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县、省三级不同空间尺度对2000年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整个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各省区情况不同,其中:陕西、新疆生态承载力供给小于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甘肃、青海和宁夏生态承载力供给大于需求,处于生态冗余状态;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异明显,呈东南、西北部较高,东北、西南、中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地理单元的生态承载力供给差异也较大,表现为黄土高原中西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山地、天山山地和阿尔泰山地等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整体供给较高,而其他地区的则较低,其中:关中盆地、银川盆地和干旱区绿洲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供给最高,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腹地的广大戈壁、沙漠地区的最低,呈连片分布状态;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部由于景观破碎严重,生态承载力供给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人类活动强度具有密切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异质性;西北地区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供给和人口密度基于县级尺度的相关系数为0.66,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空间分布格局相似,表明西北地区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生态承载力偏向性.2000年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与局地性分布相符合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个地区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突出,处于生态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而各省区、县及其内部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差异较大,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异.研究实践证明GIS技术的应用为空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针对我国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评价内容庞杂无序,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对我国大量公路景观环境的调查、研究、探析与实践,借鉴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探索在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研究范围内,从小尺度上分析景观空间格局,提出选取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斑块数量、大小、形状及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指标体系对公路景观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2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0,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标进行计算、评价与分析.
基于gis的兰州市普通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析——基于兰州市2005~2006普通住宅数据,利用空间分析中点模式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房价与区位因子的线性回归分析,空间插值方法等,对兰州市普通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
室内设计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入口到各子空间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消费水平,以及设计师的经验、创意.住宅空间的使用目的与用途非常多元化,在设计中必须决定各种元素的主次,通过研究空间中的使用功能、活动动线、储物收纳,让居住空间格局更合理,满足人的生活方式.
在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植被地理格局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状况的作用,认为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初级生产力和系统稳定性以及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是实现该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格局安全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是建立西北地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安全格局的主要途径。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是人地关系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前沿及热点内容。目前,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规划、灾后重建、资源环境监测及预警等领域。未来仍需在完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尺度及动态变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此深化综合自然地理理论及实践研究,为区域资源、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提供支撑。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能力.因不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不同,承载内容不同,所以必须分区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文章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化地区、城镇化地区、农业发展区、矿业经济区、海洋经济区、生态保护区6类.然后因为土地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核心基础,文章又将土地承载力分为耕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生态用地承载力,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土地承载力评价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svm模型通过挖掘指标因子与水资源承载力等级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获取学习能力,实现自动化测评,评价过程客观,模型构建灵活,可移植性强。本文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选取了15个指标因子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vm原理和gis技术,对新疆15个地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北疆阿勒泰和天山北麓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优于南疆地区。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在西北水的问题上,相关部门曾做过大量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来说,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还远远不够,许多问题尚没有准确回答,如区域生态建设目标问题、水资源的整体合理配置问题、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化问题等...
根据《大清一统志》、雍正《四川通志》等志书中提供的有关清代四川城池资料,结合民国时期城池的测绘图纸,对城池形态、城的拓展、祠庙建筑的空间格局、府州间的数量与分布等4方面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解读;绘制相应的图表;归纳其中的共性与差异。
湘西北地区细粒土承载比特性探讨——根据湘西北地区各种类型细粒土室内cbr2..5mm试验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细粒土cbr2.5mm试验值呈对数正态分布,为该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填土的选取提供参考。
第31卷第8期2009年8月2009,31(8):1328-1334 resourcesscience vol.31,no.8aug.,2009 http://www.***.*** 1引言 目前,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正逐渐 由一般性理论模式探讨为主,进入以解决人类面临 的实际问题为主的新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对区域可 持续发展水平与状态进行评价。中国科学院的《中 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把区域可持续发展 能力解析为内部具有严格逻辑关系的“五大支持系 统”(子系统)能力贡献和总和[1]。其中,发展支持系 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牵引,环境支持系统是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约束限制[2]。区域发展潜力是指 区域复合系统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其支撑 体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3]。资源环境承载力则是生 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系统良性 发展的一
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测算,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生态压力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997—2009年西安市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人均增加幅度为0.5097hm2;(2)生态承载力呈降低趋势,人均降低幅度为0.1520hm2;(3)生态压力指数上升幅度很大,由1.45上升到3.88,上升幅度为2.43;(4)西安市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现象,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工业,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会反作用于钢铁工业,促进其持续发展。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钢铁工业的空间格局因而呈现出分异。通过计算1985-2006年的钢产量的变异系数,探讨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由集中转向扩散然后再次集聚的演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早期,中国钢铁工业主要集聚于辽宁、上海和湖北等少数省市;1985-2002年间,中国钢铁工业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华北和华东地区扩散,钢铁工业的非均衡化发展态势有所缓和;2002年以后,这一空间格局逆转为向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集聚,中国钢铁工业的非均衡化发展态势再次加剧。其次,通过考察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在企业视角下考察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最后,探讨了引导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市场需求、投资、原材料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在这一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在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特性,并对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方法的研究程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建立了角钢塔节点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角钢塔tt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进行研究。首先讨论了角钢塔节点的破坏模式,各种破坏模式发生的条件,以及影响节点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为了讨论偏心作用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将偏心受压的节点板的有限元模型结果与轴心受压节点板的有限元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两种节点的失稳路径的差异,以及偏心对节点板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还对节点板进行了变参分析,主要讨论了节点板的厚度、角钢宽厚比、角钢肢端面中点沿角钢轴线方向至主材净距离等因素对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通过对湖北省谷城老街历史地段的研究,阐述了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要素对传统集镇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重点分析了老街历史地段的空间格局与建筑特色,从而清晰地把握湖北历史地段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并发掘这种植根于农业文明之上的传统集镇的现实应用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皖西北地区私塾依然有一定数量的存在。1947-1949年该地区的私塾数量逐渐增加,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政权实施私塾改造政策,部分私塾被改造为民办小学,私塾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皖西北地区的私塾改造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到1952年底私塾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通过广泛的工作,着重研究了不同成因类型红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决定红土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游离氧化铁、由于不同种类、不同形态游离氧化物的大量存在使红土在高含水率和高孔隙比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红土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能与一般粘性土等同时待,还介绍了如何提高地基承载和和确定标准值的方法。
实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投入效益、巩固治理成果、完善后续管理、确保建设投资、制止项目立项随意性和盲目性具有深远的意义。以甘肃省渭源县水土保持工程为例,针对黄河流域生态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一些对策建议。
北京市是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北京市1990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以期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1990年~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阶段性变化,1995年以前人均生态足迹逐渐增大,1995年以后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呈持续减小趋势。1996年~2003年,北京市总的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均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可见,北京市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的需求远超过北京市生态系统承受能力,北京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尽可能减小对周围和其它地区生态环境负担的转移,必须建立起资源高效型、消费生态型、观念环保型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1993—2010年延吉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利用灰色系统对其2011—2014年土地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延吉市处于生态超载、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至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1.522hm2/人。因此,需提出优化措施,以期适应延龙图一体化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延吉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建设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均呈紧张态势。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水问题,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
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对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基础薄弱,生态工作仍是辽西北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辽西北地区必须按照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统筹产业布局,在提高经济发展内生能力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调节能力。
职位:土建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