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3
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对于长江水位变化的响应是通过地下水位变化间接实现的,因而直接研究三峡工程对土壤潜育化的影响比较困难。首先通过建立长江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阐述了长江月均水位每上升或下降0.5m、1m、1.5m、2m所导致的地下水月均水位的变化。引用地下水位相对变幅,建立其与距离的线性关系,计算得长江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有明显影响的距离为21km,影响最远可达27km。然后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洪湖地区地下水位与土壤潜育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对各土层的潜育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遥感影像,描述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土壤潜沼化的演变及趋势,为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图3,表3,参12。
通过对长江中游四湖地区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分析得出,长江对沿岸平原地下水影响程度随距离蛎而逐渐减弱,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确定了潜育化、沼泽化土壤在四湖和洞庭湖地区分布以及潜在威胁面积,并依此分析了三峡工程对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的影响。在大量调查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当地潜育化沼泽化土壤的改良利用途径。
通过对长江中游四湖地区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分析得出,长江对沿岸平原地下水影响程度随距离蛎而逐渐减弱,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确定了潜育化、沼泽化土壤在四湖和洞庭湖地区分布以及潜在威胁面积,并依此分析了三峡工程对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的影响。在大量调查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当地潜育化沼泽化土壤的改良利用途径。
污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但如不进行科学管理,又可能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本文讨论了污灌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特性,结合现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污灌对土壤、地下水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污灌影响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地下水动态在线监测 地下水动态在线监测 一、引言 地下水动态监测则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水井、泉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技 术要求,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试验与综合研究的工作。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为 了进一步查明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 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 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全数字网络化平台管理,将前端数字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无 线通信终端,通过gprs/3g网络传回到控制中心及各监控中心,实现分布监控,集中控 制和管理的功能。 环境保护技术与工程——地下水动态在线监测 三、工作方法 1.地下水动态监测 地下水动态监测点按监测内容可分为水位、水质、水量及水温监测点,监测点应尽 可能进行多项内容的监测。 2.地下水均衡试验 通过人工模
介绍了鄱阳湖水质现状,并通过鄱阳湖湖口水位、湖区水位、入湖五河来水及长江干流来水等,定量分析了在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的2004~2007年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湖口水位降低较快,湖内需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有小幅提高,但水质主要受入湖五河来水的影响,而受三峡工程的影响不大。
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对荆江和城陵矶地区补偿的调度方式,采用大湖演算模型对1996、1998、1999年洞庭湖区3种不同来水组合的典型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不同的实时调度方案,其作用相差大,且对于不同的来水组合类型的洪水,不同的调度方式其作用大小不一样,对于历时不长,长江干流洪水与湖南省"四水"恶劣遭遇的湖区洪水,作用较大;对于湖南省"四水"来水为主的典型洪水和长江干流与"四水"长历时复峰恶劣遭遇的湖区洪水其作用较小。
长江水利委员会在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勘察阶段对三峡工程坝址区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了明确的评价,即除少数泉水外,绝大多数地下水对砼不具有腐蚀性。2000年1月,永久船闸南北两侧共14条排水洞内出现ca质析出物和红棕色fe质析出物后,人们一方面质疑初勘阶段关于地下水对砼腐蚀性评价的准确性,怀疑地下水对砼可能具有腐蚀性;另一方面想弄清地下水对保证船闸高边坡稳定至关重要的锚索、锚杆是否具有腐蚀性等,以便设计决定是否需采取措施及采取何种措施,以确保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为此,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对地下水的各种可能补给源以及不同空间位置的地下水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前期勘察阶段地下水化学试验成果,对永久船闸区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了评价。
利用河流动力学saintvenant方程组,通过建立描述长江水情的数值模式,进行三峡工程对长江城陵矶站水位影响预测。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城陵矶站与洞庭湖各湖区水位代表站的水位相关关系,研究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
三峡水库的调蓄对安乡的防洪抗灾作用不十分明显,安乡的防洪抗灾任务依然繁重。文章提出,要减轻安乡的防洪压力,还需控制澧水和沅水的洪水来量,采取疏通洪道与加高加固堤防等防洪措施。文章以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三峡工程的建成无疑会对武汉的防洪起到重大作用,但也会在河道冲淤、险段变化,以及城市排渍等方面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这些方面近几年在武汉已显端倪。该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定性分析,也对三峡建成前后相关数据进行了量的比较,并提出相关对策。值得说明的是,这些现象虽然从定性上分析与三峡建成有必然联系,但由于三峡工程建成期较短,其天然来水等水文要素历时短而代表性不强,加之其它方面偶然因素,相关数据比较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加强对其长期观测和研究非常必要,以便将来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定量分析。
本文基于冻融期间大田测坑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自然冻结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对稳渗率的影响和冻融期间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入渗能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土壤的相对稳渗率随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减小;冻融期间地下水埋深小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始终小于地下水埋深大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通过其对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实现.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季节性冻土地区冬、春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对室内均质土柱试验,研究了地下水埋深在80cm、60cm、40cm的情况下,土壤盐分运移的变化及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土壤剖面的盐分分布影响显著。不同地下水埋深土柱积盐规律相似。随着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大,积盐的时间依次延长。当地下水埋深达到80cm时,在试验条件下以毛管水形式上升的地下水已经无法快速到达土柱表面,在该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土壤积盐强度不大。灌水后,土壤表层盐分随水分向下运动。
