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09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2009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2009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过去的五年,洛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4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9.6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年均增长1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6亿元,是2003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5.5亿元,是2003年的5.2倍,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1亿元,是2003年的2.5倍,年均增长17.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95.2亿元,年均增长15.2%。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3位、中部城市第4位。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五年投入产业引导资金2.3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296个、完成投资1580.8亿元。洛阳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华润首阳山2×60万千瓦机组、香江万基120万吨氧化铝一二期、中铝河南铝业20万吨铝板带、中硅公司3000吨多晶硅、尚德公司120兆瓦太阳能电池、中集凌宇5000台客车及专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中信重工新重机工程、LYC新洛轴工程、一拖工业园、中铝洛铜10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带、725所5000吨钛板带、中硅公司新2000吨多晶硅、洛钼集团4万吨钼冶炼、阿特斯3000吨长晶及切片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我市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一大批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商贸流通业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1个、总投资65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578.7亿元、年均增长54.7%。丹尼斯、王府井等项目相继建成开业,宝龙城市广场等项目顺利推进。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期竣工。五年累计投资112.7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24公里、干线公路760公里、县乡公路919公里、“村村通”道路6944公里,环城高速和南部山区大环线已经贯通;交通扶贫五年完成投资6.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544公里。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成投用。7个贫困县、缺水县县城供水项目全部建成。投资4亿多元,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改造顺利完工。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工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4.5%,比2003年提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3.3亿元,是2003年的4.1倍;主营业务收入2699.3亿元,是2003年的4.9倍;工业总量居全国中心城市第22位。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材料工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1%。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353家,其中超50亿元企业9家、超100亿元企业5家、超200亿元企业1家。新电集团、伊电集团、一拖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我市被命名为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名城称号。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发挥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龙门石窟入选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的城市品牌享誉海内外。2008年,共接待游客4567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0.8万人次,分别是2003年的3.2倍和11.5倍;旅游总收入224亿元,旅游创汇9399万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3.4倍和8.5倍。洛阳正大步向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迈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承担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46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26项。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119项,其中超薄浮法玻璃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铝合金热连轧技术工艺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已达170家。我市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称号。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推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节能降耗和环境整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9县(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6天。省定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深入开展资源整合和土地“三项整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顺利实施,科学编制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洛阳新区迅速崛起。按照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发展的思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洛阳新区。五年累计开工各类工程1580项,完成投资440亿元,新建道路96公里、景观水系60公里、绿地476万平方米,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5万。新区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已经形成,洛阳歌剧院、开阳湖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新区博物馆、新区医院、新区高中等项目进展顺利。滨河百栋高层累计开工135栋。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一座靓丽的现代化新城区已矗立在洛河之滨。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五年累计竣工各类项目127个,完成投资200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背街小巷、广场绿地,实施了一大批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和河渠整治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定鼎门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机场改扩建、郑西铁路客运南站、凌波桥、瀛洲桥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8亿元,实施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环市区苗木花卉林果产业带、北邙生态屏障等工程,周山、上清宫、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森林公园相继建成,全市森林覆盖率42.8%,城市绿化覆盖率38.3%。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深入开展城市创建活动,搞好绿化、亮化、美化,加强精细化管理,我市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等称号。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县(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5.9%,比2003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偃师市、栾川县、新安县、伊川县与汝阳县、洛宁县、宜阳县、嵩县先后入选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县和先进县,孟津县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序中由2003年的46位上升到39位。县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偃师市、嵩县、栾川县等城乡一体化试点进展顺利。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连续六年超200万吨。畜牧业、林果业、烟叶、牡丹花卉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年劳务输出由2003年的40多万人次发展到140多万人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五年完成水利投资近15亿元,西霞院水库、小浪底南岸引水、陆浑西干渠、龙脖灌区、新安提黄、禹门河反调节水库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前坪水库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工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通组通户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解决农村安全饮水64万人。农村户用沼气由6.1万座增加到45万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客车、通广播电视。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

