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克里阳山区的钾质煌斑岩呈脉状产于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变质沉积岩中,其主要岩石类型有:金云母透辉石煌斑岩、假白榴石透辉石煌斑岩和含球粒透辉石煌斑岩。所有岩石具有低的SiO2(41.31%~44.84%)、TiO2(0.75%~0.86%)和高的MgO(7.30%~11.33%)和K2O(4.01%~6.01%)含量,K2O/Na2O比值介于2.77~12.49之间。同时,它们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Th、U、K)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的特征,并且具有高的Sr同位素比值、相似的高度分异的REE配分模式。这些岩石的母岩浆来自于金云母角闪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富集地幔,是该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约5%~10%的产物,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较弱。富集地幔是俯冲的板块释放的富含钾质流体交代的结果。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断续出露一条侵入岩带,总长度800多公里。岩石组合是: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各种类型岩石的化学组成显示了清晰的钙碱性岩浆演化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富集型,而且,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对平坦。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而ta、nb、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著贫化。这些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均证明,该侵入岩带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断续出露一条侵入岩带,总长度800多公里。岩石组合是: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各种类型岩石的组成显示了清晰的钙碱性岩浆演化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富集型,而且,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对平坦。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而ta、nb、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著贫化。这些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该侵入岩带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
古堡泉岩体位于甘肃北山裂谷带的南带,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株状,出露面积约1.7km2。主体岩性为辉长岩,含有较多的橄榄辉长岩、辉石橄长岩析离体,各岩相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大部分样品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少数样品属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中tio2、k2o、p2o5、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丰度很低(∑ree=5.29×10-6~17.30×10-6)。εnd(t)=+6.9‰~+8.1‰,εsr(t)=+2.3‰~+17.3‰,206pb/204pb=18.463~18.645,207pb/204pb=15.604~15.634,208pb/204pb=38.351~38.497。岩体源区可能为先期发生过部分熔融的亏损型地幔,岩浆在运移过程中遭受了显著陆壳物质的混染。原生岩浆为富铁贫镁的玄武质岩浆,在上侵和运移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以单斜辉石和橄榄石为主的暗色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不同程度斜长石的堆晶作用。岩体是地幔尖晶石橄榄岩在较低压力下发生较大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1矿床地质概况普朗铜矿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印支期壳幔型中酸性斑(玢)岩控制,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自上而下可分为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和喇嘛哑组(t3lm)。火山岩主要是晚三叠世卡尼期至诺利期的以安山岩为主的钙碱系列玄武岩-安山岩组合。普朗复式岩体主要侵入于图姆沟组的砂板岩和安山岩中,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和祁漫塔格-东昆仑造山带的过渡带的昆北断阶带。钻探揭示第三系盆地基底广泛分布花岗岩基岩。岩石学特征表明属二长花岗岩类,副矿物以锆石为主。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具较高含量的sio2和al2o3,属过铝的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强不相容元素rb、ba、zr等强烈富集,ta、ce、nb、sr、th等中等不相容元素富集中等;弱不相容元素y富集。岩石稀土总含量大多在194.41~231.63μg/g之间;lree/hree比值为2.31~2.4;岩石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中eu负异常明显,中等亏损;ce略有亏损;eu/sm值在0.15~0.16间。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熔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投影于同碰撞期的区间,岩石是同碰撞构造环境下形成,为早古生代洋陆转换时的岩浆活动,属于加里东期造山旋回时期产物。