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运用近红外光谱对落叶松(Larix gemelinii Rupr)样品密度进行了研究,分别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及主成分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用建立的模型分别对每一个样品进行了预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校正模型及验证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8,校正标准误差及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16和0.021,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3;主成分回归模型中,校正模型及验证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和0.911,校正标准误差及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17和0.023,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1。研究表明:基于主成分回归法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都可以实现对落叶松木材密度的有效预测,但相比较而言,偏最小二乘法略优于主成分回归法,所建立的模型对落叶松木材密度预测更加准确可靠。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了人工林落叶松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变异规律,并选择建模方法和模型参数估计,建立了变异规律模型和预测模型,经过残差分析表明:短期预测值与实测值非常吻合;长期预测值与实测值存在差异,但实测值仍在可信区间内。
落叶松是东北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其木材由于构造、树脂等原因,给其利用造成了一些麻烦,因此对其改性很必要。文章对近几年来落叶松改性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选取落叶松为干燥对象,选取干球温度、干球湿度、介质循环风速、干燥时间作为自变量,选取含水率、应力作为因变量,建立多重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含水率和应力的变化.并采用预测方差验证了所建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9株人工落叶松432个样品密度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构建落叶松木材密度模型:wd=β1+β2rn+β3rn2+β4h。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过程,分别考虑单水平和多水平效应,拟合线性木材密度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单水平和多水平效应的混合模型拟合精度高于传统的基本模型,并且考虑单水平树高效应和2层次效应时的混合模型精度高于考虑单水平样木效应影响的混合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不但能反映总体平均木材密度变化趋势,还能反映分组之间的差异。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9株人工落叶松6825对早、晚材管胞长度样品数据为例,选择6个常用方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把拟合精度最高的richards模型作为早、晚材管胞长度基础模型y=β1[1-exp(-β2x)]β3+ε。基于richards模型,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技术构建落叶松早、晚材管胞长度混合效应模型yij=(β1+b1i){1-exp[-(β2+b2i)t]}β3+b3i+εij。结果表明:当对早材管胞长度进行拟合时,b1i、b2i、b3i同时作为随机参数时早材管胞长度模型拟合最好;当对晚材管胞长度进行拟合时,b1i、b2i、b3i同时作为随机参数时晚材管胞长度模型拟合最好;一阶自回归模型ar(1)能够较好地表达树木内误差相关性;同时考虑随机效应和时间序列相关性结构能够提高落叶松早、晚材管胞长度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
以4个不同林分密度下的9株长白落叶松木材为实验材料,依据国家标准(gb1927~1943—2009)对其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气干密度等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580株/hm2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气干密度的均值均高于其他3个林分,而且气干密度在四个不同林分间的差异水平均在0.01水平显著。相反,林分密度为200株/hm2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各种物理力学均值最小。4个林分密度下的长白落叶松木材主要力学性质在纵向均呈现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纵向上的变异在0.05水平显著,顺纹抗压强度、气干密度均在0.01水平显著。长白落叶松木材的气干密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652、0.562和0.736。
【目的】掌握影响碳纤维布(carbonfibrereinforcedpolymer/plastic,cfrp)与落叶松和杉木有效粘结长度的木材因素,为cfrp在木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剪与半桥电测试验方法,研究了树种及木材含水率、纹理方向、材面状态对cfrp与木材之间有效粘结长度的影响。【结果】cfrp与木材间存在有效粘结长度,当cfrp与木材间的粘结长度超过该有效粘结长度时,cfrp与木材间的极限粘结承载能力将不再增加;不同树种间有效粘结长度存在差异,在含水率为15%的条件下,cfrp与落叶松木材的有效粘结长度为97~110mm,与杉木木材的有效粘结长度为111~123mm;材面状态对cfrp与木材间的有效粘结长度影响较大,刨切材面结合牢靠,峰值荷载较大;木材试验含水率及材面纹理等对cfrp与木材间的有效粘结长度几乎无影响。【结论】在应用cfrp前,应将木材表面刨切平整;cfrp可应用于杉木及落叶松构件的加固工程。
运用协整分析对我国东北地区人工林红松木材密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木材密度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在1973~1997年,2、3月平均日照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早材密度,而7月份的日照时间延长却不利于提高早材密度;2月气温升高,不利于提高整个生长轮密度平均值;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证实,2月气温短期内对生长轮密度的影响存在2~3年的滞后期。人工林红松的优质培育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主要介绍通过对密闭材料力学分析,创新混凝土砌砖密闭与木段密闭双道密闭施工工艺以及取得的封闭效果。
研究人工林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和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pisifera)木材的部分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林日本落叶松比日本花柏木材的弦径干缩差异大,均属中等,日本花柏比日本落叶松木材尺寸相对稳定;日本落叶松比日本花柏木材的干缩率大,日本花柏比日本落叶松木材干燥质量好;日本落叶松比日本花柏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大;两种木材的树脂含量低,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不大。
