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
高石梯—磨溪构造带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重要的勘探前景区。应用激光荧光、包裹体和同位素等技术判识了油气运聚信息,分析了灯影组圈闭演化及储层特征,建立了成藏模式。高石梯-磨溪构造带在加里东运动后形成了相对古隆起区,在印支、燕山和喜山早期仍为古隆起区,喜山晚期运动形成了大型圈闭。该区有溶洞型、孔洞型和裂缝型3类含气层,分为震旦系顶部和灯二段两套含气组合。该区烃源岩主生油气期为早中侏罗世,主生气期为早白垩世,是一个持续演化的背斜型气藏。因此,该区是油气运移指向区,是有利勘探区带。
段组段/层 第四系 新近系 芦山组 名山组 灌口组 夹关组 下统天马山组/嘉定组 蓬莱镇组 遂宁组 沙二段沙二 沙一段沙一 凉上凉上 凉下凉下 过渡层 大安寨 马鞍山马鞍山 东岳庙东岳庙 珍珠冲珍珠冲 须六须六 须五须五 须四须四 须三须三 须二须二 须一须一 雷五雷五 雷四雷四 雷三雷三 雷二 雷一 2 雷一 1 嘉五 2 嘉五 1 嘉四 4 嘉四 3 嘉四 2 嘉四 1 嘉三 3 嘉三 2 嘉三 1 嘉二 3 嘉二 2 嘉二 1 嘉一嘉一 飞四飞四 四川盆地地层层序表 界 地层分层 系统 前期使用现在使用(2014) 说明 阶(组)符号 新 生 界 kz q 1、2008年公布的《国 际地层表》已取消第 三系,由新近系和古 近系取代原上、下第 三系。 2、晚三叠世早期川西 地区沉积的马鞍塘组 (垮洪洞
以四川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四川盆地软弱土大量试验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软基的成因、分布规律,总结了四川盆地软弱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工程特性。四川盆地软弱土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大、渗透性低、抗剪强度低、孔隙比大、厚度变化大等特点。根据具有代表性的盆地软基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总结了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四川盆地某坡洪积饱和粘土的固结特性研究——通过对室内常规加荷和匀速加荷两种加荷条件下某饱和粘土固结特性的对比研究,得出加载方式是影响土体固结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匀速加载比室内常规加载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工程的施工加载过程。
通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裂缝性储层地质和开发动态的综合研究,认为气井产水能量主要受控于被水体分隔的天然气膨胀驱动,不同于一般气藏中的水体侵入。由于地层水和天然气的黏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较大压差开发条件下,具有高流度的被分隔空间天然气或多或少能够突破底部水体窜入井底采出,分隔空间的气水界面并非均匀下降,气窜是产出分隔天然气的主要方式。开发过程中的气水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井所在的储气空间和被水体分隔的其他储集空间的天然气储量、分隔水体的体积和分隔阻力以及生产井的产量,这些因素的相互配置关系由井孔储层在裂缝系统中的位置所决定。提高气井排水能力、加大生产压差为分隔空间天然气突破水体创造条件,是产出分隔空间天然气提高有水气藏采收率的主要途径。
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laxm.),为无患子科栾树属植物,由于其优良特性,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广泛种植,特别在井研县已渐发展成为产业。文章探讨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栾树培育技术。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构造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具有高温、高压、含h2s等特点,视均质中高渗储层厚度是气井高产的地质基础,天然缝洞良好搭配是气井高产的关键因素。过平衡钻进导致天然裂缝开启,易发生钻井液漏失,储层伤害严重,实验评价结果显示,钻井液对储层天然裂缝岩样伤害率为82.2%~89.2%,严重制约了气井产能的发挥。基于此,有必要深化实验评价技术和方法,以此来提升工艺技术参数设计的针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优选的胶凝酸和转向酸具有缓速、解堵效果且能够有效形成酸蚀蚓孔,充分解除钻井液污染堵塞;②研制的纤维转向剂和可溶性暂堵球能够起到转向效果,井底处理压力增加5~15mpa,实现非均质储层的均匀改造;③基于酸液穿透和酸岩反应等实验评价,推荐出解堵酸化合理的施工排量为3.0~3.5m3/min,用酸强度为3.0~5.0m3/m;④形成的解堵和转向酸化技术现场推广应用20余井次,增产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气井自然产能,同时降低了用酸规模。上述技术措施有效提高了该气藏的开发质量与效益。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某高速公路边坡膨胀土的膨胀及力学特性,对相同条件下增湿程度不同的膨胀土膨胀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的自然膨胀力和荷载条件下膨胀率都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同时,对不同增湿程度膨胀土进行了剪切试验,获得了强度参数(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应用此方法,监测膨胀土的含水率可以获得实时膨胀特性和强度参数,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柏木低效林是四川盆地丘陵区一种典型的低效林类型。通过5年对四川省阆中市哑口乡低效柏木人工林设计的4种间伐强度的低改试验,进行了林分生长量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对低改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影响显著(p0.05);3)林分低改后,增加了林下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减低了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作为水土保持林,可对柏林低效林进行50%的抚育间伐,即保留密度在2,500株/hm2左右。
