法]配制不同比例4%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混合膜液,以4%聚乙烯醇为对照。在每种膜液中分别加入0.1、0.2、0.4g甘油,干燥成膜后,测复合膜透水性、水溶性、溶胀性、断裂伸长率。[结果]壳聚糖(w)∶聚乙烯醇(w)∶甘油(w)为4∶16∶1对成膜特性有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在种衣剂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介绍了a/w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复合聚乙烯醇制备生物活性水凝胶的工艺。着重讨论了影响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并通过ir、sem对复合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由a/w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和聚乙烯醇复合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此外,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和均匀性也较理想,它们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与pva/a-w的质量比值有明显的依存关系。
研究了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流变性的各影响因素,如复合溶液的配比、温度、浓度和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等.结果表明:各复合溶液的非牛顿指数n均小于1,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且随着温度的升高,n值不断增大.在所研究的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中,随着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其非牛顿指数n和结构黏度指数都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各配比下的明胶/聚乙烯醇共混纺丝原液均属非牛顿剪切变稀型流体.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原料的配比、交联剂的用量及交联温度等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较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分别为改性天然胶乳/壳聚糖/明胶配比60/20/20,交联剂用量0.004%,交联温度60℃。随改性天然胶乳的加入,复合膜柔韧性增强,力学性能下降;壳聚糖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贡献大于明胶。
为改善生物活性玻璃与高分子之间的相容性,利用aptes改性生物活性玻璃(sbg),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出用于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壳聚糖-明胶/aptes改性生物活性玻璃(cs-gel/sbg)仿生型复合多孔支架,并对其孔隙率、力学性能和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各组分不同含量、交联剂和冷冻温度对cs-gel/sbg复合支架孔隙率、力学性能和显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sbg和cs-gel的含量分别为70和40g.l-1,用edc和nhs交联,-50℃急冻2h后,又在-15℃下冷冻10h,最后真空冷冻干燥,制备出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达到90%以上、三维连通的复合多孔支架。
为了研究壳聚糖/聚氧乙烯复合纺丝液性能对静电纺丝的影响,利用质量分数为3%的壳聚糖(cs)与聚氧乙烯(peo)以不同的质量比溶解在浓度为50%的冰乙酸水溶液中制备了cs/peo复合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s/peo复合纳米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出的cs/peo复合纳米纤维进行表征,并测试了cs/peo复合纺丝液的溶液性能。从复合纺丝液性能对静电纺纤维成型的影响机理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静电纺丝参数一定时,纺丝液黏度影响射流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只要纺丝液电导率在合适的范围内,对静电纺的影响不大。从泰勒的临界公式中得出了纺丝液临界电压与纺丝液表面张力最佳值的一一对应关系,并与本实验中的实验数据相吻合。
采用高碘酸钾氧化壳聚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水溶性氧化壳聚糖(ocs),将ocs与丝胶(ss)反应获得多糖-蛋白共价复合物,进一步将所得复合物和ocs分别与天然乳胶共混成膜,并对膜材料的力学性能、老化性能、耐溶剂性、抗菌性、表面形貌及水溶性蛋白含量(wsp)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乳胶通过复合物改性成膜可导致诸多性能的改善,如抗茵性,膜表面更致密且平整,水溶性蛋白含量大幅下降。这些性能的改善使其作为医用薄膜材料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诸多奇特效应而备受关注。将无机纳米粒子与高分子水凝胶复合,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传统水凝胶的使用性能,因而成为近年来水凝胶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纳米材料的形貌多姿多彩,相同材质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对复合材料性能有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从不同形貌(层状、管状及球状等)的无机纳米材料对复合水凝胶性能影响出发,以无机纳米粒子的形貌分类,综述了当前无机纳米复合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背景: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作为骨损伤的填充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壳聚糖降解缓慢且不可控制的特性限制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广泛应用。