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18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4日在淮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张孝成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2018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2018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淮南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运行下行、化解过剩产能等巨大压力,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奋力进取,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稳步实施“十三五”规划,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年均增长7.8%,完成市人代会确定的“双千亿”目标;财政收入162.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年均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亿元,年均增长11.5%。粮食生产“十四连丰”。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1.2:59.8:29调整为10.8:48.7:40.5,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19.9%提高至26.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1.3%提高至46%。

——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中安煤化一体化、商合杭高铁淮南段等加快建设,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安理大新校区、平电三期等建成投用,济祁高速淮南段、凤台淮河二桥、孔李淮河大桥等建成通车,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发展活力获得新提升。成功纳入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等国家级平台。淮南经开区成为皖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经开区。扎实推进615项改革任务,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595项。国家智慧城市和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稳步推进。新增“四上”企业173家。寿县顺利划转并平稳发展,为我市“四化同步”拓展了空间。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9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0065元、11716元,年均分别增长7.7%、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PM10平均浓度下降7%。贫困人口减少12.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62%,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落实重大部署、紧扣“四张资源牌”,转型步伐愈发坚定。全面落实省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1235”发展思路,明晰“235”产业转型路径。打优煤电资源牌,依法关闭15对小煤矿,全面迎来现代化大矿井时代。累计生产原煤3.9亿吨、发电量2857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在建装机规模480兆瓦,并网装机容量1000兆瓦。朱集西矿、两个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6个超临界机组竣工投用。打强数据资源牌,大数据产业基地获批省战新产业基地,入驻关联企业586家,国内首个钱学森智库分中心、大数据展示中心、江淮云、智慧谷建成投用,初步形成大数据存储、交易、应用三大体系。打好科教资源牌,累计投入研发经费72亿元。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家、院士工作站10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新增专业技术及高技能人才6.3万人。打响文化资源牌,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成功创建3个国家4A级景区。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少儿艺术获评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一批文艺精品荣获国家奖项。寿州古城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凤台县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旅游总收入累计达333.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综合施策,发展基础日趋稳固。出台稳增长系列政策,建立健全调度通报考核机制,经济发展触底回升、逐年向好。坚持“四督四保”机制,开工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450个、竣工233个。完成民间投资、工业投资2054亿元、1690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4.6倍、1.9倍。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战略合作,引进内资是上个五年的3倍。成立海关、商检机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是上个五年的1.5倍、2倍。合淮同城化加快推进,园区、交通、教育等领域合作共建成效显著。投放产业发展基金21.7亿元。实现直接融资1398.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迈上2000亿元、1000亿元台阶。发放“税融通”、新型政银担贷款、续贷过桥资金132.4亿元,为企业结构性减税54.9亿元。强化责任担当,为408家中小微企业化解了977个历史遗留问题。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去降补”工作成效明显。关闭退出4对煤矿、895万吨产能,妥善安置职工2.2万人。2017年末商品房去化周期14.9个月,两年减少3.1个月。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2家,累计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65亿元。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流转土地172万亩。成功创建安徽淮南(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2%,涉企收费清单项目减少61%。“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8万家。“营改增”试点改革全面推开,荣获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市级示范区称号。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稳妥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成8家城市公立医院医改,在全省率先开展按病种收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寿县乡镇站所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授权有效发明专利1711件,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4.5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制修订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70项。建成全省唯一的市级标准化研究院。第八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功能完善,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乡建设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寿县国家级“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全省推广。高新区(山南新区)完成投资428.7亿元,建成项目136个,常住人口达10万人。改造老旧小区128个,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5.9万套,惠及群众16.7万人。完成3条主城区铁路下穿改造工程,改造提升老城道路62公里。新增城区道路38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530万平方米。新改建各类管网510公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建成27个美丽乡镇、211个中心村。2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8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2472户渔民结束“水上漂”生活。升级改造农村公路1757.3公里。扎实推进“六城同创”。4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依法开展40余项专项整治。征迁拆违2200万平方米。新辟调整公交线路42条,新增公交车782辆,公共自行车成为便民服务新亮点。

五年来,我们狠抓生态建设、守护碧水蓝天,人居环境逐步向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782个,开展燃煤锅炉整治等十余项环保专项行动。非法码头、主城区燃煤锅炉全部拆除,火电企业全部完成脱硫除尘改造。扎实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1%。“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总量减排、秸秆禁烧等工作受省通报表彰。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建成4个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资源化利用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9%。成功创建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中央公园等7座城市公园。治理采煤沉陷区26平方公里,搬迁居民2.3万户、5.7万人。建立“林长制”,成片造林27万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牢记为民宗旨、推动共建共享,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全市民生支出764.6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82.6%。累计实施民生工程50项。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坚持“六看六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扶贫专干专职化全覆盖。整合扶贫资金15.4亿元,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4亿元,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改扩建幼儿园91所、中小学669所,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区全覆盖。成功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居全省前列。新改扩建医院2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人口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7.5‰左右。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待遇、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抚恤补助等标准均大幅提高。市级社会福利保障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建成投用。全市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7%。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形势总体稳定。市长热线荣获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10周年贡献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援藏援疆、地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地方志、应急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外事侨务、对台、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依法行政,政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教育和“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称号。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依法行政办法,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制定政府规章9件,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696件。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按时办复率均为100%。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酒桌办公”等专项整治。“三公”经费年均压缩27%。推进审计监督和制度规范全覆盖,构建“1 X”权力运行监管体系,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打赢了遏制经济下滑阻击战,用实干诠释了初心,用实效凝聚了民心。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收官之年。我们扎实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各项工作,在政府系统开展“全面学合肥、对标提效能”活动,大力倡导敢闯敢拼不服输的淮河文化,坚持煤与非煤“双轮驱动”不动摇,坚持项目攻坚和招商突破不动摇,坚持主攻山南和提升老城不动摇,坚守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党风廉政五条工作底线,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一年来,我们紧盯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发展“30条”、降成本“26条”、支持制造强市“10条”等政策措施,“四送一服”双百工程获省考核优秀等次,市级政务服务综合考评位居全省前三名。我们聚焦项目投资招商,成功举办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快速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近年来最好水平。我们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启动“两治三改”工作,荣获第四届省文明城市称号,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我们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深度谋划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强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一水厂取水口上移改造工程,加快补齐生态环保设施欠账,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我们以喜迎党的十九大为契机,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5%、9%,较好地完成了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奋斗曲折艰辛,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讲政治作为抓发展的根本保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必须把新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作为,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必须把抓转型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坚决打破资源依赖惯性思维,持之以恒实施产业转型战略,集中力量加快非煤产业发展。必须把重实干作为成功的法宝,坚持事不避难、依法行政、创新担当,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必须把惠民生作为基本的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五年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克难攻坚、砥砺奋进,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淮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支持淮南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体量较小、增速不快,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非煤电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是明显短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资源型城市历史包袱沉重,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欠账较多。四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和环境整治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五是少数干部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能力不足,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奋力开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三个同步”的战略部署,科学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当前,我市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进入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新淮南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的红利加速释放,创新驱动的活力持续迸发,全面开放的舞台愈加广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凝聚起团结奋进的深厚力量。这些都为我们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大短板,实现富民强市、转型发展这个最大任务,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指明了新方向、增添了新动力。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持“1235”发展思路,实施八大战略,建设六个强市,打好三大攻坚战,打造国家级现代化绿色能源基地、国家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国文化旅游名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

根据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市委“三个同步”战略部署,主要指标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区园区对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进一步跃升。积极创建国家级接续替代产业示范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4个、10个百分点。战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成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一主一副四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态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防治,采煤沉陷区得到有效治理,“三湖四河”岸线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努力建成山水林城融为一体、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扩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与合肥都市圈城市深度融合,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基本实现。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平安淮南、健康淮南、体育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健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对淮南来说,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必须用新时代新淮南新的历史方位凝聚力量,做好煤电资源、非煤产业、山水生态三篇文章,着力振兴淮南经济,再创新时代新辉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新制度、培育新要素、形成新市场、发展新产业、壮大新主体。打造科教强市、数据强市,主动融入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积极承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升级、共建共享,争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大数据中心。以“全创改”建设为载体,支持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扎实推动“三重一创”建设,打造4个牵动性强的战新基地,支持基础较好的县区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推动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打造煤电、煤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系统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实施接续替代产业培育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企业、产业、基地。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市校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人才强市。

二是坚持以协调促进转型,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一尊重、五统筹”理念,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打造“楚风汉韵、能源之都”城市品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好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人口布局,支持田家庵、大通、山南新区融合发展,打造城市主城区,建设行政文化中心、现代商贸物流综合区、战新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谢家集、八公山打造城市副中心,统筹推进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支持潘集建设现代化绿色能源基地;支持寿县打造“南工北旅生态县”,推动新桥国际产业园与合肥经开区一体发展;支持凤台建成全省一流经济强县;支持毛集建成淮河之畔一流小城市。坚持“主攻山南、提升老城”,全力以赴聚项目、聚人气,建成山南新区核心区;以“两治三改”为主抓手,以功能提升为主方向,制定城市交通堵点治理规划,实施一批利民便民工程,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健全市矿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市矿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规划管理,加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大市、生态有机农业强市,让农业更绿、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三是坚持以绿色引领转型,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淮南。淮南山水资源丰富,千里淮河穿城而过,城市绿肺舜耕山横贯东西,上窑山、高塘湖山水一色,寿州古城、八公山、焦岗湖、瓦埠湖遥相呼应,35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镶嵌其间,这是淮南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环境友好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管控,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人文资源,创建寿州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景区国家5A级景区,构建“T”型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文旅强市。探索采煤沉陷区资源化利用新路,把沉陷区变成生态区、开发区、旅游区,打造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城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打造养老养生宜居之城。坚持资源节约优先,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用3-5年时间打造煤矿开发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百亿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力实施环境保护“五个一”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以开放助推转型,着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大力承接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辐射,打造长三角地区能源基地及新型化工产业基地。落实省“三个联动”部署,依托合肥都市圈加速合淮同城化,加快合淮工业走廊、新桥空港经济示范区淮南联动发展区建设,打造辐射沿淮、撬动皖北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县区园区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推动县域经济振兴发展,重点打造“3 2”园区平台,支持淮南经开区、淮南农场、大通开发区融合发展。全面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开发,科学规划利用淮河岸线资源,全面开展引江济淮工程淮南段建设,为淮河通江达海开辟新的黄金水道。建设交通强市,构筑立体综合交通,深度谋划建设大通道、大物流园区,推进皖北城际铁路、沿淮高速公路、淮南港七大港区及物流园区、淮河淮南境内行蓄洪区调整改造,以及瓦埠湖大桥等10座跨河(湖)桥梁隧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纵两横”高铁网、“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四环七通道”干线路网的交通新格局。创优“四最”营商环境,营造“服务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机制。

