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1988年成立水处理实验室,1999年成为校级重点实验室
1984年学校创办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随后建立了流体力学实验室。随着专业建设的发展,1988年建立了水处理实验室,重点研究城市供水和排水污染物的除去技术,尤其是开展针对淮河、巢湖、长江流域水水环境特点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到1999年,水处理实验室成为安徽省内在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实验教学等方面领先的实验室,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实验室。
(2) 2001年成立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
2000年学校增设环境工程专业后,于2001年成立环境工程系。随着国内外对水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需求,2001年将水处理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了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 ,成为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在水污染控制技术及环境流体力学方面的实验教学与研究基地。
(3) 2007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1年以后,中心进入快速发展期,先后投入近300万元购置设备,更新了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2002年,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师范建设专业。2003年重点对实验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增加了新实验项目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使实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至2005年,对中心进行进一步投入,加强了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扩建了流体力学实验室。中心面积达到5000m2,仪器设备值达到900万元。2006年,市政工程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继续加大对中心的投入,购进了部分先进的仪器设备,并重新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与理论课相对独立,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2007年,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通过国家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在安徽省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中,是唯一通过国家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专业;同年,“水质工程学”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实验中心建设的成效
自1988年成立水处理实验室以来,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以服务本科教学为根本,服务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城乡给排水事业的发展为特色,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支撑学科专业发展、科学研究、服务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城乡给排水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到目前为止,实验中心面积5000m,仪器设备总值1200多万元。
——专职实验教学人员13人,兼职实验教学人员29人,开设实验项目100余项。除承担本校实验教学任务外,还为省属其他高校提供实验教学服务。
——为我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本科专业,市政工程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安徽省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唯一通过国家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示范建设专业;我校市政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0余项。目前正承担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下的“巢湖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的研究。
——密切结合巢湖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研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以及区域水污染控制,以氮和磷的去除为重点探索水处理新技术,推动了安徽省水环境保护和城市给排水事业的发展。
学校创建于1958年,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1961年因国民经济调整暂停本科招生,1977年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名称恢复本科招生,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
2009年成为安徽省博士单位建设点。
建校50年来,培养了近3万名本专科毕业生。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于安徽省高校前列。
你好知道网友!你问的这个问题 ,你的分数未到一本线上不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已经更名安徽建筑大学,王牌专业是建筑学、土木工程类,你的分数可以上这个学校的民办独立学院,但是上了分数就可惜了,比二本高!如果...
你还真问了啊
安徽二本中不错的学校,从就业和职业发展看,完胜仅在安徽省内一本招生的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性价比较好,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在安徽超过一本20分左右,而安徽师范大学作为一...
实验室拥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整体上已形成了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高学历、高层次人员为骨干的结构合理、层次完善的学术梯队。
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4人、硕士学位6人、学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6%。
研究人员中45岁以上2人,35-45岁17人,35岁以下6人,年轻研究人员的比例为92%。
【实验室全称】: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水污染物质的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行为。重点研究污染物的吸附理论与有效性模型;污染物降解和转化机理;水污染监测原理与手段等;
污水处理新型生物反应器技术与工艺研究。重点研究可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多种工业废水处理的高效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反应机理、处理性能及工业化应用等。
水污染的生物控制——人工湿地技术。重点研究高效微生物种群的筛选、超积累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机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与应用技术等;
(1)土壤-植物系统中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效应、迁移转化机制及污染预警。重点研究土壤重金属、表面活性剂、化学肥料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典型污染物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水平上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等;
(2)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污染控制。重点研究酸沉降与重金属复合污染、表面活性剂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等的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及其污染控制机理,典型流域与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削减与消纳减排技术等;
(3)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重点研究典型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环境风险,适合于各类工矿区污染土壤的高效及环境友好型生物、化学修复技术。
(1)表面处理及有关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重点研究3R型电镀及电子化学品的设计、配方,化学品再生,重金属无损分离与在线回收,3R一体化设备集成技术等;
(2)环境友好型化学品及关键中间体的设计与应用。重点研究氰化物、铅、镉、铊等高毒害化学品的替代品的构建,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学品或关键中间体的分子设计、配方设计,新型环境友好型化学品的应用功能及环境影响评价等。
重点研究农、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及能源化技术,包括生物柴油技术、颗粒化生物质燃料技术等,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能源技术体系。