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对兔腓骨损伤的修复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3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纳米胶原纤维为基础材料,模拟骨的结构设计制备了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2只,壳聚糖支架组4只,复合支架组4只。制备兔腓骨10mm的损伤,分别以旷置缝合、植入壳聚糖支架、植入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处理各组。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术后12周,检测损伤部位的再生情况,以四环素荧光和vonkossa染色检测实验动物骨损伤部位新生骨钙化情况。结果:1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扫描电镜观察到外层致密光滑的壳聚糖膜和多孔的中心区域,多孔区域有大量纳米胶原纤维网络结构填充。其孔径分布的峰值为60~100μm,孔隙率大于85%。②手术后12周,不脱钙切片的四环素染色,可发现阴性对照组两个断端间还没有连上,依旧以游离端存在。复合支架组移植物中形成多个大的钙化岛,其中心网状材料已经大部分降解,钙化岛分布在整个支架的内部区域;而壳聚糖支架组,材料基本没有降解,未见钙化区域。③vonkossa银染色显示,复合支架组动物骨损伤的中心区域,出现染成黑色的钙化区,中间夹杂着中性红复染的骨组织细胞。壳聚糖支架组动物没有明显的钙化区,多为组织细胞充斥在材料的孔隙中,可见材料基本没有降解。结论:双层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原纤维复合支架植入动物体内12周后,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和坏死,降解明显,能够促进骨修复,是很有前景的骨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
将水性聚氨酯(wbpu)乳液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制备了wbpu/pva复合材料。通过ftir、透光率、afm、拉伸测试、吸水率、tg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相容性以及pva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bpu与pva间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当pva含量为80%时,两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性,且此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的拉伸强度61.9mpa,相对于wbpu(24.9mpa)和pva(44.7mpa)分别提高了149%和38%;随着pv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耐水性呈现降低的趋势。
以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方法设计了合成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复合膜实验。讨论了聚合时间、电压、酸浓度、聚乙烯醇含量等因素对复合膜电致变色性的影响。将较为复杂的生产工艺以简单直观的学生实验表现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背景:聚乳酸/壳聚糖纤维复合支架材料既可提高支架的力学性能,又可中和聚乳酸的酸性降解产物,提高生物相容性,从而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目的:制备用于组织工程的聚乳酸/壳聚糖纤维复合支架。方法: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乳酸/壳聚糖纤维复合支架。测定了复合支架的微观形貌、孔隙率、压缩模量、降解特性、蛋白质吸附特性。结果与结论:复合支架具有纳米微米共存的亚微观结构。在聚乳酸纳米纤维网络中引入壳聚糖纤维,有效地增强了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和蛋白质吸附能力,复合支架压缩模量为纯聚乳酸纳米支架的3.75倍,蛋白质吸附能力比纯聚乳酸纳米支架提高了112%。体外降解实验表明复合支架降解液的ph值随时间的下降明显变缓。提示,在聚乳酸纳米纤维网络中引入壳聚糖纤维,可有效增强支架的压缩模量,提高蛋白质吸附能力,并可有效减缓聚乳酸降解过程中ph值的下降,克服酸性产物引发的无痛性炎症问题。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聚乙烯醇.丙烯酰胺胶水详解 目前的丙烯酰胺胶水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丙烯酰胺共聚后与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混 合,另一种是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一起在引发剂下进行共聚。现在常用的是第二种的生产 方法。那么这里有个疑问,这两种方法有没有区别?聚乙烯醇和丙烯酰胺是否会发生反 应?丙烯酰胺主要含有双键和酰氨基的两个官能团,能与各种活性单体反应。聚乙烯醇主 要含有羟基一个官能团。可以进行缩醛化、酯化、醚化等反应。丙烯酰胺水溶液单独共 聚,主要进行的是以双键为主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乙烯醇和丙烯酰胺之间能否反应,国 内相关的文献报道比较少。唯一可参照的是淀粉和丙烯酰胺之间的接枝反应。在接枝反应 中采用氧化还原体系以丙烯酰胺单体接枝改性大分子淀粉。但聚乙烯醇的分子量比较大, 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反应速度远远低于丙烯酰胺单体之间的双键自由基共聚反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复合材料学(论文) 壳聚糖纤维的制备与应用 姓名:何军礼 学号:1003091212 班级:10030912班 日期:2013年1月8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学班号:10030912学号:1003091212姓名:何军礼成绩: 任课教师:郝向阳张以河日期:2013年1月8日 壳聚糖纤维的制备与应用 何军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30912班,1003091212 摘要 简述了壳聚糖的发展来源、结构,壳聚糖纤维的主要特性,较详细的介绍了聚糖纤维的主要制 备方法及现代工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建议,总结了壳聚糖纤维制备的研究 现状和应用领域,并且着眼未来对壳聚糖纤维的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展望。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纤维,制备,应用 1、壳聚糖的发展来源、