柏木低效林是四川盆地丘陵区一种典型的低效林类型。对四川省阆中市哑口乡低效柏木人工林设计了4种间伐强度(对照、21.6%的弱度间伐、49.4%的强度间伐和71.3%的极强度间伐)的低改试验。于5年后对试验地进行了林分生长量调查,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对低改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影响显著(p0.05);林分低改后,增加了林下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减低了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因此,作为水土保持林,可对柏林低效林进行50%的抚育间伐,即保留密度在2500株/hm2左右。
通过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典型油气藏的剖析,结合对石炭系储层的研究,认为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断裂带、火山岩岩相和不整合面。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区主要的4种成藏模式:以喷发相为储层,火山沉积相为盖层;以喷发相为储层,溢流相为盖层;以过渡相为储层,火山沉积相为盖层;以溢流相为储层,火山沉积相为盖层。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分析地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基础,是盆地构造分析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期次、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和岩性资料的分析,利用地层分段回剥技术,编制了33口探井单井埋藏史图件。研究结果表明:①埋藏史曲线可划分出5种沉降类型,不同类型沉降曲线代表了不同的地质意义;②前陆盆地靠造山带一侧的沉降较靠稳定陆块一侧的沉降大,但也有例外;③从沉降量来看,自晚三叠世以来,川西中部都江堰附近的沉降量达9500m,川北通江附近则为7200m,分析认为这是造山带载荷与沉积载荷不同所致;④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应是挠曲负载。
在世界范围内已探明的众多mvt铅锌矿床中,多数都与油气藏共生或伴生存在。已有研究表明,南江—南郑马原一带的mvt铅锌矿床或矿化点均与灯影组中的古油气藏在空间位置上相互叠置,铅锌矿中沥青发育。沥青是指示古油气藏存在的重要标志,对铅锌矿中沥青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两者间的成因联系(王
四川盆地地层层序表 界 地层分层 代码 系统阶(组)段 过去现在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新 生 界 kz 第四系qq00 上第三系nn00 下第三系 芦山组芦山r2芦山e1le10 名山组名山r1名山e1me20 中 生 界 mz 白垩系 上统 灌口组灌口k3灌口k2g10 夹关组夹关k2夹关k2j20 下统天马山组/嘉定组天马山k1天马山k1t/k1j30 侏罗系 上统 蓬莱镇组重四jc4蓬莱镇j3p110 遂宁组重三jc3遂宁j3s120 中统沙溪庙组 沙二段重二jc2沙二段j2s 2131 沙一段重一jc1沙一段j2s 1132 下统 凉高山组 凉上 自五jt5 凉上j1l 2141 凉下凉下j1l1142 自流井组 过渡层 自四
国外对风暴岩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国内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利用cnki和medalink数据库对四川盆地碳酸盐风暴岩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发现:首先对四川盆地风暴岩进行研究的是刘宝珺院士,研究热潮在2010年后;就目前发现的露头和钻井取心资料可知,四川盆地碳酸盐风暴岩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前带的中段—北段,说明龙门山前带的中段—北段以及米仓山前缘处于克拉通边缘向海一侧;纵向上主要分布层位在泥盆纪和三叠纪,这与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大致吻合;风暴岩序列类型丰富,沉积环境主要发育在浅水陆棚,浅滩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风暴岩发现的增多,以上特征可能会有所变化。风暴岩也是一种潜在的勘探储集层。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标为依据,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最大防护成熟龄;根据初始防护成熟龄和最大防护成熟龄确定防护成熟期、更新期及合理的更新年龄。3种生长类型ⅰ、ⅱ、ⅲ初始防护成熟龄分别为:13.4a、15.4a、18.2a;最大防护成熟龄分别为:97a,77a,53a;防护成熟期分别为:13.4~97a,15.4a~77a,18.2a~53a;更新期分别为:49a~97a、34a~77a、23a~53a;合理的更新年龄分别为:49a、77a、53a。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立地条件越好则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早,最大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晚,相应的防护成熟期越长,更有利于发挥林分的防护效益,反之,则防护效益越短。