五是坚持以共享保障转型,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以收入结构调整和公共产品供给为突破口,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拓宽居民增收渠道,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健康淮南战略,争创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坚持民生为本、脱贫为先、平安为基,在“七有”领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各位代表!规划未来是为了创造未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团结带领390万勤劳智慧的淮南人民坚定信心、开拓奋进,继续发扬淮河文化中敢闯敢拼不服输的精神,就一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5%、8.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财政风险有序有效防控,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改革创新,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实体企业。全年新增民营企业5000家、个体工商户1.3万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妥善分流安置职工。研究制定去产能煤矿关闭退出闲置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加强开发用地和商品房供应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设立地方金融监管局,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开展“四清四实”专项整治,健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淮矿集团整体上市,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0家,实现直接融资200亿元。积极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聚焦政策执行程序较为繁琐、优惠政策知晓率不高等政策执行障碍,继续清理涉企收费,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打通降成本优惠政策“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百工程,畅通企业问题受理渠道,建立限时反馈、限时督办等机制,营造支持民营企业、本土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一批重大改革事项。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统一规范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搭建“互联网 政务服务”全市“一张网”,探索实施“一次都不跑”事项。强化国资国企监管。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环保监察监测体制改革任务。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完善“1 3 8”科技孵化器体系,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2家,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申请专利2500件。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建设技工大市,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

(二)聚力开放合作,扩大有效投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树立“项目即发展”理念,按照“六个一批”要求,统筹推进项目、投资、招商“三位一体”突破。抓好大招商。继续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修订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确保引进内资、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平稳较快增长。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进出口总额增长10%。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进行大建设。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工程淮南段、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直接金融基地等13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快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3个站点、光电产业园等15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潘集选煤厂、中储粮淮南直属库等4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依法稳妥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遗留问题。促进大合作。坚定不移推进合淮同城化,主动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引进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园区合作共建再上一批产业项目。营造大环境。坚持项目层级调度、现场调度,成立市大建办,创新项目谋划推进机制,致力解决项目谋划浅、前期长、推进慢等问题。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调整完善集体土地地上附着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支持县区发展园区经济。推动“3 2”园区错位发展,每年均超前建设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年完成投资235亿元。研究出台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项目行政事业“零收费”政策,支持园区在法定权限内灵活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三)聚力非煤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壮大煤电家底,主攻非煤电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推动新型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推动“两化融合”,促进“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谢家集高端金属制造产业园、大通智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蓝讯电子等60个制造业项目,确保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实现中交。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建设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谋划建设淮南大数据加工场。战新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15%。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建设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系固废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40亿元。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品质化跃升。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新增限上企业50家。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2个以上。推动城市核心商圈转型升级、错位发展,建成运营田家庵万达广场、新城吾悦广场等项目。推进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加油站点建设。完善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构建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文化旅游业向深层次融合。实施文旅强市“五个一批”工程,加快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毛集花田花海旅游区等8个文旅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支持寿县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安丰塘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创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四)聚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淮南既是工矿大市,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创建等农业产业化五大工程。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耕地保护,粮食总产稳定在260万吨以上。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完成50个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推广“龙头企业 基地 合作社 农户”模式。新增家庭农场50家。开工建设4个农产品加工园及物流园,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6%以上。支持凤台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智慧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美丽乡村。基本完成乡镇驻地的改造提升,建设30个市级以上中心村。完成农村存量危房改造。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5万户农厕、全市乡镇驻地和中小学校旱厕改造,加快33个乡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今年集中力量抓好五项建设的巩固提升:一是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丰富完善乡村网点服务功能。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面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农村道路建设巩固提升,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46条、423公里。四是农村电网改造巩固提升,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五是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完成“全面改薄”年度任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五)聚力统筹协调,提高城乡建设水平。引导“住建规划下乡、水利林业进城”,让乡村与城镇、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协调。统筹考虑城市产业布局、城镇发展、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统筹要素资源、坚持规划先行,推动主城区与副中心、各组团联动发展。统筹做好公路、铁路、水运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明确建设时序,保障重点建设。促进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统筹协调。坚持以“先进、长远、超前、留白”的理念引领新区建设,完成山南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及六大导则编制。支持高新区升级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新开工山南新区综合医院等12个项目,推进市级老年公寓、商业综合体等50个项目建设,竣工3所学校、市文化艺术中心等9个项目。按照“密路网、小街区”的理念,推进老城区“两治三改”工作,织补各类城市功能。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190套、基本建成1877套。新改建各类管网135公里。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有效解决城区停车、环卫、占道经营等难题。促进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统筹协调。畅通城市内循环,开工建设过舜耕山西支路、学院路铁路下穿工程,加快淮南站、十涧湖东路等改造,完成11条道路大中修,淮上淮河大桥建成通车。加快城市大通道建设,开工建设合霍阜高速淮南段,加快G206洛河至曹庵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山南新区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凤台至毛集快速通道等前期工作。推进现代化新型淮南港建设,制定淮河岸线开发保护计划。开工建设5个公交枢纽站场,开展农客班线公交化改造。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

(六)聚力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断巩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施蓝天行动。坚持铁腕管理,落实环卫湿式保洁,健全完善“数字渣土”平台。坚决落实重污染天气预案,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提升行动,建成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实施碧水行动。深入落实“水十条”,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率达80%。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洞化截洪沟等5条水系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实施净土行动。全面落实“土十条”。抓好土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开展集中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实施绿地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人工造林1.5万亩。新增和提升绿地面积350万平方米。编制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城市创建规划、计划。加快实施世行贷款采煤沉陷区项目,谋划实施淮西湖、十涧湖等综合治理项目。新开工沉陷区安置房3200套、搬迁入住3500户。

(七)聚力精准施策,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和寿县贫困县摘帽年度任务。用足政策。加大产业、就业、健康、教育、金融等扶贫政策宣传,推动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做实产业。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加快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优先发展。完善机制。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坚持正向激励,落实“一票否决”制。继续实施定点帮扶、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完善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构建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的有效机制。

(八)聚力社会建设,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高标准实施好省级民生工程。办好几件惠民实事。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居民健康一卡通。安排文化惠民送戏下乡1000场、免费公益电影农村放映1万场。建成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条全民健身苑。完成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建成舜耕山南侧停车场、老市政府停车场。完成舜耕山湿地公园、西部城区和平广场(公园)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支持在淮高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扩大多样化优质教育供给。提高就业质量。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争创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推进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法定人群社会保险全覆盖。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工伤残疾预防工作。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淮南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传染病医院改造、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造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建设平安淮南。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快县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和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应急管理,开展安全保障监测体系建设行动和地质灾害防治行动。加强军地协调,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地震、气象、档案、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宗教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加快人民防空、广播电视、地方志、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发展。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淮南人民谋幸福,为淮南发展创辉煌。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将落实好服务和监管双重责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提升学习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五个纯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

提升服务力,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提升执行力,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学合肥、对标提效能”活动,创新理念、健全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干事创业撑腰鼓劲。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强化目标管理、闭环管理、督查问效,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提升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认真开展“七五”普法,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规定,推进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坚持按法规政策办事,按程序流程办事,按法律的主旨精神创新担当办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约束力,始终保持廉洁本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让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实干兴淮,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2018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

  • 品种: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产品说明:规格定制;
  • YH
  • 13%
  • 四川雨禾源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ZXSEC US1300
  • 中兴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ASA5520-K8 4个千兆端口
  • 思科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旋转铜门政府铜门博物馆铜门

  • 1014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西海棠

  • Ф15公分
  • 西安海川
  • 13%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市政

  • 不分类别
  • 工日
  • 惠州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接入交换机1

  • 交换容量≥330Gbps,包转发率≥130Mbps,48 端口千兆以太网电口,4 个万兆光口;支持 802.1X,支持 IPv4/IPv6 静态路由,支持 RIP/RIPng,支持 OSPFV1/V2/V3
  • 20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1台
  • 1
  • 询两家品牌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2018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18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12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45KB

页数: 25页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 1月 6日在淮南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上 市长曹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 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科学发展,赢得 “十二五”良好开局 刚刚过去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 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 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宏观形势,远谋 近施,奋力开局,圆满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任务。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 700亿元,增长 12%以上;财 政收入 138.85亿元,增长 3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60亿 元,增长 15%;固定资产投资 520亿元,增长 30%;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220亿元,增长 18%;进出口总额 2.2亿美元, 增长 6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000元,增

201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45KB

页数: 12页

1 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 2月 27日在济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济南市代市长 杨鲁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8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济南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四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在中共济南市委 坚强领导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 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全市经济保 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4406.3 亿元,比 2007 年增长 58%,人均 64331元;实现地 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25.4 亿元,比 2007年增长 10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23.1 亿元,比 2007 年 增长 83.4%;

2018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8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2018年,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迎接党的十九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领各项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狠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发展动能转换成效明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重大项目落户广州。城市枢纽功能更加强化,机场、港口、轨道交通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容市貌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更加优越,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等一批国家级试点全面铺开,广州的影响力、显示度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兑现,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空气质量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广州蓝”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去年,我们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为构建全球经济新格局贡献了广州智慧和广州力量。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致力于打基础、解难题、谋长远,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大力实施“攻城拔寨”行动,全力推进345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发展动能转换,有力促进经济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0亿元,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值9600亿元,增长12%。实际使用外资62.89亿美元,增长10.3%。来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47亿元,增长1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亿元,可比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左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年末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5.14万亿元,增长8.1%;贷款余额3.41万亿元,增长15.1%。

  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超过20%,占地区生产总值2.5%左右。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下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69万平方米、众创空间49家,获批成立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斯坦福国际研究院落户。举办中国创新大会、创交会、海交会、小蛮腰科技大会、风险投资论坛等高端会议,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银行贷款60亿元。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累计发放人才绿卡3300张,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21个、各类领军人才58人。专利申请量增长35%左右,专利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全国第一,广州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出台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9份政策文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举办人工智能、生物产业等大会,高起点布局发展IAB和NEM产业。坚持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培育5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10个价值创新园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初具规模,富士康超视堺、乐金8.5代OLED、思科智慧城、广汽智能网联、通用生物产业园、百济神州、粤芯芯片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64%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6%,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新发展迈出一大步。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成效。积极化解落后产能,全面取缔“地条钢”,完成466户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开展互联网金融整治,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1.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债务率低于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停征和降低4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800亿元。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6.74%,省名牌申报数量增长80.9%。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89宗农村水利工程加固和20项防洪工程建设,国际种业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本市产地农产品质量稳定优于国家标准。

