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根据三峡库区特有的地理及气候特点,分析了三峡水利工程对能源植物带来的影响,初步提出了三峡库区能源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为库区发展生物能源提供决策依据。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为30m的永久性消落带,其最大出露面积可达1.1×104km2.可持续利用消落区内土地资源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总结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四种模式:工程防护模式、季节性农耕模式、防护林模式和植被重建模式.
该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即被动性、时限性、区域性和补偿性;介绍了为了做好移民安置工作,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即移民补偿与移民就业保障的关系、移民安置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移民迁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移民搬迁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移民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等。
阐述了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对三峡地区的环境影响,揭示了受工程影响所产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问题,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大系统影响的模糊性,提出了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的概念,介绍了应用可靠性分析方法评价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三峡水利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对策
1994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施工,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它的建成,实现了中国人长久以来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并创下了世界水利工程中多项第一的纪录,成为又一项工程奇迹。
本文对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对三峡地区的环境影响作了综合评价,揭示了受工程影响所产生的大气环境,不环境,生态环境等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若干问题,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大系统的影响模糊性,提出了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的概念,同时试图应用可靠性分析方法来评价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针对三峡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与治疗对策。
在长江三峡兴建大坝将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巨大工程,此工程不仅涉及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泥沙、移民等问题.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建坝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综合评价利弊得失.
最终给出的预报结果是“确定”的量值,但实际上,各种动力条件都存在一个长期分布规律的问题,波浪的长 期分布中常用到重现期的概念,这一概念早已应用到港口、海岸等工程中建筑物的设计中,并写入了相关的 规范。但这种长期分布的概念尚未应用到工程泥沙的预报中来。因此,给出的预报值并不是指某一指定的 年份或指定时段必定发生的实际值,两者存在偏差是正常现象,如果预报值与某一指定年份或时段发生的实 际值恰好一致,则该预报值必然与其它年份或时段发生的实际值很难一致。因动力条件(波浪、潮流、风暴 潮、河口的下泄洪水等)是在逐年逐月逐日地变化,所以工程泥沙的发生量(冲、淤等)也是逐年逐月逐日在变 化,即工程泥沙的发生量同样存在一个长期分布,也即概率分布。展望未来,工程泥沙应能预报出不同概率 的发生量,给出工程泥沙发生量(如某港航道的年淤积量)的概率分布,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楚”预
6月1日,雄伟壮丽的三峡二期工程开始下闸蓄水。两个月后,三峡之光将照亮以三峡为圆点,直线距离1000公里为半径的神州大地。回眸三峡工程10年的奋战历程,可以看到,中国百姓不仅创造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解决了三峡百万移民这个世界级难题,还创造了多项可以永载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建设史册的世界之最。
本文对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对三峡地区的环境影响作了综合评价,揭示了受工程影响后所产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若干问题,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大系统影响的模糊性,提出了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的概念,同时试图应用可靠性分析方法来评价各种不确定性的环境因素。针对三峡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与治理对策。
一直以来,水利工程就是一个地方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幅员辽阔,有着很大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发展空间。本文着重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经济、环境、社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方向,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峡水利工程二期围堰的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二期围堰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关键,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期短。首先在一般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基础上,针对工期围堰工程建设的特点,对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枯水河床基岩深橹问题、堰基细砂层振动液化与渗透稳定问题、堰...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实现水利工程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浅谈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措施,以抛砖引玉。
三峡工程是一座以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等综合利用的特大型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最大下泄流量达102500m3/s;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0mw,单机容量大(700mw),装机台数多(26台),电站变幅水头大(达40m);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高(113m),通航要求高,一线下水年通过能力达5000万t,一次需通过万吨级船队,船闸规模大且在左岸山体开挖形成;施工导截流流量大,技术复杂;混凝土工程量大,浇筑强度高等。因此,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长期设计研究,在枢纽总布置、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施工导流和施工总进度设计技术方面,大胆应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成功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技术水平,促进了我国的水电技术发展。
按照三峡工程观划,选择库区湖北省境内淹没损失最重和搬迁人口最多的秭归县归州镇和《秭归县移民安置规划(草案)》选定的本县迁入地区茅坪乡的农村为观察对象,对其自然环境、环境医学条件,水源卫生和人群健康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测定了饮水碘、氟的含量,居室内丙种射线强度,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查茅坪4.8万和将要迁入的1.1万人口的健康状况。调查得到的大量监测数据为制定卫生规划和防病对策提供充分的医学依据。
按照三峡工程观划,选择库区湖北省境内淹没损失最重和搬迁人口最多的秭归县归州镇和《秭归县移民安置规划(草案)》选定的本县迁入地区茅坪乡的农村为观察对象,对其自然环境、环境医学条件,水源卫生和人群健康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测定了饮水碘、氟的含量,居室内丙种射线强度,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查茅坪4.8万和将要迁入的1.1万人口的健康状况。调查得到的大量监测数据为制定卫生规划和防病对策提供充分的医学依据。更多还原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发扬着大禹治水的精神,变水患为水利。华夏子孙长期继承了炎黄二帝开创的农耕文明,开拓富饶的国土。如今,值此新旧世纪之交、跨越千年之际,中国人民正在建设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着手开发利用以水为主的多种国土资源。通过本文,笔者试图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与国土资
三峡工程对库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同时这些影响在时间分布上又具有不均匀的特性。要实现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开发性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根本性方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完善专业设施建设,减少和消除移民贫困,加强移民教育和智力开发,提高库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衡水市是河北省水资源最为匮乏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矛盾最为尖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衡水市水利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衡水市水资源能否保证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和预测了衡水市水资源现状和远景,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四个方面措施。
构建了涪陵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协调性、持续度等3个方面分析了移民工程对涪陵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找出移民工程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关键因素,以实现涪陵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论为三峡水库移民工程促进了涪陵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的增长,但对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的促进作用持续性不强,移民工程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关键因素是人口可持续发展。
长江流域径流量大,但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宜昌站枯水季节11~4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21%,1~3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7.4%。随着上游众多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工程的兴建,对增加宜昌站枯季径流,提高三峡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分析长江上游水文资源特性基础上,以长江雅砻江和乌江梯级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为典型,分析了长江上游水库梯级对三峡工程枯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水库的调节作用是明显的,有效地增加了三峡坝址的枯季径流量。
职位:城市建设机械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