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延安窑洞明灯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 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延安是唯一具有两个圣地称号 的城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圣地, 在黄帝陵和轩辕庙中, 埋葬和敬奉着中华民族 的始祖,轩辕黄帝,护佑着中华龙脉的薪火相传。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共 中央在延安 13年,领导了八年抗战,孕育了延安精神和毛泽东思想,掀开了革 命历史的崭新篇章。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党的教育工作者,到延安瞻仰是我多年的心愿。 8月8日早上,我从乌审旗出发,中午到达延安革命旧址杨家坪石窑宾馆,沿延 河水东行,在宝塔山下留影,就直奔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 。整个馆区由馆 前广场和纪念馆组成,广场平坦开阔、绿地成片,繁花似锦,正中巍然耸立毛泽 东青铜像,名为 "高瞻远瞩 ",毛泽东身着中山装, 双手叉腰目视远方, 浩气凌霄。 进入序厅,一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窑洞建筑的结构分析 黄才华王泽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窑洞建筑作为黄土地带的典型建筑,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政治价值,因此 有必要对窑洞的维护与加固进行重视。 [关键词]窑洞结构简化分析计算 analysisofthestructureofthecavedwelling huangcaihuawangzejun (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shanxi xi’an710055,china) [abstract]:thecavedwellingconstructiontakestheloessregionthemodelcon
介绍了生态、住、屋、居、家、民居等的涵义,阐述了乡土建筑、风土建筑的存在形式及意义,论述了民居中的窑洞建筑形式及生态建设方法,体现了窑洞建筑的优势,指出窑洞建筑是我国民居建筑中的文化宝库之一。
本文从陕北窑洞建筑门窗装饰线的各种造型与变化中得出一定的构成规律,其规律性与整体性使窑洞门窗纹样更具有严谨性与规格性,说明陕北窑洞门窗的纹样造型丰富多变且组合精美巧妙。
文章通过对窑洞建筑的重新定位及设计,结合陕北的地形、地貌及地域特色,使之成为陕北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民居。既符合陕北人民的居住习惯,又能彰显名族特色。窑洞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其他建筑相比投资少,成本低节能环保、美观大方,又是陕北旅游的一大特色。
目前山西省多地还普遍存在危险土窑洞,多数土窑洞由于土质情况、年久失修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山西省石楼县根据本地土窑洞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多户危险土窑洞作为试点进行砖衬券加固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目前山西省多地还普遍存在危险土窑洞,多数土窑洞由于土质情况、年久失修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山西省石楼县根据本地土窑洞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多户危险土窑洞作为试点进行砖衬券加固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介绍了下沉式窑洞的平面布局、墙体材料、供暖系统及采暖方式,并对其热工性能及节能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下沉式窑洞在热工方面的缺陷并分析了其原因,最后展望了北方传统乡土民居的未来,以使传统的民居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 专业资料 一、编制依据 1、《警察职业学院-学员培训公寓2#》施工图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2010版 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1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 二、工程概况 (一)建筑部分 1、项目概况 1.1本工程为警察职业学院-学员培训公寓2#,位于省皋兰县。, 1.2本工程为一层砖混结构。室外高差0.45m,建筑高度6.1m. 1.3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862.75m2,总建筑面积862.75m2. 1.4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1.5本工程为单层学员培训公寓,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设计标高 2.1本工程标高为±0.00
窑洞是陕北地区的特色建筑形式,它不仅是当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结晶,而且符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文以陕北地区传统窑洞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提出了陕北地区传统窑洞建筑的通风设计策略,旨在探索传统窑洞建筑改造的新方式。
1 一、编制依据 1、《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员培训公寓2#》施工图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 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二、工程概况 (一)建筑部分 1、项目概况 1.1本工程为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员培训公寓2#,位于甘肃省皋兰 县。, 1.2本工程为一层砖混结构。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高度6.1m. 1.3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862.75m2,总建筑面积862.75m2. 1.4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1.5本工程为单层学员培训公寓,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设计标高 2.1本工程标高为±0.000
河南地区的广大农村,仍然保留着较多的农业社会特征,在乡村都市化的过程中,因建筑形态而破坏生态环境的教训屡次三番,令人痛定思痛。本文试图在文化意义上,对河南豫西窑洞宅居建筑,进行一些文化理念的初步探讨。以求对当前农村的都市化建筑风尚,揭一点有益的启示。
生土建筑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生土建筑始于人工凿穴,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土建筑在生态、节能、环保等方面展现的优势逐渐被国内外建筑界所关注。窑洞是生土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也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几大类生土建筑中仍处于活性状态且持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民居,广泛分布于我国陕北、山西、陇东、宁夏南部及豫西等地。
以延安某六排旧窑洞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内容与方法,找出其突出灾害和灾害隐患点——黄土高陡边坡变形隐患、黄土湿陷陷穴,确定评估重点,划分场地适宜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防治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窑洞式生土建筑聚落孕育了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体现出人地和谐发展观,是陕北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陕北的窑洞式建筑聚落发展及概况,分析其建筑、生态及文化、美学价值,探讨窑洞聚落不同层面的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深挖黄土文化内涵,在西部大开发及红色旅游蓬勃发站的历史机遇下,将窑洞文化旅游打造成为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特色建筑形式,其选址、建造、取暖、防水等各方面都蕴含着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本文通过对窑洞建筑中这些生态机理进行研究,对于保护和建设这类民居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也具有借鉴和推广的必要性。
简要概括了黄土高原窑洞演化的历史,指出经济欠发达是中西部地区窑洞仍在被使用的根本原因,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三堠镇建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老窑洞为研究对象,指出其改造的意义,并对实际窑洞改造工程中的措施、手段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改造后仍存在的缺点及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窑洞生活经历和体会以及对窑洞建筑的研究,认为发展窑洞建筑对于解决人口激增、土地锐减、能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能够区别地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和土质条件,扬长避短,将窑洞建筑与现代化
采用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选择了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坡度和地表稳定性8项指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废弃窑洞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胡同式废弃窑洞,除土壤有机质为中等适宜等级外,其余7项指标均达到非常适宜等级;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地表坡度、地表稳定性4项指标为中等适宜等级,其余4个评价指标均达非常适宜等级,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均适宜进行土地复垦;土壤性质对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均没有明显的限制,但在土地复垦工程和复垦后的土地利用中需要考虑改善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地表坡度和地表稳定对胡同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不存在限制性影响,但对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影响,需要采取工程以及生物措施来改善地表坡度和塌陷对复垦后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
职位:堤坝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