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对40Cr钢进行了三种不同淬火温度的调质处理,进行了试样硬度测定和拉伸试验。通过金相显微组织分析了不同淬火温度对试样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830℃亚温淬火处理的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其显微组织中回火索氏体较其它试样细小均匀。这主要是采用临界淬火温度加热后奥氏体晶粒细化造成的。
研究了亚温淬火温度对30crmn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后,显微组织为细板条马氏体+弥散铁素体+残留奥氏体;硬度和抗拉强度随亚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冲击韧性先升高后降低,磨损量先减少后增加,在825℃亚温淬火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用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铅浴淬火对72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990℃→960℃→930℃→900℃,铅浴淬火温度从500℃升至530℃时,72钢组织由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铁素体变为索氏体+珠光体+少量铁素体,其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呈降低趋势。当加热温度为1010℃→970℃→930℃→900℃,铅浴淬火温度从530℃升高至550℃时,组织中索氏体含量增多,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逐渐升高,铅浴温度为540℃时,强度为1228mpa,伸长率为7.2%,断面收缩率均值为45%,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可作为3.0mm钢丝热处理的定型工艺。
本文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12cr2mo1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2cr2mo1钢在910~930℃温度区间进行淬火,其显微组织为均匀的贝氏体回火组织,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温度过低容易形成未溶铁素体,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原奥氏体晶粒长大,均会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
研究了淬火工艺对9sicr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9sicr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9sicr钢经常规热处理后冲击韧度不足。经860℃×30min淬火+200℃×9min盐浴等温淬火后,9sicr钢的硬度与常规淬火的硬度相当;再经180℃×2h回火处理后,冲击韧度比常规淬火的提高了49.5%,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0.15c-1.46si-1.56mn-0.06nb冷轧trip钢板等温淬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最佳的临界热处理工艺:在840℃两相区保温180s,再快速冷却到420℃并在该温度保温240s,进行贝氏体等温转变处理。采用这种热处理工艺,试验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其中铁素体占72%,贝氏体占20%,残留奥氏体占8%,可获得较佳的相变诱发塑性和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到2.5×104mpa.%,提高或降低贝氏体等温淬火温度都会降低强塑积。结果还表明,在840℃,适当的延长热处理时间可以提高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及残留奥氏体的碳含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强塑积。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0.11c-1.23si-1.65mn冷轧trip钢等温淬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840℃×180s退火+420℃×240s等温处理后可得到6.55%的残余奥氏体,此时可获得较佳的相变诱发塑性和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到2.28×104mpa.%,提高或降低等温温度都会降低强塑积。在840℃退火,适当延长退火时间,可提高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及碳含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对含碳化物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rbidicaustemperedductileiron,简称cadi)的组织、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温淬火后的组织为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在等温温度范围内(230~290℃),硬度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冲击韧性则逐渐升高;显微组织中的贝氏体针逐渐变粗。
研究了900~1050℃不同淬火温度,高碳中铬钢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碳化物逐渐溶解,1000℃时,基本全部溶入基体中;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1050℃时达到最大为23.6%;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950℃时硬度达到最高为60.5hrc,1000℃时冲击韧度达到最大为20j·cm-2。钢在静磨料磨损条件下,表现为切削磨损,主要受硬度和碳化物的影响,900℃淬火后,钢的耐磨性最好。
研究了900~1050℃不同淬火温度,高碳中铬钢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碳化物逐渐溶解,1000℃时,基本全部溶入基体中;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1050℃时达到最大为23.6%;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950℃时硬度达到最高为60.5hrc,1000℃时冲击韧度达到最大为20j·cm-2。钢在静磨料磨损条件下,表现为切削磨损,主要受硬度和碳化物的影响,900℃淬火后,钢的耐磨性最好。
等温淬火对60si2crva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用模拟热处理炉对60si2crva钢试样进行了低温等温转变处理,来 探索获得低温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将试样加热到1000℃保温20min奥氏 体化,然后快速冷却到稍高于ms温度保温不同时间。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处理后 的60si2crva钢的组织进行了研究。此外,还进行了硬度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定 量测定。 关键词:等温淬火;低温贝氏体 1.前言 钢中2%(质量分数)的si含量可产生一种独特的微观组织,即由贝氏体铁 素体、富碳的残余奥氏体以及一些马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因为si 可以抑制了脆性渗碳体的析出,使韧性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当残留奥氏体的含 量超过由t0曲线(成分相同的铁素体和奥氏体具有相等自由能时的温度一成分 曲线)给出的值时,无扩散生长被阻止,产生大量的未转变的奥氏体,这种奥氏 体在应
分析了含ni-cu-mo低合金的adi在不同温度下盐浴等温淬火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淬火温度从400℃降到340℃,针状铁素体和高c奥氏体不断细化,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越来越高,高c奥氏体量越来越低;(2)随着等温淬火温度降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不断升高,均在360℃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071.3mpa和8.14%,达到了抗拉强度>1000mpa、伸长率>8%的2个性能要求;(3)石墨球的不均匀分布是造成材料伸长率波动的主要原因,石墨球分布均匀,基体组织呈韧性断裂,材料的伸长率高;而石墨分布不均匀,基体组织则呈脆性断裂,材料伸长率就低.
