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在对汕头市水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汕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并针对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其他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汕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等级划分为3级,结果表明,2000—2009年,汕头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情况较好,多数年分为1级,2004、2009年为2级,但近年有逐步恶化趋势。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方法,选取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单位gdp用水量、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榆林市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该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为今后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目的]研究影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变化的关键因素,为贵阳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贵阳市为例,将水资源系统分为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整体上,2003—2013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不断提高,可较好地支持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其中水资源子系统指数处于波动缓慢下降状态,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子系统指数呈下降趋势。[结论]水资源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贡献率逐渐降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社会经济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压力源。
[目的]研究影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变化的关键因素,为贵阳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贵阳市为例,将水资源系统分为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整体上,2003—2013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不断提高,可较好地支持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其中水资源子系统指数处于波动缓慢下降状态,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子系统指数呈下降趋势。[结论]水资源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贡献率逐渐降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社会经济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压力源。
基于在保证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从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出发,构建其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2008-2015年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广东省水资源承载现状为可承载状态,符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并且认为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是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驱动力,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密度增长与经济高速发展却是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压迫因素。由此,建议未来应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文章针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综合社会、经济、生态和水资源的复合系统来构建评价体系,并从物理性和经济性角度分析水资源稀缺状况,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同时运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出山东省近1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并预测未来15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发现山东省现处于重度缺水状态,若不加以治理未来15年将会步入水资源过度短缺阶段。
文章以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水资源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湘西自治州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对该地区2020、2025、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湘西自治州水资源承载力逐步下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充分理解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利用率、缺水率、灌溉率等7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较小,开发潜力不大。建议: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合理调蓄与调配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对象,耦合信息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并对其进行时空分析。研究表明:银川平原2006~2014年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平均值为0.358,开发潜力较小,已出现地质环境问题。从空间上看各地区间存在差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吴忠市最高,银川市和石嘴山市次之,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需在今后发展中加强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管理。
以禹州市水资源供需现状为依据,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禹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模型运算和求解,得出未来10a内禹州市水资源的承载人口、经济等变化趋势.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禹州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优化配置方案,可为制定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聊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综合评分值对v1的隶属度为0.7354,综合评分值仅为0.178,表明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今后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治理及保护。
[目的]对腰坝绿洲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取2016年为现状水平年,2020,2025,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根据绿洲发展历史和现状及相关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对各水平年的需水进行预测。选取9个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判值2016年仅为0.2512,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已达到饱和;至2030年,上升至0.4344,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较高的可承载水平,但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仍然有限。[结论]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社会经济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压力源,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渐好转,需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使水资源承载力提升至较高水平,将研究区打造成为和谐高效的绿洲。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干旱区叶尔羌河流域.对比不同方法评分情况,分析得出该流域目前水资源复合系统承载力为2~3级,临近饱和值,供需矛盾显著;规划年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评价为2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评价结果稳定,相对客观,避免了级别跳跃现象,对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供需配给提供了参考.
以人水和谐的理论为核心,以"健康、发展、协调"为3大量化准则,构建了基于和谐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阜阳市为例,构造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市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阳市整体水资源承载力较差,且各县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均衡,沿淮县市情况相对较好。
以人水和谐的理论为核心,以\"健康、发展、协调\"为3大量化准则,构建了基于和谐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阜阳市为例,构造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市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阳市整体水资源承载力较差,且各县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均衡,沿淮县市情况相对较好。
为得出适用于安徽省六安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消除以往评价模型的主观性,基于六安市近10年的实际调查数据,利用突变级数法中的突变理论对六安市近1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综合模型。将突变级数法共分为4种模型,分别为折叠模型、尖点模型、燕尾模型和蝴蝶模型,分别计算该模型的归一化公式用于综合评价水资源承载力,选取当地12种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单、思路明确,可以弥补静态模型中的不足,同时消除主观评价方法的主观因素,相较于其他方法,在保证计算结果精确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工作量。经过模型计算后发现,六安市近10年水资源承载力呈先提高后平稳趋势,但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低。在2007—2009年,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均在0.88以下,最高时仅在2015年达到弱承载标准,其余时段均为低承载标准。所得结论符合实际情况,证明该模型的科学性,可为当地水资源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可变模糊算法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没有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以及该算法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时没有对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时序变化特征进行探讨,引入了主分量分析(pca)法以筛选出彼此间相关系数较低的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对可变模糊算法进行了改进,旨在分析不同年份下的样本水资源承载状况的时序变化特征;同时,以大同市为例,对该地区(2010~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改进前的相比,在维持评价等级不变的前提下,级别特征值的稳定范围明显缩小,减少了误差范围,提高了评价等级精度。该改进算法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可变模糊集理论,可为后续评定其他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水资源安全管理的基础。以喀斯特典型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评价指标并用熵权法赋权,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13年广西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广西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桂林市、柳州市处于理想可承载状态,贵港市处于不可承载状态,其他地市均处于可承载状态。从各子系统来看,供需子系统总体状况较好,防城港市的供需子系统评价指数最高,南宁市和贵港市的评价指数最低;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普遍较低,桂林市的评价指数最高;社会经济子系统方面,柳州市、桂林市和防城港市评价指数最高,而贵港市的评价指数最低。评价结果对广西及各地市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选取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水量、单位gdp用水量、缺水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重复利用率、人口密度等7个指标,按其对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建立了评价指标的分级模型及其隶属度计算公式。基于熵权基本理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较弱,必须采取调水、节水等措施以弥补水资源的不足。
以西北某灌区为例,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首先将总体生态环境评价作为最高层次的评判对象,将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作为第2层次评判对象,将生态环境组成要素如土质、地表水文等8个要素作为第3层评判对象,将水质、植被等15个要素作为第4层次评判对象。模型建立后,对各因素的权重进行了分析,对灌区最后的综合评价是很好,模型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结构特点,在传统多目标分析决策技术的基础上,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合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合理,适用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在遗传算法与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结构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实例表明是可行的,为水资源承载力定量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不同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节水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玛纳斯河流域未来2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将有所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dpsir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被作为衡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出来,主要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待人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宜昌市为例,基于dpsir模型系统框架,构建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logistic对数增长方程,提出了logistic对数承载模型;同时,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条件进行了判断;最后,对宜昌市水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5年宜昌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状态较好,除了2011,2013年和2015年以外,社会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除了2013年以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良性发展的。因此,建议宜昌市在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的同时,应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水资源承载力能够客观、科学的评价一个城市水资源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本文以临沂市为研究区域,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相当规模,部分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值,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
职位:铁路工程材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