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提出了一种逆向涡流发生器控制叶尖泄漏流的新技术,利用压力面和叶顶面的压力差将气流从压力面引入,在叶顶面逆着叶尖泄漏流方向高速射出从而控制和减小叶尖泄漏流。对某典型毫米尺度涡轮叶栅进行了有/无逆向涡流发生器流场的数值研究,分析了逆向涡流发生器对流场及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进口条件下,逆向涡流发生器使得叶尖间隙泄漏流量降低了2.8%,周向载荷升高了7.7%;与无逆向涡流器情形相比,有逆向涡流器时涡轮效率提高了约1.2%。
在涡轮设计中一直追求减小损失、提高效率,流动控制作为一种减小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涡轮叶尖泄漏流动方面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对在涡轮叶尖表面进行主动射流对叶尖泄漏流动的影响作了数值模拟。结合基于密度修正的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详细分析不同叶尖间隙高度下射流孔位置和射流流量改变对间隙泄漏流场的影响,并相应地阐述射流主动控制的机理,分析了主动射流条件下叶尖间隙流动的拓扑结构,最后计算考虑射流影响的涡轮转子效率。结果表明:在涡轮叶尖表面选择合适射流孔位置进行射流可以提高涡轮转子效率,其中大间隙下通过射流孔组合射流可以提高涡轮效率0.35%,小间隙下可以提高0.30;在射流孔区域靠近叶片表面处流场结构中鞍点数和结点数相等,若不考虑周围流场的拓扑结构,则射流孔附近的流场满足奇点分布规律。
本文对涡轮平面叶栅中叶尖间隙泄漏对涡轮叶栅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出口马赫数分别为0.10,0.14和0.19时利用五孔探针在叶栅出口40%弦长处对总压损失系数进行了测量,并在每个出口马赫数下详细考虑叶尖间隙高度带来的影响,即1.0%h,1.5%h,2.0%h,2.5%h和3.0%h(h为叶片高度),最后对在展向上不均匀的叶尖间隙高度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对于给定叶尖间隙高度,总体上出口马赫数对总压损失系数影响不大;当马赫数给定时,增大叶尖间隙高度,叶尖间隙泄漏流带来的总压损失几乎按比例地增加;增大相邻叶片叶尖间隙高度会增大中间叶片叶尖间隙泄漏损失;在当前实验条件下相对叶尖间隙高度变化带来的影响,相邻叶片叶尖间隙高度和出口马赫数的影响显得不重要。
针对发动机叶尖间隙测量的复杂应用环境,设计了基于多光束叶尖定时原理的叶尖间隙测量方案,通过提取叶片到达按一定夹角排布的不同光束时间差计算间隙值。模型分析表明,其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定时精度,受转子转速、反射光强弱变化、光源不稳和漂移等环境因素影响小。采用超小型光纤准直器,在0.5~3.5mm工作距离内将光束直径缩小至100μm以下,使系统具备了小于15μm高精度测量能力。三棱锥布局的测头改进设计提供了在线参数校正功能,且便于现场安装和检测。
对轴流式涡轮增压器涡轮叶片进行参数化建模,针对叶片设计提出一种基于多学科的优化方法,并建立一个优化平台。优化平台采用多学科优化设计工具isight集成numeca、ansys以及自编的离心应力分析程序,在气动、结构以及振动三个学科内对轴流式增压器涡轮叶片进行化设计。优化的实例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增压器涡轮的整体性能,可以应用在叶片设计以及整个增压器的设计中。
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一个多级轴流空气涡轮的低压两级原型4排叶片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流场分析。然后分别对低压一、二级前缘和尾缘进行修缘的修缘叶片两级涡轮进行数值计算,并与原型叶片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其对低压涡轮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修缘叶片的涡轮效率均小于原型叶片的效率,涡轮效率随着修缘量的增大逐渐降低。
对涡轮叶片冷却通道换热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结构设计方案,改善了叶片性能。采用流-热耦合分析方法对典型三腔回流式冷却叶片气动及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叶片压力与温度分析结果,发现叶片最高温度出现在叶尖尾缘位置。对此提出了冷却通道两种新的结构方案,在不降低叶片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分别可降低叶片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通过分析发现,将两种结构特征进行组合,可同时较大幅度地降低叶片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并对新型组合冷却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原结构相比叶片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
燃气涡轮叶片热疲劳的计算与试验研究——为了改善高温燃气涡轮对对流冷却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clio空气通过一系列孔排出,保证叶片表面进一步冷却和提高燃气的进口温度但是,这些孔成为应力集中部位,使叶片的热疲劳强度和疲劳强度降低。为了确定叶片孔周围的损坏...
