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采用水泥加固云南红粘土路基是一种有效方法。对水泥与高含水率红粘土按照不同配比制作而成的试块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声发射无损检测(AE)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抗压强度与水泥掺量呈对数关系增长,增长幅度逐渐减小,且受高含水率影响的临界水泥含量约为20%~25%;检测高强度红粘土试块时,初期声发射活性较弱,而低强度红粘土试块的初期声发射活性较强,且低强度试块的应力水平突增点要比高强度的应力水平突增点在时间轴上提前。
利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对龄期28d下不同水泥掺量的红粘土进行了超声波测试。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法(fft),对声波信号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声波信号的频谱特征曲线。依据超声波波形、频谱特征及波速,对水泥红粘土的质量和水泥掺量范围进行了分析。通过疲劳试验,验证了超声波在水泥红粘土中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土体中的应用。
红粘土是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在我国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红粘土表现的工程性质具有差异性。就湘中南地区的粘性红壤土通过不同水泥掺入比及不同龄期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水泥红粘土的强度增长机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给出了不同掺量、不同龄期水泥土之间的强度推算公式。
本文模拟了对具有一定掺量水泥土进行了室内冻融循环试验,测试了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掺加ca(oh)2的情况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了在冻融循环条件下,不同水泥掺量及掺加ca(oh)2对水泥红粘土的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冻融循环后,对于未经ca(oh)2改良的水泥红粘土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峰值明显降低;经ca(oh)2改良的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峰值降低较小。
对中南地区特殊的红粘土进行工程特性研究,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得出该地区红粘土的基本物理指标,发现该地区各工点红粘土具有相似的膨胀性和收缩性,较好的压实性。特殊的固结变形特性导致红粘土层形成上硬下软的工程特性,这种特性将对地基变形和边坡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提出加固方法和措施。
红粘土路基填料的试验方法——采用干土法和湿土法对红粘土的路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从红粘土的矿物组成和结合水分布等微观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导致不同试验结果的原因.针对公路部门的生产实际,提出了红...
为配合有限元计算分析的需要,从桂林市某工地现场取红粘土,在室内制作水泥土样,进行水泥红粘土的室内三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duncan-chang模型参数。
为了改善不良土的力学性质,满足实际工程施工需要,水泥改良土逐渐成为路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填料。对湖南某地区红粘土完成了素土与水泥改良土,不同的压实度,浸水与不浸水条件下的压缩试验,并分析了其压缩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泥改良红粘土土样的压缩变形较素土土样明显减小;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实度越大,土样的压缩变形越小;浸水条件下较不浸水条件土样的压缩变形要大。
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大型三轴试验研究了巨粒土的剪切特性。结果表明,水对巨粒土的剪切特性有重要影响;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弱应变软化型或应变硬化型,其形态主要取决于围压的大小;粗粒土具有明显的剪胀和剪缩特性,抗剪强度随着应力水平变化,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通过电镜扫描试验与图像分析手段,对加载前、后不同土性及不同水泥掺量的加固黏性土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定量分析其微观孔径大小、孔隙形状系数以及孔隙定向角等参数变化的影响,并探索其与加固土体强度及承载机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黏性加固土在加载前、后孔径分布和孔隙形状系数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水泥掺量小(5%)的加固土加载后孔径减小,孔隙形状系数增大,宏观表现为剪缩;而水泥掺量高(20%)的加固土加载后整体孔径增大,孔隙形状系数减小,宏观表现为剪胀;(2)水泥黏性加固土体无论其水泥掺量的高低,在加载过程中,其颗粒或团粒均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定向性的滑移或转动,从而导致孔隙长轴方向发生改变,孔隙定向角分布由均匀变为集中,孔隙定向性趋于显著。
粗粒土路基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大型三轴试验研究了巨粒土的剪切特性。结果表明,水对巨粒土的剪切特性有重要影响;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弱应变软化型或应变硬化型,其形态主要取决于围压的大小;粗粒土具有明显的剪胀和剪缩特性,...
文章通过某高速公路粘土填方路基强夯加固的实例,在分析试验区强夯施工现场地面沉降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监测资料基础上,结合强夯处理后多种手段检验地基加固的效果。可以认为采用强夯法加固路基,不仅可提高地基承载力,而且可以加速填方路基的固结沉降;同时通过提高路基加固后的均匀性来减小工后的不均匀沉降。运用这一强夯新工艺加固软粘土地基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非饱和红粘土三轴试验研究——利用非饱和三轴系统进行不同围压和不同基质吸力的三轴剪切试验,求出了该典型红粘土的强度指标,并分析强度指标随基质吸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强度指标在进气值前后差异很大,且基质吸力大于进气值后出现了非线性变化的趋势,其...
通过现场试验路段,研究了渝湘高速秀山连接线强夯施工合适的压实夯能、夯实击数、压实效果。同时通过试验路段的修筑,确定了在现行强夯压实机具的情况下,渝湘高速秀山连接线强夯施工合适的路堤质量控制标准与施工方法。
结合红粘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并依据该段路基工点的地基沉降资料,综合分析评价灰岩残积红粘土路基沉降变形的预测计算,得出相关结论以供类似路基设计参考。
介绍了宜(章)—凤(头岭)高速公路红粘土填方欠压实路基现场强夯补强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结合现场试验的夯击沉降观测、压实度测试、钻孔取样、标准贯入和相应的室内土工试验,对红粘土路基强夯处治效果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处治使填土路基得到有效夯实,表层压实度提高到90%以上,含水量降低,土体抗剪强度明显提高,有效加固深度为6.4m。红粘土路基强夯加固影响范围为椭球体,其沿深度方向影响较大,而侧向影响范围小。最后,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与能量守恒原理,对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夯击次数和夯沉量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与现场夯沉量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中液限粉质粘土路基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通过应力控制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长春中液限粉质粘土路基在冻融前后的动强度、动模量特性。根据大量动三轴试验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得出了动剪强度与循环荷载次数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模量与动应变的关系表达式,为季冻...
湿陷性黄土路基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为有效预防黄土路基湿陷病害的发生,以银古高速公路辅路k13+140~200为试验路段,通过对黄土路基的颗粒组成和矿物成分分析,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路基的湿陷性破坏与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沿线广泛分布有中、弱膨胀土,为减少借土及弃土数量,以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控制工程造价,拟对膨胀土进行化学改良后用作路基基床以下路堤的填筑.本项目进行了一系列采用石灰及水泥作为掺和剂进行膨胀土改良的试验及研究,并以试验研究的结果作为依据,创新地采用6%石灰+2%水泥对膨胀土进行化学改良的方案,为膨胀土化学改良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职位:BIM技术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