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次会议的召开,为防震减灾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将有利于促进防震减灾工程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加强防震减灾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推动我国防震减灾工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100433B
应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亚勇研究员,台湾交通大学赵文成教授,教授吕西林(同济大学)、李忠献(天津大学)、李宏男(大连理工大学)、杜修力(北京工业大学),国家教学名师李爱群教授(东南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孙柏涛研究员,石家庄铁道大学杜彦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斌教授,湖南大学尚守平教授,广州大学周云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陈国兴教授14名著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代表围绕以下主题做了56个分会报告,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震害调查、分析与经验总结;(2)地震地面运动与场地影响;(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设计方法;(4)结构减震控制;(5)新型抗震结构与体系;(6)结构抗灾性能及灾后抗震性能的评估及加固;(7)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8)地震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9)高新技术在工程防震减灾中的应用;(10)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抗震防灾。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
加油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
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
为了交流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的理论、实验、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促进防震减灾工程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加强防震减灾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提高,推动我国防灾事业的发展,将于2009年4月在福州召开第四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
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
(第一号通知)2016年10月20日-22日中国合肥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城乡与住房建设厅承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本次会议是一次专家云集、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型学术会议,必将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期间还参观了南京工业大学防震减灾重点实验室。会上确定了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上半年在福州举行。2100433B
2013年5月10~12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召开。国内外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300名抗震专家和学者以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10日上午及11日下午的大会上,结合汶川与芦山两次地震的情况,中国工程院周福霖院士和欧进萍院士做了关于“减震研究、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汶川地震的工程破坏与对策”的大会特邀报告,来自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孙柏涛所长、台湾大学的蔡克铨教授、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John W. Van de Lindt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和田章教授等15位专家分别做了有关芦山地震影响及震害特点、含钢造效能构件之建筑减震技术、弹性基础的抗震设计和改造、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地震工程进展等大会报告。10日下午到11日上午,50余位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及优秀中青年专家在3个分会场分别从“隔震与振动控制理论和应用”、“抗震试验技术与结构试验研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构设计、加固与改造”、“强震观测和地面运动”“场地效应与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抗震分析”等七个方面做了专题报告。
此次会议本是为了纪念汶川地震5周年,会议召开前20天却又发生了4·20芦山地震,周福霖院士、欧进萍院士、孙柏涛所长、兰州大学杜永峰教授、西南交大李乔教授等一批正在参与4·20灾后评估及重建工作的专家从一线带来大量的材料呈现给广大的专家学者。通过分析比对最新的图片、数据和材料,展示了芦山地震影响及灾害特点、新建筑的受损情况、地震中桥梁隧道受损等情况,与会专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量的事实证明,四川省包括芦山在内的曾受到2008年5·12汶川地震影响的广大地区,2008年以后新建的采用减震设计的建筑及设施,或经过抗震加固后的建筑,均经受住了此次芦山地震的考验,完全做到了大震不倒,尤其是采用隔震设计的医院、学校等建筑,即便位于烈度达到IX度的地区也几乎没有任何损伤。但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个别地方灾后重建规划还有欠缺,仓促安置易因次生灾害造成损失;民众的防灾抗震意识还比较薄弱,大量民间自建房屋因完全没有减震设计而损失严重;有些本已经过隔震处理的设施,由于施工人员对技术本身缺乏了解,私自处理或改变周围结构严重降低了建筑物本已具备的良好隔震能力;同时,隔震抗震材料比较昂贵,我国有些材料的设计和质量不如国外同类产品成熟等等,这都是当前亟待改进的地方。
专家们提出,降低地震损失的关键是要让减震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头脑,尤其是加强设计和工程人员的减震设计意识。工程技术是防震减灾最有效的手段,要开发更实用、便宜且易于应用的减震隔震技术和材料,让更多的用户可以承受,让更多的建筑都具有减震的功能。希望无论发生什么地震,中国都不需要抗震救灾,尽早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此次研讨会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尤其结合4·20芦山地震后考察情况分析展示了汶川震后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各方面改进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防震减灾工程的意义重大。 2100433B
2016年10月28-29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任伟新院长主持,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先生,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周福霖院士、安徽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李建巡视员、合肥工业大学袁自煌书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谢礼立、陈政清、欧进萍等4位工程院院士,防震减灾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共700余人参加研讨会。
周福霖主任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地震损失居世界首位。历次地震反复证明,防震减灾是目前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为有效的手段。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对我国防震减灾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28日和29日下午的大会中,周福霖、谢礼立、陈政清、欧进萍4位院士分别做了《终止我国地震灾难的技术选择——隔震减震与控制》、《建设具有自康复功能的城镇防灾体系》、《电涡流阻尼减振/震技术新进展——高速工作性能与展望》和《预制装配隔震减振建筑结构及其抗震性能设计》的特邀报告,另有24位我国知名专家分别从灾害防治、抗震技术、抗震结构、材料以及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等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29日上午,119位中青年专家在7场分会场围绕“地震地面运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下结构抗震”、“震害调查、震害预测与工程地震”、“结构体系抗震试验、动力分析和设计理论”、“新材料、构件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结构体系抗震试验、动力分析和设计理论”、“结构减振和减隔震技术、可恢复结构”等主题做了报告。
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自2004年以来共举办了九届。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28篇,参会代表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也有来自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的优秀工程师。研讨会总结了近些年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促进了有关行业与各地区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对防震减灾工程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