  (二)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改革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引起全球热烈反响。2万多家媒体参与宣传报道,组织13场全球路演活动,与会企业388家,中外嘉宾1100多人,论坛规模超过历届,《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永久落户广州。论坛充分展示了广州开放创新的新形象,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扩大了广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等50项国家和省的改革试点,绿色金融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实施,中新广州知识城获批成为中新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市场采购规模跃居全国第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初见成效,完成4户一级企业整合重组,推进4户企业员工持股省级试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以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13%以上。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条,竞争性领域价格基本放开,私营企业主体增长26.3%。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62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力推进,超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年度任务。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承接省级行政职权事项120项,实施放权强区改革,下放143项行政职权事项和126项公共服务事项,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激发和调动各区积极性。实施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124项,精简行政许可备案事项92项,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217项,26类建设项目免于环评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模式,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33.9%,日均增加898户。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推出“互联网 易通关”、智检口岸、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等改革,货物通关时间压减一半。南沙自贸区新增制度创新成果101项,有23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广州在世界级城市体系、国际金融中心和城市竞争力等排名稳步提升。

  开放合作力度加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全面深化中新、中欧、中以、中沙、中瑞等国际合作,打造一批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加快构建全球投资贸易网络,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24.64%。在美国硅谷、波士顿和以色列特拉维夫成立科技办事处,新增6个国际友好城市、3个国际友好港。成功举办从都国际论坛、国际投资年会、夏季达沃斯“广州之夜”、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等47场国际性会议,成功申办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2020年世界大都市协会世界大会。启动粤港深度合作区起步区建设,实施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深入推动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开展与东莞、中山等市的战略合作。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援疆援藏和梅州、清远、毕节、黔南、巫山、甘孜对口帮扶,推进“百企扶百村”行动,市财政落实扶贫资金21.62亿元。

  (三)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把广州的发展放到全球资源配置体系中谋划,不断强化城市枢纽网络功能。

  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水平编制面向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研究论证新时代城市发展理念、目标定位、空间格局、功能布局,描绘城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实现开馆试运营。推进广州南站、珠江国际慢岛、广船地块等城市设计深化工作,获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10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突出重点项目和民生用地保障,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整治力度,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围绕打造世界级枢纽港区,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南沙港三期建成投产,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新增12条国际班轮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35万标箱,稳居世界前列。加快白云机场扩建,第二航站楼全面完工,商务航空服务基地投入使用,开展第二机场选址,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6580万人次,排名全国第三。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进一批国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和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广州大桥拓宽工程顺利完工,新开通地铁4条(段)、总运营里程近400公里,大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铁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841件市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市限行黄标车,新增纯电动公交车2433辆,完成545座加油站、13座储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整改,PM2.5年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在人口规模超千万、经济总量超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中率先达到国家标准。全力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力推进“四洗”治水行动,清除污染源3.7万个,整治2033个排水口,开工建设48条城中村截污纳管,完成316条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管网139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万吨/日,全市整体水质明显改善,国家督办的35条黑臭河涌治理达到初见成效考核要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开展示范街镇和居住小区(社区)创建活动,优化分类收运体系,关停并转“洋垃圾”加工企业23家,5座资源热力电厂点火烘炉。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实施森林品质和园林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举办国际花卉艺术展,种植开花乔木10万株,新增森林公园6个、湿地公园3个、生态景观林带8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6平方米,城市绿化水平稳步提升。

  城市更新取得进展。制定城市更新三年用地保障计划,保障供地9.26平方公里。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实施差异化改造政策。推进10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13条旧村全面改造、4个村级工业园转型升级,广氮、广船地块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列入国家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北部山区30个特色小镇、74条美丽乡村、1个名镇、15条名村创建,番禺沙湾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完成6大类300多个道路环境绿化景观项目,清洗高快速路附属设施4122公里,城市路更新、花更美、灯更靓。重拳出击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户外广告招牌23万平方米,查处违法建设1088万平方米,整治出租屋安全隐患60.2万处。推进6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8.68万公里地下管线安全隐患排查,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6万户,超算中心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成投运。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科学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健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3%和11.8%。

  (四)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财政支出中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6.8%。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新增普惠性幼儿园82所,新改扩建中小学43所、新增学位5.2万个,新建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成立19个教育集团,基础教育名教师名校长53名、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616名,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广州地区5所高校入选“双一流”,部省市校四方签约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世界技能大赛我市选手获2金1银3铜,奖牌数位居全国前列。积极促进就业,举办就业招聘会、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活动,新增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建设卫生强市,启动152家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新组建39个医联体,对儿科医疗实行专项经费补助,有效应对禽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药品监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成功举办金砖国家运动会、广州马拉松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全运会获18枚金牌,体育场馆惠民1000多万人次。扩大来穗人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完成6000人积分制入户,安排随迁子女学位2.5万个。

 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整合举办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建成78个文化广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8万场,南粤先贤馆开馆运行,粤剧艺术博物馆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上市公司产业联盟,设立100亿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稳居全国第三。促进商旅文融合,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推出旅游扶持政策,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荣获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等措施加强房地产调控,供应住宅用地4.57平方公里,房地产市场没有大起大落。率先实施“租购并举”,组建3家国有住房租赁公司,搭建“阳光租房”平台,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发展。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推出各类保障房3.1万套,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2.6万名新就业无房职工首次纳入保障。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实现跨省医保异地就医网上实时结算,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45万元,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保险金提高至3471元。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开展医疗救助83.55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900元,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提高优抚安置对象保障水平。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政府出资为所有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设立养老服务助餐配餐点846个,镇街、村居覆盖率100%,让老年人生活更舒心,让年轻人工作更安心。

  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圆满完成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提升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推行城乡社区协商自治,开展协商议事1.2万次、办结率94.25%。创新推动“社工 ”战略,社工服务群众300万人次。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公益项目165个。成立全国首个“慈善之城”创建联盟,社会认捐款物达5.45亿元。开展“四标四实”工作,搭建基础数据平台。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城市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财富》全球论坛等系列重大安保维稳工作。创新打击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全市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同比分别下降12.2%和17.7%,市民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建设,普法、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监狱和戒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宗教团体和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此外,军民融合发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海防打私、打假、妇女儿童、残疾人、侨务、对台、贸促、气象、地震、统计、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供销、修志、区划地名、仲裁、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一年来,我们始终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牢记宗旨,勤勉尽责,依法行政,公正用权,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依法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在监督中积极有为。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决议2件、市政协建议案6件,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322件、政协提案343件。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7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8项,清理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1030件,废止规章、规范性文件194件。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07件。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称号。实施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制度,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完善政务公开考核机制,率先向社会公示行政执法数据,财政透明度位居全国前列。推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网上办理和部分事项全城通办,不动产登记实现登记与税务一体办理,通过热线推动解决市民诉求114万多宗,市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全年办理群众信访事项1.9万件次,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廉情预警评估。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廉洁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穗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广州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挑战和薄弱环节。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218项重点工作,还有个别指标和任务完成不理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工业增长乏力,创新型龙头企业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够快,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有力支撑,民间投资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二是城市规划科学性前瞻性还需提升,城市建设有待加强,工程项目统筹协调力度不够,一些重点项目推进较慢,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有待完善,城市更新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欠账。三是城市管理不够精细科学,部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和消防存有隐患,污染治理压力较大,道路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仍较突出,应对电信、网络等新领域突出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需提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五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群众办事还有诸多不便,少数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不想为、不敢为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领域腐败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城乡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人民美好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商品出口总值增长5%左右。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6%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7%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7.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4%,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年度任务。金融、财政风险得到有序有效防控。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要素,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工业投资1500亿元,增长100%。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协同创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建设10大价值创新园区,培育发展6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两高四新”企业, 发展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量子信息、石墨烯、3D打印、共享经济、跨境电商、新零售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扶植一批大中型企业做优做强和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启动老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淘汰和退出低效产能,力争低效园区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倍增。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务、中介、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法律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高端和高附加值服务业集聚。推动设计产业发展,建设国际设计之都、时尚之都。推广“政府 商会 企业”共治共管商圈发展模式,推动实体零售创新发展,引导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发展电子商务,举办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等主题展贸展销活动。建立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品牌,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出台促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加快战略性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开展上市企业“二次混改”和职业经理人试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条,强化产权保护,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畅通民间资本进入渠道。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府部门要用真心、谋真招、出真力,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常态化办好重大项目融资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增10家上市公司和1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为市民提供智能化、便利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重点抓好国际金融城、金融创新服务区、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等功能区建设。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建设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优化供给结构和质量。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继续实施攻城拔寨行动,大力推进398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600亿元。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举办国际投资年会等高端招商活动,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进150多户国有“僵尸企业”实质出清,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确保全年为企业减负700亿元。全面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强市工作,大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创建2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先进标准化体系,推进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和“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研究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以及IAB、NEM等新兴产业运行统计监测体系。

(二)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着力在企业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打造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机遇之城。

  加快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广州的引领带动作用,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研究区域产业共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人才跨区域流动等政策措施,明确广州段走廊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和产业功能布局。以“四核和十三个创新节点”为重点,加快建设科学城、生物岛、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深化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创新要素集聚区和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项目建设,促进互联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拓展延伸。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分层分类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建立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推动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重点扶持200家高精尖中小企业,新增小巨人企业1500家、科技创新企业1万家。

  提升高精尖领域创新能力。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一批领跑并跑的原始创新成果,抢占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制高点。谋划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好再生医学与健康等省实验室、国家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加大广州超算中心推广应用力度,建设南海可燃气体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布局广州。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比例达到45%。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设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池规模,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完善“1 9”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形成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推动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办好创交会、海交会、小蛮腰科技大会、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中以机器人大会、《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等高端创新会议。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推进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倡导创新文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产业领军人才“1 4”政策。制定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促进人才服务机构创新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岭南英杰工程、高技能人才羊城工匠计划,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技术在广州集聚,建立外籍归国高层次人才创办内资企业、职称评审、出入境和居留等绿色通道。优化人才服务,探索人才绿卡前置发放,做好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提供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用事业聚人,用发展聚人。

(三)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放大《财富》全球论坛效应,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推动穗港澳合作,深化医疗、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政策对接,吸引港澳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推进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穗港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

