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除了单核和多核软宏外,常用的双核配置也可用作 TSMC 40G/GL 工艺的硬宏实现,从而最大程度地缩短高性能 Cortex-A9 处理器的上市时间,降低与其上市关联的风险和成本。利用优化的 ARM 物理 IP 和先进的实现技术,该硬宏可用作功率优化实现或性能优化实现
速度优化硬宏实现可向系统设计人员提供行业标准 ARM 处理器的整合低功率技术,从而使 ARM 的性能领先优势进一步延伸到紧凑、高密度和散热受限的环境所需的功率包络中的高利润消费类设备和企业设备。从标准硅中选择该硬宏实现后,它的运行频率超过 2GHz,代表了面向性能的高利润应用中的理想解决方案。
在许多散热受限的应用领域(如机顶盒、DTV、打印机和其他功能丰富的消费类应用和高密度的企业应用)中,能效极为重要。从标准硅中选择 Cortex-A9 功率优化硬宏实现后,其提供的最高性能达到 4000 DMIPS,而每个 CPU 的能耗不到 250mW。
该硬宏实现包括符合 ARM AMBA 标准的高性能系统组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通信速度,同时使能耗和硅面积降到最低。各 Cortex-A9 硬宏实现还包括 CoreSight™ 程序跟踪宏单元 (PTM),它使处理器的指令流完全可见,从而使软件社区成员能够开发优化性能的代码。此外,该宏还包括 ARM 高性能 L2 高速缓存控制器,它支持 L2 高速缓存内存介于 128K 和 8M 之间的配置。
Cortex-A9 处理器提供了史无前例的高性能和高能效,从而使其成为需要在低功耗、成本敏感、基于单核处理器的设备中提供高性能的所有设计的理想解决方案。使用便利的可合成流和 IP 成品,Cortex-A9 处理器可为基于 ARM11™ 处理器的现有设计提供理想的升级途径,这类设计需要在相似的硅成本和电源预算基础上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级别的能效,同时使软件环境保持兼容。Cortex-A9 单核处理器为独立指令和数据事务提供了双重、低延迟、Harvard 64 位 AMBA® 3 AXI™ 主接口,在内存的缓存区域之间复制数据时,它能够维持每五个处理器周期执行四次双字写入。
Cortex-A9 MPCore 多核处理器集成了经验证非常成功的 ARM MPCore 技术以及更多增强功能,以此简化了多核解决方案,并使其应用范围得到扩展。Cortex-A9 MPCore 处理器可提供史无前例的可扩展的最高性能,同时还支持灵活设计和新功能,从而进一步降低和控制处理器和系统级的能耗。借助 Cortex-A9 MPCore 处理器的定向实现,移动设备的最高性能还可在现在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具体方法是:利用设计灵活性和 ARM MPCore 技术提供的高级功率管理技术,在散热受限以及移动电源预算紧张的情况下维持运行。使用可伸缩的最高性能,该处理器可超过现今类似的高性能嵌入式设备的性能,并可在拓宽市场的基础上进行稳定的软件投资。
就CPU的性能而言的话当然是I5了,但是集成的GPU的话A8更胜一筹,孰优孰劣要看你的需要了。集成显卡的化推荐A8的处理器,如果另配独立显卡的话推荐I5i5双核心四线程单一任务上有一定优势,但也要看型...
很不划算 I7现在来说只是1366接口的第一个产品 很难想象以后出来的又多变态 而且现在价格虚高 建议先...
不说具体型号没法比较。即使是多核处理器,在处理单个运行程序时也不一定会比单核处理器快,但多核处理器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有绝对的优势。
Cortex-A9 微体系结构既可用于可伸缩的多核处理器(Cortex-A9 MPCore™ 多核处理器),也可用于更传统的处理器(Cortex-A9 单核处理器)。可伸缩的多核处理器和单核处理器支持 16、32 或 64KB 4 路关联的 L1 高速缓存配置,对于可选的 L2 高速缓存控制器,最多支持 8MB 的 L2 高速缓存配置,它们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均适用于特定应用领域和市场。
多态并行处理器中的SIMD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多态并行处理器中的SIMD控制器。为满足图像并行处理的需要,以实现高效的数据级并行计算为目标,采用状态机实现了行、列、簇控制器的设计,完成了SIMD指令的发送、数据的加载和远程数据的传输。在阵列机上分区并发实现了SIMD和MIMD两种计算模式,能够实现两种计算模式的切换。专用的硬件电路设计提高了该处理器处理并行数据的能力。
全流水FFT处理器的VLSI设计与实现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快速全流水FFT处理器结构.考虑时域抽取(DIT)和频域抽取(DIF)算法的有限字长效应,采用DIF算法.首先对FFT碟形变换的复乘法进行简化,然后提出相应的流水线碟形处理单元(BPE),最后采用0.13μm1.08 V CMOS工艺实现了64点基2 DIF FFT处理器.综合结果显示,该处理器能够工作在200 MHz,面积和功耗分别为2.9 mm2和15 mW.提出的全流水FFT处理器能够广泛应用于WALN、DVB-T、ADSL以及其它基于OFDM的多载波系统.