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国企战略重组,先后引进中铝公司、中钢集团、中集集团、中建材、中色总院、永煤集团等40多家优强企业,引进资金210亿元,盘活资产144亿元,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先后有4家企业4支股票上市,募集资金89.6亿元。市属203户中小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其他领域改革不断加快。乡镇综合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财政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公路、公用、市政等领域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387个,总投资2448亿元。审批外商投资企业220家,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市外境内资金588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2.2倍、8.1倍和5.6倍。家乐福、沃尔玛、台塑集团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中船重工、恒大地产等30家国内500强企业入驻我市。对外贸易成果丰硕。2008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8.9亿美元;其中出口13.6亿美元,是2003年的4.1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营业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是2003年的5.1倍、6.1倍和10.2倍,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28.7%提高到50.6%。

民生质量得到新提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办好省定实事的同时,坚持每年为城乡居民办好二十件实事。五年市级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260.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5%以上。全市贫困人口由2003年的42.9万人下降到23.4万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672元和4597元,比2003年增长1.9倍和2倍。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6.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四大制度互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住房公积金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资助政策,五年市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达到94.3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倍。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7%。我市代表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普通高招连创佳绩。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成功组建洛阳理工学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了《河洛风》等一批优秀作品。河洛大鼓等7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工程被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重大项目,隋唐城遗址、汉魏故城整体保护规划已经完成,偃师商城、汉魏故城等保护展示工程初见成效,隋唐城宫城核心区等保护展示工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洛阳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地方史志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各大公园免费开放。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控制在6‰以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出版、统计、审计、人防、地震、气象、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广泛开展“讲正气、树新风、建绩效”教育活动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驻洛部队和武警部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五年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2件,发布行政规章60件。“五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严查违法乱纪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始终把稳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刚刚过去的2008年,洛阳更是在挑战中奋力前行。面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洛阳改革发展史上谱写了令人难忘的一页。加强协调服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经济即期调节,搞好生产要素衔接,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年为企业退税、减税42亿元;组织银企洽谈会4次,签约资金267.6亿元。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紧紧抓住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等机遇,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全市上下积极行动,筛选、申报重大项目78个,争取中央投资4.3亿元。狠抓项目建设,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131个、完成投资77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354个、完成投资539亿元,中信重工冶铸基地等1106个项目竣工投产;伊电集团50万吨连铸连轧等112个项目加快推进;轴研科技精密重型机械轴承等1130个项目开工建设;华阳孟津电厂、洛阳石化45万吨PX等839个项目获国家、省、市核准备案;新奥薄膜太阳能电池、南车集团轨道交通装备等项目前期积极推进;超前谋划了河柴重工新能源气体发动机、尚德公司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等26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积极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全年粮食总产230.8万吨,创历史新高。孟西灌区工程即将竣工,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实施。建成搬迁安置点55个、安置贫困人口万余人,搬迁扶贫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化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国机集团与一拖集团成功重组,第一批用于一拖新项目建设的17亿元资金已于2月28日到位。我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市外境内资金230.6亿元,分别增长41.3%和35.5%。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长城保险等入驻洛阳。我市成为国家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市级财政投入5.8亿元,省定、市定实事圆满完成。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同时,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和对口援建工作,成功组织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洛阳传递活动。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最快的五年,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五年,一个充满活力、更具魅力的美好洛阳正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冲破旧的观念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三大战略,再造一个新洛阳、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一刻也不放松地抓住项目建设这个载体,突出抓好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好民生问题,加强和谐洛阳建设,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勤政为民。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回顾这浓墨重彩的五年,我们为洛阳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骄傲,为全市人民创造的辉煌业绩而自豪!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洛阳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科学发展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明晰。思想解放还不到位,开拓创新意识还需要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且增速连续5年低于GDP增速。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现代农业总量偏小,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工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性、初加工型产业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重;产业链条短,产业集中度不高,研发投入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破除。改革攻坚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民生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机制还需要加快完善。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个别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经济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的五年,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和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仍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未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逆转。