在全林分生长模型析基础上,用visualbasic(vb)语言建立了长白落叶松建筑材料分经营模型微机系统。由参数设置、生长模拟,图形显示,打印数表和模式报告5部分构成。根据功能设计。每一部分被划分若干模块。系统优化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经济分析随生长模拟同时完成。
通过对44株日×兴杂种落叶松f1代个体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调查结果进行变异分析发现,杂种群体中的生长指标、材性均存在较大变异,其中材积变异系数达25.69%,管胞长度、宽度变异系数为11.67%、17.5%,管胞长/宽变异系数为19.4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兴f1代群体树高与胸径显著相关,树高、胸径均与材积极显著相关,冠幅与材积显著相关。
多了解地板的专业知识,会对采购原料和如何生产半成品会大有好处。 1.坯料一定要严格的蒸汽烘干,并要进行多次的喷蒸,这样会有效降低木材的 应力 2.烘干完毕养生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养生才可刨光;反之,刨光后还会出现瓦 楞,变形等现象。 3.考虑到京沪地区平衡含水率差异比较大,烘干含水率一定要控制在8-10℃、 最好是8℃;这是因为北京地区比较干燥,8℃的木地板含水率,能避免因木 地板含水率过高而导致木地板收缩拔缝甚至开裂。而在上海地区气候较为湿 润,8℃含水率就会偏低,所以我们在上海必须再进行自然回潮养生,待其含 水率接近当地平衡含水率后方可加工至成品,这样基本能避免日后因木地板 含水率过低,吸潮后而引起木地板瓦面变形,严重则甚至把漆面拉开。 4.由于落叶松易开裂,刨光后一定要严格挑选,开裂坚决筛出去。活结,死结 等板面标准可参考《实木地板块》国家标准里合格品的要求。 注:
松木在加工利用前必须进行脱脂处理,而传统的脱脂工艺成木高.效果欠佳,作者采用全因素试验法,对马尾松木材进行过热乙醇溶液脱脂处理,以获取马尾松木材高效脱脂工艺技术。
以长白落叶松心材、边材及树皮为原料,分别用乙醚、氯仿、丙酮、甲醇和水5种溶剂对其进行提取,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性能,发现心材的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白腐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树皮的水提取物对2种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了这两种提取物在室内对木材的防腐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观察了木材腐朽后菌丝生长的情况,与常用木材防腐剂酸性铬酸铜(acc)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心材的甲醇提取物对白腐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树皮的水提取物对褐腐菌抑制效果较好。
落叶松(larixspp.)是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及南方亚高山区重要速生用材树种。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我国现有落叶松总面积1063万hm2,其中人工林约286万hm2,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7.14%(贾治邦,2009)。由此可见,落叶松不仅天然林资源丰富,人工林后备资源也十分雄厚,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但落叶松产区主要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或国有林区,木材利用一直以
由于森林资源总体质量的下降,木材生产中小径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小径木因其径级小、材质不稳定等缺点,使用受到限制。如何充分开发和高效利用小径木资源,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小径木大多作为木片、造纸和人造板的原料,这种利用方式投资大、产品单一、资金回收慢、经济效益低。而将小径木经过优化选材、优化设计和优化工艺的方法,加工成集成材、重组木等,可改善或提高小径木材质,克服径级小、利用单一的缺点,满足市场对木材的旺盛需求。
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建立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应用形数法、一元材积公式法和二元材积公式法分别建立了6种立木材积模型,经材积系统偏差分析和材积误差分析后,从中筛选出v模ⅴ=0.012067-0.003397d+0.000582d2作为该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其误差为1.4090%。
以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实验在东北林业大学干燥实验室进行,采用matlab中log-sigmoid型函数(logsig)和线性函数(purelin)为神经元的作用函数,用落叶松木材的干燥温度、湿度、循环风速及平衡含水率作为输入变量,以木材含水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了4∶s∶1的木材干燥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120组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及检验,得最适宜的网络结构为4∶10∶1,均方误差函数mse=0.0017,总体拟合精度为96.86%。该模型能够运用到相同条件下的其他树种的木材干燥。
以30年和5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样本,对木材材质性状的株内变异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由树干基部至树梢,基本密度逐渐减少。管胞长度先逐渐增加。达最大值后逐渐缩短;(2)由髓心至形成层。基本密度,管胞长度迅速增大,至第20轮后增幅变小;(3)用胸高处任一半方向的基本和管胞长度可以估算树干平均值;(4)胸高木芯法为合理的,实用的取样方法。
华北落叶松是冀北山地的主要用材树种,但在长期的林业生产中,落叶松人工纯林逐渐出现生长缓慢、结构简单、地力衰退等现象,导致木材质量不高。以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从人工修枝对林木生长影响角度展开研究,重点就修枝对材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树干基部、树干1.3m处以及树高的20%、40%、60%和80%处截取5cm厚的圆盘各1个。在每个圆盘南向通过髓心锯下一个楔形木块,将每个楔形木块沿径向切割成相等的8段,测量其宽度和年轮数,并用排水法测定各样品的基本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株间变异、径向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年轮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樟子松单株树木内木材基本密度存在变异,在树干不同高度处存在显著的株间变异和径向变异。落叶松树干基本密度在纵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樟子松呈现的密度变化趋势是先减小,约在树干高度的20%处之后又开始增加。年轮组间基本密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落叶松可在早期时淘汰生长较差的林木,约在5~10年时可基于木材基本密度对林木进行选择;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本文根据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变异特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了人工林红松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动态模型,对木材生长轮度进行近期预测,预测结果良好,此研究结果实现了木材生长轮内的材质预测,为人工林红松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职位:水利工程材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