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32位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是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仑。
纵观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无操作系统阶段 嵌入式系统最初的应用是基于单片机的,大多以可编程控制器的形式出现,具有监测、伺服、设备指示等功能,通常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和飞机、等武...
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人都很稀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入门门槛较高,不仅要懂较底层软件(例如操作系统级、驱动程序级软件),对软件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嵌入式系统对软件设计的时间和空间效率要求较高),而且必须...
所有的通讯系统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用的都是嵌入式系统。所以你就能看见这个行业的需求有多大,前景有多远了。如果你有很好的全局思维观和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将复杂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分层的话,就适合做系统架构...
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实现方案,同时给出了对RTL8019AS进行控制的软件设计流程。
试谈嵌入式系统电源的优化设计
本文试对嵌入式系统电源设计方案的优化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合理的设计方案途径对提高电气的工作效率和节能降耗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嵌入式系统电源的设计原理和要求,合理安排电源和电路,最大限度优化提高电源的利用效率,发挥电源的集中优势力量。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电器的使用要求及其特点,选好高效电源、优化设计路线、科学管理电池等,能够发挥电源的最大功效。
《嵌入式系统译丛:电源与供电》语言生动、实例丰富、结合实际,无论对于刚接触电源设计的新手还是资深设计验证工程师,《嵌入式系统译丛:电源与供电》都是案前必备的参考书。
作者:(美国)马蒂·布朗(Marty Brown) 译者:郭利文
苏曙光、沈刚编著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全面地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软硬件结构、开发调试过程和工具等内容,涵盖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实现全过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以及其软硬件结构和典型应用领域。第二部分(第2章至第5章)介绍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知识,包括ARM处理和DSP处理器的应用,Flash存储技术,典型的嵌入式外设,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及硬件设计环境与工具,典型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图形驱动、移植等应用要点。第三部分(第6章至第9章)首先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的特点、构建方法、开发和调试流程,以及嵌入式软件体系各层次的软件开发技术;然后介绍了交叉编译环境、开发过程,嵌入式设备之问的网络互联技术;最后通过典型事例介绍了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书适合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电气、机电一体化、光电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级学生选作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整体设计和硬件、软件开发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与开发简介
1.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1.4 ARM处理器介绍
第2章 Super-ARM教学实验系统
2.1 Super-ARM 教学实验系统的特点
2.2 Super-ARM教学实验系统的组成
2.2.1 模块化设计的实验箱
2.2.2 完善的编译调试环境
2.3 Super-ARM教学实验系统硬件的使用
2.3.1 主板资源、接口及其配置
2.3.2 底板资源、接口及其配置
2.3.3 核心板的使用
2.3.4 扩展板的使用
2.4 Super-ARM教学实验系统软件的使用
2.4.1 Super-ARM-Demo的使用
2.4.2 Linux-Demo的使用
2.4.3 Linux-Demo的基本操作
2.5 基于JTAG的Flash下载软件
2.5.1 JTAG下载软件的安装
2.5.2 JTAG下载软件的使用
第3章 软件实验环境介绍
3.1 基于ARM的嵌入式开发环境与工具
3.1.1 ARM Developer Suite(ADS)
3.1.2 RealView Developer Suite(RVDS)
3.1.3 ARM硬件仿真器Multi-ICE与Multi-Trace
3.1.4 ARM新版硬件仿真套件RealView-ICE与RealView-Trace
3.1.5 德国Lauterbach公司的TRACE32开发系统
3.2 ARM Developer Suite(ADS)的安装与使用
3.2.1 ARM Developer Suite(ADS)的安装
3.2.2 ADS系统配置
3.2.3 工程项目管理
3.2.4 代码编译与链接
3.2.5 加载调试
3.2.6 实验软件平台与硬件平台的链接
第4章 基于ARM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
4.1 ARM和Thumb指令系统及上机实验
4.2 C语言编程及上机实验
4.3 C语言与汇编语言交互工作实验
第5章 基本接口实验
5.1 ARM启动及工作模式切换实验
5.2 I/O控制及LED显示实验
5.3 中断处理编程及实验
5.4 定时器及时钟中断实验
5.5 Flash驱动编程及实验
5.6 Nand Flash驱动编程及实验
5.7 实时时钟实验
5.8 I2C驱动编程及实验
5.9 Altera EPM3032A 编程实验
第6章 人机接口实验
6.1 矩阵键盘编程及实验
6.2 LCD真彩色显示驱动编程及实验
6.3 触摸屏(TouchPanel)控制实验
6.4 嵌入式系统汉字显示实验
6.5 A/D转换编程及实验
第7章 通信和总线接口实验
7.1 串口通信实验
7.2 USB1.1协议及S3C2410 USB设备实验
7.3 以太网通信实验
7.4 I2S总线驱动音频实验
7.5 GPRS编程与实验
7.6 GPS编程与实验
7.7 蓝牙编程与实验
7.8 步进电机驱动编程及实验
第8章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
8.1 RTOS基础和Nucleus移植实验
8.2 Nucleus应用实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