全球经济调整必将促进国际国内产业加速转移,有利于我们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压力,有利于我们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支持;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我们必须科学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宏伟目标。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到2013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8年翻一番。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工业优势更加突出,五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突出,集聚能力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到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00亿元以上;外贸出口24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8%。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生态环境更加宜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0%和30%。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98%。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均达到4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建设不断进步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劳动就业更加充分,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和谐洛阳建设全面推进。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科学分析我市的比较优势,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一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发展,靠工业增强实力。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实力的工业项目,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建设,靠城市提升形象。高标准建设“洛阳新区”,加快洛北城区改造,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美誉度,努力把洛阳建成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舒适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三是坚定不移地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靠文化彰显特色。充分发挥洛阳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融入历史文化元素,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个性,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城市品牌。四是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农”工作,靠农业稳固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靠调整促进转型。按照农业优质高效、工业优化升级、服务业优强发展的思路,努力在优化结构、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六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靠科技提升竞争力。发挥洛阳的科研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七是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靠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集中财力、物力,建成一批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民心工程,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共克时艰,大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外贸出口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有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增强抓机遇、谋发展的意识,充分做好打硬仗、攻难关的准备,努力营造负重奋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二是处理好应对当前危机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既要立足当前应对危机,办急事、抓大事,又要着眼长远谋划发展,强基础、增后劲,把应对危机的过程变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变成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三是处理好发展改革与保持稳定的关系。既要通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发展保稳定,又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稳定促改革、促发展。四是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借力发展的关系。既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苦练内功、艰苦创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又要眼睛向外,引进更多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借用外力加快发展。五是处理好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既要把扩大消费作为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措施,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消费、促进增长的出发点、落脚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坚持投资拉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拉动,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项目。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见效。积极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吉利60万吨PTA、永骏新能源100万吨二甲醚、南车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河柴重工船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国家5000亿元投资计划,抓紧谋划、申报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工业方面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结构调整项目280个,总投资903.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70亿元。加快LYC新洛轴工程、华阳孟津电厂2×60万千瓦机组等140个项目建设,新开工洛阳石化260万吨柴油加氢和14万吨聚丙烯、725所风电叶片、伊电集团2×60万千瓦机组等140个项目,确保中信重工锻造基地、洛钼集团4万吨钼冶炼、中硅公司新2000吨多晶硅等项目如期竣工。能源方面要开工西气东输二线洛阳支干线等项目;加快120万吨正村煤矿、新义煤矿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投产;做好核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交通方面要完成投资80亿元,重点抓好连霍高速洛阳段扩宽改造,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洛阳段,洛宜铁路改线,偃师至洛阳、洛阳至吉利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洛阳机场改扩建,确保候机楼主体工程花会前完工。做好石人山至栾川高速、洛阳至栾川高速前期准备工作。抓紧谋划洛阳城市轻轨、郑洛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将原计划后三年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集中安排,加快廉租住房、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等设施建设,形成项目建设高潮。全年计划实施项目900个,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扩内需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开拓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等抚恤和生活补助政策、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政策,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八角楼金街、万达建业广场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优强商业企业入驻我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区服务业,重点抓好关林市场改造、丹尼斯等商贸设施建设;完善新区公交体系,增设各类服务网点,方便居民生活。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支持商业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做大做强旅游业。办好2009世界邮展暨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加快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玄奘故里二期、西霞院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的旅游商品,努力打造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02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6亿元。稳步发展房地产业。认真落实国家、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对资信好的房地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力争完成房地产开发80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200万平方米,竣工350万平方米。

