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分析北京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和特点基础上总结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方法,提出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分为片区和单体两个层次,以及划定保护区、制定保护名录、确定保护级别的研究和实施程序。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城市中大量的工业建筑被闲置、废弃,对其的保护与再利用成为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哈尔滨作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摇篮和近代工业重地,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梳理了哈尔滨近代工业遗产的构成范围及其典型代表,针对哈尔滨工业建筑历史背景、环境特色、自身的特殊性等,结合哈尔滨的城市主题文化,对哈尔滨的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初步探讨。
通过现场调研,对川北三线工业遗产建筑物的基本属性、整体现状、单体资源状况和周围环境等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川北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分析川北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及利用现状,探索该类型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可行路径,对川北地区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建议.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为历史名城的沈阳有着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这些宝贵的遗产正面临着破坏。抢救工业建筑遗产,已是刻不容缓。通过对沈阳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介绍,提出保护与利用工业建筑遗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加大人们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力度,为沈阳乃至全国的工业建筑遗产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重庆拥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它们正面临着遭到破坏的危险,抢救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在介绍重庆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藉此加强全社会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意识,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的重组,城市旧工业区进入改造、整合阶段,工业遗产何去何从引发广泛关注,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化。按照文化遗产的分类,工业遗产包括可移动的工业文物、不可移动的工业建筑群和工业遗址、非物质工业文化等。就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是城市文脉传承和延续的一部分。在\"退二进三\"背景下,重新审视旧厂区改造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物质效益,分析梳理旧厂区改造的实现方式和应用模式,通过总结归纳主要景观要素的改造方法,将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体等各类工业景观要素结合起来,融入到城市景观整体系统中,提升旧厂区所在地段及区域的潜在价值,从而实现激活土地再次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建筑遗址。这些工业建筑遗址不但具备研究价值,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进程起到了推进作用,对一座城市的影响不亚于教堂、佛庙的作用。往日的烟囱、厂房、锅炉等因素都成了昔日工业文明的标志,也对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提升有很大的意义。论文通过对工业建筑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且阐明进行相应保护与文化再生的意义。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是一个新的课题,该课题具有丰富内涵。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及城市文脉传承现状经历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分析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重价值属性进行了解析,见证民族及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价值,体现科学进步的技术价值,承载文明进步的社会价值,蕴含现代审美的艺术价值,并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根据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提出了做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推进城市文脉传承的3个举措,可供借鉴。
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经验,这个文明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以巨大的规模与能量,在人类生活与历史文化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轨迹,记录了人类的智慧与潜能的发展。70年代起,工业文明逐渐走向了新的纪元与视野,随着后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传统工业纷纷倒闭,高新产业逐渐取而代之,工业设施不断被遗弃和荒废,传统工厂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迫使人们思考这些工厂及工业设施的出路。闲置工业用地背后隐藏多重问题,对任何一个地区发展而言,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若没有优质而强大的产业,当地居民将缺乏就业机会,也没有关联
在中国,由于无约束的建筑热和房地产投机热,一片片具有工业历史风貌、沉寂了丰富工业历史人文信息的工业建筑正在被一个个拔地而起、缺少文化历史底蕴历史纪念意义的\"新建筑\"、\"新广场\"、\"新规划\"所取代。那些水塔、冶炼炉、厂房等产业革命动力的象征建筑,如今正被人们所废弃、移除。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城市更新中,欧洲许多城市产生了\"内陷\"的城市内部空间。这种现象迫使人们开始重新理解工业类建筑的历史意义——这些工业时代的文明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成了建筑规划景观学术界的关注热点。
分析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背景、目的和现状,阐述了开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项目风险评估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证了开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项目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项目风险评估的初步设想。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扩张的加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重庆作为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拥有大量丰富的老工业建筑遗产.然而,在前行历史的车轮前,大批承载时代记忆、工业印记的传统老建筑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它们正面临着拆除的危险.重庆持续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使大批重要工业建筑遗产不复存在,这些兴建于近现代的老建筑见证了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不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还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更是重庆独特的文化元素.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城市文明财富,重新发挥它们的遗存作用势在必行.
文章在\"遗产引导再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国内外铁路建筑的相关保护和改造案例分析,阐述其对塑造城市新形象、重塑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所具有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由于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职能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引起局部土地功能的变化,导致在城市中出现闲置和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如何看待和再利用这些城市工业建筑\"遗产\
西南三线建设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物质功能,也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分析攀枝花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构想,并指出延续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是西南三线工业城市文脉发展的思路。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船坞从诞生到繁荣、从衰败再到振兴的历史过程,着重探讨了基于利物浦城市文化背景下船坞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并总结归纳出英国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尤其是港口工业建筑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求对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2016年9月29日,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了首批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笔者在分析建筑经典作品入选理由时,研究了为什么在20世纪优秀的中国建筑遗产中要有工业建筑的比重.工业建筑遗产背后的人和事不仅是百年中国城市发展的象征,同样是当代中国城市化与城市更新策略应该瞩目的课题.只有让工业建筑遗产学科渗入20世纪建筑事件的历史叙述中,才能既系统地保护工业建筑本身,也使工业建筑\"活\"得更精彩并培育城市发展新动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活力城市;另一方面,只有工业建筑遗产的挖掘与再利用,才能使20世纪建筑遗产不仅有科技支撑,更彰显学科跨界的设计遗产观.
职位:城更规划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