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以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香园”为例,分析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建筑的保护模式、历史建筑保护的受益人等问题,阐述历史建筑保护的精髓。
3d模型的创建和可视化通常用于历史建筑结构和外观的数字保存;虚拟现实促进了3d模型的创建和可视化;可以使用3d扫描仪加速数据收集和模型创建;文章以科希策剧院为例;提出了一种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保护历史建筑的方法;通过3d扫描和模型创建;使历史建筑优化和可视化;
文章针对新兴中小城市,以沿海城市威海为例,分析了与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并对于如何利用城市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契机,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历时多年的湖广会馆修复工程的设计阶段日渐进入尾声,当我们回过头来整理多年的工作时,工作过程前后的逻辑关系清晰地浮现出来:先是对湖广会馆的初步测绘,湖广会馆片区保护规划提出后,核心区建筑修复及开发设计正式开始:先是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展开更为具体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其各片区的历史特性及现状,原则上确定了开发后的使用功能;基于上述工作,具有针对性、保证高效、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最终稠定,修复设计的施工图阶段有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对这一程序的分析总结,文章初步探讨了历史建筑保护开发的设计程序问题,为今后类似的工作提供参考。
历史建筑作为历史记忆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说着城市某一时期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建筑,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紧迫任务。本文将以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民大街伪满建筑的保护研究现状,提出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建议和思考,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出总结。
探讨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有必要先从根本上搞清几个前提理念,这样才能搞清中国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才能够对《威尼斯宪章》针对西方传统建筑保护所提出的“原真、整体、再生”以及“可识别、可逆性”等理念及原则有分析性的认识,才能搞清中国历史城市与历史
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工作中,修旧如旧的手法在我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这里面出现了十分成功的典型案例,同时也出现了差强人意的作品。旨在探讨当今时代语境和针对项目特殊性等条件下,修旧如旧的手法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应该以什么形式得到合理的应用,以青岩古镇建筑保护与更新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性反思。
在浙江省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历史建筑多处于城市的中心地段且已破旧不堪,首当其冲地成为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建设所圈定的对象,进而在城市地图上和人们视线中迅速消失。文章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发展演绎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历史建筑保护技术与方法,并以宁波庆安会馆为例做具体研究,为历史街区的建筑保护修缮提供参考。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完善,人们日益追求经济效益而淡化了对红色建筑的重视保护和继承。红色建筑是对红色精神的承载,漠视红色建筑的存在,改造甚至拆除红色建筑无疑是对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沉重打击。本文以北京地下长城为例,分析了红色建筑保护和继承的基本现状,并围绕\"红色建筑保护继承意识是不是被国人日益淡化\"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分析了这一现状存在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并就加强红色建筑保护和继承方面提出了建议。
上海,一个以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闻名的城市,随处可见各式各样风格和流派的建筑,以著名文化景点武康路街区的建筑为例,通过实地探访的方式,对上海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展现当今上海武康路沿线的历史建筑风情与精神文化故事,由此探寻城市文化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联系,深入研究诸如武康路街区建筑此类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北京建城的历史据考证应该从周武王分封蓟国(公元前1045年)的时候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公园938年,辽代在蓟城的基础上,间南京城并成为陪都。金灭辽后于1153年迁都于此,改成中都。金中都是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标志,距今有800年历史。到了元朝,在金中都东北郊外创建了新城,称为大都。明代改称北京,1406年起新建宫殿、城池,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清朝继续建都于北京基本延续了明北京的格局。明清北京旧城占地62.5平方千米,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的最大的帝王都城。
结合沈阳北市历史建筑异地保护性重建设计实践,对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索。尝试在历史建筑保护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从保护对象的特征要素、保护技术目标、分级保护设计标准、分类保护设计图则四方面建构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最后通过保护设计导则的应用实践,对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的实施策略和特点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从国家层面界定了历史建筑的定义和法定的保护地位,进一步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框架。然而实际上这些“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依然举步维艰。文章通过对云南大理武庙的形成、发展与开发历程的介绍与分析,探讨导致武庙这类型非文物类历史建筑被拆除的原因,涉及到保护法规政策、保护对象理解、级差地租驱使三个方面,提出这类型历史建筑可能的保护策略。
经济评价是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历史建筑保护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财务评价作为经济评价中的一种,适用于小规模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该文以汉口巴公房子为例,初步探讨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项目财务评价的相关内容。
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香山县起已有860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有已公布的历史建筑389处,因产权、配套等种种原因,在保护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困难。本文以国家省市政策文件要求为前提,基于中山市为代表的沿海发达侨乡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管理情况,提出值得尝试的保护管理利用举措。
城市更新涉及物质性的更新和非物质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环境和道路的更新、思想意识的更新。在政治、历史、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宗教、伦理、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总是处于更新过程中。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是城市的理想、审美和价值的体现,城市更新必须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也将推动城市更新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个缓慢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城市大规模的快速建设阶段之后,上海开始理性地思考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初步建立了分级保护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保护机制。承认历史的变迁,根据建筑的类型和质量,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的保护方式,形成了基本符合上海历史建筑特点的现实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方法。坚持使用与保护相结合,在使用中保护。文章还讨论了对建筑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思考。
·!"·"##!年第$期 百家争鸣!"#$%&’#&("!)*’+%,-.!-!,’.’-& 城市历史性建筑改造的保护思路 ———从大连的若干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实例谈历史建筑保护 $林郁刘国柱纪晓海 建筑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记录,城市文 脉的演变有建筑的历史性贡献。建筑作为城市的 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 城市地域环境和人文因素限制的影响。大连市历 经百年,由于历史原因,有着明显的殖民文化背 景,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城市中心区的大量欧式旧 建筑。如今,这些建筑也是大连城市欧化发展的基 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不是因为过于陈 旧需要翻新,就是因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 要求而需重建,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好的贯彻 利用、保护与改造的思想,承接历史的厚重,开拓 时代的丰碑。 旧建筑改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改建及重建, 但手法却是多种多样。有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但由于城市规划的滞后和无序开发,许多有价值的近代历史建筑被拆除,大量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优秀历史建筑被破坏或拆毁,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是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济南原日本总领事馆建筑为例,探讨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问题。
2017年11月中旬,大连市国土房屋局学习调研考察组赴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就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学习.调研和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总如下。_、上海市历史建筑基本概况上海市目前既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共计15.5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超过6.5亿平方米。
2017年11月中旬,大连市国土房屋局学习调研考察组赴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就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学习、调研和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总如下。一、上海市历史建筑基本概况上海市目前既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共计15.5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超过6.5亿平方米。从1989年开始至2015年,经过五批发布了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建
职位:房建市政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