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用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和植被混凝土混合盐溶液分别处理多花木蓝种子,以研究不同盐分处理对护坡植物多花木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木蓝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率最高,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率降低,种子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但植被混凝土混合盐对多花木蓝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低于单盐NaCl。
以茶花凤仙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茶花凤仙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均随之延迟;低浓度(≤100mmol·l-1)盐溶液,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浓度(≥150mmol·l-1)盐溶液,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p<0.05),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呈现3次函数递减趋势,发芽指数呈现线性函数递减趋势;茶花凤仙种子在萌发期的耐盐适宜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89.10、162.84、280.84mmol·l-1;解除盐胁迫后茶花凤仙种子仍具有一定的萌发力。
水稻种子萌发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在我国的各种工程建设中,对于混凝土的应用比较广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也在逐渐的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对其进行了技术上的创新。植被混凝土就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在性能上有所创新,将其应用到工程建筑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对植被混凝土的概念、研究进展以及意义作出了相关阐述。
植被混凝土的研究 作者:李化建,孙恒虎,肖雪军,lihuajian,sunhenghu,xiaoxuejun 作者单位:李化建,孙恒虎,lihuajian,sunhenghu(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清华大学国土资源中 心,北京,100084),肖雪军,xiaoxuejun(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英文刊名: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 年,卷(期):2005,34(z1)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8条) 1.王冲查看详情2002(03) 2.桥本宏治生物付着多孔质担体の海水净化特性その21992 3.水口裕查看详情1998(03) 4.杨静查看详情1999(02) 5.吴中伟查看详情1998(01
采用胁迫强度为ph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和具显效剂量的稀土镧[la(ⅲ)]复合处理水稻种子,置于常温下萌发,测定镧对不同酸雨胁迫强度下种子萌发和呼吸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的la(ⅲ)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有稳定促进作用,被确定为显效剂量。在高强度酸雨(ph2.0~2.5)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均为0,低强度酸雨(ph3.0~5.0)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当胁强为ph2.0时,la(ⅲ)浸种无明显效果,胁强为ph2.5时,la(ⅲ)浸种能促进部分水稻种子萌发,胁强为ph4.0时,la(ⅲ)浸种处理的各项萌发指标接近或超过对照,促进作用较明显。进一步测定la(ⅲ)对特定剂量酸雨胁迫下呼吸作用的影响表明,经la(ⅲ)浸种后种子呼吸速率显著增强,呼吸商更接近1。由此可见,la(ⅲ)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可能与la(ⅲ)浸种能提高种子呼吸速率,增加糖类呼吸基质等有关。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品种对酸雨胁迫的响应规律,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ph值为2.0、2.5、3.0、3.5、4.0、5.0的模拟酸雨对隆安优8、天协1、协优57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异状发芽率5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持续胁迫7d后,上述3个品种的发芽势(率)、发芽(活力)指数随胁迫强度增加(ph值为5.0~3.0)呈先增后减的变化,ph值为2.5时种子仅有异状发芽,ph值为2.o时均不发芽;3者的发芽势(率)、发芽(活力)指数等均与胁迫时间(1~7d)呈显著负相关(异状发芽率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酸雨对3个水稻品种的伤害阈限为ph值2.5~3.5;一定胁强(ph值为2.5)下,3类种子上述5项萌发指标与ck呈显著差异的胁时不同:隆安优8、协优57(4d,2d,2d,2d,4d)大于或等天协1(3d,2d,2d,2d,3d),表明3者对酸雨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即隆安优8、协优57大于天协1。
以紫薇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nacl对紫薇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率与盐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低浓度nacl(≤0.8%)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nacl(≥0.8%)抑制种子萌发;无论盐浓度高低,都对紫薇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种子萌发对盐胁迫的适宜值、临界值、极限值分别为1.50%、2.26%、3.02%。
以抗性作物水稻6个品种为对象,研究酸雨对其萌发过程的响应。以吉粳41(吉林)、ⅱ优7954(浙江)、冈优2009(四川)、扬粳9538(江苏)、ⅱ优1273(福建)和特优559(安徽)6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定时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异状发芽率。结果表明,6个品种种子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ph从5.0至3.0),发芽率(势)、发芽指数(活力)都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当胁迫时间一定时(7d),ph2.0强度下各个品种水稻种子皆不发芽;ph为2.5时出现异状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各个品种种子伤害阈限为ph2.5-3.0。当胁迫强度一定时,ph3.0-4.0胁迫下无明显的抑制现象,ph2.5时各指标为零的起始胁迫时间为ⅱ优1273和扬粳9538(长于7d,3d,7d,长于7d)、ⅱ优7954(7d,3d,7d,7d)、吉粳41(7d,3d,7d,6d)、冈优2009(长于7d,3d,7d,6d)、特优559(6d,3d,6d,7d)。6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抗酸雨能力为:扬粳9538、ⅱ优7954、吉粳41、ⅱ优1273>特优559、冈优2009。