  打造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落实南沙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跨境人民币资金业务、商事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加快国际中转和离岸贸易发展,吸引外贸机构在南沙设立商贸代表处,建设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发展航运金融、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和风险投资,争取开展本外币账户管理创新试点,推动国际金融岛建设。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出台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国际城市交往,新增一批友好城市和友好机构,深化与外国驻穗领馆等机构友好合作。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筹建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办好广交会、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第四届广州奖等重大活动,建设20个国际旅游推广中心。开展海外展示活动,积极参与对外商务推介展览,推动文化对外交流。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侨务优势,引导海外侨胞到广州投资兴业。完善国际标识系统,优化多语种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入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化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标准建立全球质量溯源中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试点,进一步推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开展提升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专项行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深化“多证合一”,开展商事登记服务跨境通,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出台新一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参与沙特吉赞经济城、马六甲皇京港临海工业园、非洲吉布提自贸区等海外园区建设。创新海铁空联运模式,推进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发展。建设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推动本地制造业企业对接境外创新资源。发展市场采购、融资租赁等外贸新业态,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大先进技术和设备、关键零配件和资源性产品进口。推动广货品牌“丝路行”,建设广州龙头企业海外生产销售基地。

  加强区域合作。坚持服务周边就是服务自己,加强泛珠区域、高铁沿线经济带合作,推进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旅游联盟。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协同建设广清产业合作园、北江引水工程、地铁7号线西延线等重大项目。加强与东莞、中山的战略合作,重点做好规划、交通基础设施、航运、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对接。做好毕节、黔南、疏附、波密、甘孜、巫山、齐齐哈尔和梅州、清远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围绕发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推动建设全球城市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认真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报批实施,落实多规合一,完善管理平台,加快审批改革,以规划转型推动城市建设和治理转型。开展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完善一批城市重大发展平台控规。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精准供给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提升国际航运航空战略枢纽能级。制定实施新一轮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等6个港口工程项目建设。以广州港为龙头整合优化周边地区沿江沿海港口资源,打造世界级枢纽港区。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等11个国际航空枢纽工程建设,启用白云机场第二航站楼,加快推进白云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楼报批,做好第二机场规划、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临空经济示范区起步区开发,建设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项目,推动航空总部、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制造和航空金融等临空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大交通网络体系。编制新一轮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推进5个国铁项目、6个城际轨道项目、9个地铁项目、10个高快速公路项目和100个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加快白云机场、广州北站空铁联运体系建设。新开工如意坊隧道、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27个道路工程,争取新开工建设棠溪站、深茂铁路、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9个轨道项目,实现4条(段)地铁开通运营、通车总里程力争突破500公里。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中心区与外围区快速公交系统,实施停车场条例,加强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管理。

  加强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主城区优化升级,有序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建设总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南沙自贸试验区,打造广州城市副中心。推进外围城区扩容提质,重点打造知识城、东部和北部综合门户枢纽、南站商务区、北部生态绿洲,三个开发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推动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区融合发展,打造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继续推进珠江两岸贯通工程,加快珠江国际慢岛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置,推进电网、天然气管网、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停车场充电桩建设。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坚持成片连片更新和微改造协同并进,市、区联动推进系统化、差异化、网络化的城市更新。制定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计划,完成200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三线”整治,推进旧楼宇加装电梯,建设城市慢行系统,推动老城区废旧空间改造利用,重点促进越秀、荔湾等老城区控量提质。继续推进13条旧村全面改造、3条旧村综合整治,力争冼村、田心村、大坦沙改造有突破性进展。推动19个旧厂房转型升级,促进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完成6平方公里“三旧”改造任务。推进传统中轴线提升建设,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村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新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一批畜禽和水产养殖示范场,构建优质农产品供应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一批重点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建设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办好广州种业学院。推动蔬菜、花卉和种业等参保。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增强粮食保供稳价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推进数据库与农村集体“三资”交易管理平台结合,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竞价交易,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一轮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设立路长制,切实把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村道、水利、光纤网络、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图书室、卫生站、金融服务站等设施建设,抓紧推进北部片区自来水供应工程。加快特色小镇创建,实施产城融合工程。促进北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巩固市内扶贫开发成果。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创建一批美丽乡村,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群。

  (六)建设美丽广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大决心更大力气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发展,让广州更有魅力、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巩固提升“天更蓝”成果。强力推动中心城区污染企业彻底关闭或搬迁。深化工业燃煤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全面完成自备锅炉超洁净排放改造。强化机动车船等移动源污染控制,全市基本实现公交电动化。推动船舶使用低硫油和强制使用岸电。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和场所。强化扬尘管控,强力推行绿色施工。确保PM2.5稳定达标。

  推进水污染防治。抓紧实施治水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全面推行河长制,推开实施湖长制。强化水污染执法,深入开展“四洗”行动,清理各类污染源和“散乱污”场所。巩固河涌治理成效,确保35条已治理河涌长治久清。强化源头治理,“一河一策”推进16条广佛跨界河涌和152条黑臭河涌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向边沟边渠延伸。推进97条城中村、100条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工建设6座污水处理厂,建成1500公里污水管网。继续推进3个饮用水工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再创建3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新一轮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投产5个资源热力电厂和兴丰应急填埋场一期,新增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1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到100%。

  全方位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环境噪声、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防治。完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和公园服务功能,推进广州花园、城市主干道和主要出入口景观建设,种植10万株主题花树,新建生态景观林带40公里、绿道100公里、湿地公园1个、森林公园2个,让花城品牌更加响亮。

  建设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城市环境。开展内街巷、城中村和农村环境治理,创建30个市级容貌示范社区、11条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示范街镇,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依法处理历史违法建设。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新增管道燃气用户35万户。新改扩建一批公共厕所,把“厕所革命”拓展到城乡全域。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安全教育体验中心,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消防设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严密防范暴力恐怖活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

  (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5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63所,新增学位13万个,再建市级示范性高中10所,完成校园微改造项目37个。推进互联网 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推行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外围城区和农村地区覆盖。加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广州科技教育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筹建广州交通大学、旅游(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完善服务高层次外籍人才子女教育体系,筹建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推动教育家培养工程,深化百名校长名校跟岗访学计划,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网络教育,办好老年教育。规范中小学招生录取工作,完善学生校内课后托管机制,把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含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起始年级的比例提高到60%,着力解决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提高就业质量。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鼓励创业促就业,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实施全民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帮扶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革命遗址,深化文明广州建设。推进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设社科创新之城。实施文化、学术精品创作工程,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进文物史迹修缮保护,推动南粤古驿道、“最广州”文化步径等线性历史文化遗产连接和活化利用,牵头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举办文交会等系列国际性文化活动,加快文化馆、美术馆、海事博物馆、国家档案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南汉二陵博物馆建成开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计划,推动文化龙头企业上市。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商贸融合,扎实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办好一批重大体育赛事,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新体育场馆惠民模式,发展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名城。

  建设健康广州。继续推动卫生强市建设,加快构建医疗卫生高地,加强重点临床专科、卫生信息化、智慧医疗体系和高水平医院建设。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保政策和药品供应保障,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分级诊疗、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30%以上、重点人群60%以上。强力推进强基创优、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全科医生培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传染病监测和防治体系,做好登革热等突发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市民群众吃得放心。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加保障房供应,建立健全政策性住房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支持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基本建成保障房1.6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7500套。加大全自持租赁房、轨道交通沿线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租赁住房供应,让市民群众住有所居。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稳步提高待遇水平,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继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养老助餐配餐服务网络,推动医疗、护理、心理等服务融入配餐网络。兜住民生底线,试行商业保险补充长期护理保险,推行社会救助精准服务,推进受助人员安置中心建设,创建慈善之城,雪中送炭、纾难解困,让广州更加温暖、更有人情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创建幸福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综合体,推动社区、村议事厅建设全覆盖。实施“社工 ”战略,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精细化服务、品质化生活。全面推进婚姻登记全城通办服务。持续推进来穗人员融合行动,开展出租屋专项整治,完善积分制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法长效机制建设和法治文化宣传,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授予一批荣誉市民称号。扎实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人口计生、海防、打私、打假、统计、应急、气象、地震、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要坚持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各类机构编制,深化放权强区改革,赋予区更多自主权。有序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预算制度,深化全过程绩效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开支。推行政务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基层政务服务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便民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创新政府网站管理,建立完善系统互通、数据共享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坚持依法全面履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监察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问责条例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全面治理庸政懒政怠政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三个区分开来”,让政府工作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化基层正风反腐专项治理,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审计监督,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增强“八个本领”,为新时代履行新使命提供坚实支撑。大力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找准事关广州发展大事和老百姓生活小事的短板和症结,形成推进落实行动方案。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下足绣花功夫,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决心和意志,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雷厉风行,又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各位代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奋勇争先,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

序号

民生领域

事项名称

具体内容

1

公共交通

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

全年新开和优化公交线35条(含抽疏线路5条),加大新开地铁、新建楼盘及商区等区域线路覆盖,加密城乡连接公交线路,让群众出行更安全、便捷、高效。

力争在2018年底前,建成开通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三号线北延段(机场南到机场北)、广佛线一期燕岗至沥滘等4条线(段),共122.4公里。

2

社会保障

提升社保和养老服务水平

(1)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不断扩大本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异地就医业务量大的一级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立便捷、高效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全年通过异地就医平台联网结算50万人次以上。

(2)实现全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互联网移动支付,推进有条件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惠及1100万参保人群。

(1)力争广州市第二老人院一期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广州市老人院扩建工程、第二老人院二期和老年病康复医院等项目建设。

(2)完善“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服务网络,助餐配餐服务知晓率达到95%;拓展助餐配餐服务内涵,提升助餐配餐服务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水平。

3

公共教育

扩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资源供给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和校园功能微改造项目总开工率95%、完工率80%,增加13万个中小学学位。

启动实施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积极应对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学位的刚性需求,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生均定额补助标准。

4

食品安全

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加强肉菜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推行“产销对接”“基地直供”“品牌专柜”等模式,提高肉菜市场环境整洁、卫生干净、品质保障水平。

5

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

优化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8年底全市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其中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者等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60%以上。

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摸清广州市公厕数据,制定《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优化公厕布局,新建环卫公厕64座、旅游公厕64座;推进公厕升级改造,提升改造环卫公厕66座、旅游公厕68座,新增改造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2080个;规范公厕管理,配置专职保洁员,保持公厕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6

就业保障

加强就业服务

完善“互联网 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打造更便捷、更便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

7

住房保障

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城市“微改造”

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新增100万平方米租赁住房供给,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16000 套,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7500套;全年发放租赁补贴9000户。

推进20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包括化粪池改造、三线改造、部分旧楼宇电梯加装和水电气改造、外观环境整治等,不断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