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地质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灰家堡金矿田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矿集区中重要金矿产地之一,该矿田处 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之交接部位。灰家堡金矿田主要包 括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紫木凼大型金矿床、太平洞大型金矿床以及其它一些金 矿床(点)。灰家堡金矿田的金矿体主要产于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的不纯碳酸盐 岩中,受灰家堡背斜和次级断裂控制明显。 矿体多呈层状、脉状产于断裂构造和层间破碎带中。矿石结构主要以自形晶 (半自形晶)结构、环带结构、交代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以浸染状构造、脉 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以黄铁矿、毒砂、自然金为主,脉石矿 物以方解石、石英和白云石为主。 金主要以包裹体金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和毒砂的晶体缺陷中。矿田内围岩蚀 变以去碳酸岩化、黄铁矿化、硅化、碳酸岩化为主,并与金矿的形成关系密切。 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卡林
文章对浙西地区里山岭中生代花岗斑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判定了岩浆源区、花岗岩类型,并进行岩石成因讨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及有关地球化学图件处理结果,初步判定花岗斑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古亚洲洋成矿域准噶尔—南蒙古成矿带北塔山—琼河坝铜、镍、金、铁成矿区,是东噶尔琼河坝矿集区有新突破的斑岩铜钼矿床之一。笔者从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方面入手,分析认为含矿斑岩主要为一套中晚志留世的中酸性岩石,围岩为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o2-3hcq),是早古生代的斑岩铜矿,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古生代斑岩铜矿床。成矿期次主要分为黄铁矿-石英、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碳酸岩-石英3个阶段。矿石含70%多黄铁矿,15%的黄铜矿,还有少量磁铁矿和辉钼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褐铁矿和蓝铜矿。矿石中矿物组合显示中-低温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蒙西铜钼矿床的岩石属高铝高钠钙碱性花岗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相对亏损。(yb+nb)-rb和y-nb判别图解表明岩石形成于火山弧。(r1-r2)构造图解表明为同碰撞期花岗岩,由此可以初步确认该地区主要侵入岩形成于同碰撞壳源参与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所以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构造属性为同碰撞期大陆岛弧,说明了东准噶尔为早古生代存在构造-成矿作用。
金堆城钼矿床和八里坡钼矿床是金堆城钼矿集区两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体均分布于花岗斑岩及安山岩中,钼矿化均发育于斑岩中及其外接触带的安山岩内。金堆城钼矿床已开展了矿床地质、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含矿岩体及含矿裂隙性质与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在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认识还
巴楚隆起区主体部位的寒武系多为典型浅水局限台地蒸发相、潟湖相沉积,因此不存在与柯坪地块露头区玉尔吐斯组类似的黑色优质烃源岩,仅为含石膏泥质白云岩或白云质泥岩型烃源岩。生烃和排烃过程发生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储层以微晶白云岩为主,残余颗粒白云岩次之。理想勘探区块位于潟湖边缘斜坡带及后期构造作用较强的断裂带,下部烃源岩与下—中寒武统盐岩—石膏层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具备油气成藏基本条件。以巴什托—先巴扎构造带与康塔库木构造带、古董山构造带—卡拉沙依构造带北段间夹区块、和田1井构造带最具优势勘探潜力。
粤西黄岭岩组分布于高州东部,其花岗质岩石为东向西可分出三种岩性单元:黑云母斜长花岗质-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石榴石黑云母花岗闪长质初糜棱岩和揉皱片麻状石榴黑云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岩,各单元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
皖南及邻区早白垩世中—晚期酸性岩浆岩产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岩体类型为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岩体含有丰富的锆石、富f的萤石及富含稀土的磷钇矿、独居石、褐帘石等矿物。主量元素具较高含量的sio2和k2o,较低含量的tio2、mgo、cao,高(na2o+k2o)/al2o3值,高feot/mgo比;富集ree(eu亏损),hree亏损不严重,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海鸥型;明显富集zr、nb、rb、ta、y、yb,显著亏损cr、co、ni、v、ba、sr。地化特征分析认为早白垩世中—晚期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产生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是正常安山质地壳在皖南印支期加厚地壳熔融结束之后继续受地幔物质底侵部分熔融所形成。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线分布着大量的强过铝质花岗岩。与一般强过铝质花岗岩相比,其sio_2含量、al_2o_3/tio_2,比值(小于100)、rb/sr比值和rb/ba比值低,但cao/na_2o比值高(大于0.3)。稀土元素复杂,正eu异常、负eu异常、eu异常不明显均发育,大致可以分成2种类型:第一类具有中等程度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缓;第二类轻稀土特征与第一类一致,但其重稀土变化大。稀土元素特征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其源岩不同。lile(k、rb、ba)相对富集,hsfe(nb、ti、p)亏损,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区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区成分为杂砂岩,熔融温度较高,来源较深,其构造环境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一致,属高温型碰撞带,应为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和东北陆块古元古代踫撞峰期后岩石圈伸展的产物。