为探索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蒸馏水和la(ⅲ)浸水稻(宁粳1号)种子,再用ph2.0,2.5,4.0的模拟酸雨处理种子,研究la(ⅲ)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呼吸速率,cat活性,呼吸商,线粒体蛋白与atp含量及能荷的影响。结果显示,ar连续作用7天后,随ph值逐渐降低,酸雨伤害增强,水稻种子呼吸作用与能量代谢减弱,la(ⅲ)可缓解ar胁迫下上述各指标降幅,且随ar强度不同而效果明显程度不一,连续作用后酸雨胁迫强度与水稻萌发种子各呼吸指标间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探讨紫薇种子的抗旱性。[方法]以紫薇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5%、6%、7%和9%)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其对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随着peg浓度升高(5%~7%)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幼苗的上胚轴呈下降趋势,而侧根数和下胚轴呈上升趋势;当peg浓度达到9%时,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紫薇种子能忍受peg(5%~7%)的渗透胁迫,紫薇幼苗通过减少地上部分生长、增加地下部分生长的方式来适应适度干旱胁迫。
本文以八棱海棠种子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peg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八棱海棠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eg处理的种子,其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幼苗sod酶活性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od酶活性则相反。mda和脯氨酸含量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peg浓度越大对幼苗有更深的伤害。
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的生态效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机理,本文以水稻(oryzasatival)"宁梗1号"和高粱(sorghumvulare)"黄土高粱"为试验种子,采用不同酸性强度的模拟酸雨处理两类种子,定时测定酸雨胁迫强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异状发芽率、呼吸速率和呼吸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雨胁迫强度ph=2.0~2.5时,因胁迫强度过高,水稻和高粱种子皆不萌发;当酸雨胁迫强度ph≥3.0时,两类抗性种子5项萌发指标的变化幅度均为高粱大于水稻;高粱的酸雨伤害阈值为ph=3.5~4.0,水稻为ph=3.0~3.5;当胁迫强度ph≥2.5时,两类抗性种子呼吸速率和呼吸商2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为高粱大于水稻,水稻和高粱种子的生理反应阈值为ph≥2.0,萌发反应阈值为ph≥3.0,说明水稻对酸雨的抗性强于高粱;2类抗性种子对酸雨胁迫强度的耐受性差异是其抗性分异的根本原因。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及减轻酸雨抑制种子萌发的途径,以ph2.0、2.5、3.0、3.5、4.0、4.5、5.0模拟酸雨溶液和稀土la(ⅲ)复合处理水稻种子,探讨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酸雨(ph≤2.5)胁迫下,经la(ⅲ)处理和单一酸雨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均受到不可逆转性伤害: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皆为零,部分种子异状发芽,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la(ⅲ)对种子的防护作用不明显。酸雨强度在ph≥3.0时,经la(ⅲ)处理种子各项指标均高于单一酸雨处理种子,且指标变化曲线的拐点向酸度加大的地方推进,加强了种子对ph的耐受限度,说明la(ⅲ)在缓解酸雨对水稻种子的伤害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ph值为2.0、2.5、3.0、3.5、4.0、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油菜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h2.0时两者均不发芽,在ph2.5时只有水稻异状发芽,ph≥3.0时,水稻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部分生理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水稻和油菜的芽、根长抑制指数都与ph值显著负相关。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各项指标变幅低于油菜的事实表明,水稻抗酸雨胁迫能力强于油菜。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ph2.0、2.5、3.0、3.5、4.0、5.0模拟酸雨对徐稻3号、镇稻9424、新品5356等3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发芽(率)势、发芽(活力)指数随胁迫强度增加(ph5.0 ̄3.0),呈先增后减的变化;ph2.5时仅有异状发芽,ph2.0时不发芽。3者的发芽(率)势、发芽(活力)指数等均与胁迫时间(1 ̄7d)呈显著负相关(异状发芽率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酸雨对3个水稻品种的伤害阈限为ph2.5 ̄ph3.0,胁时为2 ̄4d,3个水稻品种对酸雨抗性存在一定差异,即徐稻3号与镇稻9424的抗酸雨能力略强于新品5356。
为探索提高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进行了本研究,结果如下:(1)大花紫薇种子寿命短,自然贮藏期不宜超过15d。(2)温度是影响其发芽率的重要因素。昼夜25/20℃发芽率为27.8%,而30/25℃则可升至66.7%。3.50mg/lga3浸种能显著提高其种子发芽率,而同浓度iaa作用不显著。
多花木蓝既是良好的牧草,又能作为优良的生物围栏。对多花木蓝的植物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及营养功能作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多花木蓝作为生物围栏时的栽培管理技术。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2%、5%、10%、15%、20%)的peg6000渗透胁迫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种子,研究peg处理对凤仙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质量分数范围内,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的茎长、根长、侧根数及鲜质量均随peg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当peg质量分数高于10%时,幼苗体内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增加,表明凤仙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膜受伤害程度随peg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重.