通过对柏木cupressusfunebris低效林采取间伐、林下种植黄荆vitexnegurdo和木豆cajanuscajan的低改措施,研究了林分改造后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果及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林分生长量、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林分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加强,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生长量和林分碳密度得到了明显提高;采取株数间伐强度15.55%(保留密度4100株.hm-2)、44.44%(保留密度2400株.hm-2)和林下种植黄荆措施的林分,土壤侵蚀量较对照林分(密度4600株.hm-2)3年平均减少418.28和524.87mg.km-2;采取株数间伐强度约70%、林下补植黄荆(保留密度2200株.hm-2)、补播木豆(保留密度2300株.hm-2)和补植补播黄荆和木豆(保留密度2300株.hm-2)措施的林分,与对照林分(密度7400株.hm-2)相比,其灌草层的最大持水量增加0.18~0.47mm,枯落物层的有效持水量增加0.21~0.48mm,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16.39~39.03mm,林地土壤密度下降5.90%~8.21%,总孔隙度上升8.09%~19.28%;胸径增长量4年增加0.55~0.62cm,树高增长量4年增加0.34~0.39m;灌草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提高,生态优势度下降,灌木层增加了2~4种,草本层增加了4~7种;林分碳密度增加8.27~9.82mg.hm-2.
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储集层是四川盆地油气主力产层。在对其水动力场控制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实测地层压力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建立了p1和t3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地层埋深,孔隙度,构造抬升率和褶皱强度等为现今水动力场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地层埋深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最大。
本文根据盆地区域地层分布特征,以及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盆地形成时代,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历史,总结认为雷鸣盆地的形成受构造、古地理作用控制,发育不同时期的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和构造相,具有多旋回的地质演化发展特征。
本文通过对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石板滩段典型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取得了石板滩段主体沉积形成于台地边缘浅滩-台缘缓斜坡的较多证据,并首次发现了该段地层中保存的十分完整的诸如丘(洼)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冲刷-充填构造、渠铸型构造在内的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通过对沉积特征、风暴序列的分析认为石板滩段沉积是受风暴作用改造的产物,其主体沉积背景属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附近的受周期性风暴影响的台地边缘-台缘缓斜坡环境。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s1井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油气源对比表明s1井原油和天然气均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白垩系清水河组与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存在两期成藏,该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的自生自储是深层有利的勘探方向。
以南充为代表的川东北丘陵红层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该地区地下水的发育、赋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下水赋存以裂隙性为主,决定红层富水性的重要因素是含水层的自身条件,水文网的发育、展布及气象等因素也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储存、富集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对侏罗系采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对确定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预测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其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次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进行井间对比及井-震对比,着力识别层序界面并深入解剖层序内部构成,继而划分体系域,在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侏罗系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和9个体系域,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
旱平川断陷盆地受南北两区域大断裂控制,形成走向南东—北西向、倾向东北的条带状水文地质单元。根据盆地内断裂构造的控水特征、地层岩性的分布及富水性,将盆地内第三系上统划分为东、中、西三段及6个主要承压含水层,并对新第三系和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论述,为该区今后找水提供了地质依据。
职位:内装造价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