8

公共安全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由政府统筹,编列专项经费,为全市独居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群体住宅更换老化电线;对问题集中、火灾易发区域集中设置电气检测系统,提高火灾技防水平。

9

环境整治

加强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建设

推动广州市公交车纯电动化工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 100%采用纯电动公交车,力争在 2018 年底前实现全市推广使用纯电动公交车超过10000辆,减排氮氧化物约1.94万吨,促进广州天更蓝。

继续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巩固提升35条已整治河涌的治理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00个行政村(社区)的农村污水治理,受益人口达55万以上。

实施《广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10

公共文化体育

提升公共文体设施服务效能

加强各区社区健身设施维护和管理,确保正常使用率达到98%以上。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向市民免费或优惠开放。

 名词解释

  1.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

  2.NEM: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3.5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10个价值创新园区:海珠互联网价值创新园、增城新型显示价值创新园、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番禺智慧城市价值创新园、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花都军民融合价值创新园、广州国际生物岛价值创新园、黄埔生物科技价值创新园。

  5.四洗:洗楼、洗管、洗井、洗河。洗楼是指对河涌流域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逐户进行摸查,查出各类污染源后进行甄别定性、登记造册,并通过各部门联合执法,实现靶向清除。洗管是指对排水管网的属性及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判别是否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运行水位高等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恢复其正常排水功能。洗井是指对排水检查井的属性、接驳状况和淤积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错乱接、淤积及排水不畅等问题,采取措施修复、恢复其正常功能。洗河是指采用人工、机械等措施,清理河岸、河面以及河底的垃圾和淤泥,使河道整洁有序。

  6.四标四实:标准作业图、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地址库、标准基础网格;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

  7.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8.6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海珠互联网价值创新园、增城新型显示价值创新园、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番禺智慧城市价值创新园、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

  9.“两高四新”企业:高科技、高成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

  10.四核和十三个创新节点: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四大核心创新平台,以及国际生物岛园区、天河智慧城、中大国际创新谷和南中轴创新带园区、国际健康城、天河·公园智谷片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黄埔·云埔片区、增城·太平洋夏埔片区、黄埔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白鹅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增城·珠江国际智能科技产业园片区等十三个创新节点。

  11.“独角兽”企业:创业十年左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12.6个港口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工程、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汽车滚装码头工程、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

  13.11个国际航空枢纽工程:白云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安置区二期项目、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噪音区治理花都区治理项目、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噪音区治理白云区治理项目、南航白云机场值班倒班用房项目、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项目、新科宇航广州飞机维修基地G3飞机维修库、GAMECO飞机维修设施三期维修机库工程项目、省公安厅飞行保障基地扩建工程、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南沙通用机场、广州第二机场。

  14.5个国铁项目:广深Ⅲ-Ⅳ线改造、南沙港铁路、东北外绕线、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田)。

  15.6个城际轨道项目:广清城际广州北至清远段、穗莞深城际新塘至洪梅段、穗莞深城际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段、佛莞城际广州南至望洪段、广佛环广州南至白云机场段、广佛环佛山西至广州南站段。

 16.9个地铁项目: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21号线、14号线一期、3号线机场南至机场北段、11号线、8号线北延段、18号线、22号线、13号线二期。

  17.10个高快速公路项目:凤凰山隧道、北三环二期、机场第二高速北段、机场第二高速南段、花莞高速、广佛肇高速广州段、虎门二桥、广中江高速、汕湛高速惠清段、佛清从高速北段。

  18.27个道路工程:临江大道东延线(二期)、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二期)、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桥南-广州南站)工程、南大干线(东新高速至番禺大道)、隔墙路油气管道安全整治、空港大道(白云五线-机场)、白云六线工程(东镜东路-曙光路)、白云五线(G106国道-大源北路)、白云四线(石井大道—新广花路)、白云二线(棠新路—机场路)、槎神大道(鸦岗大道-凤凰大道)、东晓南至广州南站连接线、永九快速路北延线(钟落潭高职园区段)、环岛路(滨江西路-厚德路)、环岛路(三围油库-科韵路)一期工程(三围油库-南沙港快速路段)、穗莞深城际铁路(新塘-广州东站)石牌站市政配套设施、穗莞深城际铁路(新塘-广州东站)奥体中心站市政配套设施、广汕路(沙河立交至开创大道路口)快速化改造工程、广汕路天河客运站路人行地道完善工程、马沥路工程、集安路工程、龙溪路升级改造(东段)、广弘食品集团铁路专用线拆除及市政道路建设(一期)、姬火路、2017-2018年主城区高架桥及沿线隔声设施工程。

  19.三权: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20.三资:资金、资产、资源。

  21.6座污水处理厂:大观净水厂、西朗污水处理厂二期、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大沙地污水处理厂扩建、石井污水厂二期、健康城污水处理厂。

  22.3个饮用水工程:北部水厂一期工程、牛路水库建设工程、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

  23.5个资源热力电厂:福山第三资源热力电厂、南沙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一期、花都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增城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从化第七资源热力电厂。

查看详情

2018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8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携手共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73亿元、增长9.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1662.02亿元、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8.18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5.62亿元、增长10.6%;实际吸收外资24.33亿美元、增长6%;外贸进出口2990.12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35亿元、增长10.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43969元、增长9.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动能转换提速

  “去降补”工作扎实开展。去产能取得成效,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工作全面完成,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落户项目26个。去杠杆稳步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4.4%,金融机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降成本使企业获益,全年为企业降负累计超过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69.62亿元、增长24.3%。对农村电网、地下管网、水利等十个领域的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全年完成补短板投资251.16亿元,完成计划的142.5%。

  实体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培育、技术改造等方面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启动横琴、保税、洪湾片区一体化建设,调整富山工业园管理体制,新设立智慧产业园,一批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53.09亿元、增长12.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34.17亿元、增长13.4%;工业和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6%,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产值超十亿元工业企业73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7家;民营经济增加值886.92亿元、增长9.1%,市属国企利润总额294亿元、增长27.5%。

  房地产调控取得实效。实施“限购、限贷、价格备案、限售”调控措施,投机炒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39.5%、比上年下降34.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1%、下降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7%、下降1.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正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二)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主体蓬勃发展。852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总数突破1400家。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94.84亿元、增长32.1%。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7.5%,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0家,引进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13个项目获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新增2家国家级、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8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家全国“互联网 ”双创示范基地,全市在孵企业超过1300家。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双自联动”、自创区建设实施方案。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PCT申请量累计达150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0件,居全省第二。实施人才优先引进、留学人员创业资助等措施,新引进专家43名、累计达93名,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全市新增金融类企业3072家、备案创业投资企业137家、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7家。加快知识产权强市、质量强市建设,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全国首个深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制冷设备、办公设备及耗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两个评议基地落地珠海。

 创新型经济加快成长。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306.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8%。格力智能装备制造、泰坦新动力、云洲智能等科技型企业产值翻倍增长,丽珠医药、健帆生物、赛纳打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良好,纳睿达、四维科技、光驭科技等新兴企业加快成长。格力电器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烽火海洋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增1家国家级、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电子商务试点企业,11家省供应链管理试点企业。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型国产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飞成功。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横琴自贸片区改革有新突破,新落地84项制度创新措施,9项创新措施在全省复制推广,创新跨境商事登记导办和智能办税服务模式,出台全国首部人力资本出资管理办法,搭建首个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国家平台,发布首份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清单。“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全市新承接省下放事权76项,下放市级事权44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9项。建立市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管理平台,56个事项实现“一门式一网式”审批。完善“互联网 政务服务”,727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网厅。商事主体名称自主申报,“一照一码”登记全程电子化,“珠海易注册”开通上线,新增市场主体3.95万户、增长15.8%。27个部门合作开展诚信纳税联合激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修订,组建首期规模超过500亿元的珠海基金。国企改革“1 N”制度框架初步构建。

  区域合作逐步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横琴新注册港澳企业849家、增长72%。粤澳合作产业园16个项目开工建设,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注册企业达56家。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方案获批。澳门机动车出入横琴政策受惠面扩大,横琴口岸率先启动粤澳两地牌小客车检查结果参考互认。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落户横琴,内地首家澳门银行营业性机构开业。新签署珠澳旅游、文化等多项合作协议。珠中江阳区域紧密合作取得新进展,对口帮扶阳江的3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动工。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开放引领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实施方案。成功举办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中拉国际博览会,中以加速器启动建设,中拉经贸合作园开园。在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口岸联检单位支持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36.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12.9%。全市新引进项目127个,北美、欧洲等5个驻外经贸代表处挂牌运作,招商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980.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7.7亿元、增长16%。“海丝”论坛、中国国际马戏节、WTA超级精英赛、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留学生节等活动成功举办,珠海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和形象。

(四)全面加快交通建设,海陆空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对外交通建设有新突破。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珠海在区域的交通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成为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珠海机场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候机楼东指廊投入使用,在飞航线69条,旅客吞吐量达921.7万人次、增长50.3%,增速位居中南地区第一。黄茅海5万吨航道开工,珠海港神华粤电煤炭码头、北港池15万吨级升级工程完工,北粮南运海铁大通道开通,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高铁新增7条线路,通达城市47个,乘坐高铁和城际轨道出行人数达1792.87万人次、增长32%。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开发项目顺利推进。

市内路网建设加速推进。一批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项目加快建设,鹤港高速一期、珠峰大道、金琴快线、兴业快线北段动工建设,香海大桥、洪鹤大桥建设全面铺开,洪湾枢纽互通二期、白石桥建成通车,迎宾北路等4条主干道路沥青罩面铺设完成,诗僧路与南坦路衔接工程等一批珠中跨界道路加快实施。城际轨道市区至横琴段全线站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交通拥堵治理积极施策。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2万辆,五年来年均增长16%,交通压力不断加大。为缓解交通拥堵,新开公交线路20条,新建成公交专用道3条,更换新能源公交车400辆。完成42个道路交叉口挖潜改造,打通断头支线道路11条,完成板樟山隧道扩容工程方案设计,建成智慧交通运行管理平台和信号协调中央控制平台。完善慢行设施,引导绿色出行,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总人次增长19.4%。

(五)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新区新城建设有序铺开。横琴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4.95亿元,马骝洲隧道、长湾隧道顺利贯通,横琴国贸大厦、洲际航运中心、励俊庞都广场等项目竣工。西部生态新城起步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3.72亿元,各片区土地清理进入收尾阶段,主干路网全面开工建设,已建成20条市政道路,25个公共服务项目和9个产城融合项目加快推进。高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一批市政设施、生态公园加快建设,高新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竣工验收。