红山花岗岩体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和自形的钠长石组成,次要矿物包括原生铁锂云母、黑云母和黄玉等;岩石具有高sio2、k2o、rb、nb、ta、th、u含量,低cao、p、ba、sr、zr、hf含量以及富a1(acnk>1.1)和强烈eu亏损(eu/eu50、nb/ta>5、低的ree四分组效应以及y/ho比值仍处于球粒陨石范围也指示,尽管在演化晚期岩浆富集了一定的流体,但红山花岗岩没有进入典型的流体分离阶段。分离结晶模拟显示从早期到晚期红山花岗岩发生了20%~30%以钾长石+斜长石为主和黑云母次之的分离结晶作用,同时伴随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的分离。红山花岗岩具有高的(87sr/86sr)i(0.723)和低的εnd(t)(-9.8~-12.5),nd模式年龄介于1.64~1.92ga之间,不同于中元古界桃溪岩组和震旦纪变质围岩的同位素组成。结合部分熔融模拟,认为中、新元古代的变质围岩可能不是红山花岗岩的源岩。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的特征暗示红山花岗岩的源岩很可能是类似于古元古代麻源群的变质岩。花岗岩的原始岩浆是在850℃以上由泥质变质岩为主的岩石经30%以上的部分熔融产牛;岩浆主要结晶
敖仑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拉木伦河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及长英质角岩中。矿区脉岩发育,多形成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成矿之后。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赋矿斑岩具有高si、富al、na,低ca、mg和fe2o3t,a/cnk值小于1.1等特征,为偏钠质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具微弱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异比较明显,lree/hree值在11.43~18.33,lan/ybn值在14.64~37.55;岩石具高sr(>400×10-6),低y(≤18×10-6)和yb(≤1.9×10-6),显示出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矿区后期的脉岩中,流纹斑岩与赋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别较大,具有低sr,高y和yb,明显的负eu异常等特征,反映其构造背景为张性环境;英安斑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异度高于流纹斑岩,但略低于花岗闪长斑岩。通过分析矿区花岗岩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认为敖仑花铜钼矿床具有有利的成矿条件和很大的找矿潜力。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及其附近的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主要侵位于汝阳群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获得三个岩体的主体岩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32.8±0.8ma、131.9±1.1ma和120.9±0.8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三个岩体的岩性虽有差异,但主体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三个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高硅、高钾、贫mg、贫ca、高碱度率、高feo~*/mgo比,和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a、zr、hf以及总体亏损不相容元素ba、p、sr、ti和nb等特征。sio_2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k_2o/na_2o比较高,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023~1.094之间,属弱过铝质,mgo和cao含量较低。微量(包括稀土)元素特征总体相似,∑ree含量总体较低,lree相对hree元素富集,具弱-中等负铕异常,(la/yb)_n比9.32~42.43,ga/al(10~4ga/al)比、nb/ta比、rb/nb比均与a型花岗岩的类似;t_(2dm)约为2.0ga,ε_(nd)(t)值在-12.4~-13.5之间,与秦岭群负片麻岩的相似,(~(87)sr/~(86)sr)_i初始比值在0.70648~0.70823之间,表明物源来源于壳源。综合分析表明,三个岩体的花岗岩均为壳源铝质a2型(pa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早期俯冲进入华北克拉通南缘下部地壳中的北秦岭古老基底秦岭群负片麻岩的部分熔融以及分异作用,源岩熔融的热量主要由拆沉作用诱发的软流圈上涌物质的底侵作用提供。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伸展环境。
杨木杆硼矿位于辽宁省宽甸县,产出于古元古代南辽河群下部里尔峪岩组中,为一中型硼镁石型硼矿。矿体走向se,倾向ne,倾角70°~80°,直接赋矿岩石为蛇纹岩、蛇纹石化大理岩,矿体顶板出现有热水沉积的电英岩。硼矿石主要由纤维硼镁石、板状硼镁石及蛇纹石、白云石等组成。常见的变余沉积及变质、交代等组构。硼矿石品位b2o3随mgo含量增长先是稳步增长,然后在b2o3含量大于7%时,mgo含量稳定在45%~48%范围内。矿石中富含cs、nd、ta、sn、cd等微量元素及f、ch4等挥发分,稀土总量从5.73×10-6~70.98×10-6,具eu负异常。δ13c在-2.6‰~-10.4‰,δ11b在9.6‰~11.1‰。杨木杆硼矿为受变质的与深源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水沉积矿床,同时存在的蒸发气候条件提高了硼富集成矿的效率。