加强经济运行协调

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努力在保生存、保市场、保发展上下工夫,确保经济不出现大的回落。加强运行监测调度。认真研究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产业和市场走势,及时为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切实加强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确保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生产经营形势好的企业抓住调整机遇,努力抢占更大的市场空间;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千方百计多拿订单,力保市场份额不减少;资源类企业加快资源整合,组建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拉长产业链条;产能过剩、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一方面要加快技术改造保生存,一方面要通过兼并联合、破产重组,寻求新的生机。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安排1.2亿元产业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利用增值税转型和设备价格走低的时机,引导企业加快更新关键技术装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认真落实税收优惠、缓缴社保费、降低保险费率、增加社保补贴等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沟通联系制度,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升级,着力构建工业、服务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工业优势产业。围绕五大优势产业,在硅材料及光伏、光电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完善洛阳动力谷发展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扶持政策,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占三产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二、三产业分离,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洛龙科技园区软件园、中储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按照突出特色、培育集群、形成链条、实现循环的原则,抓紧编制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扶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重点项目优先向集聚区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企业,增强产业集聚功能,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新建研发中心2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突破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兆瓦级风力发电轴承、铁路桥梁橡胶支座等60项关键技术。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加快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建设。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国家、省研发中心的申报工作。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培育更多的名牌产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严格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实施新电集团电机系统、万基铝业窑炉余热利用等项目,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政府节能和工程节能。严格项目环境准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集中开展违法排污专项整治。加快企业排污在线监控、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循环农业示范市和节水型试点城市建设,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矿产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监管,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建成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力争通过国家验收。抓好生态林、生态廊道、环市区苗木花卉林果产业带等工程,完成造林57.7万亩、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21.1万亩。加快生态洛河建设步伐。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年市财政安排“三农”资金2亿元,比上年增加2183万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孟津、伊川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建设,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增肉制品加工能力10万吨、乳制品加工能力3万吨。支持本地乳制品企业占领市场,打响洛阳乳业品牌。积极发展烟叶、中药材、花卉苗木、林果等特色产业。新发展蔬菜基地5000亩。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争取有20家企业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完成农民工培训20万人次,劳务输出135万人次,创收70亿元以上。探索建立地方性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前坪水库前期工作,开工建设15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灌区修复配套节水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节水灌溉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加快新农村建设。建好200个示范村和600个重点整治村。基本完成中心村规划设计;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00公里;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0个;新发展农家店35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万座、各类沼气工程50座、全托服务试点500个;解决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抓好1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完成2250户1万人的扶贫搬迁任务。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改革改制。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抓好一拖集团战略重组,完成增资扩股。稳步推进洛轴集团、河柴集团、春都集团、春都集团股份政策性破产重组和物产集团、明珠热电等企业破产改制工作。解决好市属中小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和运营效益。深入推进其他领域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燃油税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挥企业、产业、科技、资源、区位、环境等优势,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高成长性关联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抓紧谋划一批新的招商项目。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开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招商活动,引导电子、家电、服装、玩具等产业向我市转移。组织好2009世界邮展暨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经贸活动,积极参加中博会、豫商大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市外境内资金分别增长13%和8%。进一步扩大外经外贸。用足用好外贸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积极争取配额,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加快制订服务外包发展规划,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成竞争力强的联合体,参与国际工程承包。鼓励紧缺资源能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偃师市、栾川县、新安县与汝阳县、洛宁县、宜阳县要努力保持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县和先进县地位,伊川县和嵩县要争取再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县和先进县行列,孟津县要争取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序中位次前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资本调整和战略重组,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体系。力争非公有制企业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29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0个;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30家。

 (七)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洛阳新区建设。搞好规划、完善机构、强化责任,努力将洛阳新区建成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改革发展的综合试验区和国际旅游精品区。全年实施项目111个、完成投资80亿元。重点抓好瀛洲桥、凌波桥、郑西铁路客运南站、洛阳呼叫产业园、新区医院、新区高中、新区污水处理厂、公交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河百栋高层、开元大道两侧组团开发。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全年实施项目155个,完成投资56亿元。重点抓好九都东路大修、道北二路、华山北路、瀛洲北路、滨河路、西苑桥改扩建、东出口排水管网、氵廛河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洛浦公园西延伸工程。扩大以奖代补范围,加快南村、东涧沟、西小屯、五女冢等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步伐,全年完成投资38亿元,新开工234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切实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县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拆迁城中村12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250万平方米。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集聚。重点抓好偃师市、嵩县、栾川县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八)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彰显洛阳城市特色。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强历史文脉保护。注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偃师商城、汉魏故城和隋唐城宫城核心区、定鼎门等大遗址的保护展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积极参与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演艺娱乐、文博会展等新兴产业,促进文化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壮大唐三彩、澄泥砚、牡丹画等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打造知名网络动漫品牌。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链。加快龙门、汉魏故城、隋唐遗址、西霞院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做好龙门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大力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加快组建洛阳报业集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围绕河洛文化、丝路文化、牡丹文化、杜康文化,努力打造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加快匾额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河南壁画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并免费开放洛阳博物馆新馆。抓好新区图书馆、洛阳电视台演播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艺术团体百场公益性演出工程。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狂欢月、全民读书月等公益文化活动。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住我市被列为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分类推进文化单位改革。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经营实体。采取政府购买文化产品等措施,加快培育优势文化企业。

