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本文结合虹梅南路越江隧道闵行段吴闵外排污水总管施工过程中的临泵应用,通过在老污水干管上暂时利用临泵替代吴闵3号提升泵站,在不影响污水外排的流量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污水干管大型异型外包井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并很好的解决了临泵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问题,降低了引发社会矛盾的隐患,希望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相应的参考。
介绍了虹梅南路越江隧道闵行段吴闵外排污水总管施工过程中的临泵应用。通过在老污水干管上设置临泵替代吴闵3号提升泵站,在不影响污水外排的流量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污水干管大型异型外包井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同时,很好地解决了临泵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问题,消除了社会矛盾的隐患。
吴闵污水外排工程是总投资约14亿元的世贷款项目,是解决上海吴泾闵行工业区污水排放的大型市政工程,按设计和实际实施情况,在1997-1998年,吴闵污水外排工程共有8处成功完成了穿越铁路段的施工,这是迄今为止上海市政工程建设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集中的一次污水管线穿越铁路段的施工工程。笔者就吴闵污水外排工程中污水管穿
介绍西门子s7-300plc和mpm426w液位传感器在攀钢钒1号板坯连铸机排污泵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根据排污泵的工艺现状,重点针对plc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组态、程序设计以及基于mpm426w液位传感器的水位信号处理,阐述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系统的防干扰措施。
2010年4月(下) [摘要]目前,随污水产生量逐年增加,由于污水回收率导致的缺水现象显得愈发的明显。本文采用科氏滤膜通过超滤+反渗透技术处理 某电厂的冷却塔循环水,论证了科氏膜以及超滤+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滤;反渗透;污水;回用 超滤+反渗透技术在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兰建霜 1 于立洋 2 邢晨曦 3 (1.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2.河北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站,河北石家庄050091; 3.石家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石家庄050051) 1超滤膜介绍 1.1超滤膜的材料 目前可用作超滤膜的材料众多,主要有聚砜(ps)、聚醚砜、聚丙 烯腈、聚偏氟乙烯、聚丙烯(pp)等。 1.2超滤膜的过滤原理 超滤是一种流体在膜表面的切向流动,其利用较低的压力驱动并 按溶质的分子量大小
研究用国产微型陆泉排水泵替代进口酶免仪上的排污水泵,进一步延长酶免仪的使用寿命。为替代后的微型陆泉两用水泵设计了液位控制电路,实现酶免仪自动排污水。改造后的排污泵工作噪音低、大流量,目前已正常使用一年多没出现任何故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深受科室赞誉。
针对目前稠油污水的水质特性以及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选择合适的超滤工艺对稠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基于"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的稠油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增加"两级过滤+一级超滤"的工艺方法对稠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监测数据表明:经深度处理后的稠油污水,平均cod的质量浓度由148mg/l下降到105mg/l,平均含油量为0.19mg/l,平均悬浮物的质量浓度为0.25mg/l,外排水质连续稳定实现cod小于120mg/l的要求。该过滤系统具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污水外排的水质要求,适用于稠油污水的深度处理。
潜水排污泵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与一般卧式泵或立式污 水泵相比,潜水排污泵明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潜水排污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潜水排污泵由于潜入液下工作,因此可直接安装于 污水池内,无需建造专门的泵房用来安装泵及机,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及基建费用。 2、潜水排污泵安装维修方便。小型的潜水排污泵可以自由安装,大型的潜水排污泵一般都 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 3、连续运转时间长。潜水排污泵由于泵和电机同轴,轴短,转动部件重量轻,因此轴承上 承受的载荷(径向)相对较小,寿命比一般水泵要长得多。 4、不存在气蚀破坏及灌引水等问题。特别是后一点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5、潜水排污泵振动噪声小,电机温升低,对环境无污染。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潜水排污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 原来的单纯
一、副叶轮流体动力密封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副叶轮流体动力密封是指在泵的叶轮后盖板背面附近同轴反方向安装一开式叶 轮。当排污泵工作时,副叶轮随泵主轴一起旋转,副叶轮中的液体也会一起旋转,转动的液 体会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一方面顶住流向机械密封处的液体,降低了机械密 封处的压力。另一方面阻止介质中的固体颗粒进入机械密封的摩擦副中,减少机械密封磨块 的磨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副叶轮除了起到密封作用外,还可以起到降低轴向力的作用,在潜污泵中轴向力主要是 由液体作用在叶轮上的压差力和整个转动部分的重力所组成,这两个力的作用方向是相同 的,合力是由两个力相加而成。可以看出,在性能参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潜污泵的轴向力 比一般卧式泵要大,而平衡难度比立式泵要难。所以在潜污泵中,轴承容易损坏其原因也是 与轴向力大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如果安装了副叶轮,液体作用在副叶轮