城市管理出台新举措。出台城市环境清理、规范、优化、提升“1 7”工作方案,依法拆除大型户外立柱广告设施190宗,整改规范交通标志3293块,优化提升工地围挡114.4公里,修复提升市政道路和立面2101处,更换灯杆1640基,综合提升绿化节点110处,修复翻新公交亭140座。洪湾、银坑、广昌等旧村改造项目动工,乐士文化区、金湾智造大街等“工改产”项目全面启用。智慧城市建设明确了总体框架及重点领域,新增4G基站3926座、光纤接入用户数19.9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83%,在全国智慧城市评估中排名第6。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香炉湾沙滩修复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完成40公里健康步道、80公里林荫道、70公里绿道、1.1万亩森林碳汇造林工程等森林城市项目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淘汰黄标车1454辆,油气回收改造全部完成,加强扬尘治理,在横琴新区率先实行余泥渣土运输全密闭。建立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制,新建污水管网70公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启动土地污染防治前期工作,开展336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信息定性调查、393个农用地点位核实及采样。建成中信环保生物质热电一期工程。环境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开展水源保护区、“小散乱污”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专项执法行动,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按期办结。国内首个海洋波浪能试验项目在大万山岛启动。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底线保障水平有新提升。九项民生支出354.14亿元、增长2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9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6%。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96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2260元和18929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低保标准的1.6倍。为17000多名残疾人提供每人每年1920元到2640元的生活津贴。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519元,基本医疗保险年度财政补贴提高到510元,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72万元。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合并实施。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住房保障工作任务,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863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2260套。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实现“全国漫游”,缴存覆盖率全省第一。市中心粮库一期、市食品检测中心建成使用。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新进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中大附中、中大附小、礼和小学、斗门区实验二小建成使用,珠海中学开工建设,市技师学院新校址项目顺利实施,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楼、多学科交叉平台楼等基建项目启动,北师大珠海分校向北师大珠海校区转型。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狠抓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等项目进度,市精神卫生专科住院部建成使用,金湾中心医院正式运营,翠香、湾仔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医药体制改革深化,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在省内率先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配送改革。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建成7个市民艺术中心、12个社区体育公园、316家“数字农家书屋”,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广东旅游文化节、广东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南粤古驿道骑行、国内首届市级应急救援运动会等活动成功举办。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平安珠海建设深入推进,110违法犯罪警情下降4.1%。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新农村建设有新成效。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一批路灯照明、污水处理、农田水利、厕所改造等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白蕉海鲈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岭南大地度假区获批全国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斗门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斗门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对4131户、7402人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展精准帮扶,启动572户住房改善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脱贫攻坚有力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交办的扶贫任务。精准扶贫阳江市、茂名市211个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133个。开展对口云南怒江州扶贫协作项目30个。积极实施对口支援四川甘孜州稻城县和理塘县、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及米林农场、重庆巫山县等藏区库区工作。

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持续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落实政府部门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请市人大审议法规草案2部、制定政府规章6部,实现政府法律顾问聘任全覆盖,获评依法行政全省优秀城市。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建议119件和市政协提案359件。双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统计、人防、气象、档案、仲裁、地方志、司法行政、政务公开、海防打私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珠海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实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产业龙头项目偏少、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偏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任务艰巨。二是东西之间、城乡之间、陆海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城市框架尚未完全拉开,西部地区和海岛公共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建成区旧厂房、城中村、老旧社区等有待改造提升。三是社会民生事业存在短板,公办优质学位相对不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群众强烈关注的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四是特区开拓创新的锐气有所弱化,部分干部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态,少数干部存在精神懈怠和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解决。

二、2018年工作部署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为谱写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大湾区、自贸区、自创区建设等国家政策优势交汇叠加,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珠海历史性地站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连接点,作为广东省副中心和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珠海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珠海建市以来形成的生态环境、产业品质、城市格局、市场环境等优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国家和省对珠海寄予厚望,外界普遍看好珠海发展,全市人民对未来充满期待。面对十九大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大桥通车后的新机遇新挑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政府工作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结合“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更加自觉地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更加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市情,更加主动地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都要坚持高标准,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引领“两大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更加注重强化在大湾区中的交通枢纽功能,更加注重发挥横琴和西部生态新区的发展潜力,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和城市品质,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建议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进出口保持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重点安排以下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推进“破、立、降”各项工作。破除无效供给,巩固国有“僵尸企业”出清成果,推动非国有“僵尸企业”年底前实现市场出清。着力培育新动能,出台实施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大力降成本,全年为企业减负60亿元。坚持精明增长,清理闲置用地,督促供地两年以上的36个未开工项目明确开工时间,推动近两年供地的160个工业项目如期动工。提升产业存量,继续开展“十百千”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推动2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做大产业增量,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商务、规划、国土等部门联动的招商机制,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动工达产时限和产值税收贡献。

扩大投资、消费、外贸需求。加大投资力度,安排年度重点项目411项、投资780亿元,力促64个项目建成投产、149个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运用好珠海基金。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三级城市配送体系,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强城市宣传,加快建设滨海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珠海旅游产品品牌设计,发挥横琴长隆等龙头项目作用,带动旅游消费。推动外贸持续增长,扶持贸易平台建设,发展外贸产业集群,推进保税仓储业务扩大进出口,积极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等外贸新业态。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做好系列支持政策的宣讲、落实、评估和完善,加快扶持资金审批拨付,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划定产业保护区,保持产业用地足够规模,把好地留给好项目。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全年园区建设投入不低于90亿元。出台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申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动伟创力工业4.0制造基地、中海福陆海洋工程装备三期等一批项目动工,加快运泰利智能产业园、恩捷电池隔膜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推行政企云微门户,组建中小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驱动系统质检中心、省质量监督海洋工程装备检验站等项目建设,建成现代办公设备和打印耗材知名品牌示范区。支持富山工业园、智慧产业园、航空产业园等创建国防科工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办好2018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年会。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严格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体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决遏制投机炒房。优化人才购房政策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才在珠海创业生活的居住需求。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二)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制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再提速行动计划,出台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资源共享等系列政策,修订创新相关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的环境。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实施人才卡、高层次人才“认定 评审 举荐”等人才新政,全年引进省创新创业团队不少于3家、专家不少于30名、各类人才不少于2万名。制定人才安居办法,加大人才公寓和共有产权房建设,着力解决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对住房的后顾之忧。探索投贷结合、投债联动、投担联动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和珠海基金引导作用,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新增备案创业投资机构70家。开展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力争企业数达1550家。瞄准国内外最具成长潜力、最具投资价值、最具创新力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对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扶持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争取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家。落实孵化器建设规划,建设大湾区博士和博士后(珠海)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创新型应用型高校建设,加快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秋季开始招生。完善“菁创荟”服务平台,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承接科技项目和研发成果转移。

落实“双自联动”方案。支持高新区企业利用横琴保税融资租赁政策和与生产有关的进口免税政策,进口高价值科研设备。支持横琴企业利用高新区科技型企业集聚优势,开展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保税业务。发挥创新主平台作用,主动融入国内外科技创新网络,推进粤澳合作产业园、中以加速器、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完善联动发展机制,打造横琴科学城、横琴国际科创中心等联动发展载体。

(三)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打造横琴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探索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口岸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争取更大突破。优化法治环境,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商标知识产权跨境合作机制,支持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展。推进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创业团队激励、人才引进等政策。发挥横琴辐射作用,带动保税区、洪湾片区功能升级,加强横琴与各区招商联动。促进与港澳更深层次合作,推动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创新方等合作项目首期建成运营。建成深井二线通道。加大对港澳创业项目的扶持,培育不少于200个澳门创业项目。推进珠港澳旅游合作,推动游客资源共享。配合澳门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建设,创建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争取横琴、澳门之间人员往来更加便利的措施。

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省政府下放事项的有效承接,完善市级事权下放的后续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朝基层倾斜,充分发挥区级积极性。加强市级在国土、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上的统筹。深化城市管理机制改革,做实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有人负责。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启动“减证便民”工作。将全部市级事项纳入市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优化并联审批流程。落实“证照分离”,提高商事主体开办便利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市。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企竞争力。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模式,更加注重城市运营,土地出让时应充分考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社区服务等设施的配建。

构建大湾区时代开放合作新格局。抢抓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机遇,推动珠港澳物流合作园建设,打造大桥经济区。推动珠港澳三地机场合作,积极争取珠海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和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拓展珠海港国际航运服务体系,打通“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以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发挥驻境外经贸代表处作用,加强经贸交流合作。跟踪落实中以科技创新大会和中拉国际博览会成果,推动中以产业园、以色列中国(珠海)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发挥中拉经贸合作园平台作用,承办好中拉企业家峰会。高质量办好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推动会展中心二期建设,发挥国有场馆优势,引进培育1—2个国际精品专业会展品牌。做好珠海台创园转型升级,推进二期建设。深化珠中江阳合作,做好对口阳江产业帮扶工作。完善与黑龙江黑河市对口合作机制,加强农业、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

(四)推动交通内畅外联,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打好交通建设提速战。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要快马加鞭。要畅通对外交通,加快完善港珠澳大桥配套设施及衔接路网建设,积极推进金琴快线北延段等项目对接深中通道,配合推进珠江肇高铁前期工作,争取将深珠高铁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推动开展黄茅海大桥前期工作。完善城市组团交通网络,继续开展地铁前期和相关工作,加快东西通道香海大桥、洪鹤大桥、鹤港高速一期和南北通道兴业快线北段、金琴快线、情侣路南段主辅线工程建设。加快十字门隧道、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大横琴山隧道建设。一季度开工金海大桥,上半年开工板樟山新增隧道、香海大桥支线,年内开工古元大道。

加强港口、机场、口岸建设。开展珠海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推进机场改扩建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快机场升级改造和航空物流园建设进度。加速发展民航客货运输,增开航线航班。完成通用机场一期建设。增强港口集疏运功能,发展壮大西江港口联盟,推进高栏集装箱码头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北方石油石化码头等项目开工,启动高栏港区20万吨级主航道前期工作。推进洪湾渔港建设,打造国际渔业物流港。推进横琴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和青茂口岸建设、湾仔口岸迁建、拱北口岸和九洲港口岸改造,加强智慧海防与打私建设。

综合施策治理交通拥堵。加强交通组织,做到哪里有拥堵,哪里就有交警引导。强化道路挖潜,打通断头路,建设下穿车道和美观实用的人行天桥。落实公交优先,加大车辆投放,科学安排公交线路、班次和密度,提高公交准点率和舒适度。优化道路施工方案,一定要减少对市民出行影响。规范共享单车管理,加快非机动车道优化改造。发展智慧交通,规范路内停车。鼓励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

