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五类公共建筑在不同时段和条件下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现场测试,得到PM2.5浓度分布及变化特性,对各类公建总体PM2.5浓度水平和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PM2.5与其他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影响五类公建室内PM2.5浓度变化的不同因素。实测发现公共建筑室内PM2.5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为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建议在颗粒物污染较严重时期,尽量少开门窗,加强新风过滤处理,在室内发尘较严重的区域,建议同时使用局部净化设备或措施。
文章基于目前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迫切改善的前提下,对pm2.5研究的背景、室内外pm2.5污染源及相关性、中央空调风系统对室内pm2.5影响的研究进行阐述。从改善建筑气密性及中央空调通风条件、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中央空调机组加装静电除尘装置、中央空调系统加装中高效过滤器等方面给出了中央空调系统建筑室内pm2.5控制方法,旨在为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治理提供研究思路。
文章基于目前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迫切改善的前提下,对pm2.5研究的背景、室内外pm2.5污染源及相关性、中央空调风系统对室内pm2.5影响的研究进行阐述.从改善建筑气密性及中央空调通风条件、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中央空调机组加装静电除尘装置、中央空调系统加装中高效过滤器等方面给出了中央空调系统建筑室内pm2.5控制方法,旨在为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治理提供研究思路.
以天津生态城某绿色建筑住宅项目为例,对绿色建筑室内pm2.5评估与控制方法开展研究。通过相关研究调研发现室内pm2.5浓度受室外环境影响较大,从提高外窗气密性以及增加新风净化系统两个方面,对绿色建筑室内pm2.5浓度进行评估与控制。初步得出结论:天津地区住宅项目外窗气密性等级达到7级且新风净化效率达到95%时,可将室内pm2.5浓度降低至15μg/m~3,满足人体健康要求。
近年来,我国建筑室内存在不同程度的pm2.5污染。研究表明,室内pm2.5污染来源复杂,但频发的雾霾天气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方式能有效降低室内pm2.5污染,但仍需加强设计、施工、运行等各环节,在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国际环保绿色和平组织在京联合发布《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估算出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个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总计达8572人。
针对严寒地区公共建筑由中央空调系统引起的室内环境二次污染问题,对传统湿度控制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湿度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二次污染,但由于受实际工程中空调系统新风量不足、冷冻水温度受限等条件的制约,很难实现高效控制。建议使用活性炭-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净化技术控制系统造成的二次污染,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试。活性炭-纳米tio2光催化净化装置净化挥发性有害气体污染物及微生物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净化装置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净化密闭环境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害气体及微生物污染;环境温度、紫外光强、迎面风速及污染物初始浓度等条件均对其净化性能都有一定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型非演出性公共建筑的特点及室内声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此类建筑室内设计常采用的构造处理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混响时间计算,吸声减噪的理论,结合本人的设计实践,提出了大型非演出性公共建筑室内声环境设计的原则、要点、材料选择和构造做法。
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从整体上来看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愈发重视室内建筑空间的品质,各种新的装饰风格也随之产生,与传统室内装修相比,室内空间室外化可以营造出更舒服的环境,为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官体验。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当前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室外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展开了研究。
2016年1月20日,《暖通空调》杂志社特邀国内暖通空调界的著名学者、设计师和建筑业主在北京齐聚一堂,以小型沙龙的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建筑室内pm2.5的来源、危害及污染控制设计、相关标准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剖析和研讨。出席沙龙的嘉宾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吴德绳、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分会理事长罗继杰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清勤、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工程
公共建筑室内设计任教老师:刘斐 第一章: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概论 1.公共建筑的定义。 2.室内设计的定义。 3.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定义与特点。 4.学习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目的以及研究的方向 5.公共建筑室内设计中所要注重的四个要素 6.公共建筑室内设计中的空间。 稳固空间可变空间 从内部空间形成的的过程来看可分为可变空间和稳固空间。用地面或楼板、墙体和天花板 围合成的空间多属稳固空间也称为不可变空间(初空间)。因为一般很难改变这些墙体楼面 的位置。 在稳固空间内,用隔断,家具设备等分割形成的空间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所以称之为 可变空间(次空间)。 图例说明: 实体空间暗示空间 从内部空间内部形态来看可分为实体空间和暗示空间(虚拟空间)。实体空间的特点是空 间范围明确.各空间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限,私密性较强。用墙、隔墙做侧界面的空间就 属于这一类。 虚拟空间的特征是
各大型公共建筑的由于功能类型不同导致其用能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同时包含宾馆、办公、商场等多种功能区的综合性建筑,无法评价其用能水平的高低。为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48栋不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能源调查与审计.深入分析了这些建筑各功能区的面积及各用能设备的分项能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不同类型大型公共建筑的分项用能指标及其参考值。可以为评价各类型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6月18日,《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北京顺利召开。《规程》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文件的要求(建标协字[2017]014号《关于印发〈2017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
本刊讯日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与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召开了室内pm2.5控制技术评价及整体解决方案研讨会。专家认为,根据主办单位测试数据表明,空气污染时室内外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简单关闭门窗并不能有效降低室内pm2.5浓度。只有选对措施,才能高效去除pm2.5,才能应对"微尘"引发的健康危机。
伪满洲国的14年是长春近代城市、建筑及室内空间营造发展最快的时期,建筑及室内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虽现代建筑数量较多,但在长春城市发展中最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是“满洲式”建筑,至今影响着城市的风貌,并形成以“满洲式”为标志的伪满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特征。
编号:q/njxx-qr-jx-36-2008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部微电子学院 专业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智能环境) 姓名张加柱 学号40 题目雾霾问题与pm2.5测定的研究 指导教师秦玉芳 一、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雾霾问题与pm2.5测定的研究 课题来源提供的参考题目找到比较符合自己 1、选题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雾霾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也影响了民众的生活,灰蒙蒙的天气也引起了大家的恐惧。2013 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 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在2014年的“两会”中,雾等环保问题再起成为最热词汇。雾霾的测定也成为各个 地区气象局的必测项目。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普及雾霾有关的知
上海地区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50%以上,公共建筑面积和总能耗逐年增长,公共建筑节能压力较大。通过制定修订相关能耗标准,颁布激励和约束政策,加大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等方式对公共建筑总体能耗进行控制,最终实现2020年实现建筑能效提升20%,同时也为上海地区建筑能耗峰值的实现提供保障。
上海市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05年,主要从新建住宅进行围护结构保温起步。发展至今,新建民用建筑已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特别在去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标志着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的跨越发展。通过近十年的工作开展,上海市已逐步形成建筑节能的政策、标准、技术、管理、目标考核等五大体系。建筑节能工作重心也从新建建筑逐步转移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从新建建筑的建设管理逐步转移到既有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本文旨在研究高层建筑室内氡浓度的变化规律,重点研究高度及外界氡浓度对室内氡浓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氡浓度测量的双滤膜实验方法,使用ft-648测氡仪实施氡测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利用简单物质平衡模型对室内氡浓度与高度,关系以及室内氡浓度与通风率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高层住宅建筑三层(9m)以上的高度时模拟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符合较好,可以认为高层建筑室内氡的浓度主要由建筑材料所析出的氡决定,但同时也受到通风情况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空气中pm2.5等污染元素的日益关注,空气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为了满足用户对pm2.5检测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和can总线协议的pm2.5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can总线实现数据在各系统中的实时高效传输。对整个系统精度进行试验验证,将pm2.5测量结果与现有测量产品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高、性能稳定,能快速高效地让用户知晓空气质量,可以应用于家居和工厂等领域。
职位:消防施工团队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