ARM Cortex™-A9 处理器提供了史无前例的高性能和高能效,从而使其成为需要在低功耗或散热受限的成本敏感型设备中提供高性能的设计的理想解决方案。 它既可用作单核处理器,也可用作可配置的多核处理器,同时可提供可合成或硬宏实现。该处理器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从而能够对多个市场进行稳定的软件投资。
与高性能计算平台消耗的功率相比,ARM Cortex-A9 处理器可提供功率更低的卓越功能,其中包括:
无与伦比的性能,2GHz 标准操作可提供 TSMC 40G 硬宏实现
以低功耗为目标的单核实现,面向成本敏感型设备
利用高级 MPCore 技术,最多可扩展为 4 个一致的内核
可选 NEON™ 媒体和/或浮点处理引擎
根据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微处理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通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一般而言,通用处理器追求高性能,它们用于运行通用软件,配备完备、复杂的操作系统;嵌入式微处理器强调处理特定应用问题的高性能,主要用于运行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程序,配备轻量级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蜂窝电话、CD播放机等消费类家电;微控制器价位相对较低,在微处理器市场上需求量最大,主要用于汽车、空调、自动机械等领域的自控设备。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人的大脑。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Pentium 4时代,只经过了二十一年的时间。
1975年,IBM公司生产了几款基于RISC 设计的处理器。其中801就是RISC之父John Cocke的杰作。最终15年后设计出Power 架构系列产品,若干年后更出出现一个影响深远的RISC结构的芯片系列ARM
这是八十年代后,RISC架构被工业界认可后发展起的一种,HP的HPPA-RISC
1975年,摩托罗拉推出 6800 ,该款处理器拥有78条指令集。摩托罗拉很多款单片装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设计思想都来源于6800 ,即使曾经很流行功能强大的6809 也是继承了6800 血统。1985年,摩托罗拉推出MC68010和已经命名为88000的32位RISC处理器系列。但1990年由于要全力研制PowerPC而被迫停产。
Z-80是由从Intel离走的Frederico Faggin设计的8位微处理器,被认为是8080的增强版,------是也是当年很牛的一款单片机,比后来风光无限的51系列更早进入中国,八十年代初学校都是以Z80为基础教学,那种需要用电视作显示器的单板电脑就是用的这种芯片。
不过最先推出的单芯片16位处理器当数TI TMS 9900。虽然出道后势头强劲,但TI为了发展DSP业务,不得不在1982年缩小9900的产量
半导体行业另一巨头,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就是后来收购了设计X86系列处理器的Cyrix公司的,这是1983年由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推出NS32032,也是一款RISC处理器,但是可惜的是RISC架构的处理器在个人电脑应用中只有POWERPC芯片的市场还算比较成功,其它的都可以说很失败,不过在另一领域:嵌入式应用中,RISC架构的处理器确是风光无限。
1981年,由斯坦福大学和部分研究者研制出MIPS。处理器利用了深度流水线技术。它通过简化指令的操作周期,解决了流水线的瓶颈-联锁问题,促成RISC思想的重要转变。
1982年,由美国伯克利大学研制的RISC-I,只有32条指令,并且具有流水线操作和使用寄存器窗口,性能比同时代单芯片设计都优越
ARM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自己不生产芯片,而是通过授权生产来发展ARM系列处理器 。ARM公司在1990年11月英国剑桥的一个谷仓里成立,最初只有12人,经过11年多的发展,今日的ARM公司已经拥有700多名员工,其中60%以上都从事研发工作,ARM公司是一家既不生产芯片(fabless)也不销售芯片(chipless)的公司,它通过出售芯片技术授权,建立起新型的微处理器设计、生产和销售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模式取得极大的成功,采用ARM技术IP核的微处理器遍及各类电子产品:汽车、消费电子、成像、工业控制、海量存储、网络、安保和无线等市场,ARM技术几乎无处不在。ARM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每个厂商得到的都是一套独一无二的ARM相关技术及服务。利用这种合伙关系,ARM很快成为许多全球性RISC标准的缔造者。总共有30家半导体公司与ARM签订了硬件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其中包括Intel、IBM、LG半导体、NEC、SONY、菲利浦和国民半导体这样的大公司。至于软件系统的合伙人,则包括微软、升阳和MRI等一系列知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