  (九)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切实增强保障能力。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确保法定支出和省定、市定实事的需要。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会议、接待、购车、出国等行政开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改革,实现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机衔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面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季度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银企洽谈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有市场、有竞争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给予支持,引导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继续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入驻洛阳。加快中信重工、北玻等企业上市步伐,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行债券,扩大信托融资规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担保机构。加快市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步伐,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力办好省定、市定实事。今年市财政将安排20亿元,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积极吸纳就业,引导大中型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搞好就业培训、信息服务,为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待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落实农民工回乡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清欠力度,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积极争取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实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优抚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经济适用房32万平方米、廉租房14万平方米。国有大企业困难职工住房改造开工30万平方米、竣工1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7950间。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农村初中和市直薄弱学校15所。开工建设2所新区初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教育资助体系,认真解决农村特困户、城市低收入群众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加强基层卫生网络建设,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1000个。推进优势医疗机构倍增计划,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控制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尾矿库、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平安洛阳创建活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着力打造诚信洛阳、礼仪洛阳、魅力洛阳。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搞好双拥共建,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同时,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江油灾后重建工作。

  (十一)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活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争取上半年完成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年底前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危机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沟通协商机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加强行政执法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一批审批项目,加强对已取消审批项目的监管。优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集中审批办结率。认真落实请办事项限时办结、首席服务官等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做到多服务、少检查,多指导、少罚款。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各级公务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着力打造廉洁政府。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审计力度,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察就跟踪到哪里。严肃查处损害企业、投资者和群众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重点解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寄语洛城风日道,今年春色倍还人。各位代表!建设一个更温馨、更和谐、更美丽、更富强的新洛阳,是650万洛阳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激励着我们,时代召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让我们牢记使命,团结奋进,共同开创洛阳更加美好的未来!

查看详情

2009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洛阳安盾焊剂

  • */HJ431
  • kg
  • 13%
  • 天津市豪建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洛阳小胶粉

  • 80克
  • 方越
  • 13%
  • 宜宾市方越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洛阳PVC舞蹈地胶板

  • 全/OS舞蹈地胶 pvc
  • m2
  • 欧氏
  • 13%
  • 北京世纪耐德科技有限公司2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膨胀罐洛阳压力罐

  • 5L/VR5 碳钢
  • 远明丰
  • 13%
  • 武汉远明丰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汗蒸房,洛阳汗蒸房

  • 重量:10kg/m-1 香柏木
  • 沈阳创新
  • 13%
  • 沈阳创新世纪桑拿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市政

  • 不分类别
  • 工日
  • 惠州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接入交换机1

  • 交换容量≥330Gbps,包转发率≥130Mbps,48 端口千兆以太网电口,4 个万兆光口;支持 802.1X,支持 IPv4/IPv6 静态路由,支持 RIP/RIPng,支持 OSPFV1/V2/V3
  • 20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1台
  • 1
  • 询两家品牌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2009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09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39KB

页数: 15页

200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9 年 02月 25 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2009年 2月 23日在信阳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迎难 而上,奋力战胜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 推进三大跨越、建设魅力信阳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866.8亿元,增长 12.2%,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

格式:pdf

大小:39KB

页数: 28页

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1年 2月 26日在洛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洪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 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团结奋进,我们顺利实现了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2010年,是 “十一五 ”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经济形势较为复 杂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 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科学应对,奋力 攻坚,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321.2 亿元,同比增长 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 2.9和 1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 算收入 142亿元,增长 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68.8亿元, 增长 22.2%、高于全省 1.2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投资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量528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增长17.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

