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分散性比较好的悬浮液。将经过预处理的杉木试件直接浸渍到制备好的悬浮液中,制得杉木/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硬度和耐磨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杉木试件硬度和耐磨度分别提高了6.67%和16.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被经过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处理过的杉木试件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
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法,以4种不同的混合方式,制备了配比为m(pp)∶m(poe)∶m(nano-caco3)=100∶12∶8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共混复合方式对材料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熔体流动速率(mfr)及拉伸、弯曲冲击强度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各组分混合次序及pp受热过程的不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纳米碳酸钙对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有一定的热稳定作用,与poe一起对pp抗冲改性作用显著;纳米碳酸钙在pp和poe相中的分配比及分散性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
采用鼓泡搅拌釜液相合成纳米碳酸钙,用电导率仪和ph计监控整个碳化过程,用tem、bet等方法对所得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控制碳化反应温度在20~25℃,选择合适的总通气量以控制反应时间,添加剂的加入时间选择在碳酸钙晶核形成后,可制备出低吸油值、粒径均匀、形貌规整的纳米碳酸钙产品,适用作u-pvc型材的填充剂。
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丙烯酸涂料,通过对其主要性能进行检测表明,当改性纳米caco3的添加量为1.5%(质量)时,涂料的耐光性、耐水性、自洁性和贮存稳定性等显著改善。研究了添加轻钙、未改性纳米caco3、改性纳米caco3及其用量对丙烯酸涂料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流动特性均符合casson模型;当在丙烯酸涂料中添加1.5%改性纳米caco3时,其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黏度显著降低,剪切稀化能力较强,casson屈服应力较小,触变性增大,涂料性能改善与其流变性变化基本一致。此外,固体分改变或添加丁醇对添加改性纳米caco3复合丙烯酸涂料和传统丙烯酸涂料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
纳米碳酸钙在涂料行业中的应用现状——本文结合几年来作者对纳米碳酸钙复合涂料的研究,对国内外纳米碳酸钙复合涂料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希望有助于国内纳米碳酸钙复合涂料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纳米碳酸钙复合涂料的产业化研究提供借鉴。
在172d的贮存期内,对经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变化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在硬质pvc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经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经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应用于硬质pvc之后,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添加纳米碳酸钙的pvc,其力学性能优于添加普通活性轻钙的.添加量相同时,添加纳米碳酸钙的pvc的拉伸强度比添加普通活性轻钙的高10%~15%;caco3质量分数<30%时,断裂伸长率提高一倍以上;冲击强度最大可提高2倍以上.如以同样的力学性能为指标,则纳米碳酸钙在硬质pvc中的添加量可显著地提高.
普通碳酸钙填充母料碳酸钙析出多、粉尘大、环境污染较重。利用纳米碳酸钙生产高性能的填充母料,并将之成功地应用于塑料编织袋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塑料编织袋的生产成本、净化了操作环境,提高了塑料编织袋的质量。
报道了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修饰聚丙烯酸(分子量为500~1000)作为亲水层,改善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减少碳管自身团聚,顺利实现碳纳米管表面化学镀铜。同时也考察了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镀层的影响,确定中性条件在碳纳米管表面镀铜的最佳条件。
文章阐述了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红外表征,表明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
将酸化处理以后的碳纳米管(cnts)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定向cnts/hdpe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相态结构、流变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nts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模量,但同时却降低了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cnts在hdpe基体中有了较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cnts的加入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加入少量的cnts可以使复合材料体系的表观粘度降低,有利于hdpe加工性能的改善;cnts加入后,hdpe的熔融温度和结晶熔融焓均有所下降。
碳纳米管是一种一材多能和一材多用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尼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超强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热性,可望用于汽车、飞行器制造、电子机械等领域。对尼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性能和应用进行综述。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活性聚合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接枝丙烯酸丁酯聚合物(pba),并以此对聚丙烯(pp)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表明,采用atrp法成功地将pba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对pp/mwnt复合材料电性能研究表明,mwnt-pba的添加比mwnt-cooh更能降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mwnt-pba的加入可使pp从绝缘材料转变为抗静电材料。mwnt-pba和mwnt-cooh加入pp都能提高材料的电性能,而mwnt-pba比mwnt-cooh的作用更加明显。