(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斗门打造供港供澳绿色食品示范区。完善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配套措施,打造一批生态休闲农庄示范点,加快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打造“互联网 现代农业”新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体、家庭农场等业态,完善村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34万亩,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探索推出更多涉农保险,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农田低压电网改造,提升乡村道路综合管养标准。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农村地籍调查建库。健全市内精准帮扶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困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推进对阳江市、茂名市贫困村的精准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对口云南怒江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藏区库区工作。

加快西部生态新区建设。高标准建设金湾、斗门、富山和平沙四大片区,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建设鸡啼门特大桥、双湖路、平华大道、富山新城大道、金湾体育中心、黄杨河湿地公园、平沙新城中心公园等项目,建成双湖路中段、航空城三期市政道路、金湾一中配套道路等项目。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上半年开工建设西部医疗中心,推动珠海中学尽快建成。

促进海岛地区开发建设。海洋海岛资源是珠海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要落实好海洋督查问题整改,强化围填海综合管控能力,在加强海洋保护中适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完善海岛基础设施,加快东澳岛客运码头、大万山岛万山湾客运码头、桂山岛十三湾防波堤建设,启动外伶仃石涌湾码头、唐家港陆岛交通补给码头项目建设。推进桂山岛海上风电、万山区海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改造扩容外伶仃、大万山岛水库,支持海岛路网建设改造。加密轮渡班次,改善轮渡服务。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推进三角岛运动休闲与科教示范项目建设,提升海洋海岛旅游品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实现海岛存量垃圾打包外运、主岛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建成东澳岛和大万山岛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设立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继续开展蓝色海湾和海洋牧场建设。

(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城市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新建5个市政特色公园和一批社区公园、20公里健康步道、30公里城市绿道,改造提升40公里林荫道。加强淇澳岛生态保护,完善珠海古驿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新开工建设一批综合管廊。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深化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河长制”三年行动计划,加大黑臭水体和江河水质整治。新建污水管网4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启动污水管网改造,推进香洲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和拱北、吉大、南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三灶、平沙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扬尘管理和机动车污染控制,上半年在全市推开余泥渣土运输全密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详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切实把污染源管住。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建设,加快环保生物质热电二期、污泥处置中心一期、餐厨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理等项目进度,力争率先在全省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珠海环境优美,具备打造样板城市的底气和条件。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高标准推进规划建设管理,让珠海更具现代化气息,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市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开展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推进“东接西拓南进北联”,尽快拉开城市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强城市设计,注重功能使用、景观效果、文化特色及建筑平面、立面、天面的协调统筹。加快横琴、保税、洪湾片区一体化建设,打造开发强度适中、产业聚集高端、生态环境优美,与澳门交相辉映的珠海城市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推进马骝洲“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推动唐家湾科教新城建设,推进北围、后环、前环等片区路网建设,加快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标准、强化考核,建立常态化机制,既重建设,更重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营造更加干净、整齐、平安、优美的环境。

查看详情

2018年邢台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邢台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全市人民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改革创新,克难攻坚,一些领域实现突破,各项事业长足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增比进位激励发展干劲,以工作提标推动发展提速,生产总值完成2236.4亿元,增长7%,突破2000亿元大关;全部财政收入232.4亿元,增长19.5%,突破2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7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3.3亿元,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2133.3亿元,增长5.3%;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10.9%;出口总值110.5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6.2亿元,增长11%。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46亿元、2325亿元,分别增长12.3%、16.5%。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压减炼钢产能72万吨、煤炭482万吨、焦炭60万吨、玻璃260万重量箱、小火电7台9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6643”下达任务。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1%,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0.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475.1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旅游业总收入增长30.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3.7︰46.8︰39.5调整为12.2︰47.9︰39.9。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优老城、做大新城、做强县城、做美村镇,中心城区总投资1500亿元的9大类225项城建工程顺利推进。投资40多亿元、全长79.8公里的邢台市环城公路全面开工、部分通车,城市框架拉大4倍;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邢台中学、邢台城市规划展览馆、莲池大街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成功创建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城市,取得河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举办权。邢和铁路、太行山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始终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4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179元、10999元,分别增长9.5%、9.9%。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25万套,基本建成2.23万套。理顺了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管理体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率下降5.0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45%,新增城镇就业7.78万人。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质量效益。全市牢固树立“两个不能”工作导向,成立四个市级专业招商部和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全力推进高质量的投资和项目建设。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7亿元,超年计划14个百分点;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完成投资1293.3亿元,增长16.4%;晶澳太阳能电池等81个项目投产,其中24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市重点在建项目中,高新技术和服务业项目占比45.3%,提高9.5个百分点。投资80亿元的中钢邢机搬迁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将打造全球领先的轧辊研发生产、高端特种锻造锻件生产、全国焦炉维保“三大中心”,原址将建设双创中心、精品街区和城市记忆公园。东风汽车团队进驻长征汽车,共同研发的渣土车开始试生产;御捷车业与长城汽车合作的年产15万台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开工建设。用工业设计提升特色产业,清河羊绒、隆尧三厦等企业走在全市前列。平乡童车、临西轴承入选全国第四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家,金沙河小麦精加工、今麦郎饮品、玉锋淀粉等食品工业扩能升级项目部分投产,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观摩,桥西区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隆尧县获评全国首个食品工业品牌创新发展基地,南和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二)提升城市品质价值,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三年攻坚,邢石大道、滨江路、东华路大修全线通车,建设大街、新华北路等16条断头路贯通。邢东新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高标准完成,路网管网、生态公园等4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56.9亿元。实施市区供热三年攻坚,86条道路有序开挖,三年工程两年完成,市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7.66%。坚持“一步到位、适度超前”,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三年攻坚,完成20条街道雨污分流。深入开展“一区三边”集中整治,以拆促建、以拆促提,拆除743.5万平方米,市本级拆迁量全省第一,拆迁地块优先用于绿化和公共设施建设,市区新增乔木量是前两年总和的5.8倍,新增街头游园30处。投资1.6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42个,逐一解决了200项房地产遗留问题。新改建市区公厕146座,新投放共享单车3000辆。深入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完成城建重点工程投资160.8亿元,南和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威县、任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新增柏乡牡丹小镇、清河汽摩小镇2个全国特色小镇。

(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活力动力。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县市区“点菜”式下放383项行政权力。市行政审批局挂牌运行,29个部门、331项事项统一划转、集中办理,实现51枚印章合一。出台全省首张证照清单,全面推行“二十五证合一”,453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新增市场主体8.95万户,同比增长16.13%。整合建设检验检测、应急指挥、便民服务“三个中心”,方便企业群众,节约公共资源。集约用地做法全国推广,“多规合一”、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城市综合执法、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农业农村、供销社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成功入选我省唯一一家全国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设立了蓝天基金等5支基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争取省以上科技项目115个,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3家,威县、沙河被列为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试点,新增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家。

(四)科学精准铁腕治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面对年初PM2.5平均浓度一度上升44.9%的严峻形势和日益明晰的环保红线,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关停拆除“散乱污”企业5459家,彻底解决了困扰市区周边30多年的小板厂“脏乱差”问题,以整治落后的“减法”换来了动能转换的“加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乘法”;拆除邢钢、德龙4座在产竖炉,结束了我市钢铁企业球团工序生产的历史;2384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省率先清零、集中存放,防止了二次流入市场;完成气(电)代煤16万户,千方百计保证气源,采暖季优先用于民生;投资3.7亿元购置更换清洁能源公交车250辆、作业车675台,实现市区公共服务清洁作业;严格“以克论净”,531个建筑工地全部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主城区清洁湿扫全覆盖,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6.6%。采取最严秋冬防措施,邢钢4座高炉停产3座,德龙3座高炉停产2座,旭阳9条生产线停产5条,建滔4条生产线停产2条,玻璃生产线关停19条。通过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争取,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8.2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3.2%,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保持了2014年以来的“四连降”,实现了区域空气质量最好。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市域河流退污还清,市污水处理二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昼夜施工、全力推进。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争取到国家储备林试点城市,创新建设模式,利用长期低息资金进行造林绿化,全市新增造林面积54.6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23个百分点。

(五)聚焦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300元/年,威县“金鸡扶贫”模式被列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参阅材料,7.7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5%下降到1.65%。灾后重建315个省以上补助资金项目全部完工,首创重建项目指标评估体系并在全省推广。最大力度保障冬季供暖,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每户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实施市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新改扩建学校7所,威县、邢台县等7个县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职业院校省级骨干特色专业达到29个,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市选手代表河北省参赛实现奖牌零的突破。社保卡金融诊疗“一卡通”在全省率先启动,巨鹿“医养结合”模式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批示。第二届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首届旅发大会成功举办,邢台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话剧《李保国》、河北梆子《吕玉兰》、电影《有家》等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深入开展“创净土”等严打整治集中行动,平安邢台建设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省领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邮政通信、新闻广电、审计统计、质量安全、人防地震、方志档案、老龄妇幼、残疾人事业、援疆援藏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政务“五公开”,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全部完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434件,政协提案789件。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701起,党政纪处分505人。政府职能转变、作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艰辛努力不同寻常,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极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航定向、伟大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市各单位、各企业,向所有关心支持邢台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目前邢台仍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实力弱,总量小、人均低、欠发达的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二是产业层级总体偏低,动能转换不快的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城乡建设总体滞后,城市经济还不强,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四是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防治任务重、攻坚难度大,水、土壤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五是营商环境还不优,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担当不作为、效率低落实慢,一些领域“四风”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仍有发生。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77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民生实事,还有14项没有完成。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如果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压不下去,环境资源将难以为继;如果新兴产业顶不上来,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如果风险隐患处理不好,稳定发展将难以为继;如果质量效益提不起来,民生保障将难以为继。