目的探讨双层壳聚糖(chitosan,cs)/hap复合支架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并结合兔自体bmscs修复骨软骨缺损。方法采用冻干法和烧结法制作双层cs/hap复合支架,检测其理化特性。取日本大耳白兔骨髓4~6ml,全骨髓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s,并鉴定。调整第2代bmscs细胞密度为2×107个/ml,应用纤维蛋白胶种植技术,接种至双层cs/hap复合支架,体外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取36只日本大耳白兔,于右侧膝关节股骨下端外侧髁负重区,作一直径4mm、深3mm的圆柱形缺损,制备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根据缺损区植入物的不同,分为a、b、c3组(n=12)。a组: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b组:植入双层cs/hap复合支架;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6、12周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采用改良wakitani法评分。结果双层cs/hap支架cs层孔隙率为76.00%±5.01%,孔径为200~400μm,平均300μm,孔洞相通;hap层孔隙率为72.00%±4.23%,孔径为200~500μm,平均350μm,孔洞相通,结合部结合好。全骨髓法培养bmscs,第7天可见集落形成,14d传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cd44(+)和cd45(—)。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显示,a组基本修复软骨缺损,骨缺损修复不良,有骨小梁长入;b、c组骨、软骨缺损修复不良,组织学检测以纤维组织或无新生组织形成,软骨及骨缺损均明显存在。术后6、12周,a组改良wakitani评分分别为(5.17±1.17)分和(3.20±0.75)分,均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cs/hap复合支架可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bmscs可修复兔关节软骨与骨缺损,重建关节解剖结构。
主要研究新鲜芒果在1-mcp与壳聚糖复合涂抹情况下的保鲜效果。实验通过改变芒果的储存环境,灵活调节壳聚糖以及1-mc复合物水平,通过测量芒果的失重率、呼吸强度等数据变化进行研究。
0 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聚乙烯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溶性聚合物。本文首先对其一般性质进行了 简单概述,同时也介绍了它的一些特殊性质。结合它的性质综述了它的一些主要 应用领域,包括纤维加工、纸加工、粘合剂、乳化稳定剂、薄膜、成型物,而且 概括了聚乙烯产品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重点介绍了基于聚乙烯醇新 材料-凹凸棒土/聚乙烯醇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并结合各种表征结果对该 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聚乙烯醇;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合成;表征 abstract:polyvinylalcoholisawidelyusedwater-solublepolymer.firstly,the natureofabriefoverview,andalsointroducedsomeofitsspecial
本文以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和壳聚糖(cs)为基本材料,甘油为增塑剂,甲基纤维素(mc)为增强剂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研究了高直链玉米淀粉与壳聚糖的配比、甘油的添加量以及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对复合膜的透气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cs:cs为2:1时,膜的co2透过量和o2透过量最低,水蒸气透过量(wvt)也处于较低水平。随着hacs:cs的降低,膜的co2透过量和o2透过量增加到最大值再降低,而wvt值呈增大趋势。甘油量的增加使复合膜的co2透过量和o2透过量先增加后降低,而wvt变化趋势与透气量一致。mc的添加量为2%时,hacs/cs复合膜的透气量最低,而在mc添加量4%~6%时,膜的wvt最低。
采用分子复合和增塑,以水、多元醇和含酰胺基团化合物组成复配增塑剂,通过热塑加工制备了碳酸钙(caco3)高填充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流变性能,探讨了复合材料中增塑剂的迁移率及其对制品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分子复合和增塑后,改性pva及pva/caco3复合材料获得较宽热塑加工窗口,当caco3含量为70%时热塑加工窗口达85.5℃;pva/caco3复合材料的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其黏度满足传统挤出或注塑加工的黏度需要;随环境湿度增加,复合材料中增塑剂迁移率增加,caco3可抑制复合材料中增塑剂的迁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职位:BIM高级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