新泵阀技术在潜水排污泵中应用 潜水排污泵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 与一般卧式泵或立式污水泵相比,潜水排污泵明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优点:1.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潜水排污泵由于潜入液下工作, 因此可直接安装于污水池内,无需建造专门的泵房用来安装泵及机, 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及基建费用。2.安装维修方便。小型的潜水排污 泵可以自由安装,大型的潜水排污泵一般都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 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3.连续运转时间长。潜水排污泵 由于泵和电机同轴,轴短,转动部件重量轻,因此轴承上承受的载荷 (径向)相对较小,寿命比一般泵要长得多。4.不存在汽蚀破坏及灌引 水等问题。特别是后一点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5.振动噪声 小,电机温升低,对环境无污染。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潜水排污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根据城市排污现状,提出了城市排污对高压变频设备的要求;以上海市排水管理处吴闵一号泵站的变频设备为例,在分析变频设备的工作原理基础上,阐述了变频技术在排污泵站应用的控制原理以及变频技术对排污系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采用变频技术后的节能效果。
通过对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化学污水池排污泵使用汽液混输同步排吸泵的替代改造应用的叙述,介绍了该泵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优点。对火电厂内类似设备的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开发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以及实施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预防性维护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加强了对排污水泵的维修与管理,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保证了城市污水的正常排放。
潜水排污泵的优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潜水排污泵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与一般卧 式泵或立式污水泵相比,潜水排污泵明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潜水排污泵由于潜入液下工作,因此可直接安装 于污水池内,无需建造专门的泵房用来安装泵及机,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及基建 费用。 2.安装维修方便。小型的潜水排污泵可以自由安装,大型的潜水排污泵一般 都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 3.连续运转时间长。潜水排污泵由于泵和电机同轴,轴短,转动部件重量轻, 因此轴承上承受的载荷(径向)相对较小,寿命比一般泵要长得多。 4.不存在汽蚀破坏及灌引水等问题。特别是后一点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 方便。 5.振动噪声小,电机温升低,对环境无污染。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潜水排污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用的范围也越 来越广,由原来的单纯地用来
某些污水处理厂采用一种立式排污泵作为提升泵,由于实际装置扬程低,其效率远远低于设计效率。本研究采用卧式轴流泵替代原有的立式排污泵作为提升泵站的干式泵,对一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大大提高了泵性能和泵站经济效益。本技术改造结果对类似工程情况具有较好的设计和技术改造指导作用。
锅炉容量的增大,排污阀也随着增加。一般每个排污点都要安装两只截止阀来控制,如一台锅炉有10个排污点,就需装20只截止阀,而且每个排污点均分布在各处。由于阀门多,操作繁锁,损坏快,维修量大,消耗费用高。为此,我们在排污系统采用了多向阀。经过十多年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上海市吴闵污水外排工程中越黄浦江倒虹管运行现状进行了泥沙淤、冲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管内小流量情况下会存在严重淤积,必须调整运行安排。由此,笔者结合泵站实际运行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对吴闵污水外排工程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mw工法连续墙,是soilmixingwall的缩写,于1976年在日本问世,该工法现已在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许多地方广泛应用,近几年在我国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推广非常迅速。一、工程概况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配套污水总管完善工程位于金海公路上,本工程新建污水总管长约11.58km,新建2座污水提升泵站,分别为临江泵站及高丰泵站。
泵站起到了防汛、排水的作用,这毋庸置疑,但泵站周边环境恶劣,空气质量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的百姓。那么解决百姓的这一难题也就成为了排水泵站设计改造的重中之重,而众多除臭技术则在这一问题上得以应用。
piv粒子测速技术与其它测速技术相比,具有实时性和无干扰性的优点。本文以污水海洋排放系统内部海水入侵形成的复杂流动为例,将piv测速技术应用于管道内部的非恒定密度分层流研究。海水入侵海洋扩散器将会大大降低污水处置效率,尤其是在早期建造的没有海水入侵防护装置的污水海洋处置工程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在实验室里建造了一个简化的污水海洋排放系统模型,采用piv粒子测速系统对排放管道内的流速场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对排放管道海水入侵过程及其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流量是影响排放系统内部流动型式的主要因素,密度分层流交界面的卷吸和紊动掺混是排出入侵海水的主要动力,而且这两种动力在排出海水时所起的作用比重不同,主要取决于排污管道内的污水动量。
职位:环境工程或给排水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