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的壁厚是保证叶片强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需要生产阶段进行全面的检测。以涡轮叶片的锥束ct(computedtomography)图象序列和叶片cad(computeraideddesign)模型为基础,给出一种基于模板的空心涡轮叶片三维法向壁厚自动分析方法。使用亚像素级边缘检测算法,从叶片锥束ct图象序列提取叶片的高精度内、外表面点云数据,并进行空间栅格划分,以提高后续计算的效率。采用cad驱动的模型配准方法实现叶片测量数据与cad模型的可靠定位。依据叶片壁厚特征在叶片cad模型上定义壁厚分析模板,通过壁厚分析模板与叶片点云数据的求交运算,得到对应区域的三维壁厚与壁厚偏差分布。使用一组仿真生成的叶片ct图象序列对三维壁厚计算精度进行验证。
涡轮叶片铸件的难点是叶片砂芯的制作。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制作涡轮叶片砂芯芯盒,用该芯盒手工起模制作叶片砂芯。对于产品批量适中的铸件,本制芯方法可行而适用
本文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只在叶轮尾缘带有导流罩的低压轴流风扇进行了三维稳态内流模拟,详细分析了叶顶流场中叶尖涡的产生和发展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叶尖涡在距叶尖前缘约1/4叶顶轴向弦长的吸力面附近形成,在叶轮出口附近消失,在切向约占3/4流道,近似形成一个涡环,阻塞主流.在回转面上,叶尖涡涡核先沿流线方向发展,在导流罩附近逐渐转为切向方向发展;在径向方向,叶尖涡先沿外径方向发展,在导流罩附近转向内径方向移动。空调室外机系统的不对称结构引起叶尖涡在叶轮旋转过程中的相对位移.流量的变化对叶尖涡的轴向位置影响较大,而对其径向位置的影响不明显;小流量时叶尖涡的轴向移动能力减弱,切向移动能力增强,消失位置向前缘方向移动.
第29卷第9期红外技术vol.29no.9 2007年9月infraredtechnologysep.2007 552 〈红外应用〉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涡轮叶片探伤中的应用 谢兴盛,颜芳,陆佳佳,叶玉堂,邓俊杰,魏建英,孙国栋,方亮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054) 摘要:介绍了红外热波原理及其检测技术的构成,综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热障涂层损伤检测、冷却通道堵塞检测和裂纹检测3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涡轮叶片 中图分类号:tn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891(2007)09-0552-04 theapplicati
测量对旋式通风机两级叶轮的转速是其性能测试与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至今现场一直没有一种有效的测速方法。通过叶轮叶尖气压的脉动频率与叶轮转速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通过测量叶尖气压脉动频率来计算叶轮转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现场测试和结果对比,证明了叶尖气压频率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对旋式通风机的测速方法。
本文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k-ε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基于多部件耦合的空调器轴流风扇叶尖涡的三维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叶尖涡发生于叶顶吸力面附近距离叶顶弦长28%左右的位置,沿着与叶轮旋向相反的圆周方向,向相邻叶片的压力面发展,并且在距离叶片叶顶弦长45.5%的位置开始耗散,最后消失在风扇出口导流罩边壁的压力面附近。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型隔离体系,这种体系只有当水泥完整性出现问题时,才会被激活。该体系在有油气流时通过膨胀会自动迅速地形成一个水力屏障,一旦被激活,它将封隔损害区域;假如在生产或废弃期间再次发生进一步损害,它甚至能被再次激活。该体系具有与传统水泥体系等效的特性,不需要对标准地面设备进行改造。高压静态和动态实验室测试证明了该体系能在30min内迅速隔断气流。油田现场试验也突显了该体系的强度,因为近来使用该体系的许多油气井均未发生泄漏。
