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车轮踏面异常磨耗情况,根据轮轨间的几何接触特性关系,采用了基于轮径差函数的方法,优化设计了新的车轮踏面外形;运用MATLAB/SUM LINK软件来搭建车辆模型,通过仿真模拟,比较了装有新、旧设计踏面的整车性能差异,得出新踏面外形具有明显减磨性能优势的结论。通过实际装车试验,分析了装有新、旧踏面车轮的磨耗情况,从而验证了新踏面外形具有明显减少钢轨和车轮之间的相互磨耗的特性的结论。
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车辆运营初期,拖车闸瓦磨耗过快,踏面有沟槽现象出现,导致闸瓦备品和轮对及轮饼备件的大幅增加,以及人工维护费用的增加.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跟踪分析及现场测试,初步确定为牵引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某些设计因素及不稳定因素所致,进行相应地调整后,问题得到一定改善.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列车制动系统epac泄漏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提高风源质量、改进epac内部中继阀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列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对运营的影响。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阻尼降噪车轮结构和降噪原理,对安装阻尼车轮的列车和普通列车在通过轨道直线区段、曲线区段以及低速、高速运行等工况下的噪声进行对比试验,从声级、频谱、时域谱三方面分析了试验结果,验证了阻尼车轮降噪的实际效果。
随着城市发展、市域范围的扩大,轨道交通骨干线路需要不断延伸以服务郊区新城、新市镇及大型动迁基地,但是线路末端客流小,简单的延伸将影响运营效率的发挥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选择中、小运量系统承担外围接驳型线路运营任务,既能改善项目的经济效益,又能扩大骨干网络的服务范围。经研究,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确定选用胶轮路轨apm系统,并与8号线既有线路接驳换乘,在丰富轨道交通层次结构、探索市郊城镇集运接驳系统的建设模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于2005年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轨道交通7号线全长35km,全线设28座车站,包括27座地下车站和1座地上车站,其中15座车站为2线以上换乘枢纽车站。在陈太路和龙阳路设2个停车场,在新村路附近设一处控制中心。整个工程将在2009年年底建成投入试运营。
截止到2009年7月17日下午,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在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全部开通试运营各家的手机信号。上海轨道交通的乘客已能够在8号线二期中使用所有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同时,轨道交通的相关技术人员将在试运营期间加强监测,以便尽快解决可能出现的手机信号不稳定的情况。
车辆空调冷负荷表征了车辆的制冷能力,是保证乘员热舒适性和运行经济性的基本环节。精确确定车辆空调负荷,是车辆空调工程的设计基础。基于传热学原理,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为模型,依托于实时气温与客流量统计数据,对制冷季车辆动态负荷进行了精确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冷季的车辆负荷与人员流动性密切相关;整个制冷季制冷机组多处于低负荷运行工况,满负荷工况主要出现在极端气候下和高峰客流量时。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基坑围护设计优化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泗九区间smw工法围护结构的设计优化,通过优化缩短了工 期,减少了工程造价,降低了施工难度。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围护结构设计优化 1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泗九区间全长658.986m,共有地下及地上两部分组成,其中地下部分344.239m, 起讫里程为dk18+631.239~dk18+287;地上部分314.747m,起讫里程为dk18+287~dk 18+972.253。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最大开挖深度12.80m,最大开挖宽度20.75m,其中dk18+631239~ dk18+205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dk18+065~dk18+205段,沪松公路侧基坑围护采用格栅 型水泥土挡墙.地下部分结构为闭合式单
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泗九区间smw工法围护结构的设计优化,通过优化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工程造价,降低了施工难度。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转向架构架横梁和侧梁连接处出现裂纹的问题,建立了地铁列车转向架构架有限元模型,并对构架静强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同时校核了对接焊缝处的疲劳强度。通过宏观形貌、化学成分以及力学性能分析,找到了该构架产生裂纹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对接焊缝处存在未熔合和未焊透的缺陷,导致构架产生疲劳裂纹。同时提出:在构架制造及日常维护时,应增加相应的检查。
文章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车辆牵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以及牵引控制模型,该牵引控制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策略,解决了牵引力瞬时控制的难题,实现了电机速度的观测与控制,提高了牵引系统调速的动态性能。
文章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增购车辆车钩缓冲器的设计与选型。通过对车钩气液缓冲器进行结构优化以及缓冲器的合理配置,提高了车钩缓冲器的能量吸收能力,减小了车辆救援工况的车钩受力,满足了车辆碰撞能量吸收要求及车辆救援和连挂要求。
文章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车辆车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创新及亮点,分析了车门控制的功能特点,描述了车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102号车车体结构形式、主要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根据din6700的相关要求,全面进行了工艺验证,并对该车体进行有限元计算和静强度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轮踏面产生裂纹和剥离等缺陷的机理,提出了预防车轮踏面缺陷的措施。例如:利用高性能的防滑器防止车轮滑动;对磨损车轮及时进行旋磨或打磨处理;降低车轮机械制动摩擦范围,提高电制动的范围;开发新材料,提高车轮抗剥离能力等。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车体试制中出现的扭曲变形严重和挠度偏低的问题,从车体组焊拉顶装置、焊接顺序、冷却温度等方面进行了工艺改进,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www.***.***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线路介绍 海轨道交通9号线(轨道交通8号线),也称作申松线,以天蓝色为标志色,列车编组采用6节编组方式。 该线由上海港铁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由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线于2007年12月 29日一期通车。此后,先后开通一期遗留段、二期、二期遗留段、南延伸段。该线是一条东西走向为主的线路, 穿越徐家汇、花木两个城市副中心,是横穿上海的一条主要干线。截至2014年8月,该线全长45.6公里,共 设23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5座,拥有车辆段1个。 1.线路信息:上海地铁9号线共设有26个站点,线路日客流972,000人次。这条线路女性乘客比例较多, 由于一段经过松江大学城,因此线路中高学历学生具有一定占比,此外25-34岁拥有较高个人月收入的白领人 士人群较多。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不同踏面形状与不同轨底坡钢轨的几何匹配特性,并给出了印度新德里古尔冈项目1∶20的轨底坡相匹配的建议踏面形状,为地铁车辆在国外线路运营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及由此引发的人口分布变化,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再分布的作用机制,并研究了轨道交通的具体影响范围,影响力度,以及在城市不同区域对人口再分布作用的差异。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的疏散作用主要是通过沿线土地利用改变实现的。另对城市中心区、外围区和郊区发展的影响不同,因而对城市不同区位人口的作用也存在差别。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土地利用,人口数量的变化程度证实了轨道交通对其沿线要素的影响所遵循的\"廊道效应\"。
上海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南段工程10标段 质量监理月报 第006期(总006期) 2010年8月20日~2010年9月19日 编制人: 总监: 编制单位:上海浦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南段工程10标段项目监理部 2010年9月20日报出 一、施工情况 1、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及管理网络情况;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与投标、合同文件变动 情况,采取的措施情况及处理情况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管理网络已建立,并已报审;管理人员与投标文件相符合。 2、本月勘察设计交底、施组及各施工方案、分包单位、主要材料及施工设备等报审情况(编 制审批程序·专家论证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1)施组及施工方案报审: 内部结构模板、排架施工方案已报审; (2)原材料报审: 钢筋原材hrb335/ф20、ф16、ф32、ф1
职位:环境工程或给排水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