三峡工程的影响 引言:三峡工程规模浩大.影响因子众多.其可能产生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受到国内 外广泛关注。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一直是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建设和运 行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而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评价是三峡工程决策的基本 依据之一,也是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 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 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 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 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一.三峡工程概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 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 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改变河流下游自然的水文过程,下游河流及通江湖泊的各种变化与上游水沙过程的改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峡工程运行后将会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产生何种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在阅读了近百篇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的论文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洞庭湖对三峡水库建设的响应,从三峡运行以来对洞庭湖水情和淤积的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以及城陵矶水位流量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以期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对其工程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文章从渗流、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工程等方面,对地下水给建筑工程所带来的影响做了进一步阐述。
三峡工程对宜昌市场物价的影响宜昌市计委统计局物价局课题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自1993年正式进入施工准备阶段,特别是1994年正式开工以来,给宜昌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1993年、1994年宜昌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4%和25.6...
矿区地下水动态研究是山西亟待解决的重大需求问题。针对山西矿区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等现状,通过分析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开采现状等监测数据资料,以feflow模型和gis技术为平台,构建山西矿区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进行地下水动态研究,模拟并预测了4种不同情境下矿区地下水动态过程,从而定量分析采矿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揭示矿区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矿区开采强度提高10%、30%、50%时,地下水整体流场和运动趋势没有大的变化,但在矿区南部地下水流场发生突变,等值线形变,且在东南部形成一个水位变化剧烈的低水位带,迫使地下水流向发生偏转。水位分析表明采矿活动会造成地下水位整体下降,下降幅度与开采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表明,当开采强度保持现状或提高10%,地下水系统仍然处于正均衡,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当开采强度提高30%、50%时,系统转为负均衡状态,补给量小于排泄量,地下水水量大幅度减少。研究成果可为矿区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为有效遏制矿区水环境恶化、确保矿区水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 (1980年版)中的有关章条和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近15年来生产实 践的经验制定的煤炭行业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引用标准等效。本标准对地下水观测方法的 自动化问题,由于目前煤矿区应用较少,故未作规定,但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观测仪表及自 动控制技术。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梦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制定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规划、设计、工程 质量检查、观测报告编写、审查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 mt/t633—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12—30批准1997—1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1980年版)中 的有关章条和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近15年来生产实践的经验制定的煤炭行业标 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引用标准等效。本标准对地下水观测方法的自动化问题,由于目前煤矿区应用较少, 故未作规定,但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观测仪表及自动控制技术。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梦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区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制定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检查、 观测
浅析北京市郊区地下水动态特征 摘要:根据北京市郊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观测资料,采用数 理统计方法在对其地下水动态类型及典型井水位动态过程曲线分析 的基础上,分析了潜水、承压水和地下水水位多年动态变化特征,为北 京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及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 依据。 关键词:北京市地下水 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 高,地下水占全市供水量的2/3左右。随着北京城市建设以及农村城镇 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逐渐成为制约首都社 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3]。 1研究区概况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本次研究的北京市郊区位于永 定河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 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十分悬殊。研究区属于永定河水系。研究区地 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山前的侧向径流及大气
职位:主任结构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