——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年中,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措施。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争分夺秒地加以落实;接连出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等政策措施,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信息、生物、环保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发支线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等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163亿元,增长16.4%。电信、航空等行业重组迈出重要步伐。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关闭小煤矿1054处。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在能源、交通、水利等方面建成和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坚持不懈地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央财政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149万吨,新增燃煤脱硫机组容量9712万千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近三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61%和8.95%。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天然林、青海三江源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753万和2028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新增110元。启动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救助人数达到6619万人。及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和大学生的生活补贴。大幅度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中西部地区校舍维修标准,国家财政安排32.5亿元帮助解决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投入223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2000万人;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

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由上年的88个增加到317个,参保人数增加7359万,总计达到1.17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继续扩大。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力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社会保险法、防震减灾法等8件法律议案,制定或修订了30件行政法规。全面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进行。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房地产税收制度。酝酿多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出。制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体制机制创新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稳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整合建立新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发布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理顺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境外能源资源合作,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援助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主要经贸伙伴的经济对话、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

去年(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我们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从废墟中抢救生还者8.4万人。迅速抢修基础设施,果断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避免严重次生灾害发生;全力开展防疫工作,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中央财政安排384亿元救灾款和740亿元恢复重建资金,迅速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社会各界踊跃捐助款物,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奉献爱心,国际社会伸出援手,汇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消费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四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监管和执法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来自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全国上下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今年(2009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做好今(2009年)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2009年主要任务

今年(2009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实施一揽子计划为重点,今年(2009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2009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虽然当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初步测算,今年(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形成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调控合力。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加快发展二手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

二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今年(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通过发布信息、加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亿元,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四是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央财政今年(2009年)再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资金。加快灾区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实行维修加固与新建相结合。基本完成因灾倒塌和严重损毁农房重建任务,保证受灾群众在今年(2009年)底前住进新房。加快地震灾区学校恢复建设,确保今年(2009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继续推进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搞好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灾毁耕地复耕。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灾区产业重建与发展。继续搞好对口支援和专项援助,管好用好灾后重建资金和物资。灾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2009年)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支持重要紧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稳定生猪生产,实施奶业振兴规划,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强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到明年(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再解决60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沼气用户,继续加强农村电网、邮政通信和社会事业等基础建设。四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2009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坚持开发式扶贫,重点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移民扶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全面加强“三农”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加大对产粮大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2009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增加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施油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130亿元,比上年增加90亿元。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四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五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包括离乡农民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今年(2009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继续实行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型企业。中央财政拟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增长25.6%。一要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推广技术、研发产品、创办科技型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四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五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用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四是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国家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五是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保护水、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六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今年(2009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应对外部冲击中闯出发展新路。东部地区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增强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进一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以消除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新开工一批交通、水利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粮食、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重点地区优先开发,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开放中赢得发展机遇。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制度。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强规范管理。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和规范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深化保险业改革,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铁路、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完善民航、电信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电信体制改革配套监管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我们强调扩大内需,绝不能放松出口。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一是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二是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三是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五是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六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强边境口岸建设。七是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外商投资的行政收费和检查事项。提升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和沿边开放水平。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扩大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制范围。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和监管。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2009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2009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2009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今年(2009年)开始,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2009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2009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们要加强领导、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从今年(2009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老龄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既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要特别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过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与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特别要减少投资审批、项目核准,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各项决策都要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今年(2009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政府要坚定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知难而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处腐败分子。我们一定要勤勉尽责,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确保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覆盖所有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支持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过去的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解放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一年,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全面提高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改革,增强军队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繁荣稳定。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拓展粤港澳三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推动港珠澳大桥、港深机场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港澳的开放。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港澳在内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缓解经营困难。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的坚强后盾。我们坚信,香港、澳门同胞一定能够克服面临的困难,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过去的一年,对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我们要继续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两岸双向投资和产业合作,拓展和深化农业合作。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逐步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要加强两岸人员往来,扩大社会各界交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两岸精神纽带。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在此基础上,我们愿意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我们坚信,有两岸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字数限制,未尽全文见中国政府网:

查看详情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发布

2009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查看详情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文件发布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