通过om、sem、ebsd等手段,对20crmntih实验钢在不同淬火温度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升高,实验钢原奥氏体晶粒、马氏体块和马氏体束均增大,强度有所下降但拉伸塑性基本不变。按照hall-petchφ则,各个组织参数均对拉伸强度有控制作用,其中晶粒贡献最大。拉伸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断口均由韧窝组成,并伴随有二次裂纹的产生。
通过sem、室温拉伸试验分析了20crni2mo钢经900~1200℃淬火+200℃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20crni2mo钢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有所增加。不同淬火温度下,马氏体板条间均会形成一层很薄的残留奥氏体薄膜,而且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薄膜的分岔和弥散分布特征更加明显。拉伸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且放射区韧窝尺寸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增大。
选用不含nb钢和含nb(质量分数,0.021%)钢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布氏硬度测试、冲击和拉伸等试验手段研究试验钢轧制后在不同温度加热淬火+回火及850℃在线淬火+不同温度回火两种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再加热淬火+回火工艺下,含nb钢随淬火温度的提高,强度和韧性都有所提高,在950℃淬火+200℃回火处理下综合性能最佳,其强度为1843mpa,硬度值为567hbw,-20℃下的冲击吸收能量为31j,符合nm500的标准;在线淬火+回火工艺下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综合性能降低,但含nb钢的性能都高于相同条件下的不含nb钢.含nb钢在850℃在线淬火+200℃回火处理下综合性能最佳,其强度为1818mpa,硬度值为562hbw,-20℃下的冲击吸收能量为30j,同样达到了nm500的标准.
研究了25mnsimova钢的零保温淬火工艺,并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均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40℃淬火时达到最大峰值,超过940℃以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940℃淬火后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碳、钒元素存在浓度起伏;在150n、300r/min、1200s的试验条件下,940、970℃淬火后的试样磨损质量损失最少,具有最佳的抗磨损性能。
以低合金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仪研究了等温淬火及回火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抗拉强度及硬度略有降低,塑韧性略有增加。试验用钢经过回火后,塑性增加,抗拉强度及硬度略有降低。
研究了25mnsimova钢的零保温淬火工艺,并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均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40℃淬火时达到最大峰值,超过940℃以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940℃淬火后的显微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碳、钒元素存在浓度起伏;在150n、300r/min、1200s的试验条件下,940、970℃淬火后的试样磨损质量损失最少,具有最佳的抗磨损性能。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面扫描能谱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铸态组织对等温淬火后奥贝球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型的球墨铸铁(铁素体含量约95%)经等温淬火后贝氏体组织更加细小致密,分布均匀,故其综合性能较高,抗拉强度1152mpa、伸长率12.3%、硬度339hbw.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冷拔与水淬火工艺对予应力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钢予应力钢丝采用水淬火取代铅浴进行索氏体化处理是可行的。确定了能使使钢丝力学性能达到现行标准规定要求的冷拔与水淬火工艺。
探讨了淬火工艺对双金属带锯条齿部和背部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实际锯切寿命及断口形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工艺对金属带锯条背部与齿部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有影响,尤其对背部材料的影响较明显,降低淬火冷却速率,使背部材料塑性以及抗疲劳性能有一定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淬火后孪晶马氏体量有所增加,回火后,使孪晶马氏体发生退化产生脆性片状碳化物,进一步增加回火脆性。
在不同温度下对冷轧中锰钢(fe-0.1c-5mn)进行退火试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550℃升高至800℃,冷轧中锰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断后伸长率和均匀伸长率以及强塑积则先升高后降低,在650℃时达到最大值。在650℃退火后产生较多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产生持续trip效应,冷轧中锰钢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塑性,强塑积可以达到31gpa%。
在不同温度下对冷轧中锰钢(fe-0.1c-5mn)进行退火试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550℃升高至800℃,冷轧中锰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断后伸长率和均匀伸长率以及强塑积则先升高后降低,在650℃时达到最大值。在650℃退火后产生较多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产生持续trip效应,冷轧中锰钢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塑性,强塑积可以达到31gpa%。
研究了900℃均热+500℃铅浴54s空冷处理对70钢(0.67%~0.75%c)φ5.5mm热轧钢丝经38.9%压缩率拉拔的冷拔钢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铅浴等温处理,该钢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孕育和转变时间最短,该钢丝抗拉强度提高了21.4%,伸长率提高9.5%,为随后通过细拉工艺进一步提高钢丝的综合力学性能建立了基础。
职位:建筑智能化照明动力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