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zno/ag纳米抗菌剂改性处理,将改性后的抗菌剂与聚氯乙烯(pvc)均匀混合后混炼压片,制得抗菌pvc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zno/ag纳米抗菌剂的分散工艺,并对抗菌pvc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性后的zno/ag纳米抗菌剂沉降率由94.0%减小到0.4%,亲油性和稳定性提高;抗菌pvc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99%以上,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采用分子复合和增塑,以水、多元醇和含酰胺基团化合物组成复配增塑剂,通过热塑加工制备了碳酸钙(caco3)高填充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流变性能,探讨了复合材料中增塑剂的迁移率及其对制品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分子复合和增塑后,改性pva及pva/caco3复合材料获得较宽热塑加工窗口,当caco3含量为70%时热塑加工窗口达85.5℃;pva/caco3复合材料的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其黏度满足传统挤出或注塑加工的黏度需要;随环境湿度增加,复合材料中增塑剂迁移率增加,caco3可抑制复合材料中增塑剂的迁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将淀粉、caco3与聚乙烯进行活性填充,通过塑炼加工,生产出多种不同配方试样,并对不同配方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首先采用颗粒复合法(pcs,particlecompositesystem)对cu-碳纳米管(cnt)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得到cnt镶嵌或包覆于较软微米cu颗粒表面的复合粉,其形貌近似球形,然后将复合粉通过sps烧结工艺制备成cu-2%(质量分数)cnt复合材料。通过硬度测试、密度测试、sem形貌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pcs处理时间对cu-2%cnt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粉后的复合材料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pcs处理时间的延长,复合粉末粒径不断减小,在40min以后,随时间的延长,粒径基本保持不变。与纯cu相比,经pcs处理后制备的cu-2%cnt复合材料硬度有26%~34%的提高,与普通混粉24h相比提高了20%~26%;cnt在铜基体中呈连通的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97%以上。
介绍了目前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综述了原位复合法在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的应用。通过对现有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技术的工艺方法、工艺特点、材料性能以及目前应用现状等几方面的讨论,展示了该制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碳酸钙作为无机化工填料应用于塑料填充已有多年的历史。过去碳酸钙一般作为填料以降低 成本为主要目的被广泛使用,并收到较好效果。近年来,随着生产上广泛的使用和大量的研究 发现,填充大量的碳酸钙也可做到不明显降低制品的性能,甚至某些方面还会大幅度提高,如 机械性能、热性能等。 1碳酸钙的概述 应用于塑料中填料的碳酸钙有重质(简称重钙)和轻质(简称轻钙)两种。由于制备方法不 同,轻钙堆积体积大,显得轻,实际上二者密度相差很少。 (1)轻质碳酸钙。 通常所说的轻质碳酸钙是指普通的符合国标gb4794-84标准的产品,轻钙密度为 2.4~2.7g/cm3,其长径为5~12μm,短径为1~3μm,平均粒径为2~3μm。工业上轻钙生 产方法占主导地位的是碳化法,即:caco3石灰石-△-cao生灰石-h2o-ca (oh)2熟石灰
为了提高电石渣的附加值,在未使用晶型诱导剂的情况下,研究反应温度对电石渣合成纳米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8℃时,分别生成板片状和类球状方解石型碳酸钙;温度为10、80℃时,分别生成球状球霰石型碳酸钙和针状文石型碳酸钙,且球状、类球状和针状碳酸钙纳米颗粒的平均颗粒粒径分别为90、70、80nm。
将柠檬酸还原法和nabh4还原法制备得不同粒径的au纳米粒子采用浸泡和呼吸两种方法引入到纳米管管壁中,制备出了具有热敏性质的pnipam纳米管和au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实验发现,采用单纯的浸泡法时,纳米管对au纳米粒子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在相同的吸附时间内采用呼吸法,纳米管对小粒径的au粒子的吸附量更多一些,而对大粒径的au粒子的吸附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对吸附粒子的粒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为制备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管复合材料提供了一条方便可行的途径。
本文从重质碳酸钙在塑料行业的应用入手,分析了塑料用重质碳酸钙产品制备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选择和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事实表明,在原料满足塑料行业要求前提下,加工设备与工艺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是实现重钙产品在塑料行业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
以杉木粉为原料、硼酚醛预聚体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硼酚醛/杉木粉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失重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木材中的羟基与硼酚醛预聚体上的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形成了比较稳定的b-o-c键,木材纤维素的结晶被破坏,介观空隙消失;木粉用量的增加会导致复合材料缩合反应程度下降,木材纤维素结晶遭破坏程度降低。缩合反应生成的强化学键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使失重10%时的热分解温度从270℃(木粉)提高到547℃。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远小于木材,而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均呈现随木粉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钒酸铋(bivo_4)和多壁碳纳米管/钒酸铋(mwcnts/bivo_4)复合材料,用xrd、sem-edx、drs等技术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材料降解亚甲基蓝溶液(mb)的光催化性能。当掺杂mwcnts后,增强了样品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减小了催化剂的带隙宽度,有利于提高bivo4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实验表明,质量含量为10%mwcnts/bivo_4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可见光照射3h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达91.8%,与纯bivo_4相比,其光降解率约提高了近1倍。
职位:土建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