各位代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更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知危图安,担当实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落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邢台篇章!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邢台面临难得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引领和根本遵循;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场硬仗、实施八项战略、深化九项改革”基本思路,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不辜负党和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竞进、协同融合、改革开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改善民生、优化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邢台。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出口总值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用水量下降3.8%,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完成省定任务。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夯实“稳”的基础,明确“进”的方向,追求“好”的目标,落实“准”的要求,把握“度”的要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开放和开发并举,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一起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促进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努力实现在破中立、在消中长。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去产能,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通过改造升级、减量置换、产能转移等方式,倒逼去产能行业向高端、优质、新兴产业发展。全年压减钢铁产能50万吨、煤炭66万吨,玻璃、焦炭、火电完成省定去产能任务。中钢邢机新厂区力争3月底开工建设。筹建玻璃现货交易中心。加快旭阳、建滔干熄焦改造,推进焦化、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推动优势产业扩能提质。立足“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重要基地”发展定位,支持投资10亿元的君乐宝乳业基地、投资11.2亿元的今麦郎创新制造、投资18亿元的南和宠物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投资46.2亿元的玉锋大健康产业园、投资30亿元的光明生猪肉联加工项目年内开工,加强食品工业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从“华北粮仓”迈向“国人厨房”“世界餐桌”。全面振兴“两汽一拖”,御捷长城新能源汽车下线,红星汽车、长征汽车、北汽隆威汽车实现批量生产,邢台一拖产能、产量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以工业设计推动产业流程升级、设计创新、产品优化,启动建设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和引入专业机构,打造“设计 ”产业链。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行动,开展消费品、制造业、服务业等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鼓励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培育一批标准领跑企业。支持中航上大等军民融合型企业发展,努力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推动新兴产业聚集壮大。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高新产业。深化与北航VR国重、深圳易尚等校企合作,筹建信息产业大厦,打造虚拟现实、北斗导航、无人机、3D技术应用基地。投资50亿元的石药生物产业园部分投产,支持京鼎生物金银花分子医药研究院、玉锋维生素B12基地、健民土霉素原料药基地建设。投资50亿元的晶龙光伏、投资20亿元的金风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尽早开工。加快中科鑫宝高分子材料、名联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消费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四大专项行动,扶持出口百强企业和潜力较大企业发展,争创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推动晶澳太阳能回归上市,支持海裕锂能、根力多生物科技等企业上市;完善“政银保”合作机制,支持邢台银行加快发展,新引进域外金融机构1家以上。

推动品牌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职业教育雄厚基础,深化与德国BBW教育集团、蕾娜范养老集团合作,探索推进“双元制”改革,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支持重点院校搞好重点学科建设,鼓励大企业举办联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谋划建设食品学院、汽车学院;加强职业院校与贫困家庭对接,健全精准培训、精准扶贫、精准就业等教育扶贫机制。发挥百年眼科医院优势,支持与河北医科大学合作,扎实推进眼健康基地建设。打造国际公路自行车品牌赛事,同步办好自行车产业博览会,提升产业层级。发展智能体育,谋划建设体育小镇。办好旅发大会,全力争创5A级景区,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以上。

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中要素资源,一业一策制定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推动轴承、羊绒、自行车、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汽摩配件等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集群达到10个以上。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延伸共享。统筹城镇建设与园区发展,促进产城教深度融合。加强财源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争取更多的县进入全省30强行列。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有邢台特点的魅力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生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施总投资673.6亿元的7大类191项城建重点工程,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

拉开城市主体框架。以“市域交通路网 城市主次干道 街区微循环”为主要内容,9月底前完成大外环主体工程,加快与市区道路互联互通;启动开元路南延、祥和大街等10条城市主干道,龙泉大街、北关街等19条次干道,4座桥梁新改扩建工程;整治提升20条小街巷,畅通城市路网。同时,加快邢和铁路、零换乘客运总站等建设进度,完成邢台机场主体工程,力争太行山高速建成通车,形成立体化大交通格局。

构建城市生态体系。以“水系 湿地 公园”为主要内容,抓好总投资22.9亿元的市区“四河”及白马河、七里河整治,开挖东部人工湖渠河道,打造邢台市环城水系;在太行山前生态脆弱区谋划建设湿地群,提升防洪能力,涵养生态水源,打造城市后花园;按照“生态修复、园中之园”的思路,依托14平方公里的邢台中央生态公园,高水平筹办2019年河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同步谋划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打造园博典范,形成城市绿肺,铺就“绿满邢襄、水润古城”的生态底色。

打造城市发展支点。以“节点街区 重点建筑 公共设施”为主要内容,启动邢东新区总投资177亿元的金融服务中心、会展中心、市民中心、工会大厦等公建项目及核心区路网建设,推动新区尽快出形象、成规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与服务业承接平台;深化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同步推进。完善老城区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改造提升体育中心、老火车站广场,完成邢台博物馆主馆、顺德新街、邢台万达广场等主体工程。

创新城建工作机制。以“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EPC PPP”为主要方式,完善城建投资模式,加快组建城建投集团,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用政府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以“开春即开工”为时间节点,树立项目规划、设计和审批的效率样板,全力建设百年工程、精品工程。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常态化创城,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牢基础。

加快县城镇建设。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相统一、人口聚集和产业壮大相协调,扎实推进县城建设三年攻坚,着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完成城建投资200亿元以上,各县市至少建成1座精品公园、1个特色风貌街区。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强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全面完成数字规划系统建设,建成城镇空间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部县城达到洁净城市建设标准,支持各县市区争创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城区)。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田园、花园、家园”文章,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全面提高脱贫质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用于扶贫领域支出达到2%以上,确保年内4个县、124个村、4.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开展产业就业扶贫攻坚行动,推广“金鸡式”资产收益、“富岗式”资金入股等扶贫模式,年内实现贫困人口产业项目全覆盖。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实施城乡道路互通工程,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按照“两区同建”标准,完成临城441户、1213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内丘95户、256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开展健康扶贫,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机制,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600元/年,提升政策兜底保障水平。对已脱贫人口,脱贫不脱钩;对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及时纳入帮扶。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动员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百企帮百村”“十行包十县”“十院包千人”“十校连万户”帮扶机制。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解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坚持最硬的任务派出最精干的力量,最高的要求落实最精准的措施,最难的工作提供最强的保障,最贴近群众的使命执行最严的纪律,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着力提升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能力。用产业设计的理念调整种养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稳粮优经扩饲,全市粮食产能稳定在470万吨左右,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整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力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县县全覆盖,争创国家级园区。加大粮食加工转化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每个县确定1—2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争创更多涉农驰名商标,年内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达到100个以上。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加强各类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大数据引导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升工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加快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加快改善水电气路讯房热等基础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45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厚植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

全方位深化各项改革。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在新起点上争取新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加大向宁晋、沙河等经济扩权县市的放权力度。加快“互联网 政务服务”,实现70%以上事项“最多跑一次”,力争“一次也不跑”。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继续深化“三供一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解决好改制改革企业和退市进园企业遗留问题,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水资源税、环保税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年内完成6家农商行挂牌开业。扎实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和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宽广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共赢的理念,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制定完善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发挥市级专业招商部作用,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机遇,下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的产业链关联项目。增加对优质项目和项目落地开工的考核权重,提高招商实效。更深层次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借力“一带一路”支持钢铁、焦化、玻璃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坚持领导分包、观摩拉练、擂台赛、通报调度等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市重点项目300个,年度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竣工投产50个以上,储备超亿元项目1000个以上。创新开发区管理运营模式,做强主导产业,突出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产业发展支点建设,努力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以重点产业聚集区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力争省级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年内分别新增80家、1000家以上。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设立企业创新券,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贷款增信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5%,技术交易总额达到2.9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2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市级100家,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5家以上。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实施“百名硕博引进计划”,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

狠抓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制定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和冬季清洁取暖三年规划,全面推进“保底线、退后十”集中攻坚。实施革命性工程,打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组合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开展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行动,抓好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错峰生产、错峰运输,巩固“散乱污”治理成效。抓好清洁能源替代,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序推进清洁供暖改造,拆除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压减煤炭消费56万吨以上。强化面源污染精细化管控,“以克论净”加强城市道路管理,通过大外环和零换乘客运总站,实现每天约2万辆客货车远端绕行;规划新建4个企业铁路专线,全市铁路货运比提高40%以上。提高科学治霾水平,谋划设立京津冀合作治霾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探索无人机影响天气作业。扎实做好油气回收治理、老旧机动车淘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工作。

开展水污染集中治理攻坚。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大沙河综合治理,推动7条重污染河流退污还清,开展纳污坑塘专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消除80%以上,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75%以内。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违规项目排查整治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估。完成市污水处理二厂建设和七里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年底前市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达标两个百分之百;加强县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省级工业园区、县城和重点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8%以上,污泥处理项目提标改造全面完成。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详查,抓好新河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6%以上、92.3%以上。弘扬塞罕坝精神,启动实施国土绿化三年行动,用好国家储备林贷款,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力争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0万亩以上。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启动生态红线区域勘界定标。全面做好地下水压采、南水北调江水消纳、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等工作。同时,坚持督企督政并重,实行最严厉的监管执法,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点点滴滴的变化,汇聚成邢台的新形象。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今年重点实施20件民生实事,逐个制定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创新高中办学体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市新增标准化学校100所以上。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实施邢襄文化弘扬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地方志史编修利用工作,创作更多具有邢台特色的新时代文艺精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推进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村农民体育健身、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等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做好去产能分流职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安置工作,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坚决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推进养老保险提标扩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民营企业、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覆盖范围。加强健康邢台建设,推进“三医联动”,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抓好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建设,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推广“医养结合”模式和巨鹿长期护理险办法,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着力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长期租赁市场,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理顺金融监管体制,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穿透性监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规融资担保、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通过“监控 预警 处置”有效联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有效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标准化,落实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抓好债务存量化解和增量控制,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坚决制止变相违规举债。有效防控安全生产风险,持续深化煤矿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油气管网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开展“千场消防安全大宣讲”,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加强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有效防控社会风险,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新型矛盾排查化解常态化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黑恶痞霸势力;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力支持驻市部队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做好军队退役人员安置和管理服务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好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广电、统计档案、邮政通信、人防地震、老龄妇幼、残疾人事业、援疆援藏等工作。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忠诚履职、勤勉尽责,同全市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干回报人民的期望。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坚持严格依法行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尊法崇法学法用法,始终把法治思维贯穿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法定程序,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综合执法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监督力度。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法纪监督和审计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开展。

(三)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找准短板弱项,落实落实再落实,提高新时代把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开务实的会、发管用的文、办有效的事。对群众关注的事,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对群众期盼的事,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责任导向,实干实政,善作善成,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算账,以工作“晾晒”倒逼工作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邢台温度邢台态度邢台速度。企业家是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尊重和支持企业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广大公务员的职责所在。要支持本地企业家热爱家乡、发展家乡,欢迎外地企业家投资邢台、共谋发展,集中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既不点头、也不摇头”现象,使广大企业家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邢台温度和邢台态度。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成就高质量发展的邢台速度。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群众身边“微腐败”现象对症下药,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政府系统广大公务员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廉守正,干干净净地为邢台人民办实事。

各位代表,新的历史方位,赋予我们新的历史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新局面!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