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进排气边需要进行着色探伤,以检查叶片有无裂纹,但进排气边的砖红色附着物直接影响着色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对现有除积炭工艺方法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果核吹砂法去除叶片进排气边的积炭,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进排气边需要进行着色探伤,以检查叶片有无裂纹,但进排气边的砖红色附着物直接影响着色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对现有除积炭工艺方法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果核吹砂法去除叶片进排气边的积炭,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利用冷模实验装置对双层斜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功率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单桨、组合桨通气情况下功率的变化和稳定性,获得了气含率与通气量、搅拌功率的关联式。
通过对渐开线型三叶罗茨风机的内泄漏流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实例说明了影响风机内泄漏流量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并给出叶轮与叶轮、叶轮与机壳以及叶轮与墙板之间的间隙值的合理选择范围。
在涡轮设计中一直追求减小损失、提高效率,流动控制作为一种减小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涡轮叶尖泄漏流动方面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对在涡轮叶尖表面进行主动射流对叶尖泄漏流动的影响作了数值模拟。结合基于密度修正的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详细分析不同叶尖间隙高度下射流孔位置和射流流量改变对间隙泄漏流场的影响,并相应地阐述射流主动控制的机理,分析了主动射流条件下叶尖间隙流动的拓扑结构,最后计算考虑射流影响的涡轮转子效率。结果表明:在涡轮叶尖表面选择合适射流孔位置进行射流可以提高涡轮转子效率,其中大间隙下通过射流孔组合射流可以提高涡轮效率0.35%,小间隙下可以提高0.30;在射流孔区域靠近叶片表面处流场结构中鞍点数和结点数相等,若不考虑周围流场的拓扑结构,则射流孔附近的流场满足奇点分布规律。
气体涡轮流量计 1.通用性要求 生产应符合《封闭管道中气体流量的测量涡轮流量计》gb/t18940标准或更 优,检测应符合《涡轮流量计检定规程》jjg1037标准,法兰应符合《板式平 焊钢制管法兰》gb/t9119标准要求。 2.技术参数要求 (1)使用温度为-20℃~+50℃;设计压力为0.4mpa,工作压力为0.03~ 0.4mpa。 (2)流量计精度等级不低于1.0级,基表与修正仪组装后整体精度不低于 1.5级,量程比不小于1:20,流量计宜自带整流器。 (3)流量计连接型式为法兰连接,法兰为pn16突面法兰。流量计为长表型, 表体长度为3dn,对前后直管段的安装要求不应大于前5dn后3dn(dn为管道公 称直径)。 (4)产品自带机械表头和油泵润滑系统。 (5)涡轮表叶轮材质采用铝合金。 (6)流量计需配备体积修正仪,修正仪配备的温度、压力传感
本文讲述了发动机上某涡轮工作叶片磨削叶冠锯齿部分的夹具设计。它首先对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等进行工艺分析,再从砂轮的打磨方法出发对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夹具进行具体设计分析,然后确定夹具的定位夹紧方案。
目 录 一、概述⋯⋯⋯⋯⋯⋯⋯⋯⋯⋯⋯⋯⋯⋯⋯⋯⋯⋯⋯⋯⋯⋯⋯⋯⋯1 二、工作原理⋯⋯⋯⋯⋯⋯⋯⋯⋯⋯⋯⋯⋯⋯⋯⋯⋯⋯⋯⋯⋯⋯⋯2 三、产品特点⋯⋯⋯⋯⋯⋯⋯⋯⋯⋯⋯⋯⋯⋯⋯⋯⋯⋯⋯⋯⋯⋯⋯4 四、基本参数与技术性能⋯⋯⋯⋯⋯⋯⋯⋯⋯⋯⋯⋯⋯⋯⋯⋯⋯5 五、仪表公类⋯⋯⋯⋯⋯⋯⋯⋯⋯⋯⋯⋯⋯⋯⋯⋯⋯⋯⋯⋯⋯⋯⋯6 六、仪表选型⋯⋯⋯⋯⋯⋯⋯⋯⋯⋯⋯⋯⋯⋯⋯⋯⋯⋯⋯⋯⋯⋯⋯8 七、安装尺寸⋯⋯⋯⋯⋯⋯⋯⋯⋯⋯⋯⋯⋯⋯⋯⋯⋯⋯⋯⋯⋯⋯⋯9 八、流量计安装注意事项⋯⋯⋯⋯⋯⋯⋯⋯⋯⋯⋯⋯⋯⋯⋯⋯⋯10 九、调试与使用⋯⋯⋯⋯⋯⋯⋯⋯⋯⋯⋯⋯⋯⋯⋯⋯⋯⋯⋯⋯⋯12 十、接线方式⋯⋯⋯⋯⋯⋯⋯⋯⋯⋯⋯⋯⋯⋯⋯⋯⋯⋯⋯⋯⋯⋯16 十一、使用注意事项⋯⋯⋯⋯⋯⋯⋯⋯⋯⋯⋯⋯⋯⋯⋯⋯⋯⋯⋯18 十二、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职位:方案预算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