探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r-cu处理对凤仙花种子萌发、幼苗初期根系活力、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cu处理对凤仙花种子萌发、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一定浓度cr-cu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影响不大,随着浓度的进一步提高,根系活力一直呈下降趋势。
选取多花木蓝和紫色土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含根量为0.0g/60cm^3、0.1g/60cm^3、0.2g/60cm^3、0.3g/60cm^3、0.4g/60cm^3、0.5g/60cm^3、0.6g/60cm^3、0.7g/60cm^3、0.8g/60cm^3共9个梯度对多花木蓝根一土复合体进行了抗剪试验。结果表明:多花木蓝根一土复合体服从莫尔一库仑强度破坏准则,且含根试样的抗剪强度均大于无根系试样,说明根系的加入增加了土体的抗剪切强度;在法向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根一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随着试样含根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根量为0.3~0.5g/60cm^3的区间内的存在某一最优值,使得多花木蓝根一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出现最大值。
cbs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 cbs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是植被防护土壤基材活性化物质,应 用于生态护坡工程、矿山采石场等高陡岩石边坡复绿工程领域。施工 方法是将cbs混凝土绿化添加剂(a-b菌)、有机质、水泥与活化物充 分均匀混合后掺入土壤基材中,采用pz-5喷播机最后喷射于边坡上 活化物是由固氮菌剂肥料、解磷菌剂肥料、硅酸盐细菌菌剂三种菌剂 肥料混合活化而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被防护土壤基材活性化方 法,给植物的营养充分,为植物在混凝土中提供了生长的环境,对边 坡绿化植物生长非常有利。同时可以使护坡基材中的微生物数量增 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对矿质元素的释放的作用,增加 土壤的养分活化速度,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有效 地促进边坡恢复的进程。 植被混凝土基材指导配比: 植被混凝土基材由砂壤土、水泥、有机质、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 剂(
阐述了普通水泥土受冻融破坏机理,介绍了植被混凝土基材与普通水泥土的差异,旨在改进植被混凝土基材抗冻性能。结合普通水泥土抗冻性能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植物纤维、玻璃纤维、超细矿粉和引气剂作为外掺料改进基材抗冻性能的措施,并通过直剪试验阐述了植物纤维对基材力学性能的增强作用。最后,说明了应用上述措施时需要解决的掺料的配比确定、植物纤维的类型选取和施工喷播技术的改进等。
本研究以龙血树柴胡(bupleurumdracaenoideshuanc.wang,z.r.he&h.sun)的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赤霉素、不同化学试剂以及紫外线照射和微波辐射等方式处理后,统计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龙血树柴胡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c;100mg/l的ga3、0.5%的kmno4和3%的h2o2处理均能促进其种子萌发,但不能使种子萌发和出苗时间提前;25s微波辐射处理可大幅提高种子发芽率;紫外线照射处理种子0.5h,萌发效果最佳,但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对种子萌发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不同药剂处理对3种野生鸢尾属植物种子的萌发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各种种子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浓度不同。ga3、6-ba、kno_3、h_2o_2对提高溪荪种子萌发无显著促进作用;ga3对提高马蔺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6-ba、kno_3和h_2o_2对提高马蔺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影响,且效果明显,最适浓度分别为300mg/l、0.4%、0.1%,其萌发率分别为78.89%、90.00%、86.67%;ga3和kno_3对提高玉蝉花种子的萌发无显著促进作用,而6-ba和h_2o_2对提高玉蝉花种子萌发有极显著或显著促进影响,最适浓度分别为200mg/l、0.4%,其萌发率分别为93.33%、50.00%。
职位:机电/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