尖顶山锶矿是柴达木盆地内大型的天青石矿床,通过对矿区进行野外考察和取样,对尖顶山锶矿矿石进行了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锶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在对尖顶山矿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尖顶山天青石矿区的googleearth图像的遥感地质解译,发现尖顶山地区的天青石矿层赋存于第四系七个泉组,而不是第三系的狮子沟组。并且前人所划分的n2s2-1和n2s2-2地层不应该属于上新世的狮子沟组,而应划入第四系七个泉组。
广东南山花岗岩体位于陂头复式岩体西端,锆石的shrimpu-pb年龄为158.1±1.8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以高硅、富碱、贫ca和mg以及高tfeo/mgo、低cao/na2o为特征。其k2o/na2o>1,a/nk=7.8~11.92,a/cnk=1.33~1.68,属过铝质碱性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含稀土元素(除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9~0.16)以及zr、y、th、u、nb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ti等,高10000xga/al(比值大于2.6)。在zr、nb、ce、y对10000×ga/al以及tfeo/mgo-sio2等a型花岗岩多种判别图上,投影点主要落在a型花岗岩区,而与高分异的i、s型花岗岩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均指示,南山岩体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通过y-nb-3ga和y-nb-ce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将其进一步划分为a2型花岗岩,代表其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之下。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认为南山花岗质岩浆可能形成于相对挤压的中侏罗世。而在晚侏罗世早期相对拉张的作用下,岩石圈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壳的泥质岩和少量砂质岩受到幔源流体富集后发生部分熔融后上侵形成铝质a型花岗岩,且有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
考古学家利用矿物学和化学方面的数据曾发现了史前人工品与其产地之间的联系。类似的方法也能够用来研究古代砂浆。因此,考古砂浆的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化学)特征就能应用于其修复和处理的工作中去,并且能够用于研究砂浆的加工技术和年代的测定。此外,利用考古砂浆的矿物学和化学特征还能确定其原料的种类,判定其原料的来源。
化学地球动力学及深部过程地球化学示踪——一引言 (一)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提出与基本构想 1.化学地球动力学产生的背景 除了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示踪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地幔地球化学发展的一般基础外,直接影响到化学地球动力学产生的因素...
塔里木板块内部发育了大量由早—中二叠世板内岩浆作用所形成的、以玄武岩类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等,残余分布面积约20万km2。而二叠纪时期是塔里木板块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塔里木板块结束了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沉积阶段。通过对塔里木板块的岩浆作用特征和石炭纪—二叠纪沉积相的分析,笔者讨论了这一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板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的沉积作用所起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巨量玄武质岩浆作用的沉积响应过程模式。
北祁连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中—南祁连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加里东造山带。永登石灰沟位于北祁连东段,跨奥陶纪岛弧构造带。永登石灰沟一带奥陶系主要分布中堡群,其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大理岩、板岩及变质砂岩。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岛弧火山岩共生的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形成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背景。但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其受陆源影响不明显,为远离陆源的深水盆地沉积。推测北祁连奥陶纪处于多岛洋的构造背景,北祁连奥陶纪存在宽阔、多岛的古洋盆。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年龄多集中于300ma左右,在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铝、富碱、准铝质—弱过铝质、贫钙、低镁,10000×ga/al比值较大,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及zr、y、ga等元素,sr、ba强烈亏损,稀土配分模式图呈现典型的右倾"海鸥型"等,并且在a1-a2型花岗岩判别图解显示具有典型的铝质a型的a2型花岗岩特征,表明a型花岗岩可能是年轻地壳(洋壳和岛弧)部分熔融形成的英云闪长—花岗闪长岩质岩浆经进一步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具备规模成矿的条件。
职位:市政公用工程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