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自 1863 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 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 40多个国家的 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一个 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 1965 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 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 80公里,而 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 300 公里。 1958 年 8 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 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 9 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 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 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 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 1
中国部分城市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状况,正在计划和筹建高架轻轨交通系统.由此引发的噪声影响也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对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统一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明珠线的可行性方案及牵引供电系统的概貌。
轨道交通网络是通过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的衔接,形成的大容量的城市客运网络。在总结国外大都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分析网络化运营对管理体制、运营组织、维修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要求。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在总结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安全防控、人力资源等方面在网络化运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
通过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的特点分析,引入图论的方法,建立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可靠性评价模型。用该评价模型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网络节点破坏后对各出行路径的影响情况,同时采用节点删除法得到了各车站重要度权重。研究结论可以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人员、设备及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网络中各点事故后的客流组织等提供参考依据。
该文介绍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名称伞名的背景、指导思想、命名研究范围、内容及方法等并汇集了一些国外的命名方法资料以供探讨、研究。
介绍了目前上海地铁建设中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类型,包括空间资源设置条件、规模及发展趋势等,并分析了其优势、意义,以及所体现的轨道交通空间资源价值和综合服务功能。
上海已经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已达5条线路,其城轨车辆涉及多家供应厂家,有多种型号的车辆系统。针对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车辆系统的技术性能参数作简要的概述,并对一些性能做比较分析。
针对上海城市轨通交通的近期与远期发展规划,以轨道交通线路整体供电、电力资源综合配置与共享为核心,就轨道交通供电方式、轨道交通线路受电点的配置和优化、供电方案的优化等方面,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供电问题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介绍了对上海市各轨道交通受电点进行集中归拢、分片组合,采用100kv电压等级集中优化供电,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融资模式、换乘的节点设计、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以及技术进步、装备国产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目前,上海已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期,运营里程不断增加。除了全长14.2公里的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近日开通试运行外,上海今年内还将开通长度为35公里的轨道交通7号线、总长达14.5公里
由于轨道交通项目的非排他性与公共性,其效益具有外溢性和间接性,不仅体现在轨道交通项目微观经济效益本身,而且体现在巨大的外部宏观社会经济效益,对整个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2000年交通统计资料,采用项目“有无对比法”思路,对上海市已建成轨道交通体系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和非量化说明
425km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成投运之后,上海域市轨道交通步入了远景网络化建设阶段。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网络化建设工作的特征入手,探讨了上一轮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工作的经验,提出了远景网络化建设的任务和工作重点。
介绍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和近、远期的发展规划、鉴于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和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即将成网的现实,就人力、土地、运营设备与设施、检修设备与设施、施工机具与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资源共享的基本构想和初步方案。
分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投融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与运作规律,探讨了可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借鉴的若干投融资模式及适用条件与范围。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提出如何协调好建设与管理关系等建议。
北京、上海是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虽然一度被上海所超越,但2012年年底一次性开通4条线路,成功的超越了上海的轨道里程,目前拥有地铁16条,里程442公里,处于领先的地位。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虽然第一条地铁的建成日期比较晚,但上海的地铁建设速度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罕见的现象,目前上海以13条地铁线路屈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排行榜第二位。
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研究》,最近通过专家评审。这项研究在对国外大城市轨道系统进行充分考证,对上海市情进
通过对比北京和上海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营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服务等方面的指标,结合各自在线网形态、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线网与路网关系、重点功能区核心与线网换乘中心契合度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我国后续其他城市开展线网规划,远景线网预留、敷设方式选择、线路长度选取、外围市域线与中心城线网换乘衔接等敏感问题上的建议。
从合理票价票制的制定以及票种增加等方面浅谈如何吸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提高运营收入。通过对比分析了票价调整和票种增加的必要性,讨论了灵活票制的方案。
车辆基地出入段(场)能力仿真分析是出入段(场)设计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满足正线运营能力的重要设计依据。在分析既有出入段(场)设计能力不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实际列车运行的列车动力性能、阻力类别、信号系统与列车牵引设备反应时延等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北翟路车辆段的出入段能力进行了仿真研究。所提供的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北翟路车辆段扩能工程采用新型的调车列队自动追踪的设计方案提供了详实的论证分析基础。
职位:BIM建模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